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在家庭暴力中,母亲通常比较懦弱? 第1页

  

user avatar   rx-wang-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很简单,懦弱助长了家暴。

我有个堂姐,今年快40了。她25、26左右结婚的,老公是农村凤凰男,婆婆没文化,思想封建。生了女孩后婆家对她一直很差,终于有一次两个人吵架动手了,男的家里一直有家暴传统,公公打婆婆、打女儿,所以打起堂姐来各种熟门熟路。

我堂姐被打以后懵住了,所以没反抗,等她反应过来以后,一声不吭直接去厨房拿了菜刀一把砍在男人背上,砍得很深,拔都拔不出来,然后婆婆出来拼命(堂姐被打的时候她还幸灾乐祸),我堂姐直接一耳光加一脚踢飞婆婆,整个人撞在墙上。公公看到满地血直接吓到了,一动不动。

后来,整个家庭和和睦睦,老公对她疼爱有加-_-# 婆婆对她和颜悦色-_-# 公公对她毕恭毕敬-_-# 醉了

我堂姐说:对待文明人要文明,对待野蛮人要野蛮。


user avatar   dora-chen-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张图来源于著名的国际反家暴组织salvation army,灵感取自于风靡网络的“蓝黑裙和白金裙之争”。图片上的文字:为什么那么难看到黑色和蓝色(指身上的淤青,直译是为了呼应“蓝黑裙和白金裙之争”)。这里唯一的错觉是一切都是她的选择。每六位妇女中就有一位遭到虐待。请停止虐待妇女!


谈到家暴问题,题主的言论听起来并不陌生,类似这样的还有“家暴妇女真没用”,“如果不离开,那就是活该被打”,“要是我我肯定逃了,这人就是胆子太小”等,这类言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意或者无意地谴责受害者,将虐待的责任归给受害,以及影射受害者自愿承受虐待这类言论的逻辑是:如果你不喜欢一件事情,你就可以离开,如果你不走,那就是你活该。可惜,这类言论忘记的事实是,在特定的法律体制、社会风气和文化传统当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来去自由”的权利,也并不是每个人都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与暴力作斗争。


(注:男性也会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本文主要讲的是被家暴的妇女。)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在我国现阶段的、独特的法律体制之下,被家暴的妇女离开受虐环境很可能会给自己、或者身边人带来生命危险。典型的例子就是董珊珊,结婚不到十个月,屡受家暴,八次报警,也上法院提过离婚。可是,董珊珊获得人身保护令,家暴者也没有被绳之以法。董珊珊逃了,逃回了娘家,而施暴者竟然可以带领一帮人上娘家把她抢回自己身边。董珊珊父母再次报警,警察竟然以“不好管,毕竟现在还是夫妻”为由,不以绑架案受理。最终,这位26岁的女孩死在了家暴者的手里。


这样可怕的结果,是每一个受虐妇女的噩梦成真。


更何况在有孩子的情况,家暴者会反反复复地以孩子威胁受虐妇女,“如果你敢跑我就把你的孩子杀了”,在现阶段儿童保护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受虐妇女大多数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所以,与其说是“懦弱的母亲”,你不如说是“懦弱的体制”,把受虐妇女和孩子困在了暴力的家庭里。


在欧美等社会福利成熟的国家,帮助受虐妇女逃离暴力家庭的第一步,就是保护她以及她身边人的人身安全。政府拨款建立的“家暴庇护站”是保护受虐妇女的重要机构,受虐妇女可以带着孩子逃离暴力家庭,暂时居住在家暴庇护站中。庇护站门口有警察持枪日夜站岗,进门要刷卡,有宵禁,而且还会提供食物和现金补助,也有社工、律师等专业人士帮助妇女拿起法律的武器与家暴者斗争。妇女和孩子可以一直住到他们认为安全了为止(例如申请到了人身保护令,把施暴者抓起来了等等)。


其次,被家暴的妇女往往缺乏资源和支持环境,难以独立维持生活,特别是在有未成年孩子的情况下。


欧美的受虐妇女保护系统如此完备,然而,受虐妇女重回施暴者的怀抱这种事情也是时常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在暴力家庭中常看到,施暴者除了对妇女拳打脚踢以外,也会对妇女采取经济控制、剥夺财产等手段切断妇女的外部资源,以便更好地控制妇女的行动。受虐妇女在家外没有工作,在家内没有财产,在暴力家庭里很常见。一旦离开了施暴者,受虐妇女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并没有一技之长养活自己和孩子。虽然有家暴庇护站,但那毕竟是暂时的住所,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孩子的学费、生活费等从哪儿来,这是被家暴妇女面临的最艰难的问题。在美国,还面临着孩子抚养权的问题,如果受虐妇女不能证明自己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她很有可能丢失掉孩子的抚养权。


施暴者还有一个比较常用的手段是精神和社交上孤立妇女,剥夺受虐妇女与亲戚、朋友等支持者的联系。比如说,施暴者有时候故意挑拨离间关系,有时候武力威胁没收妇女的手机电脑等通讯手段,有时候逼迫受虐妇女与自己搬去人生地不熟的区域,以至于受虐妇女需要亲戚朋友帮助的时候,往往很难及时找到能够提供帮助的人。


在美国,这种情况在移民的妇女中最多见。施暴者往往以绿卡,或者曝光非法移民身份要挟,“一旦离婚了会被遣返回国”,或者,“我不会说英文离开了他可怎么生存”,施暴者就用这种思想把妇女牢牢地绑在自己身边。

第三,被家暴妇女受到施暴者的心理控制,自尊心极低,离开暴力家庭会导致强烈的耻辱感、内疚感和自责感。


在我的另一个答案里,我说到了“虐待的循环”:昨天老公对怀孕一个月的我动手,该不该离婚? - 朵拉陈的回答虐待的循环是家暴者惯有战术,融合了甜言蜜语、威胁恐吓以及赌咒发誓等心理控制手段。


一开始,施暴者会在家里【制造紧张气氛】,比如说,因为孩子上学的事情跟妻子/女友吵架,指责妻子/女友不听话,不理解他,惹得他生气等,把一切矛盾都推给妇女,使得妇女内疚自责。


这些看起来都是生活中的小口角,但是施暴者会在日常生活中逐渐逐渐积累这样的矛盾气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爆发】:撕掉虚伪的面纱,对妻子/女友拳打脚踢。


接着,施暴者会感到内疚,主要是害怕妻子/女友把事情搞大(比如报警啊,告诉家里人啊),于是进入了【蜜月期】。施暴者尽一切所能让受虐妇女觉得他是悔过的、永不再犯的,来赢得你的原谅,“宝贝我错了,我下次一定改”。在甜蜜期,许多被家暴的妇女说她们的丈夫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最体贴的丈夫,她们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妻子,这让她们对于施暴丈夫的“改变”充满希望。


受虐妇女一旦原谅或者相信施暴者了以后,就会进入【平淡期】,一切又跟以前一样了,受虐妇女甚至会怀疑,当时他到底动手了没有?是不是我做错了/搞错了/理解错了?然而,【平淡期】一般没有多久,施暴者就又会回到【制造紧张气氛】的状态中,继续这虐待的循环。


此外,家暴者很会利用社会文化制造舆论压力,比如说“你要跟我离婚了你就是个离婚的女人了,谁还会要你”,“你是个天主教徒,你不能背叛自己的信仰(去离婚)”,“你跟我离婚孩子也没有爸爸了,他会被别人嘲笑”等等,在心理上让受虐妇女内疚、自责和羞耻,以及,利用男权的传统和思想来正常化自己的行为,“我们公司的老王老周老陈都揍自己老婆,我怎么不能揍你了”,“尼采说了,看到女人,要想到你手里的鞭子”,等等。


总而言之,被家暴妇女离开暴力家庭,是需要专业的帮助,社会的支持,以及法律的依靠,一味的指责受害者“意志薄弱”真是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


文献:Forward, S., & Torres, J. (2011). Men who hate women and the women who love them: When loving hurts and you don't know why. Bantam.




  

相关话题

  有哪些富人思维值得仔细借鉴? 
  父亲和新老婆结婚了,养继女不养我,房子继承我该怎么做才能利益最大化? 
  如何评价「哥,咱家有钱了」一帖中女方要求男方拿出 50 万彩礼,男方父母卖房子筹钱这件事? 
  在婚姻中,丈夫发现妻子出轨应该对妻子施暴吗? 
  现在的相亲及婚恋市场内卷有多严重? 
  异地恋是如何修成正果的? 
  因帮哥哥还贷妻子要离婚怎么办? 
  如何评价湖南卫视《少年说》中的家长们? 
  按照男人结婚往下,女人结婚往上的规则,如果一直生女儿的话,几代之后我的后代是不是就能到达金字塔的顶峰? 
  结婚时候跟男方说彩礼随意,结果男方给的彩礼我不能满意,能跟他拜拜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马云去特朗普大厦拜会特朗普并承诺将为美国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许多国人认为去美国名校读本科的中国学生都只是拿钱砸出来的Offer?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