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论文引的是早前Nature的一篇文章,称奥陌陌偏离开普勒轨道(也即纯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双曲线),而且置信度高达30σ;通常彗星因为有外向喷流可以有这种现象,但是在模拟中,尽管只要奥陌陌有2kg的喷出物就可以被望远镜探测到,而它周围看不到喷流的迹象。
为此该Nature文章讨论了多种不同的可能性,但是一一排除之后,最后还是认为类似彗星的外向喷流是最有可能的解释:因为有其他的光谱研究表明它的特征跟彗星还是比较像,之所以没有探测到喷流,可能是尘埃-冰的比例比较小(主要是尘埃反光,主要是冰挥发出来的气体对轨道偏离产生作用),或者尘埃中缺乏小尺寸粒子(都是大块石头的话,同样的质量下截面积较小,反不了多少光)。
而所谓光帆说,也是为了解释这种对开普勒轨道的偏离。在媒体大规模报道后,作者之一自我辩护称,他们只是讨论了“如果是光压造成这种偏离”的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下,会要求这个物体特别薄,来产生足够的光压加速度。换言之“光帆”(光压说)只是和”彗星“(性质异常的喷出物说)平行的、缺乏足够依据的假说而已,并非一个有完整证据支撑的科学结论。这一点在 @云舞空城 的答案中有更全面的解释。
对光压说或者什么别的假设,只能是平常心看待,然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了。天文上只能通过那么几样方法来旁敲侧击,测量位置、测量光变、测量光谱等等,这些到目前为止都无法给出直接的结论,只是看起来各种奇怪。任何脑洞都可以有,只要遵循科学规范,权当思想体操;引起兴趣继续研究就很好,不必过度解读,不必过度脑补,不必神秘化。
而随着奥陌陌的远去,靠天文方法来研究的机遇窗口也已经基本关闭:奥陌陌目前距离我们大约7.7个天文单位,比木星还要远,目前的亮度(星等值)大约31.6等,而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极限星等大约31~31.5等——它刚刚跑出了我们观测能力所及的范围。要彻底解决困惑,恐怕得等什么时候航天技术发达了,派船追过去看看才能知道吧。
奥陌陌在2070年的时候距离地球300个天文单位,如果人类在2050年发射一个探测器开始追的话,只要平均速度可以达到71.4km/s,也即万分之2.4倍的光速,也即当年那个“核动力井盖”的初速,就可以在2070时追上。30年内航天技术虽然不见得会产生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也不见得不会产生突破性的进展,对于有朝一日可以派船过去看看这事,我觉得不妨留个念想。
我之前说的可能过于悲观了,有人讲用现有的航天技术,如果2021年用猎鹰重型火箭发射(九千万美元一发),2029年即可以追的上的,而且载荷可以达到几十到几百千克。(Sending a Spacecraft to 1I/'Oumuamua (former A/2017 U1), the Interstellar Aste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