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秦国并不弱。
秦厉公收了智氏的残余族人,当时秦国很有可能出现了一些晋国化的变革。到秦简公时期,秦国的官僚体系已经成型。
尽管期间秦国确有动乱期,但对于魏国而言,东方的压力并没有出现松动——想吞并中小型诸侯国,都是要趁着所有人都忙活的时候才能完成,何况是秦国这种大型诸侯国。
有关魏文侯,在他的相关历史事件里确实能看出强人甚至超人的一面。也许换在其他历史时期,这样的历史人物可能真的可以终结大兼并,但他偏偏是在东周时期:
相对而言,其他乱世时期的割据多为地方官自立或军阀自立,这些人本质上没有作为一个单独政治机器最高首脑的概念和经验,所以很容易出现一系列致命失误,所以大部分乱世群雄争锋到底结果更多是看谁犯的错误少;
而在东周,每一个诸侯国的君主实际从始至终都是当地最高首脑,长达数个世纪之久的世袭积淀让列国的君王格外精明。
如果认真看战国时期的全部记录的话,其实会发现战国时期罕见有绝对意义上的昏招,即使齐闵王灭宋也有非常高的合理性(乐毅本为魏臣,五国伐齐本身并不是一个必然事件)。
实际上,左右战国走势的绝不是只靠“制度”、“明君”这类特别偷懒的理由就能解决,其外交、地缘、经济发展、资源分配、利益集团结构等综合因素都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因此,纵然魏文侯有他“超人”之处,但他的对手依然难缠——我们可以看到,魏文侯能在三晋联盟下,对楚、对秦、对中山、对齐的战争都拿大头,甚至独吞,已经很不容易了。
再之后的列国君主的能力实际也非常接近:
秦孝公虽贤,但在魏惠王开始玩花活以后还是讨不到便宜;
秦惠文王虽明,但面对魏襄王这个深藏不露的老奸巨滑,也只能向四川盆地找突破口(建议对着地图捋一遍魏襄王时期的全部记录,非常惊人);
穰侯虽是天下智士,吞并河东、横扫鄢郢也确实是特别耀眼,但面对魏昭王、魏安釐王两个滚刀肉,赵惠文王一个总会留一手的大滑头,楚顷襄王一个号称楚庄王转世的装x男,他也常常吃瘪;
秦昭襄王主政时期不说了……一系列蜜汁操作,脸都被白起打到腔子里去了,可即使如此,秦国并没有收到特别大的劫难。
秦始皇——相比于魏文侯而言,他更具备“超人”的特点——但面对赵孝成王、魏安釐王、楚考烈王这仨老油子在东边满地打滚,其实他也没辙。
偏巧不巧,这仨要死还不一起死,非按阶梯顺序排队集中死……这才有了秦王扫六合的机会。
我说的这些可能不能直接回答你的问题,但应该能够表达出,魏国前期无论是向西还是向东扩张,实际选择的空间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