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非常简单,我们只要捋一遍晋国的扩张过程就可以得到答案。
下图为晋献公一朝假道伐虢的大致形势,图来自于 @地图帝 。
如图所示:
红圈为晋国的大致位置;
紫圈为虞国的大致位置;
绿圈为西虢国核心的上阳、下阳地区(即南北虢地区);
红箭头为晋国出石门灭虢、虞两国的大致形势。
参考地形图会更为直观一些。
如图所示:
上图右为北,左为南;
黄圈从右到左依次为晋国新占领的虞国及西虢国;
黄箭头可见晋国已经占据了从中条山通向黄河流域的通道。
至晋文公一朝,晋国通过平定周王室内乱而获取了成周在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晋国从西虢到安阳一带就通过黄河连在了一起,这一扩张趋势自然会向邯郸所在的冀州南部延伸。
对此,我们可以对照战国时期的三晋疆域。
如图所示:
左侧三红框为晋献公一朝时晋国的扩张,红箭头为当时晋廷向黄河流域的通道——此处后来成为了魏国的西部领土;
中黄框为成皋、虎牢一带,之后为晋国所据——周边的荥阳、阳翟地区后来成为了韩国的南部领土;
右黄框为晋文公一朝时平周乱榨取的领土及以此为基础扩张的地区——此处后来成为了魏国的东部领土,在魏武侯一朝时扩充到了大梁地区,至战国末期甚至扩张为了一个体量在七百里至八百里左右的大型诸侯国;
黄箭头为黄河流域连线;
紫箭头为黄河流域的进一步连线,可见晋军在当时可以安阳一带为基地沿黄河进一步扩张,而非翻越险峻的太行山脉;
紫框为邯郸一带,春秋时期为赵氏采邑,至战国时期赵国在迁都于此。
不可否认,太行山的山路对晋廷控制邯郸一带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应否认黄河通道的重要作用。
当然,无论从地理上还是距离上还有不太方便,所以晋国对邯郸一带的统治到底算不上特别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