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一般都认为楚国公族势力过强导致变法阻力过大,而不认为齐国同样守旧势力很强呢?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lao-yu-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齐诸田的成分实际十分复杂,田成子让门客代劳整出70多个庶子,经过数个世纪的繁衍已经超出“公室”的范畴了。可以说,诸田的绝大多数应属于士人。

另外,孙膑虽然说法不一,但确有说法属于诸田。

2,

楚屈、景、昭三氏里,屈、景两氏更为古老,昭氏从战国的角度看也不年轻,其实不能视为“公室”。

客观上看,战国时期楚宗室实际在楚廷的活动极少,比较有名的只有黄歇(楚顷襄王之弟)。就这一点而言,其实楚国比赵国、齐国还要强不少。

当然,楚廷这么整咋说也不咋样。至于这么整的原因,可能和一直以来楚国的集权经验有关。

自春秋前期,楚国主要使用宗室旁枝以限制外姓重臣,在“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时代楚国的集权还不错。

到春秋后期,楚国似乎已经相当摸出了集权的门道,伍子胥说“楚执政众而乖”,固然是缺点,但我们知道后世的集权其实走的确实是这个路子。

到了战国前期,其实楚国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战国化”的诸侯国了,在吴起变法以前本来就是个强国。至于吴起变法从内容上看其实是对郡县制+封君制混合制度的深度优化而非绝对意义上的大改革。

在这个阶段,楚国一方面延续了之前重用旁枝的政治习惯,另一方面也引入了一些外姓重臣,比如吴起、田忌、陈轸、江乙、庄辛等人。

但需要注意,当时楚国并未出现战国时期流行的外戚政治。这种情况直到楚幽王时期才出现。

3,

如果非要做个比较的话,其实列国的人事政策可以分为三类:

秦、燕、魏、韩一类,齐、楚一类,赵国单独一类。

秦、燕、韩、魏的人事政策都比较开放,不过结合实际情况又可以再分为两类:

一类是韩、魏,由于本身处于最盛产人才的中原地区,所以在人才上即使没有特别的倾向也会出现本土人才比率较高的现象,它们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人才流失;

另一类是秦、燕,由于两国的位置偏僻,人才较薄弱,所以不可避免地高度依赖引进外籍士人,甚至会主动压迫本土士人以便于引进外籍士人,这一点秦国的记录比较清楚,燕国的记录太少不太好说。它们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会导致公室的公信力下降,具体在秦末燕公室和秦公室在士人眼里确实对本国人而言无甚利用价值,其中的“秦公子扶苏”甚至用来拉拢楚人更合适。

相比于秦、燕、韩、魏而言,齐、楚的人事政策其实更像是为特定范围内的人群进行倾斜,不过这个范围的人口基数着实不小——从这一点上看,齐、楚的政策确实有点像后世的“士族”。

另外,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齐、楚两国的“公子政治”实际要比列国更早。楚国的公子政治主要在春秋时期,后面黄歇略有反复,田齐的公子政治主要在战国中期。

再补充一点赵国。赵国在赵武灵王以前人事政策和韩、魏差不多,不过从赵武灵王时期开始宗室开始有抬头的趋势,到赵孝成王后期又瓦解。客观上说,这段时期确实是赵国的强势期,而在廉颇、乐乘、李伯、李牧、庞煖、郭开等人把控赵国军政大权以后,赵廷的动向也确实不大对劲。我们必须要肯定,赵武灵王这种看上去“开历史倒车”的举动事实上是有正面效果的。

4,

总结来看的话,齐、楚及其他诸侯国的人事政策本身并不太好说存在有特别保守或特别特别不保守的情况,更多应当是结合客观条件的灵活调整。

比如,韩、魏两国由于人才严重过剩,君王自然有条件利用群臣的相互牵制来保证王权,所以并不用太担心人事过度开放导致政权不稳。

再比如,秦、燕两国由于人才过于匮乏,因而无论如何也必须对外籍士人采取开放态度,即使存在有巨大的政治风险。

齐、楚、赵在人才的多与少上并不能说得太绝对,但相比于中原不可能没有差距。

在客观条件上,赵国的国土支离玻碎,楚国的领土地广人稀,齐国的国土一马平川且没有韩、魏如此密集的城市群做抵御。在这种情况下,三国选择针对特定范围人才的政策倾向并不奇怪。

如果我们再把眼光放长远的话,会发现后世中国历朝历代的人才政策其实是列国的混合体,秦国的外戚、赵国的宗室、楚国的权相、韩魏的不定期更迭、齐国的类士族,其实都在后世有所体现,这里面一定要认定谁比谁开放或先进并不现实。

5,

再说到变法的问题。

这一点反复提到过,整个东周的变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次单一的政治活动就能解决。

当然,由于一些特定的人才引进,确实存在有短时间内进行一系列激进变革的操作空间。最为典型的就是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这些集中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既具视觉效果也有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

从这一点上看,齐、楚、赵三国由于人事上相对不算特别开放,所以在这类激进变革的活动上存在有劣势。但是,由于东周的变革由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认定齐、楚在战国后期有多落后是不合理的,从相关的史料上看也没有证据能够支撑某国一定比其他国先进的观点(《复活的军团》的强行对立观点不做讨论)。

6,

题主的问题是,为什么总说楚国变革的阻力大,而不说齐国。

说到这里,答案已经出来了:

实际田齐不存在类似吴起变法一样集中变革的政治活动,邹忌的宣言能否视为“变法”其实是有相当争议的,就算我们将其视为变法也或发现它并不太激进。

对比之下,由于吴起变法在楚国遭到了抵制,楚肃王为了收拾抵制变法的重臣还名义上宣布“废除”变法——这种情况在齐国是没有出现过的。

所以,在视觉上显得楚国阻力比齐国大。




  

相关话题

  宋襄公可以被称为自由主义博弈论使用者的失败典型吗? 
  为什么看史书,秦灭六国灭一次我难过一次? 
  项羽率先攻打齐国是否明智? 
  战国时期的齐国有多强? 
  中国人应该把全球看成一个新春秋战国时代吗? 
  赵武灵王不死于沙丘之变有机会一统天下吗? 
  秦昭王赐死白起是因为白起功高盖主了吗?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多强呀?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有共同的民族认同吗? 
  田单复齐以后,距离齐国被秦国灭亡还有50年的时间,齐国难道就无法恢复国力收复失地重新崛起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范雎?
下一个讨论
什么人可以去做口述历史?(非科班)怎样做口述历史才能被(学术界)认可?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