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什么记性啊?
1.晋国六卿之乱中一共是两场,第一场是邯郸(赵)氏联合范、中行两家进攻主家赵氏,中期由于知、魏、韩三家转而帮助赵氏所以战败。邯郸氏土地被赵氏收回,瓜分范、中行属地后,知氏进一步加强。第二场是赵氏不愿意迫于知瑶的淫威上缴一个万户大邑,遭到知、魏、韩三家进攻从而被迫死守晋阳城。到最后关头魏、韩联合反水导致知氏灭亡,属地被三家瓜分。(晋阳)赵氏先后都是1v3而且也不致于很短的时间灭亡,赵氏的势力并不算弱。
2.但是魏、韩两家增长太快了,领地成倍增加而赵氏仅仅只拿到了原属知氏的太行山地和范氏的河北土地。这些土地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如果是按照战国时期人口密度来计算,赵氏实控的三郡代、太原、邯郸人口应该是170-200万。魏氏实控的三郡河东、河内、东郡人口在250-270万。韩氏实控的两郡上党、颖川人口在120-150万。而赵氏在六卿时期的统治人口就是110-130万人,而魏氏才半个河东郡20-30万人。换句话说如果不考虑向下分封和人损耗那么赵氏用来吸引客卿的俸禄只有十万户,而魏氏可以拿出四十万户!实际上六卿之乱主要是祸乱晋阳周边一带,导致赵国率先迁都于邯郸。那么赵氏得到的更少!没有奖励谁去卖命?
3.赵氏在建立赵国前就是内部围绕权力斗争十分激烈,邯郸和晋阳两个版块之间被中山国拦腰切断。加上没有晋国也就丧失了通过上党地区连接国土可能。
4.赵国整体上偏向北方,所以说三晋同盟暴打秦楚时赵国可以获得的利益十分有限。魏文候一代魏国通过攻略秦河西地区和楚大梁地区、首灭中山国更是拉开了与韩、赵两国的差距。根据对于古代的人口分布考核,魏国扩张侵占秦国的人口竟然达180万人以上,(八百里关中约600万人,魏国占了200里加上上郡人口约30万人)楚国的人口达80万人以上,中山国人囗约70万人。魏国人口一跃达到了近600万人,增加近一倍!韩国灭掉小霸郑国,增加70-80万人口达200万人左右。而赵国几乎没有任何扩张,只是攻占了广川、巨鹿一带几个城池。
5.齐国的压迫,田氏代齐后齐国准备改变之前内斗而转为向外扩张。济西一带成为齐国主要用兵的地方,齐五都中高唐兵力最强,甚至超过了首都临淄。田午在公元前370年进攻燕国,夺取桑丘一带实际上接手魏国霸主地位。整个战国早期实际上就是魏齐两国的主角戏,像是魏国体量为600万人和齐国体量为550万人,不是赵国200多万人可以比较的。
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没别的意思。
明清时期,由于谥号早已泛滥,所以君王的谥号都是非常夸张的。
但好的一面,是谥号泛滥几百年后,文官总算摸索出了一套谥号规则,方便后世。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协天翊运,是清朝君王谥号的标准格式。X天X运,其中天运两字固定不变,每个清代皇帝都有(皇太极除外,他将后金改名大清,登上帝位。他的谥号起手为应天兴国,而不是应天兴运。代表他不是单纯的继任者。)
第一、第三个字选好听的字,当填空题,喜欢什么字就写什么,当然不能和祖宗争。
清朝皇帝的谥号,标准格式为X天X运XXXXXXXXXXXXXXXXXXX皇帝。(部分皇帝除外)
其中X代表的,就是不同的字,虽说不同,但翻来覆去也就好听顺口的几个字。
文、武、神、圣、睿、仁等好听的字眼几乎每人都有。
这些字组合起来,就是描述这位君王生前功业,当然是幻想中的。
我的意思是,这些字描述的场景,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
如果严格按谥号一开始的规则命名,唐、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等朝代的,大部分皇帝,基本谥号都不会太好听。
回归正题
咸丰皇帝的谥号,其实可以拆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四个字。这一点明朝也一样,都是前四字为规定格式。
协天翊运,没其他意思,代表咸丰是清朝的正统皇帝。
从第五个字开始,到二十二个字,这十八个字,全是废话。
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
说好听点,这是从咸丰生前所有经历的事情里,找出闪光点,然后安上好听顺口的字。
这一点从唐朝就开始了,也不好说清朝怎样。
最后三个字,就是咸丰真正的谥号。
前面那么多字,权当没看到就行,看倒数第三个字就行。
显——行见中外曰显;受禄于天曰显;圣德昭临曰显;百辟惟刑曰显;有光前烈曰显;中外仰德曰显;德美宣昭曰显。(至于咸丰皇帝符合哪一条,大家心里有杆秤。)
和咸丰的庙号清文宗加在一起,就是清文宗显皇帝。
清文宗、清显帝、咸丰皇帝,为后人对爱新觉罗·奕詝最广泛的称呼。
————————————————————
以下为清朝全部君王谥号(溥仪除外,因为没有。)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