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带过的研究生很多都存在读文献的严重误区:从头读到尾恨不得嚼透每个单词,读完后束之高阁让记忆随风飘散等等。
关于问题中的:「粗糙、不精致、细节不准确 」
大家不妨思考几个很关键的问题:
1. 如何判断手头的这篇文献和自己的领域相关值得精度?
2. 那些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单词 (学术专业词汇除外) 真的会对通篇的理解形成严重障碍吗?
3.“读懂”的定义是什么?没有输出反馈的文献阅读对我们的科研积累到底有没有价值?
如果你在之前的文献阅读中已经思考过这几个问题,那么恭喜你,你对于文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比较深入的思考。接下来的这篇干货分享中会为大家逐一解答这些疑惑。
分享一段来自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化学学院Prof. Carr的视频,详细地讲述了阅读科研文献的顺序。
高效阅读文献的技巧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7990559955820544(Video Source: Youtube. By Prof. Pete Carr)
「这一步的目的是帮助你确定这篇文章之于你的研究方向是否值得一读,该怎么读」。标题和关键字当然是最先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两个因素。摘要Abstract部分也会提供给我们一篇文章的主要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接下来我们需要跳到结论Conclusion部分,如果一篇文章的结论部分和你的课题高度相关,那么这篇文章你可以继续读下去,反之从时间和效率的角度考量则需要略过。
「这一步的目的是帮你确认这篇文章是否值得精读」。这时很多同学会习惯性地从引言开始,往后逐一仔细研读文章的各个段落。此时最高效的方式是先扫一遍图表以及他们的标题、图注,对于文章的数据内容有一个自己的初判,科研小白们可以考察一下自己对于图表的解读是否和后面即将读到的文章内容一致。然后我们回到引言部分,去了解研究开展的背景,以及为什么作者要展开这项研究。通过这两部分的阅读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该项研究的内容和目标,通过和自身科研课题的对比来确定是到此为止,还是精读剩下的章节。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你了解文章的细节信息,包括实验具体步骤等,对于自身科研项目的开展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精读环节我们需要深度挖掘的是文章的结果和讨论部分,尤其是实验部分。通过对细节信息的研读,我们能够了解作者是如何开展实验,获取初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解读数据内涵等等。一篇优秀的、和自己科研课题高度相关的文献是值得精读的,但切忌从头精读到结尾,这样容易让自己迷失在细节中无法高屋建瓴地去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这一步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梳理对于文章的理解,列出对自己有价值核心信息,也方便自己在后面的科研工作中能够通过笔记来快速定位相关文献」。这里不推荐仅仅在在打印的纸质文献上或者PDF文档里面做笔记,后期阅读文献多起来以后会造成索引困难。可以选择一个自己用的顺手的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Mendeley都行)来完成做笔记的工作,这样后面整理文献、引用文献、复读文献都会节约很多时间。
很多人对于做笔记到底写什么各执一词,这里我觉得每个人在科研的不同阶段对于文章的关注点可能不尽相同,所以很难一言以蔽之。比如初涉科研的小白,文献阅读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比较欠缺,那么可以在笔记中「用一句话(英文)概括实验、结果、讨论章节中的每一段内容,组成一个阅读笔记」。这样既可以锻炼英语书写表达能力,也可以逼迫自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输出,这是一个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过程」。
对于阅读科研文献比较熟练,有一些科研工作经历的人来说,这个笔记的内容可能是文中某个新的实验方法、异于其他研究的实验条件、阅读时自己的新想法等等。精读文献并认真做笔记并不代表读者对于这篇文章的消化过程就此终止,我个人觉得优秀的科研论文、大牛的研究著作依然是常读常新,每位从事科研学习和工作的人在不同的时期都能从中汲取养分。
提笔谈这个话题当然是写给初涉科研的同学们。很多时候学生向我反映读英文文献的障碍,多以“读不懂、看不懂、看过以后脑子里面什么也没留下”来草草描述困难所在,其实很多时候大家是被不认识的单词“唬”住了。随着阅读的推进遇到的生单词逐渐增加,畏难情绪也会越来越浓重,这个时候浮躁的心情很容易跑出来支配你的大脑,让你“误以为”自己一无所获。文献阅读中个别动词和副词的含义不知晓并不会对文章大意的理解造成巨大影响(专业基础词汇和术语除外),我们在读文献时要摆正心态,泛读通读过程中不必刻意去关注这些生单词,要适应在有生单词的情境下去概括和提炼文章的重点。查单词的工作可以在精读过程中、甚至是读完以后去进行。
1. 参考文献信息多。每篇文章的参考文献可能包含不少你感兴趣的相关文献,可以从中筛选一下做延伸阅读;
2. 关注近五年的文献。无论是你的开题报告还是期刊投稿文都对于近五年的相关文献比例有一定要求,广泛阅读这部分科研成果对于科研人把握学科发展趋势、确定科研选题来说至关重要;
3. 关注核心期刊和学科大牛。这点不用多说了,学科大牛课题组和核心期刊的相关文献千万不要错过。
如果你觉得这篇分享对你有帮助,欢迎围观:
作为学生党、科研党、研究僧你可能还想了解:
我读的是人文社科类,所以我的方法仅限于人文社科类。
本师门人文社科类新入门的研究生看论文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博、精、透。
所谓“博”,并不是单纯的指阅读论文的数量,而是要求研究生新生在入门后首先选择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然后进行论文和著作的收集,目标是收集到所有自己能够搜集到的该研究方向的论文。
简单来说,就是“小开口,全包括”,不要求博览群书,但要求通读一个小方向领域内的所有著作和论文。
这种方法一来是可以让学生迅速的对一个方向上的历史研究脉络、流派、沿承有清晰认识,从而判断自己在这个方向上是否还有可为,另一方面也是在训练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和汇编能力。
所谓“精”,是指论文阅读中的方式方法。
师门对于论文的阅读要求一直是“精读”,标准就是每周必须写起码5000字的读论文笔记。内容一般是观点摘抄、比较、新论据新资料的发现及自己的认识、看法。
最近这几年进来的研究生,导师已经准许交打印版的读书笔记了,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要求这个每周5000字必须是手写的,而这种手抄本身也是一种加强记忆的“精读”方法。
所谓的“透”,则是在“博”和“精”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成果。
本师门几乎所有人发表的第一篇论文都是论文综述。导师的思路就是会写文献综述(会写的标准就是能在核心期刊发表)才算是入门了,代表你资料的收集与甄别、观点的归纳与演绎、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和套路都算过关了。
到这一步“师傅领进门”的工作就算完成了,接下来就看个人的天赋与修行了。
我之前看过一篇机器学习领域的名人吴恩达给出的一些关于阅读论文的建议(AI公园同学翻译的)以及西瓜书作者周志华教授分享的关于AI领域:如何做优秀研究并写高水平论文?,与我本人在读研期间导师传授的基本很相似,都是非常棒的内容,希望你能耐心阅读这两篇文章,个人觉得应该能够帮助到你~
这里对部分内容搬运过来
Andrew特别提出两项主要建议:
你如何通过阅读研究论文来高效和相对快速地学习?所以,如果你想从学术文献中学习,你应该做什么,无论是你想学习建立一个感兴趣的机器学习系统/项目,还是仅仅停留在事情的顶端,获得更多的知识,成为一个深入学习的人。
以下是清单:
他还提到,如果你读到:
5-20篇论文(在选择的领域,比如语音识别)=>这可能是足够的知识,你可以实现一个语音识别系统,但可能不够研究或让你处于前沿。
50-100篇论文=>你可能会对这个领域的应用(语音识别)有很好的理解。
不要从头读到尾。相反,需要多次遍历论文,下面是具体如何做的:
当你阅读一篇论文时,试着回答以下问题:
如果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就很有希望的能反映出你对论文有很好的理解。
事实证明,当你读更多的论文时,通过练习你会变得更快。因为,很多作者在写论文时使用的是通用格式。
例如,这是作者用来描述网络架构的一种常见格式,特别是在计算机视觉中:
理解一篇论文需要花多少时间?
对于刚接触机器学习的人来说,理解一篇相对简单的论文可能需要一个小时,这并不罕见。但是,有时你可能会偶然发现需要3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真正理解的论文。
网上有很多很棒的资源。例如,如果你是新手,列出语音识别领域中最重要的论文的博客文章将非常有用。
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很多人都试图跟上它的最新进展。所以,你应该这样做:
试着从头开始重新推导。虽然,这需要一些时间,但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
最重要的是不断学习,变得更好是指更加稳定的学习,而不是集中一段时间内读大量的论文。与其在短时间内死记硬背,不如从明年开始每周读两篇论文。
如果觉得不错欢迎点赞和关注我哦,我们一起成长进步~
如果大佬们是计算机视觉方向的,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AI算法与图像处理,回复各种关键词,可能有你想要的
一个双非考研逆袭985高校,研究生毕业跨行搞计算机视觉的铁头娃。。。欢迎你的到来,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这篇文章超级超级无敌有用!只要5分钟,学会了下面的方法,论文阅读效率立马提升50%,绝对的事半功倍,真正的看到就是赚到!
首先记得点个赞防丢失哟。这是我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经验,花了我整整一天的时间进行总结,绝对是我的独家私藏,真的非常有用。
开始之前,先问你几个小问题,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扰:
你是不是一看到几十页的论文,头都大了,不知从何读起?
你是不是终于下定决心开始读了,却发现对英语不熟,文章读不懂?
你是不是好不容易沉下心来读了一天,自以为从头到尾的认真读完了,然而仔细回想,却发现根 本不知道文章到底讲了什么,好像自己根本没读过? ……
我知道,读完这几个问题的你心中一酸,我去,怎么感觉每条我都中枪了……
别担心,接下来,我会告诉你如何阅读论文以及阅读论文有哪些小技巧。从此,阅读论文不再难。导师再让你读论文的时候,你也可以轻松的说一句↓
说实话,我曾经也是【论文阅读困难户】!!!!
每读一次论文,就像脱了一层皮一样。每一篇英文文章里的专业词汇那么多,满篇都是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怎么读嘛!好不容易借助翻译软件读完,但是好像完全没有印象,跟没读一样。不仅浪费时间不说,关键是还没有效率。
但是经过3年的研究生生涯,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我总结出了4个阅读论文的小技巧,通过这四个技巧,我的论文阅读效率提升50%以上。
下面呢,我会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出来,希望能帮到你,解决你论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记得点赞+收藏呦,毕竟这么好的经验不收藏,后面找不到了怎么办。
很多同学,包括之前的我,在读论文的时候都容易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论文从头读到尾,十分浪费时间!
一般来说一篇论文字数少则五六千,多则数十万,
更不用说英文的了,专业词汇多,从头读到尾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通篇读完,发现这篇论文和你的研究作用并不大。
但是这个时候时间和精力都已经白白浪费了。
那应该怎么读文献才能既节约时间又达到高效的目的呢?
那这里我来分享一下我的阅读小妙招:
首先阅读Abstract 先了解整篇文章讲了什么事情,看一下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与否,如果一致,再进行下一步,之后阅读Introduction → Discussion&Conclusion 然后回过头来按照 Method → Result 继续通读全文,如下图:
为什么首先先去阅读摘要?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而一篇文章的重点是什么,就是摘要!举个例子哈:就以下面这篇文献为例,摘要部分是由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这几部分组成。阅读摘要就相当于了解这篇文章——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出了什么成果、得出了什么结论。
阅读摘要可以帮助你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了解整个文章的框架、研究的主要结果和结论。
通过这个可以判断整篇文章与自己的研究结果相关与否。
如果相关,再进行下一步,如果不相干,直接pass,换下一篇。
阅读完摘要后,接下来了解研究背景。了解这个领域是干什么的,之前都有哪些人去研究,目前都有哪些观点和研究进展。
然后,阅读全文讨论及总结。
这三部分的内容完成了,你也就对整篇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了。
最后,你再回过头去阅读、去搞懂冗长又复杂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那么整个文献阅读过程肯定就会轻松很多。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一篇四五千字的文章你看过了可能也就记得其中的一两句话,
更何况,你阅读的是生涩乏味的论文。
不做笔记,读完全文之后,可能就是临时有点印象,过后也会忘的差不多,
等到阅读大量的文献之后,不同的文章结果相似或者相反,
这时候,你脑子里恐怕也是一团乱麻了。
所以一定要去写文献阅读笔记!
那么,阅读文献时如何做笔记呢?
实际上 ,文献就像是八股文,八股文有起承转合,文献也会有相应的结构,它会规定每一部分必须讲什么。
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文章结构、每一部分讲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做笔记。
读 Abstract 时,你需要做的笔记包括:
读 Introduction 时,你需要做的笔记包括:
读 Method 时,你需要做的笔记包括:
读 Result 时,你需要做的笔记包括:
读 Discussion&Conclusion 时,你需要做的笔记包括:
图表一般位于Method 和Result 这两部分,这两个部分一般内容繁多,加上专业词汇等加持,阅读起来困难重重。
这时候一定要好好利用图表来阅读文章。因为图表将文章数据的描述化繁为简,清晰明了的告诉读者文章的研究指标、研究结果。
根据图表标识我们可以按图索骥,找到正文描述表格内容的那部分,可以迅速明白这个图表里面的数据来源、研究或统计方法以及研究结论。
4、巧用翻译减麻烦
我们很多时候看不懂的原因是阅读能力不够。
一方面,可能有很多英文长句看不明白。这时候可以借助简单的翻译软件,将其翻译成中文,来帮助理解。
这里推荐一个免费的翻译软件——Copytranslator。CopyTranslator是一款开源工具,访问官网即可免费下载,在该网站还有相当详细的CopyTranslator使用教程。
这个翻译软件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自动净化。翻译时去除多余换行,真的很好用。
另一方面,对专业词汇、理论名称等不熟悉。这个可以进行搜索、逛论坛、知乎、百度等搜一搜,就可以找到浅显易懂的解释。
这些经验总结下来就是四句话:
不过论文阅读是一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过程,
所以在使用上面技巧的同时,一定要多多多多多多看论文,才会有效果!
衷心希望能帮到想要提高自己阅读文献的能力的你。
ps:记得点赞收藏防丢失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