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字,直接说结论。
先解释下这些中底科技的具体情况——
Boost、zoom air、gel都只是一种科技/材质的统称,还有各种细分。
boost有“高级”和“低级”的区分(当然用在专业运动产品上的基本都是那种高级的,低级的肉眼看和摸,颗粒感没那么明显),然后boost也有不同密度,比如boost light,相比常见的boost,脚感就要硬弹得多。
然后boost这种材质,用量多少,脚感的区别是很明显很明显的。
比如adizero系列,从名字看就是偏轻快的类型,通常是偏一定速度的跑步训练用鞋/比赛用鞋(代表性的boston、tempo、adios等鞋款),同样是boost,用量少的话,缓震回弹感并不会那么明显,只是够用而已。而ultra boost、pure boost之类,中底使用的boost体积就会大很多,缓冲感也会明显很多(当然重量也就上去了);
zoom air,不同形状/体积/气压、用在不同用途的鞋上,脚感差别是很大的。
zoom air也是nike气垫里形状最多的,全掌整片、马蹄形、六边形、前掌分片……气压不同的同时,厚度还有各种区别,反正都是zoom,差别大了去了。
比如nike用在飞马(pegasus)上,男款的气压就要比女款更高(男款20、女款15PSI)。可以理解成男性力量/体重更大,气压更高缓震脚感会更明显些,而女款就相对不需要那么高的气压(也会更柔软些)。
但zoom air只是nike用在跑鞋中底中间的核心技术,它往往需要其他材质“包裹”着(那种外露全掌zoom除外,比如zoom allout)。近几年的zoom跑鞋,最常用的搭配是react、cushlon、Phylon、露娜等等——它们对脚感也起到很大作用,光说zoom就有点偏颇了;
亚瑟士近几年其实在不断降低gel的用量体积和种类,用在专业跑鞋上近年的gel种类较少(我数过亚瑟士官方内部资料,至今起码有过20+种不同性能和形态的gel)。而亚瑟士减少gel的量,一方面是为了更轻量化(gel本身重量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基于eva材质的flytefoam已经用了很多年,就缓震效果而言调校的也很好了,如果只是很小体积的gel,其实不会有那么明显的脚感差别(尤其对小体重/腿部力量较弱者而言)。
所以这两年,亚瑟士使用gel最经典的鞋款,比如nimbus(比如以后的kayano),都专门推出了没有gel的lyte版本,缓震未必下降很多,却重量更轻,也更便宜些。
再说脚感——
其实要看明白了上面,就知道这问题太广泛了,完全没有针对性,很难回答。只能说个最通性的(还不一定很准确)。主观的评价:
boost缓震表现很好,回弹稍微弱些(且很多adidas的严肃跑鞋还未必是全掌Boost,也会搭配其它材料,boost只是3/4掌);
zoom的形变相对很明显,因而脚感会更弹,脚底也更容易感觉到踩到弹性物体压缩-形变-回弹的过程,尤其是和react搭配后。但也会有人认为,zoom的稳定性并没有那么好(尽管用在跑鞋上的zoom已经很薄了),穿久了有些人会觉得脚底/足弓酸;
gel说真的,因为只是用在局部,更多的脚感其实是来自中底的flytefoam,当你稍微刻意(用后跟落地之类)感受,才会明显些。gel本身基本可以认为是没有回弹性的,但缓震是最好的,且稳定性极高。用在前掌和后跟的gel是两种,前掌更弹,后者更软。
说回来——
中底性能是一双鞋最关键的部分,但其它的穿着感,比如鞋面舒适度、支撑性、保护性、以及是否适合你当下的用途,同样很重要——不要太夸大中底某个材质的效果,何况它们不同调教搭配后,最终呈现出的脚感千差万别。
多数慢跑鞋通常也会在使用2、300公里后中底变得更合脚(尤其是那些基于eva材质的)。有条件,还是尽量去实体店,穿上感觉一下。网上看各种脚感对比,都不如自己实际试穿来的靠谱。千人千脚,任何穿着体验都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