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认为“为黄山18驴洗地”、“为林森浩投毒洗地”、“操控当地媒体”···这是极个别的现象,这不代表复旦整体。
它们同时认为“某地官员贪腐”、“某地化工污染严重”、“某地贫困”···这是普遍的现象,这代表中国体制问题。
况且,现实是它们并不认为它们的言行是“不好”甚至“错”的。
只要扛起“反抗体制”和“亲美亲日”的三观——这个在它们心中唯一正确的三观——它们就无往不利。
而它们之所以令人感到恶心,只在于它们理直气壮地如此这般。
本人是四流学校毕业的五流码畜,上学的时候是历史地理学爱好者,跟着一些知名的老师学习过一段时间,对谭其骧先生和复旦大学一直心存敬意。然而从局外人的角度看,作为一个高校,贵旦向来不甘寂寞,习惯性隔三差五搞个大新闻,轰动全国。负面新闻居多,正面新闻几乎没有,着实让人尊敬不起来。
说到大新闻,我们来回忆一下黄山十八驴事件。
事情起因很简单,十八驴逃票被困,民警救人牺牲。事情到这里,大家最多骂骂十八驴,没贵旦什么事,然而事情的发展让人大跌眼镜。
民警牺牲以后,十八驴表现的很冷漠,当天就返回了上海,连追悼会都没有参加。对此,贵旦是这么解释的:
参与这次探险活动的蒋姓同学说,他们的心情也十分沉痛,毕竟有一个年轻的生命因为他们而逝去了,他们离开前还特地等到牺牲民警的尸体运下山,见了最后一面才离开的。蒋同学说,当时大家从山上下来,身心都很疲惫,所以不愿对媒体多说什么,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很冷漠。
复旦校方表示,当日即让复旦探险学生返回上海,是上海警方考虑到当地天气条件很差,学生们又都淋湿了。
但也有相关人士解释说,直接回上海是上海市公安局和复旦大学的决定。而人在经历生死冲击后,往往大脑木然,不愿意面对媒体,也是可以理解的。
“早走并不是学生们的意思。”针对网上有人批大学生匆匆离开的指责,该负责人说,这是当时沪皖联动工作组的决定,他们认为还是让学生早点回上海,“不能因此认为是学生冷漠。”他说,当时学生们的心理是惊恐、疲惫和内疚的。
该负责人说,学生们回校后,学校立即召集院系领导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抚慰。“当天晚上,就有学生提出希望能对遇难民警有所表达。”他说,不过,当时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建议,待学生们心情平复后再做决定,并且认为学生们在这段时间内不适合对外公开。
然而:
这些获救的学子,回到学校后,再起波折。18人获救名单中的杜彬是复旦登山协会成员,他在网上与同学的一段对话,被网友截屏放猫扑上。刚刚获救回校的杜彬“心理状态还可以”,与同学在留言对话中透露出“校方让大家克制”,“石翔”提醒杜彬“要学学危机公关,经过这次,登协就是你的了”,“你要学着去建立秩序,去控制老人,去协调关系,去利用资源,这是这个协会可以给你的”,杜彬回应“嗯,还得靠你们,我经验太不足”,“先度(渡)过这次难关吧”。
不愧是顶尖大学的高材生,都木然了还比我这样的脑子灵光。
你以为事情这样就完了?navie
有网友在天涯论坛贴出了复旦大学bbs的几封站内信,发信人ciang在信中说,“现在媒体都在宣扬复旦学生的推卸责任,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因此ciang想,“复旦的新闻人若能在更广泛的媒体上客观地报道这件事,针对复旦的情绪就会很快消失。”他还表扬了上海某记者(复旦毕业)的报道,对复旦效果好,如果换另一个记者写,绝对是反效果。
ciang指出,通过这件事,看出复旦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力有所下降,建议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多去几家报纸,而不是集中在一两家报社,阵地要多占领,会有很好的效果。这封信中还提到,“黄山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品的提供和个人自由的矛盾,也是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必然经过的阶段,没什么可讨论的。
这位学生建议,复旦应该趁此“黄山事件”机会将安徽以前的关系巩固起来,民警的追悼会可以有一些校长或副校长参加,在此基础上,顺便争取生源和巩固其他关系。要多带几个院长和系主任去,让人看出诚意。最终,化坏事为好事是必然的,也考验校方的公关水平。
除此之外,复旦论坛上还出现了事件中最不负责的表现是警察找到队伍后,要求立即下山,导致了警察坠崖,“做这个决定的人就是最大责任人”,“危险区不能进去是不成立的,爬雪山的人怎么不禁止”等说辞。
贵旦新闻专业的高材生果然优秀,从一件小事就能看出贵旦对媒体的控制力有所下降,我们这些四流学校的学生简直弱爆了。
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爬山没什么大问题,后来传出借爬山打野炮也不算什么大事。然而逃票就不对了,别人因你而死,就算不感激,也不要冷漠。不去想怎么弥补,反而去考虑如何争权夺利,如何危机公关,如何控制媒体,就别怪全国人民呵呵你一脸。
此事以后,崔化钠也好,投毒也好,抄袭也好,我都不觉得奇怪了。上限有了,一切皆有可能。
崇尚自由是好事,但别忘了,自由也是有边界的。说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贵旦的老鼠屎比例也未免高了一点。再打着自由的旗号不去把老鼠屎剔出去,这锅粥只能越来越坏。
说到这里,时至今日,十八驴受到了什么样的处分我仍然未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