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作上,我很佩服郭德纲。
估计有高人指点,但同时他自己也很聪明。
当年相声不景气,经过纲丝们口中的所谓“主流相声演员”几十年的努力,全国人民都知道相声是一门传统艺术。但是经过徒子徒孙三代的不思进取,已经很少人知道传统相声什么样子了。
这个时候,谁先说话谁占便宜。先入的为主。
好多老人、能人,都觉得自己艺术造诣还不行,相声低迷不景气,不会有人听的时候,郭德纲已经上路了。
郭德纲懂什么叫传统,但他不会说传统。所以他支了个传统的架子,塞进去观众爱听的东西。
但是你要了解观众爱听什么。
哪的观众有那么一致的审美呢?北京。
北京有众多的外来人口,对社会不公和生活艰辛的抱怨使他们患上了严重的被迫害妄想。
郭德纲的宣传太精准了。
如果在天津,观众关注的是家长里短。审美高度不统一。再加上老先生还没死绝。随时有人捣乱。
郭德纲不会起得来。
恰好郭德纲在天津混不下去了,被逼无奈去的北京。
所以说,时也,运也,命也。
之后拜侯成功,站稳脚跟。
在这个时代,拥有观众群就是拥有话语权,可以倒逼媒体。郭德纲看透了媒体的娼妇本质。以草根文化代言人的身份到处涉足。
所以说,使用水军,网络宣传,进军娱乐,郭德纲和那些半死不活,守着炉火纯青的传统技艺要饭的老一辈相比,思想上已经是代差优势了。
我就想,假如郭德纲的人性没那么差,假如他火起来以后好好的磨练相声本领,再把那帮有能耐而不遇时的老家伙蔓住了,群策群力,那真是相声幸甚,观众幸甚。
可惜我也知道这不可能。宁带千军万马,莫带十样杂耍。就相声演员那种损人不利己的人性,看你赚了钱他能不败坏你?
话说回来,就这么一群人,创造的这么一个玩意,相声,本身也不值个仨瓜俩枣,没必要为它献身。
我越来觉得:郭德纲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