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信息时代的苏联会是什么样子?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yun-fei-30-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的信息化时代是个麻烦的问题,苏联没有过明确的信息化概念。如果指的是电脑和互联网,这在苏联是在“控制论”的框架下进行的。

关于控制论的内容可以查阅百度。当然要做出一些修正的是,尽管一般的认为控制论诞生于1948年,但是实际上类似的理论,最早是作为哲学的一种早在古希腊就存在,18.19,20世纪欧洲也有颇多学者进行相关探讨和论述,同样的学术研究在沙俄时代和苏联的二三十年代也有学者进行研究,这并不是一个突然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但这是一个跨多个学科的复杂学说,在美国推出后很快就昙花一现,最终缩减为今天人们比较熟悉的信息学得以发展。

早在1938年,苏联就已经脱离单纯的理论研究,而是开始投入资金进行第一代设备的研究和生产了,也就是所谓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苏联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在数学界的框架下进行。到了1948年,苏联科学院院士上书斯大林,提议加大控制论的研究和硬件设备的制造。这一提议书得到了苏共中央和斯大林的直接重视,短短数月时间内,就拨款兴建了相关的专门院校,建立/改造工厂,在全苏5个大城市(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明斯克和阿拉木图)设立不同的实验室,组建不同的团队研究不同的技术路线以进行内部竞争和比较。到1952年为止,不算军队和安全部门内部对控制论的研究与生产团队,在这一领域已经有了50多家相关企业了。

众所周知,斯大林时代划水磨洋工很危险,所以各个实验室很快就拿出了成果。1951年就完成了第一件基于电磁管的成品,M1,现在看起来是个很可笑的产品,每秒运算15-20次。但这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完成调试运行之后,苏共中央三巨头马林科夫,贝利亚和保尔加宁同时前往参观(此时斯大林因为重病已经退出管理第一线了,由三巨头联合执政),他们对该设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指示要进一步发展。不到2年后的2代产品M2,运算速度就达到了2000次/秒,进步可谓巨大。虽然距离1945年美国生产的每秒5000次运算的电磁管计算机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毫无疑问是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1953年,M2开始运行的同时,斯大林去世,这之后苏联的控制论研究遭到了意料之外的打击,乃至一年后出版的苏联百科大辞典上,在“控制论”词条下直接注明了“伪科学”。这次打击说起来可以算作无妄之灾,也可以说是某种必然。前面说过,控制论跨的行业太多,当时的硬件还没有后来的性价比可以达到一锤定音的地步,而各种哲学性的讨论占据了相当幅度的内容,美国后来也是因此控制论的市场日渐萎缩,而是信息学得到了发展。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执掌党务机构,但是实际政治排名列居第六位,属于领导人集团里面的二线人物。为了夺权,他以党务宣传系统作为武器,开始对当时执掌实际权力的马林科夫等人发动攻击,而攻击武器之一就是指责前者负责的人民委员联席会议在多项工作当中不走正宗的马列路线。当时挑了七个学科作为“非马列”的典型进行攻击,里面就有控制论。当初的逻辑是这样的,控制论支持者们为了证明该领域的前景,提出“一个电脑等于若干人脑”这种公式,然后争论内容就陷入人脑究竟是什么的哲学辩论之中,又引申出来如果电脑等于人脑,那么是不是用数学公式可以代替人脑思考,进一步延伸到莫非你们这帮人还想说人脑思考是数学公式,而不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违反马列的这一论断?又或者说难道马列主义也能用数学公式推导出来?这之后的争论就越来离题越远,基本上就成了中世纪神学院里关于“一个针尖上有多少个天使来跳舞”程度的扯淡。等扯到了1958年终于认可控制论符合马克思主义,这期间整个研究工作已经受了很多负面影响。

而且即使是最终认可控制论符合马克思主义,但是也是属于从属地位,这为之后展开的是否全面铺开计算机中心和遍布全国的网络系统投下了严重的阴影。实际上即使到了21世纪,计算机的性价比有了天文指数的提高,其作用几乎不受到质疑的今天,政府的大数据工程仍旧受到官僚集团的本能抵制,更加别说控制论下的计算机网络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更加超过现在的大数据工程了。俄罗斯近年来为了让其海关与税务系统联网,在普京本人极力支持下,还花费了6-7年的时间,作为普京密友的海关总署署长也因为反对这事被抓去坐牢了。那么在1960年代,性价比还没有那么明显,在意识形态辩论中又被迫低头的控制论支持者们,自然更加没法压服“熟读马列经典”具备无产阶级先进性的苏联官僚们了。其实这也不仅仅是苏联/俄国的特点,看看中国搞政府大数据工程当中各种奇葩现象,就会知道这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情。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要考虑到,苏联很多工程的出发点,都是建立在遭到核打击之后保持生存率和社会继续运行的前提下。计算机也不例外,这就是为什么苏联的计算机一直是建立在二极管基础上的,而不采用集成电路,主要是因为后者会因为核辐射失效。这样从整体上来说苏联的计算机在性能上更差,价格更高并非单纯技术问题,而是路线选择问题。这也导致了苏联计算机基本不可能小型化/家庭化,而只能作为大型数据处理中心,在机关厂矿当中使用。有可能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图书馆的形式向普通民众开放,但是他不可能成为个人使用物品。同样的,如果这些设备不进行大规模应用,对社会的效益就会更低,最终沦为昂贵的玩具。

假设1950年代,马林科夫集团挫败了赫鲁晓夫夺权的企图,那么具有“人形计算机”才华的马林科夫,毫无疑问的会在“控制论”的路线下,大力发展计算机以及构造遍布全苏的联网系统。苏联的计划经济会比本位面的运营更加流畅,效率更高浪费更少,但是不太可能发展出来个人/家庭使用的计算机终端,只可能是在学校或是图书馆等地有公用终端供学习交流来使用,而不会产生繁荣的“私人网络空间”。连续剧“切尔诺贝利*禁区”在结尾处展现的,街头如同电话亭一样的互联网终端,可以供路人免费使用,就是这套体系发展的极限。


user avatar   qia-er-de-zhui-sui-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信息时代的苏联很显然不是这个样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根据这个答案末尾的说法:


三天以上天气预报有个学名,叫中期预报(对未来3~15天的预报)。

我们先来看看苏联后期世界天气预报技术。

这是1980年中期预报的情况:


目前,美国国家气象中心(NMC)发布的3-5夭预报和5-10天天气展望,还不足以从中推论出具体的、详细的、逐日的天气预报或者要素极值的警报,尽管在过去10年中,3-5天的预报和5-10天的展望的精确度已有明显的提高。预计八十年代3-10天的预报将有重大改进。
目前用来作天气预报的观测系统和数值模式,在预报三天以上的天气型方面,仅仅是勉强可靠。越来越多的事实证实,最严重的预报误差包括全球性的最大尺度的大气运动、行星波,它们的不同型态决定了全球各地的温度距平,决定起引导气流作用的急流(高空急流)的位置。现在正在做一系例的努力来确定和克服预报模式中主要误差的来源。
——[1]李毓芳.美国七十年代在天气预报方面的进展及对八十年代的展望[J].气象科技,1982(01):22-25.


这是1985年中期预报的情况:


三、
中期天气预报( 3—10天)

现在的中期预报模式已经细致地考虑了在短期预报中可以不考虑,而对中期过程有影响的物理过程。中期数值预报必须是全球的,尽管只需要某个有限区域的结果。若以技巧分数达60%作为可用预报,则1985年可用预报就到了5天,据欧洲中期预报中心估计现在可达7天,但是预报4—5天以后其质量变化很大。为使中期预报被用户使用时增加可信度,目前正在研究一种是用“中期预报群”的方法。
预报员感到头痛的是所收到的中期预报指导产品,其质量很不稳定,时好时坏,难以决定其可信度。现在大体可以用一种预报群的方法加以主观判断方式来解决,即利用不同发布产品的中心(2—4个)所发出的一组时次连续的数值预报,组成一个预报群,再看具体分歧或群集情况,决定其预报准确程度,这样做麻烦一些,但确可有效地提高预报准确率。

——[1].各种时间尺度的预报技术综述[J].四川气象,1990(02):54-55.


这是1995年中期预报的情况:


近年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气象学的研究,同时各方面对天气预报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早就注意到,在许多情况下,48小时的短期天气预报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需要,迫切要求作出5天、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的天气预报。早在1967年世界气象组织就决定进行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其主要目的就是作出时效达两个星期的中期数值预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进行了各种数值试验,并为此进行了热带考察。随着生产和科学试验的发展,今天中期天气预报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由于大气运动本身内在的复杂性,至今我们对中期天气变化规律的认识还很不充分,还缺乏完全成熟的理论和方法。目前中期天气预报在很大程度上仍处在研究试验阶段。也正因如此,中期天气预报近十几年不断有新的理论和方法涌现,成为气象科学中最活跃和进步较快的方面之一。
——[1]宫德吉.近年来中期天气预报的进展[J].内蒙古气象,1995(02):13-19.



所以,你告诉我当时不预报三天以上预报的原因是“极端保密制度”?

考虑到这个“只能预报三天以内的天气”政策没说具体实施时间,如果是跟上述保密手段一同推出的话,这就是说,斯大林时期就有向大众准确播报三天以上天气的能力了?

我苏维埃科技天下第一.jpg


“并且天气预报的内容必须令人愉快,不能让人产生特别的担忧”

这样一认识起码领先我国五十年:


2003 年 5 月 1 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后,观众在这个突出时效性和信息量的新频道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气象节目——《天气资讯》。比起传统的天气预报节目,这档节目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它的播出真正实现了滚动、递进式的播报,每天共播出十九档,均为靠近整点的时段,为受众提供全天候的天气资讯服务。其次,这档节目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天气预报节目,而是一档以天气预报为主体,包含其它各类生活信息的全新资讯类节目。它的内容不但包括天气预报、出行参考、气象天文知识介绍,还包括旅游、健康、家居、饮食等一系列即时信息和实用性知识。再次,从风格上讲,这档节目更注重贴近性、服务性和娱乐性。年轻的主持人也不再是一身正装以专家的术语来预报天气,而是用通俗有趣的语言和聊天式的播报方式。这套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成为新闻频道的一个亮点。观众恍然大悟:天气预报节目原来可以做得更轻松、更有趣、更好看。而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目前天气预报节目存在哪些缺点,如何发展创新?
——[1]吴丹娃. 电视天气预报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A]. 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2005:3.


同时,在这篇文章里,还有一个更有趣的地方:


2.2 天气预报内容雷同 信息量少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首先是跟节目时间短有关。目前,天气预报一般只有几分钟时间,在
如此短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信息本身就相当困难。其次,跟天气预报的发展水平有关。要加大信息量,就必须有足够多的预报产品,但是目前气象部门的基础预报产品只有晴雨、温度、风等几项。而预报时效也仅限于 72 小时。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首先,充分利用电视的立体传播优势,克服时间不足的矛盾。电视有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两个系统,如能充分利用起来,相互补充,就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传递给受众更多的有用信息,从而取得 1+1>2 的效果。比如主持人在介绍降雨情况的同时,用字幕打出降水等级的划分。其次,多增加生活服务方面的内容。比如:紫外线预报,空气质量预报等等。最后,延长预报时效。在延长预报时效方面,从 2003 年开始,部分省市已开始有所动作。2003年 2 月 21 日,上海市气象局率先推出72小时上海市电视天气预报,2003 年 3 月 3 日,华风集团正式推出新版《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预报时效由原来的 48 小时延长到 72 小时,这是即1993 年以来,10 年间《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最大的一次改版。与此同时,浙江,安徽等省也纷纷推出 48 小时城市预报。这些改版一方面反映了气象部门服务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体现。
——[1]吴丹娃. 电视天气预报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A]. 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2005:3.


这是不是“媒体只能向大众预报未来三天以内的天气情况”呢?


除此之外,其他有趣之处还包括:

据我所知,《消息报》属于公开发行的报纸,而:

第二十三条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在国家秘密载体上标明。不能标明的,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
——《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


苏联人的保密意识忽高忽低。


在泄密这一部分,请问在刑法这一条里:


第三百九十八条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有没有认定为背叛祖国”在量刑上有区别吗?

………………………………

好吧现在说正题,既然我是从天气预报开始说的,就说说信息化时代苏联的天气预报吧。

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关于信息时代,欧美及发达国家的时间跨度概念是从公元后1969年(1969AD)-未来,我国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信息时代指的是从公元后1984年(1984AD)-未来,比欧美晚了15年。不论是用哪个概念,1989年的苏联都已经处于信息化时代了。

我这里有一篇写于1989年的考察报告,除了第六部分的推测,应该能反映信息时代早期苏联在中亚的天气预报系统的运转情况。


除了第六部分的推测。


苏联中亚地区天气预报技术的考察

徐羹慧(新疆气象局)

《新疆气象》1990年第三期

编者按:根据中苏气象科技合作计划安排,中国新疆维菩尔自治区气象局专家代表团一行4人,于1989年7月28日至8月14日对苏联哈萨克、吉尔吉斯和乌兹别克三个加盟共和国的水文气象部门进行了访问和考察。应本刊之约,代表团中的3位同志就苏联中亚地区的天气预报、农枚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情况,向读者作简要介绍。

一、天气预报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由于本国的中期天气数值预报业务实施,苏联初步形成了以数值预报为基础的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天气预报技术体制。预报业务系统实行四级建制,即全苏水文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加盟共和国水文气象中心(相当于我国省气象台)、省(州)气象台(相当于我国地(州)气象台)。表1列举了中亚和哈萨克斯坦各天气预报业务部门的业务项目。


哈萨克斯坦水文气象中心与下属台站大多实施有线通讯,与塔什干开通2400比特中速电路,配套有ЕС1035(20万次/S)计算机和自动填图机。除接收莫斯科中心、塔什干中心下发的苏联、美国、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客观分析产品和指导预报外,哈萨克气象中心收集、自动填图、分析预报所需主要时次的高空图、地面图,并下发近10张区域分析图和预报图。在天气会商室配有

哈萨克斯坦水文气象中心与下属台站大多实施有线通讯,与塔什干开通2400比特中速电路,配套有ЕС1035(20万次/S)计算机和自动填图机。除接收莫斯科中心、塔什干中心下发的苏联、美国、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客观分析产品和指导预报外,哈萨克气象中心收集、自动填图、分析预报所需主要时次的高空图、地面图,并下发近10张区域分析图和预报图。在天气会商室配有区内各站实况图表显示微机处理系统。吉尔吉斯斯坦水文气象中心只承担短期天气预报业务任务,其区域内的中长期天气预报和科研任务由塔什干区域中心承担。因此,除绘制地区气象观测实况小图外,吉尔吉斯斯坦气象中心以传真图为主要手段制作区域与城市短期天气预报。

各水文气象中心每日发布“水文气象公报”,内容包括:重要水文气象现象预告、首府24小时天气预报、分区24小时、2一7(5)天天气预报、过去24小时气象资料、首府天气气候资料、水库储水量、河流水文资料和河流短期状况简评等。月底发布“月水文气象公报”,内容包括:预告月气候特征、预期出现的一般天气特征、月区域城市天气气候预报、本月天气气候评价等。水文气象中心还下设农业气象服务处,发布逐旬、月农业气象公报。水文气象中心采用电话、电视广播、报刊。公报等形式向政府、各服务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


二、塔什干区域中心的区域数值预报和容观统计预报业务

作为苏联天气预报业务体系中第二个重要层次—区域气象中心,塔什干区域气象中心于1985年建立了区域数值预报和5天客观统计预报业务。区域数值预报业务采用有限区域尺度РЕ模式,客观分析区域网点26x37,格距为300公里(详见图1),


时间积分步长为6分钟,预报时效为48小时。塔什干中心区域模式的预报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所得的模式产品有下列产品向中亚和哈萨克斯坦气象部门发送:区域12、36、48时效的500、700、850hpa高度、温度、风、垂直运动预报,地面气压场预报,空气质点轨迹、对流参数预报传真图。客观统计预报(MOS)系统制作中亚和哈萨克斯坦44个城市和地区的第1一5天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统计预报,其预报效果检验见表3。


此外,塔什干中心还承担着为中亚与哈萨克斯坦制作发送各类区域性高空、地面实况分析图表任务。

三、1一5天中短期预报

图2是塔什干区域气象中心所提供的短期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实时业务预报流程的总框图。

结合其他方面考察,可以认为,就1一5天天气形势预报而言,苏联中亚和哈萨克斯坦气象业务部门已主要依靠数值天气形势预报,并由预报员作人工检验性分析订正。而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业务预报方法主要有:

1.应用区域中心发布的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和客观统计预报指导产品。

2.在依靠数值预报制作形势预报的基础上,用现代天气学方法进行天气解释,其中主要应用天气过程的天气模式。1986年出版的苏联短期天气预报指导手册(Ⅱ)已详尽地收集了中亚和哈萨克斯坦15种典型天气过程。根据高空和地面天气形势,它们为:里海南部气旋、木尔加布气旋、阿姆河上游气旋、西部气旋、锋区波动、中亚移动性小气旋、反气旋西南(东南、南)边缘、夏季热低压、高压小梯度场、低压小梯度场、热空气持续入侵、冷空气西北方、北方、西方入侵等天气过程。《手册》对各类过程发生发展的天气动力学过程、天气分布、预报指标作了详细的阐述,并标出了卫星云图特征。



3.应用大量的天气统计法或动力诊断法。例如,从系统性垂直运动下的可凝结水汽量和对流性降水量的计算原理出发,可推算出降水量定量诊断近似计算公式:

(1)

(2)


(3)


式中, —连续性降水量预报值(mm); 、 、 —分别为850、700、500hpa面上饱和空气上升时水汽质量含量的个别变化; 一阵性可能降水量; ρ 一空气密度;ω一垂直运动; 一饱和水汽含量; 、Z一 云云底、云顶高度。由此出发,各地结合当地的情况和经验或统计事实,演变出不少推算降水量的经验统计公式和图表供业务使用。

以哈萨克斯坦水文气象中心暖季降水预报方法为例,其工作程序如下:分析高空图、地面图;天气形势分析与预测;制作轨迹预报图;计算调整的垂直气流;计算对流(考虑到测站高度、平流等);按公式(1)一(3)计算降水量。据悉,这种降水量的预报准确率在山前地区为75一80%,在平原地区为65一75%。

四、中长期预报

由于数值预报技术的崛起,苏联中期天气预报业务正处于一个变革时期。目前,已不作第1一5天的候平均气温、候降水量预报,第3一5天的逐日气温、降水、风力等要素预报工作已与短期预报工作合在一起,采用与短期预报相似的方法进行,并以自然天气周期方法、环流相似法相辅。第6一10天预报已纳入长期预报室任务,发布第二候平均气温、候降水量预告(有迹象表明某些地方已不作此类预报)。采用的技术万法仍然是Б·П·穆尔塔诺夫斯基学派的以预告自然天气周期属性为主的天气学方法和Г·Я·王根盖姆学派的环流相似预告方法,并接受苏联水文气象中心利用卡茨天气—流体力学—统计综合方法制作的预报指导。可见,苏联基层的中期预报正处于一个探索、困惑、变革发展阶段。

苏联开展月天气预报业务的单位有全苏水文气象中心和梯比利斯、塔什干、阿拉木图、伊尔库茨克、哈巴洛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等6个地区水文气象中心,发布内容为月平均气温距平、月降水量(三级)和各自然地理区域月内天气的一般特征等3项预告。在早期Б·П·穆尔斯坦诺夫斯基学派的自然天气周期和韵律活动长期天气预报方法和Г·Я·王根盖姆大型环流预报方法基础上,近20年来则考虑建立大气过程客观分型,自动挑选相似的天气形势,相似温度距平场、高度(气压)距平场、评定基本过程的可靠性和探索新的预报指标,并注意3个月、5个月的韵律活动应用,这已成为塔什千、阿拉木图气象中心的基本预报方法。所挑选出来的相似样本,送苏联水文气象中心进行会商,并接受苏联水文气象中心物理统计长期预报方法产品的指导。阿拉木图气象中心月平均气温距平预报准确率冬半年为55一60%,夏半年为65一70%。

五、天气预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苏联中亚和哈萨克斯坦科研所的科研工作,目的明确,与业务结合相当密切。这可以从中亚区域水文气象研究所(塔什干)天气研究室的科研项目及其成果业务应用中清楚地看出。近期该室的主要课题为:

(1)中亚自由大气和近地面层气象要素48小时非绝热传输图象研究,区域细网格数值预报模式的实施和完善;

(2)1一5天客观统计天气(T、R、V)预报系统的研究和完善;

(3)6一10天平均气温、降水量预报的研究;(4)中亚、南哈萨克斯坦气旋暴雨预报研究;

(5)中亚西北地区机场短时(0一12小时)天气预报方法研究;

(6)乌兹别克中部机场客观实时预报系统研究;

(7)中亚月、季长期预报方法研究。

哈萨克斯坦水文气象局中从事天象预报科技研究机构有二个,其科研所天气气候室主要负责强风、寒潮、山区暴雨、泥石流、雪崩等特殊天气预报方法和技术研究。在其水文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处还下设技术方法研究组,配有10名气象工程师和4名数学工程师,在处高级专家指导下直接承担业务技术的开发任务,包括:

(1)建立与完善哈萨克斯坦区域与城市大气污染的大气预测;

(2)引进和试验新的超过业务预报水平的气象预报方法,改善局地天气预报的计算方法;

(3)推进计算方法和部分工作程序中的自动化进程,解决技术问题,提高精度;

(4)研究应用气象卫星、雷达信息的技术方法;

(5)分区定址预报和风暴警报方法的研究。

六、结束语

根据考察和分析,我们认为苏联中亚和哈萨克斯坦气象工作者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基础技术扎实,科研与业务结合密切,业务体制较为适合他们的国情,预报业务和新技术组织实施严密有效,数值预报产品应用起步较早,区域数值预报、客观统计预报、要素诊断预报具有特色。但由于苏联长期相对封闭的科技管理观念和体制,限制了苏联,尤其是基层气象部门现代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就苏联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基础而言,我们所看到的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较为落后,气象卫星技术和长期预报技术进展缓慢,中期预报技术发展的困惑、短期预报人机结合技术研究和预报服务工作不够活跃等这些弱点就较为明显。但必须看到其技术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潜力相当强。考察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在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社会改革的推动下,中亚和哈萨克斯坦气象部门领导和科技人员的改革开放思想浓厚改革心情十分迫切。完全有理由推测,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其技术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潜力将会得到迅速发挥,中亚和哈萨克斯坦天气预报技术将会出现新的发展。



最后,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席卷兽穴的风暴”、“红色文献翻译”以及我们的同名专栏


user avatar   xiao-xiao-yi-98-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消失》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公众人物消失。

比如你之前经常看他的节目、听他的演讲、听过他的歌、看过他打比赛、看过他的书、刷过他的动态……

然后你某天上厕所时想起了他,继而发觉“哎,有段时间没听说过这人的消息了,咋回事呢?”

当然,大部分时候,这种微小的回忆和疑惑是无足轻重的。这人曾经的形象在你吃饭时/临睡前从脑子里闪一下,然后因为实在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系而迅速忘掉这茬。然后你又去忙工作/学习/娱乐了,大家都很忙,你也很忙。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在你连续几次重复上面的过程后,虽然这件事/这个人对你的生活而言是如此地不重要,但你还是意识到“你老是想起这个人”这回事了。

你开始不耐烦了。

在某次午饭后,你终于牢牢抓住某次机会,在你又一次忘了这茬之前,你的大脑皮层卯足了劲儿,从潜意识的海洋里一下子把这人揪出来了,你不耐烦地想:奇了怪了,这人现在到底是死是活啊?我非得把它找出来!


你首先想到的是博客。名人应该都有博客的吧?你打开博客,找了半天没找到这人ID。有一些网友的动态似乎提到了这个人,但一点开全文,不是跳出一个灰底白字的“该动态已删除”,就是一些你完全看不懂的晦涩语言……万一这人不用博客呢?


然后你试图搜索他。

信息时代,搜索是我们联接人和信息的方式。

你打开了最常用的搜索引擎。

然后你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你输入的是印象中“这个人”的名字,但是在一列搜索结果中,大部分是另外一个明星/网红/企业家的消息,只是名字重了。但明显不是你想找的那个人。

没有他的信息。

这显然是不正常的,这么有名一人总不至于搜不到吧?现在的搜索引擎啊……广告又多、又难用!不服气,再来!

你打开了某常用网络社区,试图搜索他个人的作品信息/垂直内容讨论。

在点开了10个关于他的问题之后,你得到了10个相同的内容。

“该内容已删除/关闭/仅作者可见”。

更可笑的是另一种结果:“没有网络连接”,

你感到很诧异:自己用网络搜到了一个显示“没有网络连接”的网页。?

哈哈,有意思。


你毕竟浸淫网络多年,你知道那些最爱八卦/最懂得机灵狗碎信息的网友都在玩哪些社交软件。关于他,那些“坏孩子们”肯定知道点什么……你又打开了某某小众软件。

然而即使如此,搜索结果也是令人失望的,即使是合法范围内最开放的网络社区,在为数不多的搜索结果/甚至是“谐音相同”结果的评论区里,这些用户说的话,你大部分也是看不懂的。这种感觉很难描述,就比如说名字吧,如果你想搜索的人的名字是123,评论区里人们称呼这人时,也只会用“12”、“23”,甚至是“33”、“15”……杂糅着英文缩写/陌生符号,以及各种毫无章法/却意味深长的句子。

吉光片羽。

这个陌生的成语一下子被你想起来了。


终于,你感到有些乏了,熄灭手机,你开始了最后一点尝试。

你尝试着直接问几个朋友,试图寻找这个人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证据。你给朋友发了语音、或者直接问他们:“哎,你有没有看过他的节目/书/演讲啊,以前挺有名的,就是那个xxx……”

他们大部分都说不知道,另一些人跟你一样,想了一会儿说“呃,之前好像有这么个人吧……有段时间挺火的,好长时间没他的消息了……呃,你问这干啥?”

“没事,就是问问。算了算了,打游戏打游戏,双排……”


真的有这个人存在嘛……难道是我记错了?或者说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人,自己脑壳里这个小小的空间,储存的关于这个人的信息,只不过是某些幻觉?

你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了。最近压力挺大的……

可我之前明明听过他的……

……

算了,烦了烦了!什么破玩意儿啊?自己怎么会思考这种和生活毫无相关的东西啊!

管他呢。

从此以后,在你未来几十年的生命中,你再也没有想起过这个人……他消失了,连同他的节目/书籍/歌曲/演讲。他也从其他人的脑壳里消失了,经历了和你一样的过程。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公众人物消失。

▌完。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黑客


user avatar   reseted15790918196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扩胸手术及其相关话题都被列入zz敏感范围内,并予以敏感化处理。


user avatar   excalibur-1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user avatar   wang-zhan-yang-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体还可以,开场雷军先自我吐槽了一波“在微博开了一星期的发布会了”



第一个卖点是全息幻彩屏,可见小米也要走颜值+工业设计的路线,而不是只玩跑分了。


接下来则是一些手机的设计细节,比如这个“天使眼”


说这些还蛮让人觉得有新意的,感到了小米不再只是不服跑个分的套路了。

接着就是强调轻薄,感觉是为后面的电池做铺垫啊哈哈:



然后第五代屏幕指纹解锁,其实还是不错的,就是被iQOO直接跟进了第六代技术的发布,亮眼度低一些,但实际使用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然后,军军有开始骚操作,直接放2轮王源的宣传视频:

不得不说,对于粉丝圈来说,这招真的很到位了,也显示去了小米一直以米粉为重的态度。是个加分项。

然后就是到位的尬聊环节,感觉比吴亦凡更让人看着舒服一些啊~

小米这波营销+公关的升级还是可以的。


然后就是女生为主的“汤圆”粉丝群,男生为主的“米粉”粉丝群,交互欢呼。不得不说王源还是实在人啊:


然后跑分没啥意外,安卓旗舰水平


拍照确实小米史上最强,DxO第三其实也很不错了:



对了,补一句,这个系统老化18个月疯狂暗示不卡顿的友商啊:

样张环节,这年头国产安卓的发布会,iPhone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雷军还是厚道,没把明哥的V20拍月亮放上来:

基本同价位无敌了:


电池果然。。。,快充有线无线都不错,PPT魔性啊:




配件到是继续“真香”


说到堆料,加大内存是最简单的之一:



最后:厉害。。

这定价只要供货稳定,肯定是爆款了,确实有些让人意外,对比其他3000价位的手机确实性价比拉满。

关键,关键,就是能不能轻松买到了。

接下来,小米9SE,骁龙712首发,性能在日常使用中其实也不错。

摄像头配置在2000档也属于恐怖:

可以说打2000档友商的产品,配置和性价比方面稳稳的:


还有一个对饭圈来说,很有吸引力的杀手锏:


所以看得出,小米这次发布数字旗舰和次旗舰,也算是转型之作,性价比还是不错,但也加入了很多非跑分元素的东西,并且放弃了大电池,追求快充和轻薄好看,总体来说前途还是不错的。


归根结底还是看最重要的这张PPT能执行到什么程度了:


相关回答和拓展:

猜价格:果然主力机型是我预料的2899-2999的超级能打区间,低配转为小米9SE的形式,高配没有走量机型发布,留给后面的MIX4们发挥:

评价定价:

评价小米9SE: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阅读到这里,比心~!


user avatar   UNSC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相关话题

  11 月 18 日乌克兰总统批准对俄罗斯 28 名情报人员实施制裁,俄方将如何回应?此事将怎么解决? 
  如果可以传送生物回到 46 亿年前,应该送什么回去? 
  假如你可以把《山海经》里的一个生物带回家,你会带哪一个回家? 
  俄罗斯与乌克兰发生的这场战争,谁会成为真正的赢家? 
  如果在苏联即将解体前夕,苏联以核武器要挟西方世界为苏联输血会发生什么? 
  如果苏联在1981年向西方宣战,会是什么结果? 
  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 
  为什么大家都不建议去俄罗斯留学呢? 
  为什么苏联解体后,并没有销毁苏联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而是换成了俄罗斯? 
  现在俄罗斯阶级矛盾尖锐人民怀念苏联,若有人在莫斯科举苏联国旗发表演讲是不是有可能爆发第二次十月革命? 

前一个讨论
沙俄时期的官制是什么样的?
下一个讨论
俄罗斯人为什么那么爱喝酒?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