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苏联是如何在意识形态领域自废武功的? 第1页

  

user avatar   liu-xiao-yang-3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要看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如何走上修正道路的:

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许多人对其认识仅仅停留在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可以说是只认帝王面目,不见思想路线。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提出的新纲领才标志着苏联共产党在意识形态本身方面的修正。

赫鲁晓夫借口“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存在阶级斗争,将不属于工人阶级的人群统统整合为一个想象共同体,提出“全民党”理论,动摇了苏共阶级基础,导致党风的恶化,否定了苏共执政的阶级基础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职能,大批不属于工人阶级的不相信乃至不了解马列思想的人都能登堂入室。

对于这种源于第二国际伯恩施坦的全民党理论,我国有大量批评文字:


1957年11月6日,赫鲁晓夫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大会上说:现在苏联已成为精神上和政治上一致的社会,已经没有剥削阶级。同年11月14日,他在接见新闻工作者时又说,苏联国内现在没有阶级斗争和敌人活动的社会基础。

然而,苏联社会不仅存在着社会划分为阶级的条件,还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下。西方国家不断向苏联输入西方价值观,而被其利用且危害最大的,不是普通苏联百姓,恰恰是那些手握权柄和国有资产又不相信马列主义的苏共党员。

而那种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空想,必然导致赫鲁晓夫空洞的承诺口号无法实施。赫鲁晓夫在1961年的苏共纲领中便提出二十年内在苏联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苏联人民的生活没有明显变好,飘在空中的声明和诺言让他们精神疲倦。

同时,苏共党内宣传部门的不良风气日益严重。原《真理报》总编辑阿法纳西耶夫表示:苏共中央总结报告的起草方式、方法、顺序已有固定的模板:开头永远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第二部分:国内情况,始终是“巨大成就”和“个别缺点”……第三部分:赞扬党和人民“坚如磐石”的团结……在一片赞歌赢赢赢中,苏共高层对许多国际形势、科技发展产生了误判。

批判斯大林后苏共党内不仅没有风气放松,官僚主义反而进一步蔓延,官僚机构更加臃肿。1954年初,全国有行政管理人员651.6万人,评论每7名职工就有1名行政管理人员。赫鲁晓夫虽然一度大力削减机构,缩减管理人员45万人,但到1963年,官僚机构反而扩大了三倍。赫鲁晓夫一面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一面把自己的肖像印在中小学教材第一页上。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对领导人的吹捧已经被放到苏共二十五大上了。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谢瓦尔德吹捧勃列日涅夫为:“高度内行、思路开阔和讲求实效,富于人性和阶级不调和性,奉公守法和原则性,善于洞察人的心灵……所有这些品质以及许多其他一些品质,就是我们应当向列昂尼德·伊丽奇·勃列日涅夫学习的。”后又称其为“英明的领导人、伟大的列宁式的革命者”。

青年的态度是社会情绪的风向标。1968年11月5日,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呈送的关于青年学生的情绪的报告反映:多数学生群众在许多方面把自己和党对立起来,同苏共有抵触情绪。

这份报告描绘了苏共在大学生眼中的形象:“党对他们已不是最光明、最先进东西的化身”、“真正有原则的苏共党员很少遇到”、“现阶段的苏共是升官发财方便的跳板,但绝不是按照思想观点而联合起来的优秀分子的组织”。

与此相反,苏联青年人对美国有一种别样的好感和莫名的向往。当然,老人们会觉得年青人被西方迷惑了,不会反思是什么让他们对苏共失去信心。

众所周知,在苏联解体前后,苏联社会上弥漫着反对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声音。然而,倘若不是因为苏共内部就存在着同情资本主义、赞同自由市场经济贱卖国有资产的叛徒,这样的声音是不会在社会上回荡的。善良的苏联人民还当这种声音发出者是潜伏着的敌人,却没想到人家居然是庙堂之高的坐上宾。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出任苏共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就污蔑共产主义思想是激进的,是革命的专制思想是绝对的评论主义。他说:“早在学生时代,我就发现,社会主义的现实与理想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戈尔巴乔夫提拔具有明显支持自由派的雅科夫列夫,让他代替利加乔夫来主管苏共的意识形态工作。

早在1985年12月,雅科夫列夫就向戈尔巴乔夫进言:“在我国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不是别的,而是一种新的宗教,它屈从于专制政权的利益和它任性的要求。”这番话分析起来倒是有一种把身为社会学哲学的马克思主义从意识形态的政治机器里解救而出的意思。

然而后来,这位老哥的狐狸尾巴越发露出来。

1991年8月2日,雅科夫列夫在接受塔斯社记者采访时公开说:“我们的不幸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教条”,“我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断言社会主义会失败”。

同年10月3日,他彻底撕下伪装:“马克思主义最终使我们陷入了灭亡、落后和良心泯灭”,“(共产主义)在其基因中包含着原始罪恶。”,“资本主义带来了实用主义的伦理。在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中体现了崇高的理想主义……”

修正主义变成了自上而下的背叛,苏联的死亡已经是必然了。再强大的巨人也敌不过大脑梗死,何况是泥足巨人。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见识一下什么叫作国家主导的递刀子行为。


著名的《猎杀红色十月》,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但不是所说的叛逃行为,这是苏联放出来的谣言,以此来掩盖真实原因。

起义的灵魂人物--军舰政委瓦·萨布林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的计划是以起义的方式在苏联引发一场政治革命,推翻斯大林修正主义特权阶层。

在秘密军事法庭的供词中,萨布林说他希望以此「点燃光荣的列宁格勒,因为这座城市具有长久的革命传统。’波将姆金’号军舰起义是1905年革命的顶点,’阿芙乐尔’号军舰打响了十月革命的第一声炮响」。萨布林以为他的行动可能掀起新的起义,并「最终解决俄国革命没有完成的那些任务」。


最终结果是,苏联中央立即命令空军攻击起义军舰,起义失败后,军舰政委萨布林被严刑拷打,后被处决,整个事件,苏联故意以叛逃来掩盖真实原因,最终被大洋彼岸的人注意到,成了美国文化输出的题材。


苏联原档案:


翻译过来档案:



事情起因:


参与者结果:




资料来源: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


1939年,萨布林出生于一个俄苏海军世家,其祖父是沙俄海军军官,父亲是红海军的上校。如家庭期望那样,他进入位于列宁格勒的伏龙芝高等海军学院学习,在海军的阶梯中努力攀爬。


与海军同袍不同的是,萨布林身上有鲜明的“理想主义”色彩,他始终不渝地保持着自幼受到的意识形态熏陶。1970年,他收到军校同学们赠送的新年礼物《资本论》后,不但通读全书,还在书的边角处做了密密麻麻的笔记。他能信口引用此书的篇章与警句,能指出这一内容在书中的位置,而当时连一般政工干部都很少能读毕全书。萨布林发自内心深信,共产主义最终要在未来取得胜利。因此,他非常不理解苏联当局为何如此缺乏自信,以至于对苏联社会的弊端三缄其口。


萨布林案受重视的程度大大超过一般的叛国案,在案件侦查、起诉与审判期间,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不断向苏共中央报告进程。在写给苏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他宣称被告萨布林和沙因完全承认原告起诉的罪名,并对所犯罪行的详情供认不讳。实际情况是,萨布林与沙因都拒绝承认自己叛国和违反军人誓言,甚至不惜付出沉重代价——萨布林的妻子去探监时,惊恐地发现丈夫的牙齿被打掉了一块。

在查清兵变的真实原因,发现幕后并不存在一个组织之后,克里姆林宫直接下达了对萨布林的判决指示。对于背叛祖国罪,量刑一般是15年,但来自最上层的指令是判处死刑,立即枪决。萨布林在临刑前写给家人的最后一封信中,附上他手绘的两幅图画。在第一幅画上,堂·吉诃德正挺枪向风车刺去,下一张图则是这位英勇的“骑士”折枪坠马。看来,萨布林对自己的事业和命运已有清醒认识。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阿德勒写过一本书,《自卑与超越》,但自卑往往更多地引致无法超越。

雄踞欧洲一角的俄罗斯民族,始终没能开发出自己的文明,没有真正自豪于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被自卑驱使的仰慕,把自己死死压制得不敢抬头。

拿破仑战争以后占领巴黎,羡慕起了咖啡馆的御林军军官们;

难得一见的功勋女王,出身于巴伐利亚王室;

领袖们哪怕流亡期间,都会无限流连于卡布里的阳光海滩或卢塞恩的湖光山色

革命理论甚至都源自德国,伟大如列宁,也是不断被原教旨主义者质疑。

辛苦奋斗了五十年,一抬头一比较,仍未住上鳞次栉比的小别墅,就内心惶恐不安起来,别人说他是野蛮人,他就当真把自家看成野蛮人了。

道路自卑,源自于理论自卑,根深蒂固地源自于文化自卑。


user avatar   hei-dao-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辩了那么多经,有什么好辩的。

因为苏联在物质生产领域被西方全面打败了。根本原因这么简单而直接,哪还要再辩、三辩、无数辩。

苏联早期的意识形态输出力,基石一是绍继1848年革命以来,近百年左翼进步主义理想积累的道德感召,二是苏联初期,极快速的经济恢复和工业化指标。

但在二战后短暂的恢复期后,苏联经济就开始被西方再次甩开了。

苏联人眼睛不瞎耳朵不聋,一样有七情六欲。据说最好的制度,奋斗了几十年,整个社会生活条件和品质却全方位落后于西方,最要命是差距还越来越大。怎么解释?

一堆西方政治学经济学倒是可以有各种解释忽弄。

但越是运用马学理论分析,越是没法解释过去。

可苏联再把官方意识形态解释改来改去。马学最基本的“物质决定精神”“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论也是不敢改的。而且还要在学校里强制所有人学习背诵,结果就是每个智力正常的苏联人对这套理论,至少都是知道些基础的。

那等伟大的卫国战争政治红利消耗差不多了,苏联的意识形态号召力不跟着完蛋,那才是违背自己理论的基本原理。


user avatar   han-xing-78-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的宣传话术是胜利式话语。“具体来说,苏共意识形态“胜利式话语”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

“第一,语言的论断式。”(2)“其在表现风格上具有预言式的论断性,在表述内容上具有强烈的肯定性,在表达语气上具有不容置疑性。通过适时而又恰当的标语式口号来实现党对社会的全体动员,以调动和增强社会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持,并号召苏联人民为之奋斗终生。”(3)“在苏联共产党的决议中,苏联社会总是在不断前进,而帝国主义总是腐朽没落的。在苏联领导人的讲话中,苏联是世界革命的中心,共产党就是要砸碎一切旧的帝国主义统治秩序,解放一切可以解放的革命力量。赫鲁晓夫叫嚷着要“埋葬美帝国主义”时,苏联领导人以一种极其夸张的语言风格彰显着超级大国的强悍。”(4)

“第二,思维的二元式。”(5)“在关于国内政治生活的认识上,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政权的执掌者,苏联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当然且唯一的政治代表,它的意见和主张就是苏联社会意志的表达。谁若是反对苏联共产党,谁就是与人民为敌;谁若是拥护苏联共产党,谁就是人民之友!可以说,二元式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强化了“胜利式话语”的政治内涵,使其成为人们思考社会的本能反应。”(6)

“第三,道德的神圣性。”(7)“从组织的角度来说,“胜利式话语”所彰显的政治道德的神圣性,不仅指政治生活中共产党员单个个体的道德修养、道德表率,更是指包括共产党在内的一切无产阶级政治组织的组织性道德。这种组织性道德,既是苏联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历史角色赋予的,也是苏联共产党高扬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历史使命赋予的。可以说,社会主义政治话语体系的深刻道德印记,赋予了苏联共产党“胜利式话语”的神圣性和纯洁性。”(8)

“第四,情感的鼓动性。”(9)“一是在情感鼓动的表述内容上,“胜利式话语”以一种宏大叙事的方式描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引起苏联社会民众的情感共鸣,增强对国家建设成就和强国地位的自豪感和自信感。二是在情感鼓动的主客关系上,“胜利式话语”把鼓动的重点放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成就都是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是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胜利,是伟大的苏联人民的胜利,从而在宣传鼓动的逻辑关系上使苏联共产党、苏联人民、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三位一体的政治共同体。三是在情感鼓动的表达技巧上,“胜利式话语”在注重营造整体社会氛围宏大叙事的同时,也通过一系列技巧上的表达实现其对苏联民众的情感鼓动。这其中既包括简短有力、反映情感诉求的标语口号,比如卫国战争时期的“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赫鲁晓夫“土豆烧牛肉”式的共产主义,等等。”(10)

“第五,符号的象征性。”(11)“苏联共产党的“胜利式话语”正是通过各种具有不同政治意涵的象征符号(领袖、纪念日、特殊词汇,等等)来达成对社会意识的再造与重建。比如,关于领袖的象征塑造,通过革命性的历史叙事和形象刺激(比如列宁与哨兵的故事、苏联重要政治场所的列宁雕像、红场的列宁墓等),在不断凸显列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优秀品格的过程中,列宁被不断地神圣化而受到苏联人民的顶礼膜拜,并以此象征着苏联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正确性。”(12)

“在斯大林之后的苏联政治生活中,“胜利式话语”的刚性论断及其对其他社会认知的排斥性,使苏共的意识形态发展越来越演变成为一种违背常识的自说自话。在苏共意识形态“胜利式话语”的描述下,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目标总是能够实现的、人民的生活是更加幸福的。“胜利式话语”成功地吹起一个巨大无比的气泡。但是,在内外压力都无法继续维持时,气泡破裂所带来的幻灭与失败,无疑成为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之路上不断转向的思想渊源所在。”(13)

“在苏联共产党的理解中,既然党是社会的中心,又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那么这也就证明了党对社会主义理解是正确的。在这一认识的驱动下,苏共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更多地表现为对列宁主义旗帜下的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我证明、自我解释、自我正确。“绕圈子”成为苏共意识形态发展的一大怪现象。”(14)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由于斯大林式的恐怖主义早已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政治上有选择性且有限制的压迫,意识形态的教化顶多只是一种官僚的仪式,而不是真正的审查。所以,一旦勃列日涅夫的长期统治建立起一种常态和烦闷的生活形式之后,人们就学会如何对付这种体制,过自己的生活,尽量利用它,敬国家而远之’。”(15)

参考文献:

推荐文章:


user avatar   meng-xiang-de-tian-kong-ge-wai-lan-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苏联的大学思政课本内容上看,信仰崩塌始于赫鲁晓夫,然后代代递进。

玉米君时期在课本中加入了过分严厉的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导致学生对于前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思想上的迷惑和混乱;其二加入了玉米君所谓的“和平竞赛论”,弱化了对西方,对阶级敌人的斗争性;其三是此君所谓的“议会斗争论”,为了避免核战争,可以通过温和非暴力手段实现社会主义,革 命不是唯一途径。

这一时期让苏联意识形态去斗争化,丧失了进攻力。


勋章帝时期一定程度恢复了斯大林的名誉,但根本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反赫上台的合法性;并且为了佐证自己发达社会主义已经建成的论调,删除了阶级斗争,宣扬所谓的人道主义,实质上放弃了d员先锋性,大吹全民党。

这一时期让苏联意识形态庸俗化,蜕变成甚至无法自圆其说的诡论。


地图头时期两次修订哲学课本,最终形成《哲学导论》,内容上鼓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根本上放弃了马列的科学社会主义,并以“反教条主义”为由对各种原理方法论的正确性予以否定;第二次修改则更是加入公开性,民主化,多元化,既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又批判勋章帝的行政官僚主义;同时加入大量西方政治和哲学内容。

这一时期彻底撕裂了苏联的意识形态,摧毁了其存在的合法性。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社会崩溃,苏联诞生了。西方在苏联的压力下迅速做了改良。苏联的优势就不明显了。缺点就显现了。但是苏联并没有对自己的缺陷做改良。苏联就完蛋了。西方就胜利了。但是苏联倒了,西方也没有压力改良了。对富人的所得税从75%甚至100%减少到了35%左右。走回来老路。


user avatar   liang-yan-pi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user avatar   excalibur-1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版药厂公开到岸价了吗?没有。为什么?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二战后期苏军的战斗力? 
  1812和1941年,莫斯科以及欧洲部分的冬天到底是什么情况? 
  如何看待前俄罗斯间谍被神经毒毒杀于英国事件?是否将揭开冷战2.0? 
  计划经济为什么说是僵化了,束缚生产力? 
  苏德战争的本质如格罗斯曼在《生活与命运》中所说,是两个集权国家之间争夺利益因素而非正义性居多吗? 
  目前俄军有哪些苏联时代起未退役的,但已算是古董的武器? 
  从战役战术层面上来看,德军要怎么做才能打赢斯大林格勒会战? 
  据说在战争中带勋章的会被优先打死,真的吗?为什么?b站一个网友说是东线狙击手里说的,求作者和出处? 
  如何看待耶鲁大学蒂莫西・斯奈德教授呼吁美国民众警惕特朗普? 
  苏联红军有没有暴行? 

前一个讨论
成都听障小伙自学成为康复师,10 年帮助 5 万听障患者及家属,你身边还有哪些残障人士的励志故事?
下一个讨论
俄罗斯中介预科加入系收了我十万 我是不是被宰死了?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