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保险有两个中国特色硬伤:
第一,转型前的未缴工龄,谁来买单?
第二,户籍制度。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真正落地是90年代,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本身是退休金与缴纳工龄挂钩。那么问题来了,90年代推养老保险时,已经工作多年的现有职工怎么办?某老工人参加工作30年,难道告诉他和刚上班第一天的小伙子一起从头攒养老金?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存量职工原本国家的承诺是包退休金,切换成养老保险模式后,前期未缴工龄应视同国家欠他们的债务,由财政买单。如果一开始,桥归桥,路归路,今天问题绝不至于这么严重。然而国家没有偿还30年工龄老工人的养老债,而是从小伙子的养老金里提取了。那么等小伙子老了怎么办?这就是今天和未来面临的问题。出来混,都要还的。
这里就解释了为什么东北养老金不足问题最严重?因为东北是最早工业化省份,90年代“有单位”的职工比例最高,工龄积累最长,背负的转型前“养老债”最高!这才是两个主要原因之一,而不是什么计划生育推广早吧啦吧啦,那都是次要的。
再谈户籍制度。某种程度上说,户籍制度是养老公平性的天敌。这又有两个分支,第一是城市对乡村的掠夺,第二是大城市对小城市的掠夺,我用了“掠夺”这个词,绝无修辞的夸张。
农村户口打工仔,这个城市干三年,那个城市干两年,将来老了哪个城市管他?没人管。那么他和雇佣他的公司缴纳的养老金哪里去了?留在他当年打工的城市去了。吃干抹净啊同志们,这是不是掠夺?小城青年到北上广工作,落不下户口,中年回老家了。或者不说那么极端,去了他能落户的三线城市了。等他老了后,北上广管他么?不管,三线城市管他,但不白管,要把当年北上广缴纳的养老金转过来。能转回来么?能,仅限个人缴纳部分。凭什么?当年企业雇佣我是考量综合成本后决定,企业为我缴纳的那部分养老保险同样是支付我的劳动,不是对北上广有爱。凭你没落户,就是不给你。这是不是掠夺?当然比农村兄弟好一点,还给留了一口汤。
户籍制度就是前面说的主要原因之二。当然北上广献青春老了再逃回来不限于东北,很多省份多有,随着90年那批老员工原始债逐渐消化,户籍制度积累的问题占比会越来越高。换句话说,东北的今天就是被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大量吸收劳动力省份的明天。
这两个硬伤才是养老问题关键所在,靠生孩子也解决不了,延缓罢了。至于挑拨地域来欲盖弥彰更是卑劣。
最后回到问题,养老保险不是庞氏骗局。但中国式养老保险有两座大山,要纳两层隐捐。一层捐原始债,一层捐打工税,剩下的还够不够基本养老需求?如果不够,总要有人还的,你还前任,后人还你。也不能说骗局,长效机制吧。
顺便说下,很多底层打工者,特别是流动打工者抗拒养老保险。一提到这个,知乎何不食肉糜的家伙就装起来了:哎呀,他们没有文化,只看眼前,不懂得为未来考虑。去你个horse的吧,算算他们那点小钱两层捐扣完还剩下个锤子,人家不知道比你精明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