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斯洛廷「用双手掰开核弹」的故事是否真实?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mou-ch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人公的名字叫

Louis Slotin

,路易斯·亚历山大·斯洛廷,当时分开的不是铀,而是钚和反射层。

按照中文wik词条i的说法,斯洛廷在事发后迅速作出反应,成功防止同事死亡,故被美国政府誉为英雄。然而,一部分物理学家认为该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该事故及其余波已在文学作品中被戏剧化。(如果不分开钚球,不会发生核爆炸,但是链式反应会继续直到钚球熔化解体,另外7个当时在场的人很可能一块完蛋)

在核临界事故当中,类似的事故(易裂变金属单体系统临界实验中的临界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次数实际上不多,在后处理的工艺溶液中临界事故的次数和死亡人数要多很多。

前两次事故都是那个著名恶魔核心惹的祸,两起事故非常类似。“恶魔核心”是一个钚芯球,由两个镀有0.0127cm厚镍的δ相钚半球组成,总质量6.2kg,密度15.7g/cm3。这个钚球后来在46年7月1日的核试验当中炸掉了,但是在核爆炸之前就搞死两个人了。

第一次事故受害者是科学家

Harry K. Daghlian, Jr

,当时他把4.4kg的碳化钨反射层砌在钚球周围,但碳化钨砌块只放了一半。当时只有一人操作,当哈利将最后一块碳化钨移过装置的上方使反射层总质量达236kg,此时他从附近的中子计数器上看到,加上这块碳化钨装置就会超临界。然而,当他撤回手时,碳化钨块从手中滑脱并落在装置的中央,从而明显增加了反射作用,使实验系统达到超瞬发临界状态。一次核闪变事件就这样发生了。他迅速推掉那最后一块碳化钨并将实验装置解散。估计他从10^16次裂变产额中受到5.1Sv(510rem)剂量。28天后他与世长辞。 大楼的一个警卫人员(并不参与实验)也受到约0.5Sv(50rem)的辐射剂量。钚芯的镍镀层却没有受到破坏。

第二次事故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路易斯·斯洛廷, 当时他正在向几个工作人员演示建立金属临界装置的技术。该系统仍由同一个带反射层的钚金属球组成,而本次实验是用铍作反射层。演示中,上部最后一个铍半球壳正缓慢下降就位;此半球壳一端正与下部铍半球壳接触,而相对180°的另一端正停在改锥尖上。进行演示的实验人员正用左手大拇指插入球壳极点的开口处,握住上部半球壳,这个时候他手滑了,两个铍半球合上了。

这次核闪变的产额为3×10^15次裂变;钚球镀镍层仍没有受到破坏。实验室内有8人,分别受到21,3.6,2.5,1.6,1.1,0.65,0.47和0.37Sv(2100,360,250,160,110,65,47和37rem)的剂量。路易斯在9天后死亡。

第一次核事故反射层的示意图

第二次事故前

wiki上8个人的位置




  

相关话题

  纯水从 0℃ 加热到沸腾(假设为 100℃)的过程中,每升高 1℃ 所需要的能量是相同的么? 
  30岁以前的年轻人阅读过300本以上的中外历史书籍后,会有什么变化吗? 
  为什么有些人抽一辈子的烟都不得癌症,而有些人不抽烟却得了癌症?致癌因子致癌的概率是多少?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理科盲? 
  生物学有哪些牛顿-爱因斯坦级别的人物? 
  中世纪的教会有没有阻碍科学发展? 
  有哪些有趣的测量体重的方法? 
  光速和时间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接近光速时间就会变慢? 
  夜空中几颗星星有没有可能是同一颗星星? 
  科学家做过哪些匪夷所思的实验?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知乎用户"牢不萌“被永封?
下一个讨论
科研人员经常喝酒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