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论调「民国教育落后故其时所谓大师无甚水准」?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zheng-zhu-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民国时的大师当然是有水准的,所以问题不在“大师”上,主要是“民国”上


你看杨振宁, 他爸是斯坦福学士芝加哥大学博士, 他自己23岁赴美93岁回国,这样的人在民国才叫民国大师,搁现在只能算美国大师


又比如吴有训,生在大清,学在美国,为共和国工作了28年,结果莫名其妙变成了民国大师


李政道,20岁赴美,36岁入籍;吴健雄,24岁赴美,42岁入籍;丁肇中,出生于密歇根安娜堡...


你见过有人把庄小威张首晟(如果有人觉得这二位水平还不够的话隔壁数学有个最好的例子张益唐)当新中国的大师吗?说出来肯定是要被喷的。甚至连在共和国受的教育,在共和国做的成果,以中国公民身份拿了诺贝尔奖而在此之前没被大举宣传没评上院士都不能算数,虽然大家都假装不知道这是迄今为止自然科学界唯一一个在中国本土做出的诺贝尔奖


文学界倒是真有一个在中华民国写作的大师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这个人叫珀尔· 赛登斯特里克·巴克,中文名叫赛珍珠


反观别人英属印度的大师,泰戈尔我们不提了,说两个科学家。钱德拉塞卡拉·拉曼爵士,毕业于马德拉斯大学,任教于加尔各答大学,30岁那年办了本期刊,然后自己给自己发了篇文章,两年后就得了诺贝尔奖——拉曼散射至今仍然是认识物质的最有力手段之一;萨特延德拉·纳特·玻色,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任教于达卡大学,他没得诺贝尔奖,但是爱因斯坦是他的翻译——宇宙里一共有两种粒子,有一种就叫玻色子。这二位生在印度,学在印度,工作在印度,死在印度,我倒是也没见哪个印度人用这二位吹英属印度啊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干脆举点实例吧。

蒋介石兵败之后逃亡台湾,为了凝聚人心,仍然不断鼓吹反攻大陆。后来,“民国大师”汇集的“中华民国在台湾”,终于灵光一闪,想到了“勿(毋)忘在莒”的典故,于是开始大肆宣传这个口号,在金门还建立了“莒光楼”,取“勿忘在莒、光复大陆”之意。

勿忘在莒一词,有两个意思。

一是齐桓公身为公子时在莒待机、后在鲍叔牙帮助下夺取齐国江山的故事。比喻不忘当年困窘,不要得意忘形。

二是齐闵王遭到五国伐齐的危机、齐闵王逃亡莒城之后被杀、田单组织火牛阵反击从而成功复国的故事。借用否极泰来东山再起的翻盘故事来励志。

一个是齐桓公版,一个是齐闵王版(又称齐襄王版)。

但是如果网友去查某百科词条,会发现只有第一个版本,而且内容很简略。在词条的历史版本里,有完整解释这两个意思的版本,但是被删掉了。按照词条的编辑规则,这样严重缩水的版本一般是不会取代丰富版本的。超越了规则,就一定有内部问题。能够实现内外勾结,就一定是有组织行为。

“勿忘在莒”与空一格反攻目的有关的只有第二个意思:

齐闵王微操失败导致五国伐齐,齐国只剩下莒城和即墨,齐闵王在莒城和楚国援兵共同抵抗五国联军,然后楚军统帅淖齿虐杀齐闵王,企图摧毁齐国、进而吞并齐国,结果遭到莒城齐人反击,随后,即墨守将田单发动反攻,齐国复国。

空一格在1952年视察金门时,为金门守军题写了“毋忘在莒”,让人刻在太武山的悬崖上,并写了这四个字挂在了自己的书房。金门守将胡琏也立即督造了莒光楼,将“毋忘在莒”的匾额挂在楼內,目前已成为金门的招牌景点。

有人说,空一格取的是齐桓公版的“毋忘在莒”(但是我们知道,齐桓公的事情和空一格反攻大陆是没有相似性的)。

打脸的是:

1964年,空一格再次视察金门,发表《“毋忘在莒”运动的意义和启示》的训词,明确指出,“毋忘在莒”用的是齐襄王版(齐闵王版)。他并且明确提出:“只要我们人人效法田单,念念毋忘在莒,就更将使雪耻复国的光辉史页,在我们手里完成。”当然,我看就他们这水平,也就是做个梦了。

所以我看果粉都是一群骗子,他们要么连空一格说的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是假粉丝;要么就是都知道,但就是故意装作不知道,所以是真骗子。总之,没有信誉。

但是,齐闵王版这个典故有一个关键点:

齐国复国之前,导致五国伐齐的罪魁祸首齐闵王,已经被杀——而且是被援助他的外国军队所杀。

那么台湾是什么局势呢?

对于台湾当局来说导致丢失大陆的罪魁祸首蒋介石,依靠外国军队支持在台湾苟延残喘。

所以,空一格简直就是在暗示大家……

这就是民国大师们反复讨论十几年以后确定选择的版本?就这素质?对不起,我能伸伸脚吗?

网络上经常有人散布言论,说什么民国大师都去了台湾,所以“中华正统在台湾”。我相信,真正传承了民国大师传统的“民国大师”们确实去了台湾,不然他们也玩不出勿忘在莒的把戏。

从“勿忘在莒”这个事情上看,民国大师们的水平臭得很啊。

你问我怎么看待,我能怎么看待,最多,就是买票去金门看看呗。钱花在金门,不还是花在中国吗?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援非建筑队完成了任务回国,某工程师对跟着他学习的非洲小伙说,好好干,你就是这个国家的土木狗大师了。

民国的大师很多就是这个非洲小伙的水平。

中国和外国差距巨大的像是两个世界,外国在1905年,都相对论了,都现代社会开始萌芽了,中国还是研究孔夫子这句话什么意思怎么解释呢,

外国随便学点回来都是大师。


外国大学没毕业回国都是北大教务主任

克莱登大学的都能当副教授不是

鲁迅三流小城市里边的医专毕业回来都能进教育部



现在么……哈佛本硕博回国也当不了北大的教务主任了……

还教育部,还日本三流专科,你欧美一流的本科甚至硕士,回来都得考试,还不一定考的上……


简单说就是,世界上大师是五六七的水平,普通人是二的水平

中国因为落后,大部分都是零的水平,对,就是零,文盲百分之八十以上啊,自然科学知识几乎为零。

民国大师就是二或者三的水平。

要知道,印度三十年代就拿了诺贝尔物理奖了,人家还是本土培育的,没留学。

现在世界发展,欧美的普通人是二十分水平,大师是一百的水平

中国是普通人也有十七八分,中国的大师也有八九十分,拿到世界上也不虚。


以上


user avatar   lu-pi-gong-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毛写了一篇沁园春,国民党不服,号召大师们灭了他。

易君左响应号召上了连写两首。

国脉如丝,叶落花飞,梗断蓬飘。痛纷纷万象,徒呼负负;茫茫百感,对此滔滔。杀吏黄巢,坑兵白起,几见降魔道愈高?明神胄,忍支离破碎,葬送妖娆。

黄金堆贮阿娇,任冶态妖容学细腰。看大漠孤烟,生擒颉利;美人香草,死剩离骚。一念参差,千秋功罪,青史无私细细雕。才天亮,又漫漫长夜,更待明朝。


异说纷纭,民命仍悬,国本仍飘。痛青春不再,人生落落;黄流已失,天浪滔滔。邀得邻翁,重联杯酒,斗角钩心意气高。刚停战,任开诚布信,难制妖娆。

朱门绣户藏娇,令瘦影婆娑弄腰。欲乍长羽毛,便思扑蹴;久贪廪粟,犹肆牢骚。放下屠刀,归还完壁,朽木何曾不可雕。吾老矣,祝诸“前进”,一上当朝。

王新命也跟上了。

抗战军兴,受命立功,拥纛东飘。当徘徊歧道,中夜网网;悚心怵目,举世狂潮。寇患方深,阋墙难再,回首中原烽火高。却倒戈,看杀人掠地,自炫天骄。

山河美丽多娇,笑草莽英雄亦折腰!想翼王投笔,本衿才藻;押司题壁,夙擅风骚!惜误旁门,终虚正果,勒马悬岩着意雕。时未晚,要屠刀放下,成佛今朝。

张宿恢的:

北地风沙,片野狼烟,火焰乱飘。看大千世界,残留点点;破碎家园,祸浪滔滔。人兽叫嚣,鬼怪离陆,俨然十丈魔道高。如来眼,看黄巾赤裹,丑尚妖娆。

狰狰犹自作娇,凭天下黎庶哭断腰。叹倭皇满帝,错算失策;德人意族,难胜愁骚。伊谁天骄,枭隼鹰鹄,百眼不识射雁雕。思左矣,看古今祸首,能保几朝?

吕耀先的:

北望边城,云叶初敷,雪蕊旋飘。便寒凝玉宇,风生瑟瑟,光摇银海,浪卷滔滔。赌唱旗亭,寻诗灞上,争似苏卿拥节高。论清胜,只梅花枝上,相映妖娆。

红颜底事斗娇,更特向樽前舞细腰。记明眸善睐,艳传曹赋,蛾眉工嫉,慨寄屈骚。丽质天生,何如本色,倾国倾城漫琢雕。阴气散,祝青天白日,焕矣来朝。


结果就是,老蒋看了这些,痛骂手下笔杆子废物。大骂这些人“你们的声音是从腐朽的棺材里发出来的, 比打一个大败仗还丢脸!”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西洋派的大师,的确没多大本事。只是有机会留学,把欧美的文化、科技,借日文汉字,翻译成中国汉语。自身没有突破性的贡献。但是他们做西方文化推广员,这一点功不可没。胡适就是如此。胡适的论文呢,就是把中国的东西翻译成英文,让美国老师猎个奇。但是促进了东西方交流。

至于研究中国历史、哲学的大师,谁敢说没本事?研究了两千年的历史,还有突破,不是谁都做得到的。比如,民国之前,历史就是贵族史,谁去专门研究老百姓?到了民国,吕思勉等社会史专家出现了。现在知道,原来西方称之为:经济史。过去谁知道汉朝的《白虎通义》里头有这么多经济学的信息?只知道是先秦哲学史中的一场辩论。


user avatar   yi-ran-x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兹举一例,以前在《辜鸿铭全集》里看到的,一言难尽

忽略上面的红线,真正的亮点有两处:

1.田横在其君主汉高祖死后.....

堪比“文天祥在其君主忽必烈死后”这般魔幻

2.蒙古入侵时期,宋廷被赶到杭州,所以纯粹的中国文明得到了保留......

连最基本的朝代划分和历史大事件都没弄清楚,把宋廷赶到杭州的是金国

很多人对“民国大师”的了解主要来自杂志、网文、巷谈、段子里的那些掌故,他们对具体的学术研究是没什么兴趣的。“陈寅恪会十几门语言,只有伯希和这种顶级汉学家才听得懂他的演讲”显然是比黄永年对陈的“关陇集团”说的具体学理批判更适合当谈资。


user avatar   xiamen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qiong-d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zhen-li-xun-dao-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a-feng-34-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相关话题

  为什么大学要学一堆纸上谈兵的课程? 
  为什么韩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历史认知、体育精神)与世界上其他民族那么格格不入? 
  为什么民国时期文盲率那么高,民国人的名字却那么文艺,而80后的名字却那么没格调?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读书突破一万本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农业文明,而现在是工业文明,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其衰落是必然”的这一看法? 
  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可我看世界上刚强胜柔弱的好像更多。羊羔和老虎比算柔弱了,怎么也干不过老虎? 
  相比较于其他爱好,为什么打游戏就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老师真的会因为学生长得好看,而器重那个学生吗? 

前一个讨论
金庸的儿子为什么自杀?
下一个讨论
街道事业编被借调到区委组织部,是好是坏?





© 2024-05-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