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中国现在的教育?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很容易让人成为二极管。

从这个问题下面的绝大多数高赞回答上都可以清晰地看出来。

中国教育当然不是没有问题,但这个问题下的很多回答也很有意思,很多人往往都是在受到了中国教育的“毒害”之后,以美国、欧洲或者其他国家的教育(并且基本都是自己幻想中的教育体制)为理想,基本否定中国的教育,然后再搬出一堆行政主导、压抑人性、摧毁创造力之类的陈词滥调。

如果说中国教育有问题的话,那么我觉得问题并不在于上面说的那些什么行政主导、压抑人性之类,而是由此而导致的过激的反应。或者说,很多人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这个问题下,无数人在设想人的自由发展之类的东西,在这里给中国教育抓药开方。

理想中的教育,只要有脑子,人人都能想出一个来。

但一个谁也改变不了的客观现实是,中国当下的人均GDP是1.2万美元。假设未来可以做到完全的均等,那么按照人均收入占GDP的50%计算,则平均每个人每月的月收入是3000块钱。

而在很多发达国家,单单是给小学生每个人的每个月的教育经费投入,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一个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也只有人均工资3000块钱的社会,你让你孩子给我全面发展一个看看?

基本上,大多数人拿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作对比的时候,默认的“外国”就是那有数的十几个发达国家。

人往高处走,亚非拉不是人,这看起来倒也没什么可指摘的。

但脱离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初级阶段——或者说中国还有至少几十年的发展时间才有可能迈入发达国家这个现实,张口闭口就是让孩子自由成长,这种脑洞不写幻想小说实在可惜了。

某个高赞回答就更搞笑了:

这世界上骂人总是个简单的事,因为人总是能找出缺点来。

但是,骂不到点上,有时候也挺尴尬的。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业化的初级和中级阶段,都是承接国外的中低端产业转移,然后积累自己的资本。

一个拥有强大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为什么不做高端挣钱,而要承接国外转移的中低端产业?

反过来说,你都承接了国外的中低端产业了,你特么的不按客户的需求生产,人家凭什么要让你来干这活。发达国家这是花钱伺候大爷来了?

至于说“国内汽车干不过进口车是因为理念差”,说来说去也还是一股古早公知味儿。当年河殇派这些古早公知的典型特点,就是什么东西都往文化、理念、体制、历史这些东西上甩。进口汽车是不是比国产车差?当然。但是国产车也是慢慢在起来的。至少,相比于30年前,国产车的质量、销量、口碑都已经好了很多,市场份额也在上涨。

如果说“国产车干不过进口车”就是汽车技术不行,那么美国销量TOP15的汽车分别是福特、本田、丰田、尼桑、Jeep、现代、斯巴鲁、RAM、起亚、道奇、奔驰、大众、宝马、雷克萨斯、特斯拉。这里面美国的本土品牌仅有福特、Jeep、RAM、道奇和特斯拉。美国的汽车在进口汽车面前全面落败,是美国的汽车技术不行?

以前马克思批评很多早期的社会主义者是空想社会主义,而如今很多所谓的“教育家”基本也是空想教育家。

马克思讲过,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社会。

但是,共产主义的前提是什么?

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当然,说人话就是,你得有钱。

这本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就像今年年初的时候,在互联网上,谷爱凌被刷屏的时候,知乎上的一群人在这里刻意强调,谷爱凌的家境怎么怎么好,所以才能这么优秀,才能“做自己”。

他们会说,谷爱凌家里有钱,所以能支撑她自由选择自己想干什么,即便失败了,后半辈子也能吃喝不愁。

但到了自己身上的时候,一边说着普通人绝没有谷爱凌这样的家庭条件,一边又开始畅享要怎么让孩子自由成长。

有理想当然没错,只可惜并非人人都是谷爱凌。

如果在目前的国情下,实现“人均自由发展”的后果,是每个人的月收入3000块钱,你还愿不愿意让你的孩子“自由发展”?

说真的,在想任何问题之前,默念三遍“中国人均GDP刚过世界平均线,合理人均月收入3000”这句话,就能知道自己想的东西究竟靠不靠谱。

至于如有些人所想的,如果能像德国一样,即便是做个普通的技术工人,也能活得很好之类。我实在不知道说这种屁话的人到底是什么专业出身。

假如说是人文艺术学科,我能理解。然而,我看说这种话的,却大都是理工背景的人。

这实在是我很不能理解的事情。

且不说一个国家技术工人的培养,必然是以自己的优势产业作为基础。单单说培养技术工人这一点,我这种非工科出身的人,也都知道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有多难。很多技术上的东西,他的科学原理或许非常简单,但是想要把这些东西从化学方程式变成具体的产品,涉及的可能是一条几十万人规模的产业链,需要从头至尾的科学管理。

这些东西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经年累月才能形成的竞争壁垒,而一旦形成壁垒,其他企业又很难与其竞争。与此同时,一个具体的产品在工艺上的实现过程,也是要到反复试验和优化才能做到。这些东西,都必然是你要先有这个行业的基础,才能可能培养相应的可以直接到工厂工作的技术工人。只有你在国际产业中占据了利润的上游,才可能给予技术工人相应的高收入。

这个道理其实并不难理解,你让这些人跟你讲,他们也能讲得出来。

但是一旦跟教育沾边,很多人就立刻变了思路,觉得在工业技术实力整体不算高的背景下,仅仅通过教育体系的变革,就可以让技术工人过上好生活。


理论上说,在一个人均资源不足的社会中,想要发展只有两种模式可走。

第一种模式,是坚持公平为先,宁可发展缓慢也要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相对平均的成长

第二种模式,是效率为先,集中一部分资源投入到几个领域内,然后通过该领域积累的资本和利润转到其他领域,通过“轮动”的方式让社会发展。

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前者的优势是能维持体系上的公平,代价是整个社会增长速度会变慢,后者的优势是能快速在几个领域内形成优势产业,代价这是不同领域的轮动有先有后,总会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后这些富人有可能通过资本的扩张来迅速挤占其他人和产业的生存空间。

中国一直选择的都是后一种,只不过建国之初这种代价是工农业的剪刀差,改革开放之后则是贫富差距的拉开。

如果你说我就是想骂,啥逻辑都无所谓的时候,那我也不说什么。但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答案是出于“理性思考”,那么客观来说,评价中国的发展和教育,就必然要基于现实而展开。在人均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的教育也就只能更强调“差异化”,或者说更注重教育的选拔性。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只要你能认真学习,也才能找到五六千块钱工资以上的工作,而不是被平均的3000块钱。

而对于中国教育该如何评价,其实我的观点倒一直也很简单,那就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也就是,你到了什么发展水平,就跟什么水平的国家比。

1990年的时候,中国可以跟印度比;2000年的时候,中国可以跟塞尔维亚、叙利亚比;2010年的时候,中国可以跟伊拉克、秘鲁、南非比;2020年的时候,中国可以跟巴西、俄罗斯、土耳其、马来西亚这些国家比。

国家的人均GDP差不多,就代表人均资源和产业链的位置差不多。在这个情况下,对比彼此的教育投入、教育机制才有意义。用这个标准,你来说中国教育的问题是哪些,不管对还是错,至少是靠谱的。

一台教育优惠版本的iPad的价格是299美元。对美国来说,就算是给所有的中小学生人手发一个iPad,也不过是几十亿美元的成本,教育经费也完全负担得起。何况,即便学校不发,你随便找个地方打个零工,这钱也能轻松挣出来。有着这个基础,再搞数字化教学,搞各种个性化培养,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但对中国来说,一台iPad要2000多块钱,中小学生人手一台就是六七千亿人民币,中国的教育经费才多少钱?而能轻松买得起iPad的家庭能有一半么?

没钱,你在那儿羡慕美国的数字化教学有个XX用。

对于那些非要说,你怎么不跟美国、德国、英国比的,那我倒想问一下:谷爱凌都拿奥运冠军了,你孩子怎么啥也不是?

最后,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各地区间的经济差异也很大。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的州人均GDP可以达到经济落后州的两倍到三倍以上(类似北京上海与甘肃贵州的差距)。在州权和地方权利更大的政治体制下,想想也能知道各州能给予的教育投入肯定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所谓的“发达国家教育更好”也只能是在整体上比较,你到了发达国家内部,也依然要面临去什么地区发展、让孩子去什么学校的问题。美国也绝非人人都是谷爱凌,而德国也并不是随便上个什么技校,都能进大众这种的名企的。

如果一定要跟发达国家比,到底能不能比?其实也可以比。但要比的不是现在,而是过去。或者说,是发达国家在与中国的相同的发展阶段,采取的是什么教育。而从学术界的研究来看,在上世纪中叶,发达国家内部对教育行政化、体制僵化等问题的批评一直就不绝于耳。整体上看,发达国家从行政化、官僚化过渡到今天的教育体制,主要是过去三四十年间完成的,这还是在国家整体经济不断增长的基础上才实现的。忽视这一点,盲目以发达国家当下的教育体制为对标,就会出现“马云天天吃龙虾鲍鱼,所以才能称为首富”之类的笑话。


user avatar   Geliebtseinwoll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你喜欢的东西变得恶心,再培养你忍受恶心的能力


user avatar   chimney-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大学老师,中小学不了解,就说说大学。

大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小农思维——永远不教孩子创造,永远只教孩子迎合!


我们的工作要符合国家战略需求——为什么不是我们引领国家战略需求?

我们的工作要满足市场需求——为什么不是我们的工作创造市场需求?

我们的工作要给老百姓带来福利——为什么不是我们的工作让老百姓更容易获得福利?


近代物理学是为了造原子弹才研究的吗?不是,是先有的近代物理学才有的原子弹,而在近代物理学的草创阶段,谁能想到ta能用来制造大杀器?(订正,原写成现代物理学,现在看来两者都有人说是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的)

遗传学是为了杂交水稻才研究的吗?不是,是先有的遗传学才有的杂交水稻,而在孟德尔玩豌豆的时候,谁能想到遗传规律可以用来搞人工杂交?

放到现代,为什么国内汽车干不过进口车?为什么配方奶粉、化妆品干不过外国品牌?是技术水平差吗?当然是,但更深远的原因是,理念差。

理念差,就意味着人才差;理念也差,人才也差,就意味着技术差。

……故事太多了。


我们的大学永远在瞄准需求,但正是瞄准需求才永远落后、永远低利润、永远被人牵着鼻子走,因为当需求一旦出现,本身就意味着概念已经落后了。

当然,我们也只能心平气和地安慰自己:创新是要承担风险的,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还很薄弱,只能做些低风险的事情,只能花小钱送人出国,再引进回来,减小与世界的代差,以后会好的,呵呵。


user avatar   coliani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教育这个词,包括“教”和“育”两方面,无论哪一方面,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做题”二字能够概括的。现在的基础教育,最好的校长,是混淆了“培训”和“教育”的定义,然后把做题当成了培训的唯一内容。次一级的校长,是把做题当成了目的。最糟糕也是最常见的校长,是把严管当成了目的本身,当校长就是为了管人,办学校就是为了搜罗管制对象。


user avatar   hao-ming-zi-90-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语文学的是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突出了…,表达了作者…情感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表达出…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
首尾呼应就点题,结尾不是点明主题就是升华主旨

而不是

如何更好的阅读文章
介绍作家背景
引导学生静心阅读
如何让学生提高口才
怎么高情商说话

可笑的是阅读理解竟然有标准答案?!所以语文学这些除了考试有实际作用吗?非要求学生们步入社会再懂得怎么高情商和别人说话?有的人语文学的好并不代表他可以很清楚的对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


英语学的是

be…to sb to/for sth
It is+adj for sb to do sth
give sb sth/give sth to sb
not only/adj各种倒装
raise(vt) rise(vi)
宾语从句
主语从句
状语从句
同位语从句
ing表现在进行时
ed表过去时
have done表完成时
have been doing表现在完成进行时

听力听的是

I like…
I think…
but…

而不是教你怎么说英语,这是一门语言学科!需!要!说!而且听力也别太侮辱人,什么交际说这种话?


物理

一门实验学科实验课占不到十分之一,就空谈

化学

背背背!各种化学方程式搞起来元素周期表搞起来微观粒子组成结构搞起来!嘿嘿不光这些,没想到吧,氯元素在自然界主要是那种形式错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只要书上有的你都需要掌握!

生物

遗传题做实验??nonono根本不可能顶多让你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

政治

背书背书背书背书背书背书背书背书背书背书背书背书背书背书背书背书

背题型背题型背题型背题型背题型背题型背题型背题型背题型背题型背题型

只要背的好,考试考的好


这就是我们祖国伟大的教育!多感人!感恩!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说一部分吧:

应试教育是为了保留社会上升通道、维持社会稳定而要求教育的本职工作做出重大牺牲的产物。

有得必有失,既要又要,不存在的。

至于这种牺牲大到什么程度方才不可忍受,我打个比方,加班和竞争并非坏事,但无节制996必然弊大于利。

而现在的教育负担,总体上是否已经越过了性价比的奇点,进入得不偿失的996阶段,我觉得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我只能这么说:若强度上升到衡水中学这种程度,则可确定已进入996式的恶性循环。


user avatar   chen-yang-9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了解中国“现在的教育”,仅仅从中国本身的角度是不充分的,我们还需要一个宏观的视角来认识,所谓的现代化的教育和古典的教育到底有什么分别?

对此,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阿尔都塞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判断,即现代化的教育本身,是一种作为国家机器的意识形态(ideology as state's apparatus)

具体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经典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两条原则。在这里面,马克思运用了一种类似建筑学的“基础”,“上层建筑”的方式对于一个社会存在的基本结构进行了形象的类比。在一栋楼房中,承担着所有地面以上的建筑的是它的地基,而对于“社会”这么一个摩天大楼来说,它的地基就是人的生产活动,即经济基础。

然而,阿尔都塞认为这种“建筑式的类比”存在一个局限,即一栋建筑是固定在特定空间和时间之中的,是静止的。而运用这么一套类比对社会进行描述的话,也只能是得到一个静止的图像。诚然,所有社会都有其相对应的经济基础,正所谓“用风车磨坊磨出来的是封建社会,用蒸汽磨坊磨出来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但是仅仅用这么一个静态的方式描述出一个关于社会结构的图像不足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结构的运转。也就是说,经典的历史唯物主义只能告诉我们“社会结构是什么”,却无法告诉我们“它是怎么运作的”。诚然经典理论也有“上层建筑适应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但是什么是“反作用”,怎么“适应”?在经典理论中都没有明确回答。而对此,阿尔都塞为经典理论中的“怎么样”问题的空缺打上了重要的补丁。

一句话总结阿尔都塞的补丁的话,那就是统治阶级通过将自身的意识形态实体化,机构化成国家机器,从而实现对于适应本社会的经济基础所需要的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一讲到国家机器,我们往往想到的那么是军队,警察等暴力部门,要么就是议会,法院等法律部门。但是,资本主义或者现代化的国家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意识形态部门的出现。比如在类似古埃及的奴隶社会,要让拥有大量可以用于生产的奴隶,往往需要大规模战争的俘虏以及各种暴力手段才能实现。然而在现代化社会里,一个劳动力的生成不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了,而是通过教育实现的。通过教育,我们培养了适合于市场以及现代化需要的“人才”。通过教育,我们让大家成为“合法公民”,从而大大减少了暴力部门的开销。通过教育,一个现代社会里的生产关系能够不断地被传授给下一代,从而实现生产关系的代际传承。对此,阿尔都塞有着非常详细的描述:

“What do children learn at school? They go varying distances in their studies, but at any rate they learn to read, to write and to add - i.e. a number of techniques, and a number of other things as well, including elements (which may be rudimentary or on the contrary thorough going) of 'scientific' or 'literary culture', which are directly useful in the different jobs in production (one instruction for manual workers, another for technicians, a third for engineers, a final one for higher management, etc.) . Thus they learn 'know-how' .

But besides these techniques and knowledges, and in learning them, children at school also learn the 'rules' of good behaviour, i.e. the attitude that should be observed by every agent in the division of labour, according to the job he is 'destined' for: rules of morality, civic and professional conscience, which actually means rules of respect for the socio-technical division of labour and ultimately the rules of the order established by class domination. They also learn to 'speak proper French' , to 'handle' the workers correctly, i.e. actually (for the future capitalists and their servants) to 'order them about' properly, i.e. (ideally) to 'speak to them' in the right way, etc.”(Althusser, 2014, pp. 235-236)

总的来说,在学校里,受教育者不仅学习对于未来找工作以及生活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时也学习相应的现代化的礼仪和道德观念。从数学的加减乘除,到语文的标准用语,从品德课的行为规范,到实践课的操作练习。所有课程的安排本身都是为了国家的现代化服务的。在这里面,阿尔都塞强调,连统治阶级本身也必须遵守。甚至我们可以说,统治阶级需要接受的教育比普通人更多,从而才能去符合一个现代化社会里的“精英”所应该有的样子。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职业教育里面学习操作的专科生,还是在常春藤,牛剑里接受培养的“二代”,大家其实所受的教育都没有离开“维系并再生产现有生产关系”的逻辑。大家都是同一个运转的社会机器里的螺丝钉,只不过看起来,有些螺丝钉好像价值更大,更金贵一些。

总的来说,根据阿尔都塞的看法,现代化的教育和古典教育有着彻底的区别。在现代化的教育里,无论是古代中国的“修齐治平”,还是欧洲古典的通过追求智慧实现人生的“绽放”的那种作为个人价值实现的教育观都一去不复返了。在现代社会,教育就是,也只能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受教育也是接受统治的一部分。而离开了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教育系统,一个现代化社会是一分钟都维系不了的。

参考文献:

Althusser, L., 2014.On the Reproduction of Capitalism.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 London: Verso.


user avatar   ha-ha-ha-ha-36-70-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教育的目的我理解有两点:

  1. 让人理解并遵守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则. 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根基
  2. 让人能在前人的基础上, 继续开拓创新. 这是人类得以进步的根基

而以"获得大量廉价老实稳定的劳动力"为目的的教育, 不叫教育, 而叫xx

既然是xx, 那么学生掌握多少科学知识只是细枝末节, 紧要的只有思想

这种方式下产出技术人才率低的可怜, 而且真正喜欢科研的人必然被排挤边缘化. 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user avatar   wen-li-nuo-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过度地、向大多数公民诱发梦想的制度不是一个好制度,因为最终是无数人梦想的破碎。

中国当代的教育实践是最好的证明。

晚分流的制度导致更多学生参与高考竞争,与之对应,它对自身的一个理所当然的颂词是:给更多的人一个机会。

如果真的是给每一个公民平等的竞争机会,必须要实现两点:

其一:需要有奖学金制度,对于考入高校的贫困家庭的少年,有全额奖学金的支持。否则,读大学的费用上涨,会让很多贫困阶层的家庭放弃参与。

其二:权势阶层会想尽各种伎俩,让他们的子女在高考竞争中占据优势,要实现公平竞争,就要完成初中和小学的公立学校在师资与教学设备上的充分平等。

若放弃打造或者打造不成这两个支持系统,一切说法都是虚伪的,

很多高考参与者将是可怜的陪考人。

他们的失败是预先注定的。

资源是有限的,但人人都会想要追求这些有限的资源。

资源分配导致阶层分化是必然的。

教育是阶层与阶层的藩篱,正常状态下只会越扎越紧。

在原始暴力充当社会仲裁力量的时期,衡量的标准是依据土地的拥有量。

工业革命之后,产生财富的多寡不再取决于土地,科技的力量改变了以土地多少来判断实力的方式,这个阶段以什么方式来判别实力呢?以占有生产资料的多寡来衡量。生产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所以用金钱来统一标识,外在形式就是各自的购买力。

在资源日益被高度证券化的未来,任何资源都自带金融属性,价格会加剧波动,在任何东西的价格都会随时变动的情况下,人们最害怕什么?又最需要什么?

资产保值

因此,能准确判断变化趋势,并做出正确资产配置决策的人或组织,才是真正能使用这些资源的群体。

谁决定资源的分配方式,谁就拥有权力。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传导体系的丰富,渗透率的提高。

善于去搭建结构改变规则,并调动资源的人,会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掀起腥风血雨。

而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门槛会日益增高,门槛的关键正是教育。

但是这个教育不是大众理解的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大学这种大众教育。

而是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开拓性的探索,是一种人为的门槛。

大众教育是为社会批量生产的最基本的工具,就如同汽车工业,手机产业。

招聘的时候,从来没有人对毕业生心存过高的期望,都只是鱼苗而已。

等你能自己脱颖而出的时候,才会有人考虑你是否值得培养。

普通人会发现,耗尽所有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不断努力去达到别人为你设置的一项又一项kpi,跨栏一样一道又一道跨过去,正当你精疲力竭又沾沾自喜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原来这一切,都只是筛选的工具,它并不是做事所必需的才能,仅仅只是用来决定让谁去做事的筛选条件而已。

这似乎让人很绝望。


user avatar   asen-78-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将近八百页的作业纸也不止这个价吧。




     

相关话题

  如何回答「你们九零后吃过什么苦」这个问题? 
  你见过哪些科技改变教育的故事? 
  高中生上课喝了一口水,该不该被退学? 
  家长说考到985奖1w,我考到了,却不给我钱,说用来交学费,我可以告家长吗? 
  如何看待「妈妈因女儿欺凌癌症患者,把女儿头发强行剃掉」? 
  平时不听课只打游戏,只凭考前翻翻书,结果成绩能近满分,真有这种聪明人吗? 
  如何看待教育部等八部门提出不得以中高考成绩片面评价学校和教师? 
  如何评价「澳大利亚今年留学生人数突破50万,中国学生增长31%」? 
  有没有人真的不适合应试教育? 
  有哪些年轻人需要看的优秀书籍? 

前一个讨论
中国为什么拍不出像生化危机、釜山行这样的丧尸灾难片?是因为广电吗?
下一个讨论
四川大学为什么经常在某些大学排行榜上排到全国前十,但在大众认知里却是中下流985?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