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任何一个专业学深了下去之后,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不可能很有趣。
一个专业刚刚入门的时候,接触的内容都是很具象的,趣味性很强,单位投入的收益也很大。但是学着学着,数学的、逻辑的、抽象的内容就会越来越多。数学也好,逻辑也罢,这些东西本质上都是反直觉的,对于智力平常的绝大多数小孩子来说无异于一种折磨。
因此,必须要有一个超出兴趣本身的力量来推动,才能让孩子把这项“业余爱好”坚持下去“学成”。对于现如今的家长来说,这个力量只能是功利。孩子学会了某个“业余爱好”,能够高考加分,能够将来“赚大钱”,家长才会让孩子在这个事情上面投入下去。
然而,科普的真正意义压根就不在这里,也不应该在这里。学习深入的专业知识,创造价值,赚钱,这应该是高校里的科班教育做的事情。而科普应该做的,其实是另一件事,那就是,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不要除了自己的专业之外像个傻子一样。真正的科普,本来就不需要学的很深,不需要到达“数学的,逻辑的,反常识的”那一步,就足够用了。
我认识很多理工科的高材生,都读到硕士博士了,不知道德国和法国的首都是哪里,以为是伦敦。不知道印度在亚洲还是非洲,甚至不知道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什么关系。而有的文科博士呢?把直流锂电池直接接到了交流电源上,把电池充爆炸了。是,知道了这些,并不会让你高考多加几分,也不会让你多赚多少钱。但你不觉得,要是连这些最最基本的东西都不知道,对不起“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人”的身份吗?
科普真正的意义,恰恰在于这些常识性的教育。它是为了人的生活,而不是为了生产。孩子的知识面变宽了,就更能知道自己的兴趣和长处在哪里,更能知道这个世界的宽广与复杂。你说这些东西是功利的吗?是,也不是。说它不功利,是因为它们不会让你多赚多少钱。说它功利,是因为它能让你的眼界宽阔起来,让你的实际生活水平急剧提高,不当“睁眼瞎”。
从这个角度讲,科普可能真的需要一批理想主义者才能支撑。
1,
所有类似的疑惑都来源于一点:
发出疑惑的人不属于这个领域的最大用户群体。
没有市场没有销售预期,就不会有这么多“生意”。
题主所列举的新闻中,其原因是多数人都“功利”于培训的结果,多数人希望结果对被培训人“有用”(狭义来说就是能考学、找工作、考证书等等)。
这不仅仅存在于青少年科普培训领域。
我以前还经常遇到玩家提问,为什么不做3A大作?为什么不做有艺术性的游戏?为什么中国开发商都做那种挂机和买数值的快餐?
因为大部分用户要的就是快餐,区别是包装成法国菜的快餐、包装成中餐秘方的快餐、还是包装成日本料理的快餐。提问者不是“大部分用户”,甚至不是“目标用户”。
2,
关于“纯粹”的兴趣,当然对于人的成长有这样那样的好处,但这些好处都是在长期成长过程中才发生作用的“弱buff”,而不是常见培训可以考证、加分、找工作的“敲门砖”。
人要有足够的安全感,才会看到长远的事情,“弱buff”才会发生较大作用。而现在的大众大多数担心的是自己和孩子连“敲门砖”都没有。他们还不能看那么远。
举个例子,纯粹爱好击剑的孩子,气质和仪态非常好。喜欢摄影的孩子,构图和色彩感很好,但如果没上大学呢?找工作时这些“弱buff”发挥的作用大吗。
人,得先有衣食住行的安全感,纯粹的兴趣才会被重视。
3,
在小朋友那边培养纯粹的兴趣一般需要引导和半强迫性。
相信我,纯粹的兴趣,短视频、动漫、游戏的战斗力比题主说的强一百倍。
很多年前,长辈看到我在熬夜玩游戏,问我:“玩游戏有什么用?将来能吃饭赚钱吗?”
——————————
总结来说,在社会竞争形态下,多数人需要技能或直接优势去获取机会(上学、找工作、奖学金、进入特定职业、考公务员等等)。
类似于孙连城那种“胸怀宇宙”的纯粹爱好,不容易。
人家是区长,还放弃上进的那种。
编程本身就是劳动,目的是直接指向物质财富的,不可能是练书法这种单纯陶冶情操的活动,不功利就没有必要搞这个了。当然,功利和功利是不一样的,如果编程不是为了做出有用的软件产品(即使只是一个简单的小程序),而是为了拿名次得奖,反而更不像是编程了。据说CPA证书考出来以后最高薪的工作就是教CPA,未来编程行业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吗?
总得留点时间给女性照顾快不行的老伴呀……
这是万恶的出轨啊,你怎么可以这样,太恶心了!
(如果是女方主动的话,则是追求真爱,在一起吧)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