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流浪地球》是否被过誉? 第1页

     

user avatar   tuisi19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星球大战外传 侠盗一号》 被过誉了吗?

群像、众志成城,众多无名英雄共同构筑的故事线。

和《流浪地球》一样,都是非常的反好莱坞个人英雄主流的。

也是极少数 IMDB评分高而豆瓣评分低的美国电影(IMDB评分高达8.3/10,而在豆瓣只有7.3/10)。


user avatar   tong-chi-bo-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单纯评价这部电影,它确实还有许多缺陷,我甚至觉得豆瓣现在8左右的评分是比较合理的。

但是,如果站在科幻发展史的角度看,这部电影怎么吹都不过分。而且不是中国科幻发展史,是世界科幻发展史的角度。

因为一直以来,好的科幻只属于最发达的国家,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

其他类型的文艺作品,历史、喜剧、动作、文艺等等,落后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不太大,甚至由于历史积淀或者偶然出现的一两个大师,会优于发达国家。但是科幻,从19世纪诞生起,就只属于最发达的那么一两个国家,而且其他国家连边都摸不着。

大家可以想一下,90年代以来,你看过或者听说过任何一部非美国制作的科幻片吗?除了那种披着科幻外衣的喜剧或者爱情片。

其实这个规律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当时大刘的粉丝都怒喷流浪地球、三体的制作方,希望能把这些电影交给好莱坞,给诺兰、卡梅隆、斯皮尔伯格来拍。

从这个角度讲,流浪地球突然出现,可以说是打破了这么多年来科幻发展史的规律。


刚写了一篇科幻发展史有关的文章,给大家分享:

流浪地球:来自100年前的科幻梦

关于流浪地球,有许多中肯的批评和建议,也有非常多奇葩的差评,比如这个:

这种想法,明显是跪久了站不起来了。

但是,换个角度,也可以理解它产生的原因。

因为一直以来,好的科幻都只属于最发达的国家,或者说,只有最发达的国家,才有资格制造好的科幻。以这个标准,中国明显没资格。

19世纪,工业革命深入,科学的元素逐渐出现在欧洲和美国的小说中。

美国作家爱伦坡是恐怖小说的创始人,他常常把科幻元素融入小说:彗星撞击地球,导致空气中的氮气逃逸,过浓的氧气含量让地球陷入无法熄灭的熊熊大火……

但是,19世纪世界的中心并不在美国,科幻的真正主角并不是美国人。法国作家凡尔纳和英国作家威尔斯才是科幻小说的真正奠基者。

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真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威尔斯的《时间机器》让无数人有了“时间旅行”的幻想,《世界大战》则第一次描写外星人入侵,让人们震撼于星际战争。

一战后,欧陆正式衰落,世界中心逐渐让位于美国,美国科幻进入“黄金时代”。阿西莫夫、海因莱因、斯特金、坎贝尔……群星闪耀。

60年代后,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落幕,美国的科幻电影又迅速崛起,已经夸张到只要走进电影院,就能看到外星人。

“星球大战”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至今仍有全球最大的粉丝群体;斯皮尔伯格拍摄的《第三类接触》《E.T.》让我们对外星人有了浪漫的想象;《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异形》《人猿星球》……无论商业还是艺术,七八十年代的美国诞生了太多科幻经典,至今仍在不断被翻拍和续写。



电影的大众传播能力远远高于小说,美国科幻依靠好莱坞再次巩固了自己的中心地位。

美国对太空的关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冷战。

地球的另一极,苏联,在这一时期也创作了大量科幻作品并且形成独特风格。

二三十年代,苏联就涌现出别利亚耶夫、托尔斯泰等科幻大师,器官移植、死亡射线、两栖人、太空旅行……这些新奇的概念早已在苏联科幻中出现。另外,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苏联科幻更喜欢探讨科技进步对社会形态和人类意识的影响,正面负面均有涉及,体现了其深刻性。

1924年,苏联就制作出第一部科幻电影《火星女王艾莉塔》。冷战期间,更多优秀科幻电影诞生:《两栖人》《狗心》《死者来信》《飞向太空》《异太空接触》……甚至还有科幻电视剧《他来自未来》等等。


90年代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霸主,某种角度讲,其综合国力大于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全球化浪潮下,新科技和资本疯狂流向好莱坞再销往全世界。《侏罗纪公园》《黑客帝国》《阿凡达》……科幻电影引领者一场又一场视觉革命,让美国科幻的霸主地位更加牢固不可撼动,直到今天。

这样看,科幻的发展史简直和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史完全同步。

的确,只有站在人类科技的顶端才有能力、有野心去幻想未来的事。

换句话说,只有最强大的国家才有资格去科学幻想。

但或许,有一个例外。

1902年,梁启超创办杂志《新小说》。在创刊号上竟然有三篇科幻小说,分别是梁启超自己创作的《新中国未来记》和两篇译作《世界末日记》(英国作家弗拉马里翁)和《海底旅行》(即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

《新中国未来记》的目的其实是宣传维新变法。它讲的是1962年的维新变法成功的50周年,中国空前强大,上海举办世博会,万国来朝。小说中有各种对未来工艺品的描写和新制度的争论(英国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

受时代所限,当时的原创科幻毕竟较少,但是译作数量极多。救亡图存的知识分子们对“科学”非常重视,科幻小说成为他们传递科学的桥梁。鲁迅在1903年就一举翻译了两部凡尔纳的作品:《从地球到月球》和《地心游记》(他翻译作《月界旅行》《地底旅行》)。



然而,这一时期科幻的传播始终仅限于知识分子内部。

没有一定的科学基础就不可能接受科幻小说,因此,无论知识界怎样为“德先生”“赛先生”争论得面红耳赤热火朝天,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民众对此一无所知。这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情况并无二致。

可是在这片土地上,事情还是变化了。让事情发生变化的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中国工农红军。

早在井冈山时期,红军都是工农出身,但是进入部队就必须识字,必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在根据地扫盲。

长征期间,前有围剿后有追兵,但是定期的学习竟然一次不落。

跟随红军长征的传教士薄复礼后来回忆,红军是他见过装备最差的部队,但同时也是最重视学习的部队,他在全欧洲都从来没见过这么热爱学习的军队。

更让人惊叹的还在后面。

1937年,美国记者福尔曼到达陕北。他惊奇的不仅仅是红军热爱学习,而是,扛着大刀的红军,端着汉阳造的红军,一颗子弹掰成两半用的红军,上课的内容竟然有航空母舰的编制、潜艇的构造等全球最尖端内容。

刚结束长征不久的红军,恐怕连渔船都没两条,竟然在学习潜艇和航母?!!

以下是他拍摄的图片。


(转引自军事历史作家萨苏的博客,清晰版原图在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图书馆,大家可以到这里下载)

shuge.org/ebook/harriso

这是一篇写科幻的文章,为什么要提这些呢?

因为,对于当时的红军的科技水平而言,潜艇和航母就是科学幻想啊。而且,大家不觉得以上这些图片的感觉非常科幻吗?

不仅仅是在陕北,后来的事情也同样科幻。

我一直感觉,抗美援朝就好像地球人艰苦地对抗拥有高科技的外星生物;而原子弹的研发,一群科研工作者扎根戈壁住在地下,用着最简陋的工具,三年时间让蘑菇云升起在罗布泊上空——这不像是现实而像一部科幻史诗。

好了,我们终于来到今天的主题,电影《流浪地球》。

本岛主大年初一和朋友一起一刷的电影,走出影院后连说了不下五遍:

这TM真是中国拍的?!

也不知道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还是感叹句。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科幻电影曾有一段小的井喷。《凶宅美人头》《错位》《隐身博士》《毒吻》等等,涉及到换头术、克隆人、隐身、化工污染等话题,构思非常先锋。但这些电影主题比较小,本质上是借助科幻的外壳表达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因为不需要宏大的场面,特效基本为零,比如换头术就是让演员身体在箱子里只露出头,克隆人只有一个,由原演员直接饰演,通过镜头切换制造克隆效果,等等。

而且,这股科幻风潮很快过去,90年代中期开始,古装大片、都市喜剧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

这时候,流浪地球的出现真就是横空出世,没有任何铺垫。

这种感觉真有点像当年……昨天还觉得中国军事水平就是小米加步枪,今天一早看新闻,原子弹爆炸了?!

这事儿,真的科幻。

最后来个彩蛋。上面提到的,1902年梁启超《新小说》创刊号上翻译了一部《世界末日记》,是一部末世灾难类的科幻,想象非常恢宏且有浓烈的悲剧色彩,流浪地球和它有许多相似的设定,梗概如下:

几十万年后的地球,人类科技空前发达,但是却逐渐丧失生殖能力。同时,太阳将要熄灭了,各大城市陷入冰封,最后的人类移居到非洲的某个区域。以阿美加为首的仅存健康男子坐飞船在全球寻找健康的女性,最终在锡兰岛(即斯里兰卡)上找到“爱巴”等地球上最后的五个健康女性。然而,等他们坐上飞船返回故土,却发现那里也陷入冰封、传染病蔓延,只有阿美加和爱巴两人活了下来。最终,冰雪纷飞中,二人在金字塔前相拥而死。

早在1902年,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就有了恢弘的科学幻想;二三十年代开始,这种对科学的渴求与想象又逐渐深入到这片土地的最深处。

中国的科幻梦,100年了。

流浪地球中并无任何民族主义的元素,我也无意把它和民族主义联系起来。但是,它的整体风格,它体现的精神确实是非常地非好莱坞的,是从这片土地最深处生长出来的,是混合着“知其不可而为之”和中国式的communism理想的。

它的种子早在100年前就埋下了。


原文链接: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这部电影目前其实是被严重低估了……


我在电影院的时候就已经觉得这部片子直接可以封神了,我个人心目中的评分是11/10,这部片子的优秀之处已经超出了目前的评分体系。


没错,这部电影的瑕疵很多,远远谈不上完美。但是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这部片子完全可以得到爆表的评价。


首先这应该是是第一步国产的灾难科幻片,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这部片子一方面告诉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我们是完全有能力制作出一部好莱坞大作的。更要紧的是,这部片子还告诉我们,在和好莱坞大作同等效果的前提下,我们还能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套路和世界观。

这,就是我认为这部影片的评分应该爆表的原因。


《流浪地球》的整个剧情流程完全是反好莱坞或者说之前一切个人英雄体系的灾难科幻片套路的。这个套路这么多年,尤其在科幻片这种类型上从来就没有变化过。在好莱坞套路里面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硬伤就是运气总是最重要的,或者换句话说就是主角光环。主角小队总是在最后关头可以逆袭,没错这很吊胃口,但是这根本就经不起推敲,主角小队幸运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整个电影下来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导致主角的嗝屁然后人类和地球就会灭亡,从剧情我们只能推导出这个结论。

而《流浪地球》可以说近乎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没有谁是天生的主角,没有谁是天才。主角能想到的,其他人也能想到,主角能做到的,其他人也能做到。主角小队只是千千万个小队中的一个,如果不是他们成功了,一定还会有别人来做到这个事情。剧情从头到尾都反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套路,主角虽然有光环但是由于这个设定我们可以知道,即便主角不是运气好,那么总会有一个运气好的小队会来完成任务。几千个发动机停转,主角小队只是负责救援其中一个,还失败了。但是没关系,还有其他千万个和主角小队一样的小队完成了任务。不难想象,他们遇到的困难不会比主角小队的少,所以,他们都有着和主角小队一样顽强的意志和坚持。

就从这一点上来说,《流浪地球》很可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套路,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


其次,对于这种反套路的电影,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反套路而反套路,又很难把电影拍好看。毕竟电影套路都是无数的电影人的经验的凝结。影史上有很多反套路的电影,但是好看又叫座的就很难,《迷雾》算是不错的,但是反套路没有《流浪地球》这么彻底,《林中小屋》这种就已经完全小众化了。

《流浪地球》的牛逼之处在于,他不仅仅是反好莱坞的套路,他还能摸索出一个新的好看的套路,更可以说,这样的情况更为合理。是的,男主角灵光一现的idea,地球上三十几亿人都想不到,想到了也成不了。这特么多么的不合逻辑,这特么多么的扯淡,多么的尴尬。我们不觉得,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好莱坞的这种套路,世界就是几个英雄推动的,就算是民众推动也要英雄来带领大家,团结、凝聚和鼓舞大家,这其实很扯淡。

《流浪地球》在这一点的处理上牛逼大发了,你能想到的,别人想不到?也想到了,甚至早就想到了。那么,为什么想到了没人做到了,机缘巧合,虽然说是机缘巧合,但你又不觉得突兀,事实上刘培强不是唯一的,不是天选之子,他只是刚好队友牺牲了自己把他送到了那个地方而已。然后做出了那个决定,这种决定并不好做,而且通信中断,即便有这种想法,没有刘培强的牺牲也不可能做到。

《流浪地球》全片没有出现过一个外星人,没有独立客观的的第三方(MOSS算吗?)。但是在剧情中展现出来的人类这个整体,这个种族所迸发出来的生命力,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刘培强可能不会选择那么做,没关系,还会有人到这里,或者做出其他的决定,对人类整体的这个刻画确实是了不起的。


最后,《流浪地球》不仅仅达到了好莱坞的水准,颠覆了好莱坞的套路,开创了中国的科幻电影。更重要的是指出了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文化战役到底要怎么打,我们到底要输出一种怎样的文化。

美国的普世价值观多么的牛逼不需要我来强调。好莱坞作为美国价值观输出的桥头堡,每年都会通过电影潜移默化的改变地球上每一个人的观点。就像上面说的,好莱坞的套路其实很多扯淡和尴尬的地方,我们不觉得尴尬和扯淡,是因为我们知道好莱坞是世界电影工业的巅峰,他们这些套路和模式是电影好看的保障。一旦我们接受了这个设定,自然不会觉得尴尬,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流浪地球》不仅仅漂亮的颠覆了这种套路,更指出了我们的价值观输出的方向,我们到底该输出什么价值观?那些陈词滥调有什么意义?娱乐至死难道是输出价值观?顶多算是扩大了影响力罢了。在这个角度上,《流浪地球》的反套路设定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指明了道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哪里仅仅只是一部国产优秀的科幻片,他可能是我国整个文化产业的重要转折点和风向标,甚至可能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user avatar   meng-hui-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转自电影票房贴吧老哥lo吃西瓜,是不是他的原创就不知道了,如有侵犯,马上删。

分割。。。。。。。。。。。。。。。。。。。。。。。。。

如果星际穿越是中国拍的,流浪地球是美国拍的,那又会是怎样一片的舆论?#(滑稽)

场景如下——

中国官宣:《星际穿越》是一部硬核科幻巨作!

网民:可别扯硬不硬核了,只有超级巨大的黑洞才能保证施加在飞船两边的潮汐力不至于差异大到将飞船轻易撕裂,而电影中的黑洞明显不够巨大,你看周围那么近的距离还有好几颗行星呢。你看吸积盘的弧度,黑洞不够大!

网民:就说说黑洞吸积盘的超级温度怎么穿?黑洞的超强辐射(宇宙最强的X射线,α,β射线等等)怎么防?电影说穿就穿了,解释都没解释还硬核呢。

网民:影片属于时空穿越了,说硬核的应该知道这需要的能量比再造个地球都大,未来人都能随手放置黑洞了,怎么不抬抬手把地球枯死病治好了!这编剧吃屎的逻辑吧?

网民:这么多逻辑漏洞还说请了好多顾问!

网民:他爸怎么不计较他儿子过得怎么样?

网民:这个女主演真烦!

网民:艾玛这小破飞船能穿越?

网民:这五维时空这个样子?你跟我开玩笑?

网民:爱不光能发电,还能拯救地球

网民,这电影太沉闷了,看的我都睡着了

网民:我也睡着了,周边的人都睡着了!花不花钱无所谓,浪费时间!

网民:中国啥时候能拍个像样的科幻电影呀

网民:一星不解释

网民:还枯死病,这是什么设定?

网民:艾玛,生穿呐,真牛逼!!

网民:卧槽,有没有点基础知识,自然跌落黑洞你知道要用多久吗?你确定还能赶上看见你女儿最后一面?

还有另一大堆没有物理知识的网民会给你提出各种啼笑皆非的喷点!

美国好莱坞:《流量地球》是一部疯狂的电影

网民:哇塞太壮丽了,场面太大啦。

网民:好硬朗的风格我喜欢

网民:好感人的情节,我哭了

网民:不一样的价值观,美国电影又进步了,这次没有个人英雄主义

网民:木星在地平面升起,梦中的场景呀!

网民:有人注意到那只被冰冻的鲸鱼了吗?我看哭了,珍惜当下吧!

网民:重元素聚变以前从来没见过哎,好先进!

网民回楼上:还是美帝,掌握核心科技!人类的希望啊

网民:叛逆的小孩成长的故事

网民:超越想像,不离不弃!带着敬畏,带着希望,带着地球去流浪,面对茫茫宇宙我们都是大写的人!

网民:谁能科普一下,这些发动机真能推动地球吗?

网民:这么大推力地球能受得了吗

网民回楼上:我来科普一下,一万台的推力是150万亿吨,相当于在亚洲美洲大陆上放置了150万亿吨的山峰,也就是几条山脉的重量,这点压力队大地来说不算啥!,参考FT=MV,V=千分之五光速减去原来地球公转切线速度,大约增加了1400多公里/S,T是500年的加速换算成S,F就算出来啦!

网民:美帝可真敢想,这想象力也就好莱坞能了

网民:上帝气质的想象力!不过地球要损失多少重量呢?

网民:回楼上,动量守恒自己算呀MV=MV=FT,把T除过去左边为M/T*V就是等离子体每秒钟多大质量多大速度喷出地球,理论上只要喷出的等离子超出地球的逃逸速度11.2公里/S就能对地球形成有效推动力,当然地球想逃离太阳系需要地球本身被加速到更高一些!理论上喷出的速度可以接近光速,速度越大,地球损失的质量越小,如果喷出的等离子是三分之一光速,除去相对论引起的质量增加根号下1-v/v.的平方,损失的质量更小,也就0.0034%吧,大气层损失是个麻烦,离开太阳系后大气就会凝固,降雪一样落在地面,那时候就不损失了。 等到抵达新太阳,万物复苏,会得到补充的。

网民:地球都整停转了想象力真宏大,磁场会不会消失呀?没了磁场电离层怎么办,好怕怕宇宙射线!

热心网友:地球磁场来源于地核地幔底壳的自传不同步,地核自传参考原始地球的角速度,要大一些,越接近底壳越慢,地核是铁磁性基质,电离状态的岩浆于地核转动角速度不同所以形成磁场,流浪地球中地球壳停转后,地核仍会自传一段时间和所以它岩浆(莫霍不连续面和古腾堡地幔的)角速度差更大,地磁场理论上会增强!!!不怕

网民:哇谢科普,看来不光是想象力宏大,理论上也有很强的依据呢,不像中国拍那个什么《星际穿越》太玄幻啦,垃圾,什么时候我们能拍出这么好的片子呀啊啊啊啊

网民:五星好评不解释,看到就是赚!!

网民:有些BUG,比如中心大厦里居然没有冰,还有在木星强磁场下,混合大气会被地球发动机的等离子喷柱感应出强烈闪电⚡,所以用不着引爆空间站就会爆燃!不过这片子确实感人!瑕不掩瑜,大片妥妥的!

网友:开着房车去探险!带着地球去流浪都好浪漫!爱死啦!

网友:都按照理论来,就没有科幻片啦,反正我喜欢


user avatar   wo-shi-ge-wu-zhi-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艾玛我有点方。

不过我想这个答案你要是看到最后你会明白我根本就不是喷阿凡达星际穿越还有黑豹。

我只是要表现想找毛病很简单,甚至这个毛病是不是对的都不重要,只需要给这电影强行安一个不好的理由就行了。

至于流浪地球,我的打分大概是7.7至8.5左右(这个我刨去的国产加值),所以豆瓣的8.0很正常,猫眼的9.3就是略微有点高。

不过我仍然赞同猫眼的9.3分,甚至觉得这个分数到9.5分也不会太过分(9.5分是算上国产加值后我认为合理的分数)。

毕竟这部电影放国际上都算是一部合格的科幻片,这是从无到有的突破,而且一上来就给我一个合格的答卷。

这几年,我看到我们几乎每年都保底一部算得上不错的电影,从湄公河行动到战狼,从红海行动到今年的流浪地球,这表明我们只要抛去浮躁,还是有足够的能力做出一部好电影的。(诶嘿,你看到战狼是不是不舒服不开心?我就是故意的)

而流浪地球更不仅仅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它是我们这几年拍出来的 算不上唯一但是确实是空前的科幻电影。我们不在是向后看,我们在向前看,我们在抬头看向天空,我们证明了我们可以做到,所以这部电影值得吹。

可是我在这个答案写出来之前,我在豆瓣上专门翻了翻差评,我看到的不是在表达对电影本身的不喜欢而是不喜欢吴京,不喜欢刘慈欣,或者尴尬的挑谁都能看出来毛病然后再说有硬伤给个低分(或许这点会有争议,但是我想说科幻重点的不在科学而在那个幻想上,所以挑不出毛病的科幻电影几乎不存在,当然这个可以算合理的个人好恶)

还有这几天在知乎,流浪地球的争议就没断过,甚至可能比战狼2都大了。也看过很多有理有据的不喜欢,但是目前这种集体赞誉的情况也确实有些。。。多了

但也仅仅是有些多了,中国科幻电影压抑了太久了,现在终于有个让人兴奋的电影,我认为这样的赞誉更多的不是对电影本身而是对未来的期许,鼓励国内制作人,考虑到这点我认为流浪地球目前没有被过誉。

希望国内制作人吸取流浪地球的经验和教训,下一部电影可以做的更好。


阿凡达这种除了特效一无是处的电影过不过誉啊?

黑豹这不知所云的电影过不过誉啊?

星际穿越里各种科学硬伤,被称为科幻佳作过不过誉啊?

年年问烦不烦啊?

从战狼到红海行动到今年的流浪地球。

咋啊,非要一堆人骂不允许有赞美的声音呗?


再说这电影现在豆瓣8.0分很过分么?

猫眼9.3分算上国产加值很过分么?

非要打上一个低分显得你大脑增生呗?

本来嘛电影这东西,每个人喜欢的地方都不一样,我觉得好并不一定别人觉得好,这是必然的,不可能存在一部所有人都喜欢的电影。

就好像某人说,若批评不被允许,则赞誉毫无价值。那么这句话反过来也是一样

所以你尽管批评,哪怕没有理由就单纯的不喜欢,这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你各种强行挑刺,比如炫耀你小学水平的物理知识,比如炫耀你一张名片都写不满的科幻阅读量,比如你那算上快进速看都没几部的电影阅片量,只为给一部国产电影打上烂片的标识,抱歉那我只能说。。。

这部电影的赞誉还远远不够。



最后,你猜我是啥时候看的科幻世界?


user avatar   lu-shi-han-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的中国需要的是能让非洲东南亚印度乃至美国的小孩,过20年都能回忆起来,

“哇我八岁时看的那个中国电影,开着空间站点燃木星,真NM牛逼”的电影

而不是“小时候我好像看过这个中国电影,好好笑哦”的电影


所以是否被过誉这种问题,不止要看自身的努力,更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穷则无奈洗脑 达则文化输出

流浪地球的出现,以及这两天的表现,意味着,所有电影人,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

那就是,中国电影,现在应该干什么?

有人说很简单,赚钱啊

NO ,不对,仔细去看,2018年,所有旨在捞快钱的电影,全部扑了

2018年的代表电影是什么? 徐峥的药神


站在2019这个关头,中国电影的领军者,需要的,已经不仅是简简单单的拍部合家欢喜剧,让大家一起乐一乐笑一笑了。

一部合格的喜剧,仅仅是最低要求。打打闹闹合家欢的喜剧,别人看来也许和一言不合跳大舞的印度电影没有什么区别

2019年的中国电影,需要的是能够走出去,喊出来,代表中国,进行文化输出的作品。


2017的奥斯卡外语片,中国的名额给了谁大家还记得么?

《战狼2》

在大家都没有注意 到的时候 ,答案早已经揭示了


美国全球化的黄金年代,诞生了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商业巨作,

《侏罗纪公园》《独立日》《魔戒》一部又一部好莱坞大作横扫全球,之前凭借人文关怀出彩的欧洲电影法国电影,拥有独特异域风情的印度宝莱坞,靠着武侠和警匪扬名的香港电影业,瞬间崩盘。

徐克曾经说过,当年美国电影,《教父》什么拍的是好,但香港电影也不乏佳作,也还能打的有来有回。

直到大船,侏罗纪上线,香港电影才彻底崩盘,感觉没法打了。


好莱坞大作,好莱坞大作,什么叫好莱坞大作?

爱乐之城演技好配乐佳,拿了一票奥斯卡奖,你见过那些影评人的讨论么?

事实上,大家说的好莱坞大作,就是特指的 战争巨作,科幻巨作,魔幻巨作


这是让电影小国望而却步,电影中等国东施效颦,独属于电影强国的至高王冠。

这是需要“大投资、高风险、一个杰出的原创剧本和编剧委员会,强有力的导演配套的剧务团队。600个后期工作室、8000家宣发渠道,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他。”的超级作品

这是真正能够让别的国家的小孩,过了20年都能回忆起来

“八岁的时候我看的那个彗星撞地球的电影,真TM牛逼!!”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下意识的就觉得美国电影好,美国厉害?

还不是因为从小到大大家看到的最强的科技,都是出现在美国电影中的?

所以现在突然蹦出来一个黄皮肤的战狼,很多人就下意识不适应,觉得不对

你看,真正的洗脑,是润物细无声的


2019年,中国电影,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时代

当国家开始上升,航母入列三艘,从上到下都在高喊走出去的时候,你能不能,至少往外迈两步?

不求你反攻美利坚市场大本营,你至少得横扫东南亚第三世界吧?


靠着合家欢,靠着喜剧冷幽默,能做到么?显然不能


那得靠什么?流浪地球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靠行星发动机,靠赤道转向器

太空船在在猎户星座的边缘被击中,燃起熊熊火光。

三万八千座喷射器推着地球驶离太阳,在漆黑的宇宙中划过一道碧蓝的轨迹

木星的大红斑遮住整个地平线,舱内的宇航员看着洛希指数突破临界点沉默不语


联合政府总动员,五大洲七大洋的勇士抛弃所有的仇恨和民族,集结起来进行饱和式救援

全世界的人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紧急通讯权限,广播代码:4322 0655 2234

“请不惜一切代价,重启苏拉威西赤道转向器”


三万八千座推进器都做不到怎么办?

把木星点燃

赤道转向器的火焰不够怎么办?

我将开着空间站化作星辰


疯狂外星人拍的很好,真的,演技达标,段子搞笑,笑点在线节奏也安排的很棒。

放在往年,票房冠军给他,没有任何问题

但问题在于,时代变了,理解吗?


以前大家穷,也没本事,关起门来图个乐子没什么问题

你问我现在?

我选择和他们一起去重启行星发动机


关于传媒业的更多内容:


user avatar   tommaxmim-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觉得书粉,影迷是否应该给大刘的风格收集和归纳一句话了?必然是中国特色的一句话,且简短,白话,通俗易懂,bigger还要隐藏锋芒。

前几天看了一个答主说过宇宙唯物主义的粗砺的红色,感觉有那么点意思,但是还不够精炼简练。

希望有人能上日报。

期待~~~~~~


user avatar   leon-86-38-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韩国人值得中国人学习, 而不是鄙视和嘲笑, 的方面.

特别是在目前汉民族自尊自信被砸得粉碎的现实环境之下.


user avatar   huangshang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就是罗辑的那个互相毁灭的按钮么??

人类会恨你的,谁掌握了这个东西谁就暴君。

任何人没有反抗的能力。

基于人类的不理性,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地球爆炸,顺便把太阳也炸了。


user avatar   huang-qi-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时隔多日了,我看评论区吵的是挺凶,我就想问问一部分人——你明白什么是相亲什么是自由恋爱吗?自由恋爱是不论你啥样我喜欢你就稀罕你,原生家庭等等物质条件是摆在我们爱情后面的。俩人是有感情的,这时候一方突然因为一方家庭条件的拮据而离开才会显得很突兀很现实。

但是朋友,相亲是什么,相亲就是两个陌生人坐在一起把各自的条件列一列,看看是否“门当户对”,两个陌生的成年人谈事情,大家各取所需罢了。这男的有金钱上有资本,那女的有年轻漂亮的资本,往桌上一放,甭管外人怎么看,这两方都很喜欢对方的资本,这事儿就能成,感情嘛,再慢慢培养吧。

或者是这女的是一被工作耽误恋爱的高管,相亲看男方虽然挣得少但家里情况简单,性格单纯温和顾家,那也能走一起。这是啥,这都是两个陌生人在桌上给出的筹码。这筹码不管是性格也好,还是金钱也好,还是外貌也好,只要入了对方的眼就有戏。

题主您真当相亲是和女朋友约会吗?人家不看现实条件看什么你告诉我?都像我一样其他放一边只看身材和脸吗?就您这原生家庭条件,您也别说什么学历大学生什么的了,您就是个小学毕业生,只要是彭于晏的身材加王一博的脸,您一家十口子我都养了,请马上跟我结婚。

明白了吗?


原因就是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各取所需,我就看这个条件,人家看那个条件,你各方面平平,经济状况又很差,放在桌上的筹码可就太少了。

相亲总会有几个备选相亲对象的,人家今天来,一听你这条件压根儿就不是人家喜欢的那一款人痛快扭头走了怎么了?没装一装吊着你就不错了。你不符合人家的需求啊,面试过没有,这就是个双选会懂吗?你要看工资情况人家公司要看能力,两方都在挑剔都要各取所需的,你醒醒吧,这是相亲,这是社会,哪有那么理想化。

大家萍水相逢,都是刚知道的名字看到对方的脸,一开口结果你一家五口,四个拖油瓶,人家抽周末假期去山区扶贫不好吗非得搭上下半生?聪明人会规避风险你懂不懂,你不符合人家的伴侣条件,人家随口找个说辞痛快走人你还郁郁不平上了,你这不是上赶着的。也是没遭受过社会的毒打,还活在乌托邦呢。来,今天就让我这个九八年小阿姨教你什么是现实打破理想。

————————————————以下原答。

先让我这个城镇妇女来帮你翻译一下女方的意思叭。

在这之前,咱们先捋一下你对女方呈现的条件,和在女方心里的成型。


“家在西北农村”

ok,听上去不富裕,但你毕竟靠自己走出来了,不容易,不知道你的家庭情况怎么样呢?




“以前村子里没水,我爸爸要走几十里去背水,后来父亲生病了,母亲一个人种地干活把我和妹妹拉扯大,还要照顾父亲和奶奶。”

ok,well.

你有一个无劳动能力的父亲,有一个年迈的急需照顾的奶奶,有一个年轻时过分透支健康支撑家庭的母亲,有一个比你年纪小但不知道小多少可能还在上学需要人供养的妹妹。

字里行间还能读出你很心疼自己的父母,这很好。但是相亲期间跟我提这个很显然就是为了让我尽早接受事实,以及日后跟你一起承担重担不是吗,否则你也可以选择一个人多挣钱支持原生家庭。


我给你举个例子。

你好,我来自四川的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我们这里教育资源很不好,我是全村唯一一个女大学生,今年毕业于一所211大学,还在寻找实习岗位。 我的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但是我父亲现在没有劳动能力需要人照顾,我的母亲这些年太过劳累现在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我的妹妹年纪还小需要人照顾以及供养。我现在刚毕业,所以想相亲赶紧结婚让家里放心,也好尽早让家里过上好日子。你是那个能和我携手并肩,爱我一辈子的人吗?爱我就要爱我的全部哦(包括我嗷嗷待哺的原生家庭)!

怎么样 ,熟不熟悉? 你敢不敢娶?

读完你还觉得,农村人是女方歧视你的理由吗?不是,只是因为你自己没有独立供养原生家庭的能力,要是你父母每月需要三千元,你自己每月挣三万,你还需要在这里谴责女方“歧视”吗?



女方担心什么,担心你日后不断的——

“咱爸说医生建议做另一种治疗,要不咱们买车先缓一缓,把钱先……”

“咱妈现在没办法照顾爸,我想把咱爸接到这边的医院来,你妈是不是说过在二院有认识的人来着,你赶紧打个电话问问……”

“宝贝啊,咱妈养我这么多年不容易,这几年又照顾咱爸拉扯我和我妹的,太辛苦了,我这个人就是孝顺,你当初不也说爱我这点吗,我想把咱妈接过来一起住,平时在家还能帮着带娃,爸在二院治疗妈一个人在老家也很寂寞嘛……”

“咱妈辛苦了一辈子,你别和她吵架,她要啥你给就完了,她养我这么大太不容易了……”

“爸出院了,现在正需要人照顾,咱把书房腾出来,就可以给咱爸咱妈住了,你记得多熬点汤,咱爸年轻时挑水伤腰……”

“咱奶奶今年过大寿,我想趁着这次把她老人家接过来,二嫂她也说奶奶想咱爸了,不如……”

“咱妹在老家读书读不出来的,我寻思着接过来在咱这边读个高中,以后要是考上大学那她也能谢谢咱们啊……”


所以你明白了吗?

孝顺没有错,农村没有错,不要发起社会矛盾你这点小心思笑死人了。




“我还算争气,上了一个211的师范大学,当年是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大学四年到现在工作,接触的人也好,看的综艺节目也好,感觉城里人很看不起农村人,”

我不知道你在哪里看到的综艺节目歧视农村人了,你知道作为电视节目或者广播节目歧视农村人是很严重的一件事吗?过不过审就先不提,要是出来了,网络上就会先发起一批攻击,毕竟在中国,农村人口占比多大你清楚吗?所以睁眼说瞎话的我就服你,有本事把综艺节目名字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帮你谴责它呀,我们帮你出出气不好吗?

所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一个鬼鬼祟祟的人,看谁都觉得鬼鬼祟祟。你自己自卑,看不起家乡看不起原生家庭看不起农村人,所以觉得别人一个眼神一点语气都是歧视,别人说什么都有深层含义,都是歧视。

你就作吧。

你怎么不问,华为公司只要985的毕业生,这是不是歧视我们211和双非?你敢问吗?嗯?



“城市里的女孩子连我孝顺自己的爹妈都不喜欢。难道出身在农村是人一辈子的耻辱吗?孝顺农村的父母有错吗?”

不是城里女孩连你孝顺父母都不喜欢,是根本不喜欢你这个人,你的思想有问题,你的心理有阴影。

大学毕业,可你的自我认知为零。

你以为你是个苦读走出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轻盈宛若羽毛,隔日便可扶摇直上九万里。实则虚之,你没看到你后面如铁索连环般死死拖住你的重担,你飞不起来,现在你想拉着别的羽毛,那别人飞的起来吗?别人有什么理由要陪你在泥泞里仰望黑夜呢?



你往后看看。

当你觉得城里人势利,女人寡情,社会不公的时候,你往后看看,你如果不睁开眼看看,就会来到一个网络平台,发起一个问题——


如题。




     

相关话题

  我安利《流浪地球》的时候朋友问我是不是《太空战狼》,我该怎么回答? 
  给《流浪地球》电影打一星的都是什么人? 
  《流浪地球》可以「被批评」吗? 
  为什么徐克同样走电影工业化的道路却血亏,而《流浪地球》却大赚? 
  外国网友是如何评价《流浪地球》的? 
  如何看待陈凯歌开玩笑说以后不再和吴京合作? 
  在票房形势已经不能逆转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和团体热衷于黑流浪地球? 
  如何评价《流浪地球》豆瓣评分迅速下跌,热评区差评比率异常? 
  《流浪地球》之后,中国的科幻电影将打开哪些新的发展可能性? 
  若是中国明天真能批量造出来类似《流浪地球》什么都能烧的聚变反应炉,会如何影响我们和世界?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流浪地球》票房超过《疯狂外星人》?
下一个讨论
《流浪地球》是否被过誉?





© 2024-06-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