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豆瓣电影评分不实行一张电影票一次评论? 第1页

  

user avatar   bai-fan-suo-bai-l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可能。

——本回答有多次更新,烦请带佬们看完整篇回答再发评。

(插一段更新:看了评论区后我也能理解了大部分人对于豆瓣不作为的愤怒,除了少部分极端观点,我也基本都认同大家的想法,只是防刷分有很多方法但凭票评分真不是最优解啊喂 )

举个例子,《流浪地球》目前豆瓣7.9分,所以有很多人觉得分太低了,这些人可能都是不太了解豆瓣的,因为豆瓣总得来说科幻类电影得分都偏低(相较其他类型)

可以看到,7.9分的《流浪地球》已经好于豆瓣上86%的科幻片了。

那么豆瓣上前14%的科幻片都是哪些呢?

我们从豆瓣的科幻片榜单可以发现,前两名是《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这两部当年都是在大陆公映过的。

那么第三第四名是谁?

《楚门的世界》和《黑暗骑士》

这两部电影都未能在大陆院线大范围公映,但目前这两部的豆瓣评分人数分别为70万和48万。

发现了吗?如果凭票评分,那么这两部就不能拥有姓名了。

再往下看呢?虽然在8分段,但却存在很多影史地位已经无可争议的作品。

《黑客帝国》8.9

《2001太空漫游》:8.7

《阿凡达》:8.6

《人工智能》:8.6

《终结者》:8.6

《发条橙》:8.5

《月球》:8.5

这些电影,你能买票的又有几部?

凭票评分局限性太多了,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

横向上无法囊括世界各地的影片,只能局限于可以在院线买到票的电影。纵向上无法经受长时间的评分考量,一部电影的评分几乎在上映的那一小段时间内就定性了,不会像现在这样可以21世纪的人去给五十年前的电影打分。

那这样出来榜单,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一直认为,猫淘的电影评分虽然很有槽点,但不是没有意义的,它们的意义不在意衡量一部电影的好坏,而在于反映一部电影时下的热度。而豆瓣的功能显然不同。


更新:我微博关注的一位大V,今天看到的,我觉得已经把我没说的也讲的很清楚了,跟我的想法基本没差。

★提醒:我发现评论区还是有不少意见分歧的,但很好的是大家都在理性礼貌的讨论。希望大家保持风度,友好交流,不想评论区充满嘲讽谩骂。


更新:有朋友说我这篇回答答非所问,主要赖我一开始以流浪地球举例入手。刚回答的时候这问题下才十几篇回答,所以没想那么多,而且也知道这个“凭票评论”的问题就是由流浪地球而起的,所以就从流浪地球入手了,没想到后面吸引了不少注意力。文末加的那张微博截图似乎也起了“误导”火力的作用,导致大家都聊偏了,看来加这张确是有些不妥,不过就不删了,还是希望后面看到回答的人能看到所有内容。

对于大家说的豆瓣问题不在于流浪地球评分高低而在于豆瓣不处理刷分这个观点,我也是认同的。所以豆瓣后面怎么样,就看它对于刷分这个问题怎么处理了。

其实,我想回答的东西主要在在后半段,聊的是豆瓣面对“刷分”如何处理的问题。到底怎么才能处理好我也说不好,但对于“凭票评分”的方法,这篇回答就是我的想法,我个人还是认为是不可行的。我也看到很多人说可以分区,分上映前后之类的做法,但这样也会面临其他问题,比如片方也可以通过自己出钱买票打分的情况,鉴于之前的买票房幽灵场,还有票补等,各种情况还是要考虑的。这也是我认为不如不增加这一机制的原因,而且猫淘就是买票评分,档期电影看猫淘,非档期看豆瓣。如果能完全摧毁豆瓣对于热映期电影评分的公信力的话,反而清净。豆瓣可能不乐意,但我用豆瓣的很开心。


怪我怪我,我还是亮个身份吧,希望这样能让评论区好点。 《流浪地球》我上映第一天就看了,看完豆瓣评分给的4星。即使后面各种舆论风暴我也没有改,电影归电影,其他是其他。看完第二天,我就在知乎上回答了对于电影的看法(那时网上主要争议是关于电影本身质量的),一直没有修改过答案。


这是最后更新了,评论区实在看不过来了。


user avatar   learingenglis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豆瓣网页版的底部,「关于豆瓣」能看见豆瓣公司的价值观:

豆瓣的来历
  你经常对着书店里的绵绵不绝的封面发呆吗?或者头晕脑涨地从音像店的琳琅满目中逃出?宽带下载和网上购物降临之后,即使在最小的城镇,你的选择也在每天成百上千地增加。这其中一定有你会喜爱的东西,但十有八九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和你擦肩而过。媒体让老少咸宜的大片无处不在,对只适合一群人的东西却显得力不从心。而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管电视的娱乐编辑和报纸的书评作家多么公正和勤勉,他们的帮助都不可能对所有人同样有效。

  豆瓣的发起者发现,对多数人做选择最有效的帮助其实来自亲友和同事。随意的一两句推荐,不但传递了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也包含了对你口味的判断和随之而行的筛选。他们不会向单身汉推荐育儿大全,也不会给老妈带回赤裸特工。遗憾的是,你我所有的亲友加起来,听过看过的仍然有限。而且,口味最类似的人却往往是陌路。

  如果能不一一结交,却知道成千上万人的口味,能从中间迅速找到最臭味相投的,口口相传的魔力一定能放大百倍,对其中每一个人都多少会有帮助。豆瓣随着这一个愿望产生。豆瓣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图包纳百味。无论高矮胖瘦,白雪巴人,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对豆瓣用户说来,评分代表的是「我对这部电影喜欢及感兴趣的程度」,你可以就此形成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品味,并因此在千万人中找到臭味相投的朋友。大家都瞧不起《小时代》,1星,你喜欢,打5星,你会发现同样有打5星的奇葩,可能是高中烂品味的原著党,可能是喜欢某条裙子的外形控,可能是看上某个帅哥了。这是豆瓣最大的魅力,跟臭味相投的朋友能建立独特的小圈子,兴趣爱好是anti-mainstream,没关系,会有臭味相投的友邻陪你一起。

豆瓣用户的评分只为自己负责,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好东西。

豆瓣er视角看「豆瓣电影」,有两个评分:

1、豆瓣评分,展示给所有人的电影评分,即最常被讨论的评分;

2、好友评分,基于自己关注的友邻打分的评分。

大部分友邻都第「好友评分」作主要参考。


基于豆瓣的价值观跟豆瓣用户的喜好,「实行一张票一次评论」的天才设计,明显更适合于淘宝票票、猫眼电影、微信小票等App(这些App也做到了一张电影票一次评论)。豆瓣的评分仅仅是用户「我对这部电影喜欢几感兴趣的程度」,打5星跟打一星是个人权利,既不伤害豆瓣社区,也不伤害电影,它只是一个社交网用户的基本权利。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淘票票,猫眼,美团就是这样的,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重视豆瓣的分数呢?原因很简单

前者三个软件最大的问题是分数普遍虚高,好片烂片差距不大,一些粉丝电影,只有粉丝去看,评分自然疯狂的高,有些人被评分欺骗而来,发现只是某个明星的媚粉作品,自然会对这个软件的客观性感到怀疑。

加上很多作品会收到当下的社会环境影响,评分也会有差距,比如说中日关系恶劣的时候,大家会喜欢看手撕鬼子。国内环境和平的时候再看就会觉得逻辑特别奇怪,社会环境的情绪化和三观的变化会影响对电影的评分,这种差别短时间内都是看不出来的,等感觉到电影真正质量的时候估计就已经下架了

最后,大家都认为豆瓣的计算机制导致水军横行,我觉得已经有失偏颇了。微博是水军最多的地方,知乎也慢慢被渗入。我们常常有感觉明星不能说的,一说一大堆人撕你,但是成千上万的水军,从来没动摇过豆瓣的分数,那些很明显的烂片,微博和豆瓣的差别就很明显。粉丝入侵豆瓣的事发生过很多次了,从来都做不到微博那样的控评水准。可以说是一片净土

QQ音乐的榜首可以拼粉丝,金鹰奖可以拼流量,豆瓣却是粉丝唯一拼不动的地方,我觉得有些人可以去看看豆瓣的计算机制和防水军方式,就会发现其实还是挺不错的。

PS:小破球的分数真的不低了,在豆瓣能上7分的科幻片都是优秀的了,时光网8.0分,imdb7.8分,分数上没什么大差别

四张图片表示豆瓣的现状




===================================

最后更新一次吧,看到有人骂:“如果是好莱坞拍的,早就上9分了,国外的片子就没见你们逼逼剧情“

流浪地球不管正反还是反方不少人都提出了剧情问题。那我这里再给一点别的参考,(同样特效爆炸,知名度高因为剧情而低分的例子)。包括不限于:

独立日2:卷土重来 》特效成本在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5亿,豆瓣评分5.6

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特效成本折合人民币14.7亿,豆瓣评分4.9

侏罗纪世界2》特效成本折合人民币11.5亿,豆瓣评分6.7

相对比起来

流浪地球》特效成本3.2亿,豆瓣评分7.9


user avatar   zhe-ye-10-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大豆瓣自有国情在此。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技术上肯定可行,至少针对院线电影肯定能做到,但是真不太希望豆瓣变成那样。


从核心价值而不是流量角度来说,豆瓣电影区其实不是个打分网站,而是一个“影迷社区”。给院线电影打分,只是原有功能的衍生品,尽管这个衍生品可能贡献了豆瓣电影区大部分流量。


我是豆瓣十几年的用户,我当然希望豆瓣活的好,有流量,能赚钱,我希望阿北发财,发大财。但是如果豆瓣不愁钱的话,说真的我希望豆瓣下架绝大部分国内院线电影——根本没有评价的必要,完全是噪声。或者豆瓣专门开一个分区叫院线电影,和猫眼一样专门给院线电影打分,甚至开通售票业务也行,怎么着都行,反正我不会关注这个分区。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豆瓣电影区是给那些专门看盗版电影的人准备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电影,我们在国内通过合法渠道是看不到的,一个典型的国内影迷,至少是我那一代影迷,其实绝大部分观影体验是通过bt下载和盗版dvd获得的。


我不知道现在90后00后影迷怎么看电影,我年轻那会儿,靠盗版观影上千部的人,身边太多了,真的,随便拉一个屌丝过来,都是下载导演剪辑版拉片的主。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一部顾长卫的电影叫《立春》,那个电影太tm真实了,90年代末到21世纪头十年这段时间,北方三线城市的街面上,到处游荡着那种没有什么艺术天赋,也没有肉身翻墙的能力,却靠着疯狂体验西方娱乐产品,假装生活在别处的屌丝。


我看现在豆瓣同城里面,偶尔还有个什么电影沙龙聚会,真高级,那个年代哪有什么沙龙啊,星巴克都喝不起,几个人围着一个卖打口磁带的吹牛逼,能从维姆文德斯第一部电影,扯到波兰斯基最后一部。


豆瓣创建之后,这批人实现了全国大串联,各省文艺青年凑一块吹牛逼,这才实现了豆瓣今天包罗万象的内容沉淀。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豆瓣人,那些在院线电影里面兴风作浪的,不管是一星还是五星党,都和豆瓣没有什么关系。


这样一个曾经是一代人精神家园的网站,你说让他去聚焦做院线电影打分?我舍不得。再说逻辑上也会出问题,你看猫眼的购票观众打分,一个比一个高,要是豆瓣也变成那样,随便一个院线电影打分比某年的戛纳获奖作品还高,说得过去吗?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并没有什么影响。

光绪皇帝亲政遭遇甲午战争惨败后,提拔了一批新党主持改革。一群愤青改革中因为种种原因遭遇了很强大的旧党阻力。

康有为和光绪只有一面之缘,但是坚信是皇帝的知音,并脑补了是慈禧太后在暗中破坏戊戌变法,于是派人连夜通知袁世凯,想通过政变杀死慈禧太后。

袁世凯一听这还了得,表面应付一下赶紧通报荣禄,要将康有为一伙人一网成擒。

康有为事先逃亡,在海外骗钱为生,编了很多的政治斗争故事(还搞出一张和光绪皇帝的合影)骗取赞助,在海外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度过了一生。

时人嘲讽他: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相关话题

  豆瓣上那些评论满篇夸电影却打三星和四星的人是什么心态? 
  如何评价豆瓣文章《我想说刘慈欣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 
  看到豆瓣一神贴说曼德拉死过两次,存在时间重置现象,这是真的吗? 
  怎样看待豆瓣上大量《流浪地球》的一星差评? 
  如何评价「《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专家观摩研讨会」中各位专家的发言? 
  贴吧为什么没有发展成女拳大本营? 
  如何评价《流浪地球》豆瓣电影评分跌破8分? 
  如何看待《上海堡垒》上线各大视频app后豆瓣评分再度下跌,目前已达3.0分? 
  如何看待《上海堡垒》豆瓣开画评分4.2分,目前已跌至3.6分?有可能反向超越《逐梦演艺圈》 ? 
  如何评价《流浪地球》在豆瓣因为吴京被恶意打一星负评? 

前一个讨论
父母情商不高,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下一个讨论
什么样的男生一看就知道没谈过恋爱?





© 2024-06-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