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之所以能这么受重视,除了国家的扶持之外,关键是它给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非常低成本的筛选方案。
即便有了双一流,从现在的学校名单来看,一流大学对应的基本是以前的985,一流学科对应的基本是211。这个层级划分的也还是很清楚,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使用985、211这两组数字,肯定要比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这些更方便。
另外,尽管与之前的985、211相比,双一流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流动性,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种流动性却价值不大。举个例子,比如说原来某211学校的一流学科是数学,但你的专业是文学,结果在后面一轮的评估中数学学科没有通过,被踢出了双一流行列,那么这所学校所有专业的教学质量是不是就变得很差了?说不定经过这么多年建设,人家文学专业的排名还上升了呢。
反正对于企业招聘来说,并不要求精确匹配,只要大致能符合一个标准线就行。就好比说,某些211理工大学的法学专业的确不如身为双非的西北政法大学,可是从概率上看,这些211理工大学的法学专业总是比大多数普通一本和二本的法学专业要好的吧?原来的211,即便被踢出双一流,可能就是某个学科没通过评估,但不代表这个学校整体质量在下降。反之,一个原本不在榜单里的院校进入了双一流,但对于企业来说,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关注双一流榜单的变化,还变得更麻烦了。
至于说985、211的大学生干着跟普通大学生一样的工作这事,你得明白这么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因为能力的不同是有选择的上下限的。比如说,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很多能力优秀的都可以进中央部委、央企总部,那些能力一般的也能回到地市级的大型国企或者事业单位找到个稳定的工作。但对于普通二本或者一本的学生来说,你得相当努力,才有可能获得获得跟人大的差生同样的职位。虽然从现实情况来看,你们俩的确是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但这不代表人大就不行,更不代表985不行。不管怎么说,一个普通二本的学生能进中央部委,都是个极其罕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