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是如何走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 第1页

  

user avatar   jeefe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很简单,四个观点:

1、中国经济的成就并不是什么奇迹,也不存在所谓70年走完几百年道路的说法。这是把探索开荒跟上高速公路飙车混为一谈了。就好比你不能说,你用小学六年的时间就走完了人类几十万年的文明史,这是很牛逼的奇迹一样。

2、中国经济的成功,是市场经济规律的成功,而不是什么其他的东东。纵观整个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所有成功的领域,都是向市场化发展的领域;所有成功的政策,都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领导们的功绩,无非是在不断的允许在某些领域、某些方向、某些时段实现市场经济而已。这个现象有个文雅的说法,叫制度红利。

3、抛开政治经济制度不谈,推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能量来源与两个:人口和自然资源。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中国经济实现世界第二大体量的关键因素。超额的人口红利和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才是实现高速发展的能量来源。只不过这二者都逐渐离我们远去了。

这两个东西也有个文雅的说法,叫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加上前面的制度红利,就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直接原因了。鄙人人微言轻,总有人不信。诸位不信的话,可以看看国内各大经济学家的发言,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三个红利来的。这也是国内经济学届心照不宣的共识了。

4、放到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是整个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一部分。在这个农业向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所谓的中国奇迹是反复发生的。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和准发达国家及地区,例如日本、韩国、巴西,其实从发展速度上并不弱于我们,甚至表现更为优秀。只不过由于他们的人口和资源的约束,其体量无法达到我们的规模,也没用我们那么显眼罢了。

————————————————————————————

以下是后续补充的内容:

1、什么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其实知乎上就有定义(市场经济)大家可以去看看,然后自己判断吧。事实很明白,不用做什么争执。我只谈两点:1、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一直都是国际贸易争端中的焦点,但主流意见还是倾向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只不过还不完全,不充分;2、也正式因为不完全、不充分,所以我国一直坚持要深入改革、扩大开放,而且是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否则还改什么?还开放什么?

2、制度红利说得比较抽象,具体来说,各种开发区、特区就是制度红利的具体实践。各位可以仔细想想,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不是从深圳、中关村等等开发区起步,然后不断做大做强的?包括现在的海南岛要搞特区,包括各地正在搞的自由贸易区,这些统统都是制度红利的体现。

3、由于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几近枯竭,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继续释放制度红利。现在文雅的说法叫做:降低制度成本。呵呵,也是为难这些经济学家了,搞经济研究的同时还要搞好中文研究。

我们看上去好像还有很多选择,但其实别无选择。看上去我们在搞高科技搞中国制造搞产业升级,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表象,都是水面上漂浮的泡沫和浮萍,离开体制改革,离开制度创新,这些都是镜花水月。引用十八大报告原文:“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其实就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

评论很多,集中回复一下吧:

1、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本帖仅限于经济学范围内的讨论,社会制度方面的优劣比较不是本文的范畴,政治文化历史地缘环境等等方面,本文一样不涉及,也没有那么多的篇幅和时间展开。如果有兴趣,我们另外开帖子讨论。

2、关于部分回复谈到我的文章现有观点,后有论述,而且论述并不充分的问题。我只能说,这毕竟不是学术论文,不可能引经据典铺衬展开。这就是一个摆观点的舞台,辅助以少量证明就ok了。如果大家觉得那个观点有疑问,我们可以另开帖子讨论。否则,如果一条条都引经据典把历史、数据、对比、分析都罗列出来。这就是一本大部头了,我没有那个功夫去写,相信绝大部分人也没那个闲心去看。

3、文章中的4个观点,并非我的独创,而是以国内某经济学家(具体名字我忘了)文章的观点为主干,结合了其他经济学家的观点综合而来。我印象中那个经济学家提了十条经验,呵呵,大家有空可以百度找找,应该可以找到。我记得里面还有一条:所有的改革都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实践出来的,呵呵,这个超出了经济学讨论的范畴,所以我没有引用。

我说这个的目的,不是拉大旗扯虎皮,而是告诉各位,这些观点并非我的独创,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很多人反复思考总结出来的。只不过不合主流的胃口,所以大部分人看不到罢了。其他经济学家往往集中火力猛攻一点:比如张五常集中谈产权问题(制度红利的一部分),吴敬琏集中谈权贵资本主义(制度红利的异化所带来的后果)。央视有一部纪录片《公司的力量》公司的力量(2010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_百度百科,建议感兴趣的朋友看看,看看市场经济是如何深刻的改变和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

4、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特征,就是无法做独立的实验来验证某些观点,这就导致各个经济学流派众说纷纭。即便是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经济原理的论述(也就是看不见的手)都会被质疑挑战,而且挑战成功——这就是有名的博弈论,后来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又挑战博弈论成功,有意思的很。整个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不断争吵,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历史。所以,对某些经济学观点,大家持有不同意见很正常,不用相互挖苦嘲讽。

5、虽然经济学研究无法去做一些独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但是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总还是会有一些特例。一些相同文化、相同民族、相同地域、相同科技发展起点、相似的国家人口规模而又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例子,这些例子不是没有,而且不止一个。如果大家有心,相信不难发现。通过这些案例的对比,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观点的优劣。

6、最后,关于很多人提出的印度经济的反例,我说三个观点,第一,印度经济并非如我们所理解的那么糟糕,其发展速度也并不差,印度的某些产业和发展其实是超出我们的想想的,比如软件、文化产业、科技教育。我们对印度的印象还停留在污水横流的乡村和开挂的火车汽车上。这些当成玩笑看看就行,要把这个当成真实论据就可笑了。就好比用西部贫困山区的照片来证明中国的贫穷落后一样荒唐可笑。(参考:old好人:亲身经历印度四年来的快速发展)其次,反应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指标并非只有GDP这个东东,而事实上,某些GDP数字是无效的(参考全世界的GDP是否都是假的,实际GDP这个被认为是代表财富的概念是不是逻辑错误?)。我们也要惊醒自己对GDP的盲目崇拜了。最后,印度的种姓制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这个超出了我们的经济学讨论范畴,就此打住。

============================================

今天翻看以前保留的一些资料,无意中发现这篇被扔到一边的论文,正好跟这个论题相关,发出来大家看看。其实中国的经济学届,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原因的研究并没有什么神秘的,也不存在多少争议,无非是大家有没有胆量和魄力把这些事说出来罢了。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替人代工,进口也算一遍,出口也算一遍;

2. 房价畸高;

3. 房地产疯潮拉动的钢铁、玻璃、水泥等等产业的虚高;

干货不多,难以为继,一旦饱和,后果严重。




  

相关话题

  当初群众对人民公社为什么积极性不高? 
  资本家已经拥有大量资产了,为什么还要剥削无产阶级? 
  台湾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为什么会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有哪些经历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了“历史的行程”? 
  如果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但投资消费等依然旺盛,预期发生的经济危机是否不会发生? 
  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GDP 同比增长 0.7%,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 
  中国的核武库规模为什么那么小? 
  什么是内需,如何扩大内需,国内市场潜力在哪里? 
  中俄长协石油价格是多少钱一桶? 
  「恒大有息负债 5700 亿元 较去年最高值下降 3000 亿元」 说明了哪些问题? 

前一个讨论
以杨永信为主任的临沂市网戒中心为什么还在正常营运?
下一个讨论
不发生战争的情况下,中国人均 GDP 可能超越韩国吗?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