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的自欺性
我曾听一位老农说,日本人占领期间,一名日本兵用一条枪看住五十个中国人,从里面拉出一名中国妇女来强奸。当时日本兵的枪已丢在了一旁。后来,那些大嫂大婶们闲时说笑话道,“我们就一个个排起队来,看他到底能搞几个!”有记者采访南京大屠杀的一位幸存者,当他回忆自己当年被日本兵放在火上活活烘烤,皮焦肉烂的惨状时,竟出人意料地笑起来说:“他们是和我闹着玩的呢!”摘自--《灵之舞》
自欺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通常表现为面对死亡的逃避从而进行的自我表演性,以达到面对死亡虚无自我安慰的目的。
突然想起了姜文《鬼子来了》中那个妇人的台词“怎么了 怎么了 我站的正 走的直 他小日本也得高看我一眼。”电影结尾,鬼子将刺刀捅进她身体的时候,并没有高看她一眼,因为鬼子就没有看她一眼。
如:表情一词,所代表的意思是 表达感情。我每天都在笑,在领导 在同事 在朋友面前。但我笑的绝大部分是极不情愿的笑。我的笑成为了伪装。之所以伪装 肯定有一个真心。如果笑是表情,那么我的笑大多时候是隐情。怪不得中国的戏曲会有脸谱,你是个什么人,就永远做个什么人。这种面具少则带一辈子,多则带上千秋万代。
是不是主流我不会界定,他应该不是非主流。
~~~~~~~~~~~~~~~~~~~
再说说 ~~ 伪善性
(敲黑板划重点)
在中国人眼里,“情感”是可以用一套名分规定下来的东西,甚至是依赖于名分的东西,“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有名分则有人情,无名分则无人情。在武侠小说中,那些从小被抚养大,对养父怀有深厚感情的人,一旦得知养父就是杀害亲生父亲的人,尽管自己从未见过生父,也不知道他当时是否该杀,立刻连一个过度也没有,就可以翻脸无情,恨不得马上“手刃之”,以报“杀父之仇”。中国人理解的人情情感,并不是两个平等人格在共同的社会交往和生活中通过相互了解~相互沟通而产生的感情,而是自然天定的“亲情”。可以通过家谱查出来的感情。
亲情可以制定出一个亲疏等级系统。谁说过我。。。我忘了 叫“爱有差等”就是这个意思吧。它最大可以包括“炎黄子孙”,小可以“各扫门前雪 休管他人瓦上霜”,当我们看到数千人围观歹徒当街杀人.强奸.而无一人出来制止时,大家也不要惊讶。必须知道咱们承担义务的程度是根据亲疏等级系统中的层次来确定的,仅凭“炎黄子孙”这种相当“外围”的层次,人们犯不着去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冒生命危险,顶多事后表示一点“义愤”嘀咕一句“可怜”,就足以维持道德上的自我平衡感。潜意识中,人们把不得天天看“新闻”,最好是自己亲眼所见,录个快手 发个微博而且又不担风险。渐渐地衍变为娱乐至死!
在最近庆阳女孩跳楼事件中,有人留言
当然,即使在守名分的中国人中,真正的感情实际上也还是常常免不了以友谊和爱情的方式在志同道合和情趣相投者中间产生出来。不过,这种情感也只有在合乎国人心目中自然天定的伦理秩序框架时才被肯定,被宣传。想想“梁祝化蝶”,如果不是最后殉情而死,给“父母之命”留了面子。而是真的如西方人做的那样私奔,那么这对信男善女恐怕就不会流芳百世了。甚至要大失光彩了。
评论区我关了,骂我的没有删 捧我的也留着。感谢字字玑珠认同我的人,我也不会恨那些平心静气批评我的看官。什么是社会,评论区就是社会,三六九等 三教九流 包罗万象。至于为什么关,是因为骂的千篇一律 一点都不新鲜了。
结尾:
说花美就会有人说“也有不美的花”
预想到会有这种抱怨
于是写“既有美丽的花 也有不美的花”
这基本是废话
让所有人都认同的文字称不上表达
~铃木光司
多个关注多个观点
一些感悟一起分享 如果您有耐心的话
吃西瓜。
对,你没有看错,就是吃西瓜。
特别是能够像这样吃西瓜。
一到夏天,在中国,西瓜便成为人们消暑解渴的必备美食。吃西瓜,拿着勺子吃西瓜,是再常见不过的事。但是,在世界其他大多数国家,吃西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是为何?
因为,世界73亿人,中国13.7亿人,中国以占世界19%的人口,吃掉了每年超60%的世界西瓜产量。大家从下图感受一下中国吃瓜群众的力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西瓜产量排名前10的国家,中国排第一,那是一骑绝尘的存在,将后面的国家远远的甩在后面。有人可能要说,那是产量,不是消费量。实际上,西瓜不容易保存,出口很少的。比如,2013年中国西瓜产量为7294.38万t,而西瓜出口量仅为约6万吨(可以忽略不计了),可见每年种植的西瓜都被国人给吃掉了。
看了上面的数据,是不是很为吃瓜群众自豪。
要知道,在世界老大米帝,西瓜可不是随便吃的,吃西瓜吃不好是容易惹上官司的。在美国,注意了,可千万别随便请人吃西瓜哦!一定不要随便请人吃西瓜。
比如,美国一名消防员因带了一个西瓜作为入队礼物,然后悲剧的是,就被解雇了,解雇了。这位消防员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一个西瓜丢了工作。因为,西瓜在美国被视为对黑人种族歧视的符号,消防队声称对种族歧视零容忍,立即将他解雇。(在美国别随便请人吃西瓜 小心被告种族歧视!)在美国,黑人占人口比例为13%。
看了米帝,再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日本西瓜卖的很贵的,据说日本人吃西瓜最大的愿望就是,买一个西瓜,切两半,然后用勺子挖着吃。
来看看,我们的苍老师吃西瓜。
这是苍老师在东京的时候。
再对比一下,苍老师在中国的时候。
这样吃西瓜,看把苍老师激动的。
最后,友情提示一下,用勺子挖着吃西瓜虽然过瘾,但是最好不要让小朋友这样吃,因为有被噎住的风险。
如果有兴趣了解更多中国经济科技信息,可移步这里
知乎最长的非小说故事类过万赞回答
妇女结婚后,不改夫姓或冠夫姓(仅适用于大陆地区)
补充以下,目前已知的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规定结婚不用改姓的有法国以及受法国文化影响的比利时、荷兰、加拿大魁北克省、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韩国和西班牙也没有改姓或冠夫姓的习惯
参考文献:张学军.论“夫妻约定冠姓制”的废除.中华女子学院学报[J],2013年第5期
禁止表亲结婚
蓝色是合法的,灰色是没资料的,剩下是不同程度禁止的。
顺便一提,虽然中国全红,但香港没有成文法规禁止表亲结婚来着。
——————————————————————————————
补充一下,这个统计图是2010年版的,不过应该不会有大变化。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有没有更新统计结果。
因为浏览了一下其他回答,没想到把我回答内容的意图改变了,不过想想我下面说的这个也很符合题意。
此题目被一个“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组团大联欢”的抖机灵答案带起节奏之后,大家没事可以刷一下,整个问题中都开始充斥着“中国没有宗教传统”的答案,这些蜂拥而上的答主懂也好不懂也好,都开始一身骄傲的歌颂着我们“独具特色”的唯物和包容。
然而,我们不谈舆论场如狂欢一般的黑穆风气,目前基督教在中国的扩散程度,真的是个可以忽略不计的问题么?为了避免被说成个人臆断,我先贴一些别人的报道和文章的节选。
我们看一下观察者网2014年的这篇报道——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纪念会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5日在上海举行。……国家宗教局、中央统战部和上海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全国性宗教团体代表、国内著名基督教研究专家学者和海外部分友好人士也应邀出席。
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基督教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超常规的增长。据中外学界都比较认可的数据,目前中国基督教信徒人数在2300万至4000万之间,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7%—2.9%。国家宗教事务局2012年6月发表的数据则显现,我国现有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近13.9万处,其中基督教教堂、聚会点约5.6万处。如加上其他所有的宗教崇拜场所,我国各项类宗教场所的总数已接近甚至超过美国。
你可能说,观察者网什么鬼(抱歉督公 @马前卒 ),这东西我能信?那我们我们再来看一下人民日报的发文——
不过到了这里,大家一定也会觉得,这2300万——4000万,且不说浮动不小,就算放在中国,也不就是个明星大V的粉丝数么。
不过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画着红圈的那个地方,不少人应该并不太清楚,这个“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是个什么东西。
如果官方一点的解释,那就是——三自爱国教会(或称三自教会)是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可(在政治方面领导)的“自治、自养、自传”的中国基督教教会。
我们通俗点解释,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基督教一切事务,只有在“三自教会”才是合法存在的,而教会内部事务、经济事务、宗教解释也独立于国外宗教团体之外。也就是说,本应该服从教皇国(梵蒂冈)统一领导的天主教,因这一原则而无法达成(天主教爱国会)也成为了中国一直没法和梵蒂冈建交的重要原因。
然而大家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听到、见到过的基督徒,都是三自教会的么?我们可以武断一点的说,绝大多数都不是的,说严重点,估计不少人都见到过的,那些街头神秘兮兮问你“听过圣经么?”的人,他们都是非法存在的。
也就是说,三自教会统计的这2300——4000万之外,必然包含着大量官方难以统计的“灰色人群”,那么这一类人,到底是属于什么“组织”的呢?
那么大家就要了解一个被称作——“家庭教会”的组织了。
家庭教会在城市中有多多呢?我相信就算拿出去年的统计数据,也一定和今年的偏差不小了。按照社科院于建嵘通过对陕西、河南、浙江的家庭教会调研后,在《基督教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稳定》中指出——
目前中国基督教的主体是“家庭教会”,大约占教徒总数的70%,“三自”教会占30%。但是,在“三自”教会中还有一种可称为“独立教会”。所谓“独立教会”,即在政府里登记,但教会主导权在教会手里,名义上是“三自”,但实际上与“三自”教会有很大不同。温州就是独立教会的代表。温州人称之为“不三不四”。
而我们再看一下对于“传道人”现象的描述——
官方神学院如南京金陵神学院、浙江神学院等培养的传道人主要在“三自”教会牧会,“家庭教会”一般不接受,认为它是政府办的,所以“家庭教会”有自己的培训班。主要培训传道人。传道人需要系统学习相关神学和人文课程,一般要学两年。“家庭教会”培训班是培训传道人的学校,一个班有30~50人,学员学完之后可取得传道资格,可以在“家庭教会”做专职传道人。
不过这些教会中,真的是如我们生活中一般印象里的“大妈”么?对于城市“家庭教会”、“独立教会”的调查中,文中认为——
(不少家庭教会)以年轻人为主,几乎都出生在1970年代及其以后,也不隶属其他更大的“家庭教会”,也被称为“独立教会”。
而于建嵘认为——“三自”对于基督信徒数量的统计是失实的——因为:
(1)地方政府不敢如实上报;
(2)有的地方宗教局登记时要收钱,信徒不愿交钱;
(3)还有些信徒认为信仰是属神的事情,不是俗世的事情,因此不愿到政府机构登记。
于建嵘认为(2008年),中国的基督徒在1亿左右比较准确。在河南的某些地区基督徒占总人口的10%,而且都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1998年一个海员回湖南省某县家乡开始传福音,到2006年他发展了1698人信教。
而这一切都是10年前的研究和统计,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新一点的,这个情况是否逐渐放缓了呢?我们来看一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柏峰的论文——《基督教传播与中国宗教再认识——从鄂南农村经验切入》里面的调查(2013年)。
市里的温泉教堂有规模不小的培训中心,只要愿意,就可以去学习。二是帮助辍学学生在教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教会招收因家庭贫寒而辍学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义务教育。教会在免费教他们文化知识的同时,会将他们培养成神职人员。
目前,基督徒越来越认识到要"培养教会的下一代",因此更加花力气去拉拢年轻人入教。他们甚至引用毛主席的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来向我说明"未来属于青少年"。为了拉拢年轻人加入教会,教会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方法,尤其是在青少年教育中下功夫。一是加大力气培养教徒子女的宗教理论水平。
而在对于地方政府的调查中,陈教授认为——政府官员和农民却将基督教与文明联系在一起,而将本土宗教和信仰体系贬斥为迷信;他们同时又认为农民的基督教信仰并不虔诚,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信仰体系吸纳基督教有很高的信心;另外,基层政府的宗教统计中漏洞百出,出现了许多啼笑皆非的现象。
然而就算是湖北咸宁三自的统计结果,10年间基督徒也已经飙升了10倍,更别说并未统计上的,在数量上占有压倒性优势的家庭教会了。
昨天正好取得了申请,感谢知友 @zemu hu 提供的照片,这是他在河南某村拍摄的照片,而讽刺的是,这个村还多为程颐程颢(宋大儒)的后人——
大家难道真的只是沾沾自喜于——我们把基督教中国化了么?
你可能说,这都是一些个农村最愚昧地区的特殊问题,那么如今,以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来看,家庭教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
先不说个人经历,我们再来看下著名外媒《纽约时报》关于北京大学生基督徒的报道:
一个冬日的星期天,北京一所知名艺术院校的宿舍楼里,其它的学生正懒散地打着哈欠,杜佳妮和她的室友们却已经早起开始唱赞美诗歌。这三坪大(约10平米)的女生房间里,有着宿舍少有的清丽洁净。大学四年,这间寝室里的四位中有三位都成了基督徒。
(相比老一辈基督徒)90后信基督的年轻人,更呈井喷式增长。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都出现了许多校园团契,像在北京,从北大、清华、人大、矿业大、北京医科大、北京航天大、北京语大、北京师大、北京传媒等,团契遍地开花,一个比一个大。
(为了逃避政府管控)学生们把团契的标题改为“我们聚在一起给爸爸唱歌”,用爸爸取代天父,或是用“吃东西”取代“祷告会”。
注:所谓校园团契,就是一种有组织的宗教结社活动,大多时间是一些年轻的信徒聚集在一起吃吃喝喝,唱着赞美诗和圣歌,互相倾吐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个文章,是一个明显的,美国媒体用来抨击中国宗教政策的存在,但是我们换个视角来看,他们的这一系列调查采访,或许会让很多自认“无神论国家”的我们,触目惊心吧。
要知道,就算按照目前关于基督徒数量的各种数据的中位数——8000万人计算,它也等同于共产党员的数量了,而且更揪心的是,这两个人群很可能还存在重叠。
光在属于北京最大高校区的海淀,家庭教会的数量,很可能压过很多城市的数量。就连装网线的大哥,都和我讲到,他碰见了好几个讲《圣经》的房间,据说老师还是某研究院的教授。
在纽约时报那个恶意至极的文章中,有一句话总结的还是不错的——不信任的社会、一胎化的独生子女、强大的市场竞争、过度的讯息量、离异的家庭等……都是促成这一代对信仰的渴望的因素。
那么比起各个回答中对欧美“宗教狂热”的描述,真实的情况又是什么样呢?
按照我以前的调性,我们先上一个图——
我就大致的来说一下吧,在这个图里,最上面最浅的三个国家,也就是大家都觉得超舒适的北欧国家——瑞典、丹麦,这两个国家。他们认为宗教很重要的比例只有16%左右,但是要知道就算2000年的时候,瑞典基督徒的官方统计,还号称有80%,到了2008就下降到60%。不过和中国三自调查正好相反的是,欧洲教会的数据反而存在虚高状况,因为根据上图的调查,如瑞典这样的国家,有着34%的人根本就不信有任何形式的上帝存在了,那么估计教会把一些满嘴“上帝”如“woc”的兄弟,也给统计进来了。
而对超自然未知不存敬畏的人,全世界都没那么多,只不过他们还带着个基督教的壳子而已。
而在上面那个图里,还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国家,是芬兰南边的爱沙尼亚,此国在欧洲几乎是一个基本无神论的国家了,官方意识也大力支持无神论,他们甚至都想把塔林独立广场上那个玻璃的十字架拆下去,因为他们很费解“我一个无神论国家,怎么把耶稣调到我们这里来了?”
我们来看一下上面那个图的具体数据——
10%-19%(爱沙尼亚,瑞典,丹麦)
20%-29%(挪威,捷克共和国,英国,芬兰)
30%-39%(法国,荷兰,比利时,保加利亚,俄罗斯,白俄罗斯,卢森堡,匈牙利,阿尔巴尼亚,拉脱维亚)
40%-49%(德国,瑞士,立陶宛,哈萨克斯坦,乌克兰,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西班牙)
50%-59%(阿塞拜疆,塞尔维亚,爱尔兰,奥地利)
70%-79%(克罗地亚,黑山,希腊,葡萄牙,意大利,摩尔多瓦,亚美尼亚,波兰,塞浦路斯,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80%-89%(格鲁吉亚,土耳其,罗马尼亚,马耳他)
90%-100%(科索沃)
然而这个数据,别说倒退100年,就是50年前,那也是不可想象的。
欧洲的基督教,尤其是在天主教区域,拥有着全面不可逆转的溃败,西北欧如荷兰等地的天主教堂正大量减少或被改建,而且这一趋势已经不可逆转,预测到2020年,荷兰天主教徒会下降到10%,然而这些教徒还没几个去教堂,几乎都是老人家。
一个荷兰,一个河南,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顺便说下,在荷兰,调侃宗教的飞天意面教也都合法了。——ramen...
和欧洲尤其是西欧的世俗化进程不同,反倒是那群新教徒建设的美国,在西方世界还算是信教人数偏高的,然而比起中国诸多原教旨基督徒来说(这个我后面会说),在美国,加尔文宗的长老会其实是茁壮成长的,这一分支并不过分强调圣经的无误,用我们的话说,那就是更多的让基督信仰和时代相结合。更别说美国目前发展迅速的“修正主义”教派“摩门教”了,虽说这教派在其他基督教派眼里是异端甚至是“邪教”,但是人家非常与时俱进的“帅哥传教法”,让这一教派在美国发展极好的同时,也飘洋过海来到了中国,至于他们的教会在北京啥地方,我还是先不说了。
那么就算美帝的基督徒比例比起欧洲要多一些,那么他们目前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呢?我们可以来看下这个论文——
内容我们不多看,里面的两个图就已经很明显的指出美国青少年在这50年内对基督教的态度了。
文中甚至大胆的预言,随着2000年后这一世代的出现,美国的基督教前景也非常不乐观了,而且并非基督教,“唯物主义”的认识也在显著增加。
大致对比完了,简单一句话那就是。
中国的基督徒正在显著增加,而西方基督徒正在显著减少。中国基督徒中年轻人比例开始越来越多,而西方基督教中年轻人比例正越来越少。
我不知道知乎上是哪一阵子开始掀起了“中国最独特的地方在于没信仰”这样的论调并且越来越热,我们可以理解这种说法是对当年恶俗的“中国人没信仰”的反扑,但是这样的言论充斥舆论场的时候,是很容易让这群灰色地带人群,茁壮成长的。
而当天灰了的时候,不可捉摸的东西就太多了。
虽然这么说比较武断,我们都以为中国新教居多,且不断中国化,然而中国教会的原教旨程度可能超过很多人想象。在诸多家庭教会中——“末日审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在不少中国基督徒的世界中,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是必将朽坏的,而那个圣经里的“天国”,则是“无比真实”的,他们很多秉承着“圣经完全无误”的原则,来追求着他们心里那个最为真实的世界。
所以秉承着圣经无误的原则,一些中国地下基督教也是诸多民科理论的重要源头(可以查一下“基督教解汉字”亦或是孙海英的微博),他们对进化论的抵制远远高于西方诸多教会。
当然,这些讨论还更多属于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城市教会,对于乡村教会而言,北大吴飞教授的《麦芒上的圣言》中——河北基督徒不知道耶稣不是中国人这样的说法,真不只是一个笑话而已。但是面对着乡村曾经“宗族”、“乡贤”这样制度的解体,基督教迅速的占领了这个高地,在乡村人士并没怎么读过圣经的情况下,他们却和城市的基督教同胞们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这个世界不是特别好,所有人天生就因为和上帝断了联系是有罪的,只有耶稣才能重新带我们回到那个真实的世界。
而在基督教理论中,耶稣因被钉在十字架而完成的“救赎”,也成为了着芸芸众生重要的庇护所。
而这群人中最为坚定的,很可能就是没文化且遇到事还没朋友的。
所以,中国基督教不仅仅蓬勃发展,而且对宗教的重视程度,也是其他宗教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其实不仅仅如今,中国也绝不是诸多答案中,慷慨激昂的“三武一宗灭佛”那样排斥宗教的,就单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以及至今还是经典的云冈石窟来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已经颇为“印度化”也并非是危言耸听。
对于民不聊生战乱频繁,上层倾轧斗争的那个时代,无论是中国的三国两晋南北朝还是欧洲罗马的衰亡,宗教的蓬勃发展都不是一个梁武帝亦或是君士坦丁能决定的。
在绝望的年月里,你难道来生的希望都不给这个时代了么?
至于说到中国自古的信仰,且不说那些18流网文的“西方方舟,我们治水”等奇葩言论,把我普罗米修斯大哥给抛在了脑后。就是很多人骄傲的说我们的儒家“敬鬼神而远之”来赞扬我们的无神论,也未免太过于武断了。
在我司一篇剖析儒家源流的文章中曾说,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儒家具有浓厚的巫传统——我们来看几位学者的评价。
章太炎在他的《原儒》里就说过:「儒之名盖出于需。需者,云上于天。而儒亦知天文识旱潦。何以明之?……古之儒知天文占候,谓其多技,故号遍施于九能,诸有术者悉亥之矣。」
葛兆光说:「从思想发展上来看,我比较倾向于儒起源于殷周时代参与仪礼操持的巫祝史宗一类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论证。
李泽厚说:中国的儒学系统的起源与发展与天是分不开的,这可能是由于巫文化的传统。巫文化对中国影响深远,中国之巫文化与西方萨满均具有「绝地天通」之相似功用,均扮演了古人在天人关系中沟通的媒介(绝地天通之概念于《国语‧楚语》、《尚书‧吕刑》等先秦典籍均有记述)。《观堂集林‧卷六》:「又推知而奉神人之事,通谓之礼」。礼在商代一开始跟巫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子曰:『周因于殷礼』,代殷而起的周王朝继承了商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部遗产。」
甚至不夸张的说,巫术传统,亦或是我们常说的“迷信”,其实是一直深入于我们这片大地上的。而我们常说的“老天爷”并非是某自然信仰,而是实打实的西周宗法传承至今的结果。
然而巫术等于宗教么?自然不能算是,记得我和几个小伙伴讨论“巫术”的时候,曾这么总结过。巫术——宗教——科学,才是世界诸多文明都经历过的一个路径,甚至可以说,科学和巫术之间的相似性,都要比很多宗教高。
巫术其实并非是个贬义词,从某种程度来讲——万物有灵,祈祷诸神,和上天对话——等早期文明形态,都是巫术的一种,这本就是在那个认知极有限、生产力极低的时代,人类认识世界,探索位置的方式,无论是中国的殷商卜辞,亦或是蒙古的长生天,还是欧洲古典对于诸神命运的无奈,巫术时代的人们最起码是有着对自己无知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探索欲的。
然而诸多宗教从诞生之日起,都是一种绝对的“反神”倾向的,无论是东方的佛教,亦或是源自犹太教的亚伯拉罕宗教。一个把诸神看成是六道之内的“高级人”,一个完全否定诸神,把多神论看成是洪水猛兽。
那么我们更不难看出,宗教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性,那就是——我们不再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是认为自己通过“觉悟者”“先知”看到了世界最本质的真理,这世界从开始到灭亡,已经尽在我们掌握之内了。
然而说到科学,科学的核心是什么呢?
那就是——重新承认我们的无知。
科学并非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在这一方法体系中,我们不再认为自己看到了世界的本质,而是通过经验、实验去证明、证伪自己的假设。可以说这一体系从根源来讲,就是和宗教水火不容的,然而正是因为这一点,科学永远无法“推翻”宗教,你永远也无法证明自己是不是个缸中之脑,而宗教在时代的发展中,也讨巧的利用科学研究得出的理论来解释自己。然而那个“必将朽坏的世界”和“天下大同的世界”的矛盾,却是摆在明面上的。
所以我也希望知乎的大学者们,在对非科学方法的一切进行打假、证伪的同时,也不妨想一想,让他们更多的看到“这个世界”或许是“好的”、“有趣的”,会不会是问题的核心呢?
其实大家总是跟风说中国没有宗教如何如何,殊不知这“宗”本身就是代表着血缘纽带识别,而“教”则是宗的流,代表教化、传播。你会发现无论是我们这个农耕文明自古以来的宗族、教化,亦或是现代意义的宗教,都包含这两种状态。
如果按照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角度来看,中国确实是“无神论”的厉害,且不说是否是一神论,就说我们也并没有让任何宗教组织和我们的政治制度合二为一,然而我们却同样拥有宗法、礼教等一系列和我们的文明极其切合的制度,导致从唐代就开始传入中国的基督教,一直都没有较大的发展。
所以,我们虽不政教合一,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那个“至高无上的神”以外其他东西的限制,更何况,浓厚的巫传统让地方邪教层出不穷,在中国农民起义里,别说著名的黄巾军、太平天国。就是比较小众的方腊,那都是不折不扣的摩尼教徒。不过欧洲的基督教,自从犹太人那里传入开始,就开始迅速的走向本土化,无论是新柏拉图主义,还是按照欧洲传统多神论信仰,把本来的一神教徒封成各种“圣”,以供后人膜拜。
所以其实全世界都曾在巫术、宗教、政治之间寻找自己的平衡,也最终主动或被动的拥抱现代化。
不过被动,就很难保证不出现问题。
我们回到之前的话题,其实目前中国基督徒的增长,甚至可以弥补欧美基督徒的大量减少,成为世界新增基督徒的主要来源。中国在这一百年间,面对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儒家制度的崩坏、基层机构的空缺,使得这个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信仰,十分实用主义的国土上,开始了自己的黄金时期。
而宗教、世俗与否,我并不想给基督教扣太多帽子,但是更多的影响,或许是我们是否还相信我们活着的这个世界吧。
我是相信的。
而且更不要认为很多人自己都搞不清的中华文化真的可以“同化”他们,毕竟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耶稣基督要是没有那个十字架,那就不是基督了。
其实,我们来要回答的内容是——
中国是世界国家中极少有的,本国之外并无另外一个国家使用和自己相同或类似语言的国家。
简单点说,就是西班牙葡萄牙虽然小,但是还有大部分美洲以及巴西使用他们的语言。法国虽小,但是西北非大部分国家官方语言都是法语。英国虽小,我就不说了。就算是德国,还有自己旁边的奥地利和荷兰不是。
只有中国,虽然从喀什到漠河到海南都说中文,但是“除了中国就是外国”这种思想的存在,也就不稀奇了。(说新加坡说中文,“喀什不说中文”的求求你们不要再杠了。)
大家可能想不到,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语言,能像中文一样只拥有极少的欧洲语言外来语,而是通过自己固有概念来造词。(日本的问题比较复杂,我有另外的文章说了。)
甚至本来像扩展讲一下欧洲语言和中文什么的,但是因为太困就不写了。
所以,这2000年前的秦简,我们还仍然能阅读的传承,才是这片土地最伟大的呀。
冷静思考下,我们到底能够在何处找回文化上的彻底自信呢?你们成天毫无来由的打鸡血,这才是最害人的呀。
想看更多的话,关注之后应该能找到文章中提到的一些东西。不过最好别看16年之前的,感觉不少东西写错了。
顺便分享一杠精——
当然,还不包括一些文章都没咋看就直接留言的。
被隔壁装修吵醒,继续睡了。
语言的声调。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不论是普通话,还是汉语的各大方言都是有声调的(就是在一个音节的情况下,施加不同的音高变换格式,会发出不同的音,并且具有区别意义)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粤语九调,闽语七调,湘语六调,晋语五调。
在中国12亿人口使用的语言当中(包括藏语、傣语、壮语、羌语),声调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其实在全世界来看,有声调的语言,几乎都在汉藏语系当中。像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朝鲜语、日语等等,都是非声调的语言。(这些语言有语调,就是施加于整句话的音高变化,但对一个音节来说,发高音与低音并不改变它的本意,所以是没有固定声调)
所以相对于全球72亿人口来说,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所使用的声调语言,算是少数的非主流了。
以上为原答案。
响应群众要求,把评论区的典型问题拿到正文来。
1.关于声调和语调的问题。
声调是依附于一个音节的音高变化格式,具有区别意义。而语调是依附于一句话(可以是长句也可以是短句)。
比如英语的 really. 和 really? 的确有音高的变化,并且两种表达有不同的意思。
但翻译成汉语来看
真的。(肯定句)
真的?(疑问句)
这是语调,而不是声调。很多人觉的英语法语什么的 也是有声调的,就是混淆了声调和语调的缘故。
2.关于汉语各方言都有多少声调,他们怎么发音的问题。
怎么说呢 其实汉语在古代的时候有四声八调,大家应该听说过,叫做“平,上,去,入”,这是四声。又根据古声母的清浊,分出阴声(清音),阳声(浊音),也就变成了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八个调。在语言的发展中,很多音的声调变了,甚至有的声调都没有了。现在普通话中只剩下,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但吴、粤、闽等方言中,还对一系列的上声字,入声字有保留。这就是它们为什么这么多读音。
而怎么读的问题是这样的:你需要明白一个东西叫做“调值”,它就表示一个音调的读法,你可以试试,将你发音的相对最高音定义为数值5,相对最低音定义为1,从你发音开始到结束的过程 描写出来就成了调值。 就是说,普通话里头的一声(阴平),调值是55。你发“朱”这个字的读音就是从头到尾都保持在数值为5的高音上,不变(可以拖音拉长练习)。换到普通话中的二声(阳平),调值为35,开始从一个中音,升到相对最高音, 你可以试试发发“平”、“白”、“来”等等这些二声字,都是由中音向上发音。再到普通话的第三声(上声),他的调值为214,是一个曲折滑动的音,“水”、“领”、“我”,你会发现这个三声字都是由半低转向低再升为半高的音。而第四声,调值为51,从最高,滑向最低,如“去”、“落”。
明白了调值的这个概念,然后就是说,普通话的四个调,调值分别是: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吴语(苏州话为例)七个调,调值分别为:阴平(44),阳平(13),上声(52),阴去(412),阳去(31),阴入(5),阳入(3)
粤语的9调,调值分别为:阴平(53),阳平(21),阴上(33),阳上(24),阴去(55),阳去(22),上阴入(55),下阴入(33),上阳入(24),下阳入(22)。
闽南语7调,调值分别为:阴平(53),阳平(24),上声(51),阴去(11),阳去(33),阴入(32),阳入(5)。
知道了这些方言中的调值以后,你就可以与普通话的调值规律相对应,发方言声调的音了。
3.关于日语、越南语、泰语及其他语言也有声调的问题。
日语的语言所属,至今存疑,但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它受汉语(吴语)影响,而出现的轻重音。
越南语虽属南亚语系,但它受古汉语的影响,甚至胜于日语。
泰语有5个声调,它本来就属于汉藏语系没的说。
至于其他的,美洲及非洲的声调语言(是否有声调,确认存疑),的确有,但把他们都算上,使用人口来看,还是少数。
4.关于普通话轻声的问题。
轻声属于语流音变,在说话的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声调,但它没有固定的调值,并不属于普通话的第五个声调。
对自己国家历史文化的熟悉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我们从小背的唐诗宋词,诗经论语,我们自己觉得稀松平常,但是在外国人看来,这些作品的历史长的吓人。
唐诗是公元8世纪的,论语是公元前5世纪的,诗经里面还有公元前15世纪商周的诗歌。
这些作品形成的时间上,大部分的外国人祖上还在玩泥巴呢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历史文明还活着,活在我们的衣冠里,活在我们背诵的课文里,活在我们每天写的文章里。就比如我们写文章用成语,随便一个成语典故就可能有千年的历史,“妇孺皆知”这个成语便出自战国,“有恃无恐”则出自周朝。
而对大部分外国人来说,历史文明只是博物馆里的一件雕塑一件铜器而已,是史诗传说,是死的。
我一个学姐去澳洲留学,期间就和白人导师聊到这个问题
学姐问道现在澳洲的学生还学拉丁文吗?
老板: 早没了,二战前才有人学。
学姐:那你们(包括欧美)学古文学吗? 莎士比亚? 还有更早的吗?
老板:莎士比亚学的,他是16世纪,很古老了,不太好懂。 更早的就是乔叟,但是学生基本看不懂,跟一门外语没区别。
(后来和学姐确认过,欧美澳情况都不同,欧美学生是要学的,澳洲学生学的少)
学姐: 但我小学时候就通顺地读14、15世纪的小说了啊 (三国、水浒、西游)
老板: ???
学姐: 我们6岁那年的时候就学7世纪的一首诗(骆宾王的鹅鹅鹅),然后学8世纪的 (李白的静夜思)。
老板: _(:з」∠)_
学姐: 到了初中就开始学公元前5世纪文章了 (论语,庄子),中学的时候需要背诵长篇的史书,史书成书的年代,耶稣都还没有出生《史记)
老板:
再悄悄说一句,我小学的时候就要背诵三千年前的诗歌了(诗经中的很多诗都来自商周)
我们有编篡史书的传统,从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到《尚书》《国语》《春秋》,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读懂中国远古的历史。而同为历史古国的印度只能从史诗的神话里面臆测自己国家的历史。
我们有象形文字,有秦始皇统一文字,有一代代读书人的历史传承,所以我们现在可以不费力的读懂先秦的诗经,魏晋的文章,唐诗宋词。
中华文明传承虽艰难,但薪火始终未断绝
恕我直言,以中国的体量,不管做什么我们都是主流。
异类是什么?不存在的。
拜龙王祈雨,不下雨就砸它庙。
感觉好爽。怪不得会有哪吒闹海这种故事。
某关公庙的对联:
上联: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
下联: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
原作者:半佛仙人 出处:《观察者网》
我国广大人民对于动物内脏烹饪手法的热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