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认为「只有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的想法有什么错误,该怎么解决? 第1页

     

user avatar   YakiSha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需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勇敢

最近我接了一些职业发展、个人成长方面的咨询,连续遇到几位姑娘,不约而同地在求职时都把目标定的偏保守。

其中有个姑娘的教育背景、工作履历,在我看来已经超过她想做的那份工作所需要的优秀程度,但她照样忐忑不安,担心自己是否符合要求。

她所求职的那个岗位,刚好我认识的另一个男生也投了简历。

而那位男生多处不符合招聘要求,他向我解释为什么照样投简历时的原话是:“我知道我和标准不大一样,但我有别的优势。关于这点,我在简历了做了详细说明。没准,他们看完就觉得我正是他们想找的人呢,就算不行也没关系,当试一试嘛。”

唔,为什么相比男生,姑娘们活得似乎更谨慎小心、更不愿意冒险、更害怕失败、更在意别人眼光和评价呢?

她们的优秀程度明明一点都不比男生差呀。

这个问题最近一直在我脑子里盘旋。

当我看到Reshma Saujani在TED上做的演讲《教女孩勇敢而不是完美》(each girls bravery, not perfection)时,我很激动,因为她说出了我长久以来模糊感受到,但没有被清楚表述出来的感受。

她在这个演讲中,不仅指出了传统性别教育的问题,女性被社会规范要求下,内化的完美主义倾向,也指出了这一倾向对女性成长的伤害,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做。

--------------为什么我活到33岁了 才第一次勇敢做自己?--------------


Saujani第一次强烈意识到我们社会对女孩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来自于她竞选国会议员的经历。

她所在选区的现任国会议员从1992年起就作为选区代表,多年来从未在竞选中失败,在民主党内的初选中也没有对手提出参选。

但在Saujani看来,这是她创造改变的机会,尽管民调结果显示她没有任何机会赢得竞选。

2012年,Saujani参加了纽约市国会竞选,做了各种努力,最终还是惨败落选。

Saujani说这个故事并不是为了分享自己失败经历,再给给我们喂点鸡汤。

在这一经历中她真正在意的事情是,这是她人生第一次做了一件真正勇敢的事情。

而这时,她已经活到33岁了。

她意识到自己直到到33岁了,才第一次没有因为担心自己表现不够完美而不去做想做的事。

下一个问题紧接着冲进她的脑袋:为什么这么晚才敢做自己?


--------------为什么我们要求女孩完美 却要求男孩勇敢?--------------

她觉得这和她所受到的女孩要追求完美的教育理念有关。

在她看来,我们这个社会往往教育女孩做一个完美的人,却培养男孩去做一个勇敢的人。

大部分女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避免风险和失败,我们学习优雅的微笑,谨慎行事,获得全A的成绩。

而相反,男孩子们,从小被教导要玩得野、荡秋千要荡得高,爬杆要爬到顶,然后一跃而下。

到了他们成人的时候,当他们在争取加薪,甚至要约女生出去时,他们习惯了一再承担风险,他们也为此获得了回报。

为了证明这一点,Saujani举了两个实验案例。

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曾对五年级学生做作业情况做了研究,看他们如何应对困难的题目。

她发现,女学生总是轻易放弃,IQ越高,在难题面前放弃的可能性越大。而相反,男孩子则觉得这些难题是一个挑战,他们投入相当的热情与精力来解题。

实际上在五年级的时候,女生通常在所有科目都比男生表现得出色,包括数学和科学,所以,这不是一个能力的问题

男生和女生的不同点,在于他们如何应对挑战。

一份惠普的报告显示,男人在应聘时,如果满足60%的条件,就会提出申请;但是女性,只有在100%满足条件时,才会去申请职位

Saujani认为,这一案例表明:

女性在社会中被固化为一定要做完美的人,

她们太过谨小慎微。

即使,当我们表现得雄心勃勃,

要勇敢地向前迈出一步,

社会赋予我们的“完美”定位,

也使我们不愿在事业中承担更多风险。

这种完美主义的教育对女孩的伤害往往是长久的。

即使当女性有意识摆脱过度谨慎的态度,而努力去满足自己的野心之时,曾经的完美教育依然在潜意识里阻碍她们跨出前进一步。

她们被“我还不够好去做XX”的想法干扰而不敢放手去做想做的事。

我们要注意的是,Saujani一再告诉我们,

这不是女性的问题, 而是女性教育出了问题。

这不仅仅需要女性去面对, 更需要整个社会、全世界去应对。

--------------为什么女孩总觉得我有问题?--------------

完成女性教育的转向需要相当的先驱者,Saujani就是其中一个。

Saujani对此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鼓励、帮助女性组成社群,让女性看到更多勇敢追求自我的同类,相互加持,一起向更勇敢的方向发展。

她于2012年组建“Girls who code”机构,邀请专业教师教女性编程,同时与相关企业取得联系,为女性提供就业机会。她认为教女孩编程能帮助她们变得更勇敢。

因为编程,本身就是一件不断试错的工作。一个单词,一个符号,甚至一个字母出了错,很可能会使程序员前功尽弃,只有在不断的尝试、调整和改正中,才能到达最终的结果。

于是,这种工作方式,给了女性程序员一个“接受不完美”的机会。

在“Girls who code”的运营中,Saujani发现女孩们 非常善于编程, 但教给她们如何写代码是完全不够的。

很多女孩依然在被完美主义的思维方式伤害着:

当男性在遇到无法编写出的代码是,他们所考虑的是,代码出了什么问题;

而当女性遇到相同问题则往往考虑:我出了什么问题。

显然,妹子们更容易不自信。即便她们能力并不弱于男性。

太多的女性朋友告诉Saujani:

“我害怕举手发言, 我害怕问问题,因为我不想做那个唯一不懂的人, 那个唯一挣扎的人。”

-------------越早告诉女孩 你不必完美 越能为我们赢得一个更好的世界--------------

这些让她一再意识教女孩们勇敢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她说:“女孩占世界人口的一半,我们需要教女孩们适应不完美,我们现在就要这样做。

我们不能等到她们自己去学习如何勇敢,就像我33岁时那样。

我们要教她们勇敢,在学校、在职业起步的时期,在能够影响她们的人生以及其他人的人生的重要的时期。

要让她们知道,她们会被爱、被接受,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充满勇气。

我需要你们每个人告诉你认识的每个年轻女士——你的姐妹,你的侄女,你的雇员,你的同事——习惯接受不完美, 因为当我们告诉女孩不必完美的时候,会有更多勇敢的年轻女孩为她们自己、也为我们每个人建立出了更好的世界。”



女权电影《妇女参政者》的剧照

------------------------------------------------------------雅君说:

Saujani在演讲中最后说的那段话,促使了我动笔写这篇文章给你。

和她一样,我也相信,如果女孩们知道自己不必完美,能更勇敢、更少担忧地去做想做的事,对我们所有人都有帮助。

同时我也觉得,在思想偏保守的国内,完美主义可能不仅困扰女性,也伤害着男性。区别大概只是程度强弱。

我想把Saujani的这句话不仅说给年轻姑娘们听,也说给年轻男孩听——

“年轻人,你会被爱、被接受,不是因为你完美,而是因为你充满勇气。”

丘吉尔曾说过,完美主义让人瘫痪

因为完美主义是一种全有或全无的思维定式。如果我不是最好的,那我就是最差的。但这并不是事实,事实是,坏的开始也比不开始强(出自古典),以及,你需要在失败中学习

心理学家Dean Simonton的研究证明,史上最成功的科学家与艺术家,也是失败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与艺术家

我也曾被完美主义困扰,到现在我也没有完全摆脱它,但我学着不被它影响。

和你分享我采用的方法:

1. 越害怕的事,越鼓励自己去尝试。

用行动改变自我认知,去暗示自己,我是个敢于尝试、追求成长的人。

而且做多了,你会发现,有些看起来很难的事情其实并不难,挑战也没有想象中可怕。自己也对失败有了更强的适应力。

2. 做事时,不去想,我做得完不完美,而是去想,我有没有成长?

3. 多找人给反馈,训练自己不把别人对你做的事的否定看成对你整个人的否定,听取意见过程中,不因为被批评而去回击。(老实说,这点我做的不大好,还在努力。)

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在追寻自我的路上走得更勇敢,更自信。

勾搭请联系邮箱

yakicreator@foxmail.com


user avatar   huang-xin-20-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下我自己吧,之前我一直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我强大了就能怎么怎么样了;你伤害了我但是我现在不能把你怎么样,但是我以后强了一定把你怎么怎么样;现在不好是因为不够强,只要强了就可以了。

凡是这样想的人,都抱有对现在深深的不自信,和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未来的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他们一般做事喜欢拖延,因为『明天』总能把一切搞定。

他们喜欢自我安慰,因为下个月的自己一定能完成这个月所有的计划。

他们总是逃避那些应该让自己紧张或者着急的事情,因为反正以后还有机会。

。。。。

他们往往有点小本事,但是不足以成就大事。

就这样,这样的人永远在『等待完美』『等待强大』中过完了自己的一生,甚至都不用一生,到了三十多岁,就发现自己一事无成。

这样的毛病,发现的越早越好。

认清自己现在的能力和能做的事情,把目光放在今天,现在,这一个小时能达成的事情。

不去制定长远的看不到边际的计划,接受现在的自己,把遇见的每一件事情,老老实实的解决完,成功失败都自己去面对。

每一次拖延都惩罚自己,或者让别人惩罚自己,不要让拖延把自己掩埋。

这些话,回答这个问题,也是对自己说。


user avatar   feifei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总觉得这跟我们小时候被深深植入的“考试评价”模式有关,堪称一场全民级的 inception。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考90分的人是要被99分鄙视的;79分的卷子拿回家是脸色不会好的。每个人的价值、地位全体现在数字里。老师和家长又特别强调主观能动性,极力否认人和人的天赋点有着极大的差异,于是一切最终都成了“你有没有足够努力”的纠问。

这种处处为难自己的路数,对于小孩子来说,我不能说它没有意义。但说有副作用应该没有人会否认。这个副作用就是让孩子产生了两种错觉:

一是总感觉知识和经验的总量是固定而有限的,至少在一个阶段内是固定的。努力去把这些固定的东西掌握“全”就好,除此以外没有其他要求。人生是一场“比谁遗漏少”的比赛。

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被封印在一个永恒的“未完成”状态,我们觉得自己是个还没“调试完毕”的工程机,问题一大堆,不敢把自己放上货架,不敢恬着脸公开发售一个“虽然有缺点但是优点也不少”的产品。

这种观念的渗透是如此的长期深刻和潜移默化,以至于我们离开了校园多年后依然还在被影响着。于是很自然地,就有了“只有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只有我提升了,我才能取得成就”,“只有我更博识了,我才可以做某事”。

这种思维有错吗?谈不上错。但问题出在许多教育者(主要是家长)把这个逻辑链条给绝对化了。你别看他们用的词是“只有”,但其实暗暗许诺的,是“只要”。好像“只要”做到了1234,就一定能顺理成章地获得5678。

这种把必要条件偷换成充分条件的粗暴逻辑,经常会产生一些经不起真实世界验证的言论,譬如“只要你考上大学就解脱了”,“等你有出息了还怕找不到对象?”等。

于是这些孩子在付出了许多,却没有获得期望中的东西的时候,就会陷入一种“老天违约”式的迷茫与困惑,有些人断定上天不公就此沉沦;有些人转而责己,觉得必然是自己做的还不够好。换言之,这些人还是相信自己和老天之间是存在是有一纸协议的。问题出在自己,协议本身没问题。

知乎这地方说实话是这种思维的重灾区。你看所有人都在关注“自我提升”类的话题,好像只要减肥了,会举止了,懂穿衣了,读过好书了,英语上去了,眼界开阔了,世界就会自动铺一条开满鲜花的路到自己家门口,一切今天的问题,在“更强的明天”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有人胆敢跳出来说,就算你完成了这些,也仍然可能没有什么卵用,那说这话的人那就是负能量,就是不积极。我们从来没学过要怎么与自己的不完美相处。也很少有人告诉我们,这世界上除了“比谁遗漏少”之外,还有其他的玩法。

当然,年轻人是不愿意听这些的。他们心里想着都是“只要”,给自己下的命令都是“只有”。

如果某天早上醒来,突然意识到:“就算我完美了,那人也未必爱我”,“尽管我提升了,也不一定会取得甚麽成就”,“即便我懂得多了,成功的概率也只可能只是微弱的上升”,想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还能依然坚定的去做一件事,这就是成熟的标志。就像《饮食男女》里朱师傅说的,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准备好了再下锅。你非要等“齐备”了才开工,可能永远也等不到那一天。

能够在极为约束的条件下,用有限的资源来做一些没有把握的事,并平和地接受不理想的结果,这才是生活没有被ps过的常态。这种“不和自己为难”的能力,比会考试重要一百倍。

我们不能向生活跪倒,但是要学着和它相处。不要觉得老天不履约是因为你对价不足,他根本就和你没有签过合同,那是你妈骗你的。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想法不是错误,是过于空泛化导致没有意义。

1,追求某一方面完美,需要实践,没有实践,只看书思考,会构建虚假的自洽模型和自我欺骗。

2,很多人都是烂苹果,但是他们会自动把不烂的一面给他人看,通过屏蔽多种视角,来制造完美假象,因此你看到的完美人往往是不真实的烂苹果。

3,被别人认可,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要没有明显的短板+一两个卓越的长处。

4,你只需要被一部分人认可就够了,希望被所有人认可是一种低效的博弈逻辑。

5,你观察别人,或者别人观察你,行动是最重要的依据,说什么意义不大。

6,一般来说,特别需要别人认可,和对别人特别刻薄的人,是自卑者的两种极端表现,自卑的根源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自卑者知道自己的修炼没有进展,一直在原地踏步,一直在伪装努力奔跑。

建立极客思维,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足够的不可替代的长板是最重要的,也是能解决以上几条所有问题的。

类似“超学院级的XX”,随便填上一个词,做到名副其实,都会有不少人认可。

加油。


user avatar   yuan-fang-5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吧,特别喜欢邻家的叔叔阿姨来玩,对他们特别好。

直到有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我妈突然给我说:不要对X阿姨她家人那么好,她们夸你都是假的。又不是真喜欢你。

从此进入一个新世界,我不爱也不再亲近任何人,也不信任任何人,我怀疑每一个对我好的人是不是都在伪装,觉得自己永远没有那么好。

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第一反应是躲得远远的,现在是直接出手把这个念头按死在心内。

我不值得被喜欢,也没有勇气去喜欢别人。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有一个段子,说女孩想要一个苹果,结果小伙子拿出一个梨,女孩儿不高兴他又拿出一个桃子,一个劲儿的说这个桃子又红又大。最后女孩儿不理小伙子,小伙子却觉得女孩儿不近人情。

在这个段子里,女孩儿只想要苹果,甚至不需要是一个完美的苹果,但小伙子却迫不及待地拿出来桃子鸭梨。桃子鸭梨再完美,对女孩儿来说毫无意义!

所以完美或者是不是让你自己觉得自己完美其实跟别人是否喜欢你没有任何关系。在别人眼里,你能不能满足他们迫切的需求才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一个性冷淡的女人,你的持久和器大就是她的灾难。

对于一个不缺钱的女人,你的出手阔绰毫无魅力。

所以最本质的是要沟通!只有沟通才能更好的明白别人需要什么。只有明白了别人需要什么才有可能有的放矢地满足别人。这些比自以为是的完美要更重要!

当然咯,其实还有更高段位的做法,那就是给别人洗脑,让别人认为你有的才是世界上对他而言唯一完美的存在。

而这其实是你每天都在经历着的。比如你为啥会觉得劳力士值几十万呢?真的因为这块怕水,怕磁,怕热,还要手动上发条的机械表很“完美”吗?

其实这种高段位的做法才是真正让人喜欢,让人追捧,让人疯狂的唯一方法。

譬如上帝,管理能力还不如中国一个村长,两个普通人类都管不住。却非要帅锅这两个人,还要他们的子孙后代都受责罚。动不动毁掉人类,动不动屠城,但是到了今天十几亿人都认为他是完美的。

所以,想让别人喜欢你,从邪恶的方面来看,就是利用他的弱点来操控他,而这与你完美不完美没有半毛钱关系。


user avatar   xian-wei-wu-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有我完美了,对方才会喜欢我”,这种想法是“我执”的一种,是隐藏较深的自我中心论。错在只关注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却不关注对方的需求和感受。

“我完美了”,是自己所能达到的极限,和对方无关,这样就把整个过程的控制权归于“我”;而对方“喜欢我”的原因,却从来都在于“我”能满足对方的需求,体谅对方的感受。对方在沙漠里渴了,你只需要给他一杯水,既不需要你通四国语言,也不需要你美若天仙,更不需要你说书解闷。对方自卑了,你只需要给他真诚的认可和赞赏,既不需要你的美味佳肴,也不需要你的著作等身,更不需要你轻飘飘的说句“一切都会好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有下半句----“只要我完美了,对方必须喜欢我”。这下半句,才真是恐怖。

解决的办法,就是放弃自私的执念,关注对方的需求,关心对方的感受。根据对方的所想所需来安排自己的付出,培养自己的能力;对于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不属于自己的人,就不抱幻想。

可惜这个道理,我也明白得很晚。






----------------------补注---------------------

原文作“别人”,我之所以擅自改为“对方”,是希望把问题简单化,知友可以自行还原。当然,上面的道理,同时适用于爱情、职业和商业。

---------------------再补-----------------------

如果你想开始改变,可以从理解别人的痛苦开始。


user avatar   zhou-ruo-yu-99-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根本不必完美,你只需要强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六月不仅有雨,更有高发的“自卑症”。


柔姑娘失恋了,她留言给我:老师,我一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姑娘,让大家都喜欢我。


乔同学面试被人刷下,他愤怒的告诉朋友:他将来要努力开个公司,然后把这家垃圾企业玩死。


红星小学期中考试后,小明的成绩没有小红的好,老师在课堂上当众表扬了小红,小明暗下决心,他一定要造一艘巨大的船,当世界被洪水淹没的那一刻,船上一定没有小红的位置,并且他要让老师跪着承认错误,否则丢进水里。


有一句话我们很喜欢:过去的你对我爱理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也许你认为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努力精神。


其实这是一种全民的错觉,这些看似积极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向生活下跪的妥协。总想通过努力让别人高攀不起的人,多数是自卑却又善良的人。


但如果我足够强大,你理不理我,都难在我心中泛起一点涟漪。


1.

研究生期间,有一位老师是非常看不起我的。因为我本科期间沉迷网络游戏,确实很糟糕,并且多次没有去上他的课。他经常当面对我进行人身攻击,扬言要向学校举报我和我导师。其实,这样总是看不起别人的“大牛”,在业内比比皆是。


我气急了,但为不给导师增加麻烦,在学校里我总是选择克制。我总想着毕业有一天,我要努力做出成绩,让这个老师刮目相看。


毕业五年,我的成绩不仅是优秀的,在同类毕业生中也算是佼佼者,我证明了我导师的眼光没有问题。某一天我想起了这位老师,我怀着善意加了他的微信。


然而故事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方式演绎,当我进行了自我介绍后,他依旧轻蔑地嘲讽我。五年来,我取得的成就全部被斥为“垃圾”、“脑残”。他最后的结语是,我没有资格同他讲话,之后拉黑。


我公众号里有几个读者取关了,他们后台留言,看了我的文章觉得我是个睿智的人,谁知道其实我是个他们老师口中的“败类”。


我发现我错了,我根本不应该再去联系这位老师。假如我优秀了,不喜欢我的人就会喜欢我了吗?不会。即便我仍旧一身缺点,喜欢我的人就不喜欢我了吗?同样不会。


2.


我们有时真的好蠢,喜欢去别人的世界里沉浮,开启一些莫名的战争和自我强迫。


这位老师拥有看不起我的权利,他完全可以无视我的改变,这是他的自由。


“我优秀了,别人就会尊重我。”其实是一种自卑式的自我中心论。


首先,你并没有别人口中所说的差劲,你不通八国语言,也不美若天仙,但你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就足够,你的世界不需要别人的指指点点。


其次,你和别人没有一纸协议,上面规定只要你优秀了,他们就必须尊重你。这件事,从小你的父母和老师让你“好好学习,以后可以XX时!”就骗了你。



3.

无论在哪个论坛,自我提升类话题总是得到无数人点赞。比如“只要你瘦下来,世界就会是你的”,“XX是最好的升值期”。


你不能反对,一旦有不同的声音,别人就会斥责你“负能量”。我理解大家,现实对待我们实在太不温柔。


但优秀或者升值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我身边真正优秀的人,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反倒更多。之所以他们没有哭天喊地,完全是因为他们心灵足以强大去面对一切问题。那些优秀但脆弱的人依旧过得很糟心,甚至因为脆弱失去了优秀。


其实,你越优秀,别人越讨厌你才对。


老杨是我曾经的舍友,毕业选择了去北上广漂泊式打干,前几年回来时,已经是一个多金的小老板,有一辆奥迪和一辆宝马。


他找到了当年学校曾经拒绝他的同班女神,同班女神再次拒绝了他。


女神说:“我喜欢渔那种高学历,能写得一手好文的人!”


其实女神根本不喜欢我,拿我做个托词而已。


于是我和老杨的友谊终结了,老杨在多个场合骂我是“穷鬼”。为证明他比我强,老杨花天价报了一个考研补习班,目标学校毫不犹豫地填了北大。三个月后,成绩下来,老杨距离录取线差着五十分。


我听说这件事时,老杨已经折磨自己半年多了,我颤颤巍巍地打电话告诉他:我和女神根本就没有来往。有一种成熟叫“不要为难自己”,比学历重要一百倍。


爱情这件事从来都只看选择,不看实力的。纵使你有最高的武功、最大的珍珠,也不一定能打动对方啊。


在挽回女神这件事上,老杨不需要高学历,老杨需要暂时断掉和女神的联系,然后去重新打造一个自我,并赢得身边女性的好感。当心理足够强大时,老杨便不再需要看女神脸色行事,那时他才有吸引女神的资本。


“老杨,我不和你说了,有个喜欢穷鬼的姑娘还等着我呢!”说完这句话,我满意地挂断电话。


4.


因为弱小,结果用力过猛。你满怀信心准备超越你的敌人,殊不知你完全掉进了一个名为“评价”的陷阱里难以自拔。当你把你有限的资源丢进一场本不该开始的战争时,你所臆想的胜利就只存在于你生活的美图秀秀中。


你要强大,而不是优秀。或者说,如果你能真切感受到,即便如此low的你也还是被大家喜爱着,你才可能真正从内心舍弃那份让你止步不前的自卑,你才能稳定地优秀下去。


所谓强大,是任何事物都无法破坏你内心的平和,你需要接受目前这个不完美的自己,按自己的节奏缓步前进。


没钱没脸时,勇敢地去爱吧!


口语很烂时,勇敢地对外国友人说出你好。


每天做一点就好,一点点就行,做的再烂的都行。


我是那么热爱人生这场游戏,以至于我不想在我满级时才去挑战各大BOSS ,更何况也许永远没有我满级的一天。我之所以还敢在这个开挂玩家遍地的社会里活下去,完全是因为任何时候我都不会放弃拔剑的机会啊!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是处男,可能是他感到“做爱原来不过如此”的一时失望

如果是宅男型处男,也可能是他感到“三次元中的女生果然都很脏很恶心”的死心

如果不是处男,但经验不多,或许是你不如他之前哪一个

如果不是处男,且经验不少...他其实就是为了上你几次而已


user avatar   xian-sheng-97-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际上似乎并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却根据挖掘和荷马史诗确定克里特文化 是否是双重标准


     

相关话题

  人为什么会傲慢? 
  刚工作不久的新人,如何处理好职场的人际关系? 
  在情商高的人眼中,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既然社保不靠谱,哪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商业养老保险吗? 
  该怎么向朋友们传达另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去世了的信息? 
  聊天时,如何避开不想回答的问题? 
  什么是爱?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个子高是种怎样的体验? 
  你为什么喜欢刷知乎? 
  如何看待「很多人不读书一样当老板挣大钱」的说法? 

前一个讨论
二十几岁,朝九晚五的工作,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知乎上的好多人说使用 MS Office 降低了工作效率?





© 2024-06-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