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3球以上的大逆转变多,换个角度看,应该是为什么在联赛中四平八稳、呼风唤雨的球队在欧冠淘汰赛中突然变得异常脆弱——在主场爆你一个3-0,仅仅一周之后,在客场就被反爆0-4(还有4-0与1-6的升级版);决赛前仅丢3球,决赛直接4球走起;赛前认为势均力敌的大战,两回合下来竟是5-0、7-0。
2010年以前,我有一个踢野球的朋友,曾经跟我说过一个理论,如果大胜3球或以上,应该至少三年都有巨大优势。三年?尼玛保质期一周都不到。
统计一下过去20个赛季欧冠淘汰赛90分钟内净胜3球的场次:
从08-09赛季起,欧冠淘汰赛“惨案”的确越来越频繁,15-16倒是消停了一下,后来直接放飞自我。(如果今年决赛打出3个净胜球,这个数字就上双了!)这个风气还带到了国家队比赛当中——2012年西班牙4-0意大利,2014世界杯德国7-1巴西。这还不包括曼城4-3热刺、曼城5-3摩纳哥、法国4-3阿根廷这种直接互爆的比赛。当然还有各种4-2、3-2低配互爆。
诚然,03-04开始淘汰赛从八进四改成了十六进八,淘汰赛强弱对话增加了,但仔细看,03-08这5个赛季,净胜3球的场次反而是在减少的,08-09才突然快速增加,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从大到小来说:
下面详细说明一下:
上世纪乃至本世纪初,球星资源还是相对分散的,球星的特点也是更加鲜明的,说难听点,球星短板是比较明显或致命的。比如前拜仁球星巴斯勒,99年欧冠决赛为拜仁打进任意球,可以说在任意球上是有两把刷子的,但他场外作风堪忧,有时踢6、70分钟体能条就空了,想想那时的节奏和平均跑动距离。99年决赛他刚到89分钟被拜仁现任体育总监萨利替下,然后悲剧发生。
所以,不管是球星还是角色球员,他们组成的球队本身就存在各种短板,因此当时的比赛,大家短板都懂,于是踢得战战兢兢,加上节奏比现在慢不少,能进球互爆的机会也就比较少了。
作为主教练来说,真正的工作其实就是解决短板,过去现在未来都一样,方式无非就是靠经验提点球员,或是给他们设计针对性训练,或是在战术上尽力扬长避短,或者干脆直接寻找更强的球员。前三项需要才华或是顶级职业球员经验,后一项需要钱。
在世纪初,皇马和切尔西都走上了花钱的道路。皇马银河战舰差强人意,但切尔西倒是直接崛起,当时还引来了各种对“金元足球”的口诛笔伐,现在看来,说没有一丝羡慕嫉妒恨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解决球队短板最直接的方法,因为如果对钱不在意,那砸钱就是解决短板最高效的方法。但钱能有几个人不在意呢,问问温格就知道了。
好巧不巧,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全球央行开始撒钱制造通胀,和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一样,那些大俱乐部,显然在足球生态链中会更快受益——为了解决短板,球星、明星教练开始向大俱乐部或土豪聚集,比如2004年魔力鸟空降斯坦福桥。
钱带来的不仅是明星、更赏心悦目的配合、更震撼的表演、更吸睛的联赛(四大联赛价值、球队价值,欧冠价值也是在这之后爆炸式增长的),还有更科学更现代的管理、运营、训练以及理疗。
根据《数字游戏》(知乎有电子书)这本书的记载,截止10-11赛季,一支英超球队平均雇佣350名员工、英冠150名、英甲和英乙则是50-100名。
书中还举例,当时利物浦有一位体育科学总监、一位健康和训练主任、一位理疗部长、两位资深医疗学家、一位理疗医师和训练康复教练。英甲球队唐卡斯特则只有三位理疗医师。英乙球队韦康比流浪者拥有三个冰袋和一大包创可贴。
换言之,在次贷危机后,少部分球队获得升级,而大多数球队因为先天条件无法跟上步伐。此消彼长之下,足球世界得到的是极少数短板稀少或者看上去零短板的超级球队,以及茫茫多短板多如牛毛的平民球队。在联赛中,他们的生态地位已经定位好了。
当然,平民球队也不是没有机会,偶尔他们会突然冒出一些新星,突然一两个赛季众志成城,突然打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热血感觉。但不幸的是,他们很快就会被食物链顶端瓜分殆尽,莱斯特城、多特蒙德以及刚刚被英超big6热刺淘汰的阿贾克斯。即便不是主动瓜分,那些新星也更倾向于向大俱乐部流动,这股潮流已不可逆。
正如拜仁大佬赫内斯所说:“在德国,如果拜仁向一个球员提供职业合同,而且是一场德甲都没踢过的年轻球员,如果是我,只要不是守门员,想都不想马上签字。”(大意,来自基米希纪录片,B站有)
皇马、巴萨、拜仁、尤文、巴黎以及英超big6,在小球会面前就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因为对于小球会来说,他们似乎真的是零短板(big6是说一个集合哈,单说的话最近有4支idiots)。
但真的是这样吗?我想上述球队的死忠、资深球迷可以轻松写出主队短板千字长文,但对于联赛中下游球队来说,他们几乎没有机会,或者更进一步说,没有资格去利用这些短板。
进入主题——利物浦右路防守存在短板,马蒂普偶尔会干些一锤子买卖,阿诺德更是经常白送(他进攻端没有任何问题),大多数球队也知道这个问题,盯着利物浦右路爆破。但利物浦的这个短板顶多只能叫瑕疵,因为如果利物浦的整体实力是100分,右路防守可能是90分,但中下游球队顶天了也才80分——蚍蜉撼树。
那在西甲呼风唤雨,偶尔还能开挂到120分的巴塞罗那呢?
回想一下巴萨首回合的前两个进球:第一个球范迪克在中后卫位置上站位太靠后送出大空间,但球从哪里传进来的?第二个球都在说梅西反应神速,那中柱那脚射门是谁漏掉苏亚雷斯并让他打出来的?——是克洛普求稳替下阿诺德,看上去防守更好的右后卫——乔戈麦斯。
换言之,克洛普知道右路防守有短板有瑕疵,他也做出了调整,结果还是被爆,因为巴塞罗那同样在各个位置汇集好手,他们有能力有资格利用这个短板!
这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至于次回合利物浦如何利用巴萨瑕疵,可以看我这篇文章↓
没有球队是完美的,只是时代让他们在大部分时间内看上去完美。
在同级别的超级球队面前,他们的短板、瑕疵一不小心就会被抓住。
正因为他们很少被抓住这隐秘的七寸,而且是在你死我活的欧冠淘汰赛当中,所以一旦被抓住,通常会特别懵逼——咋回事,这球都可以,平时不可能啊?——连续雪崩屡见不鲜。
同时,淘汰赛中能够抓住对方短板自然更愿意投入兵力——只有180分钟,尽量快速打懵对面。
大胜因此越来越多,大翻盘也就越来越多,就连刘诗雯都打出两个11-0了,欧冠还不打到懵逼为止?
热刺贾府次回合,巴萨利物浦两回合,是不是都出现过10分钟内的连续进球?
如果打不出这个效果,自己的小短板就可能突然被抓,就像齐耶赫中柱错失良机,随后19岁的德里赫特暴露在经验丰富的略伦特面前一样~
最后,如果你能看到这里,想一想为什么最近两个赛季,后场球员身价也开始“溢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