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老领导的回答是:
不可能有特朗普了,
高赞回答是要乐死我么?
蔡锷不死,那就没有后来的国民党和共产党了。1916年的护国战争,蔡锷既是全国倒袁的核心,同时也是滇军核心,可以说既有政治影响力又有军事实力。北洋军阀的其他人,包括冯国璋吴佩孚段祺瑞这些人没有一个能有蔡锷那种全国性的影响力,如果蔡锷不早死,在袁世凯死后统一中国继任大总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1916年中国就能完成革命,虽然之后的走向不确定,但肯定比1916年到1927年的军阀混战要强得多
我先不说国民党什么时候成立的这种事了,咱们先讨论一个小问题:蔡锷什么时候死的?
1916年11月8日啊,同学们!
6月份老袁就死了,死后黎元洪继任的大总统——说好的“如果蔡锷不早死,在袁世凯死后统一中国继任大总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呢?
我给你讲讲蔡锷当时的牌面有多大——老袁死了以后各方开始分地盘,蔡锷的老师梁启超非常激动,觉得自己徒弟首义成功,我带领进步党四处串联,这分蛋糕必须有我的一份啊!所以他有一个“理想方案”,这个方案是啥呢?我给你念叨念叨:
亮侪(籍忠寅)、印昆(周印昆)、孝怀(周善培)、佛苏(徐佛苏)、幼苏(陈廷策)等皆巡按妙选,得间不妨切实推毂。最好令黎、段访才于我西南数省;军民长官之调动,事前先与我商,必较妥洽。循若(戴戡)必须有位置。[1]
护国战争中南方独立的省份大概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云南、贵州和广西这样的,提前就商量好了要反袁独立;还有一类是广东、浙江、四川、湖南这样的,迫于形势宣布独立。梁启超跟他的进步党在议会还算有点声势,真到了中央政府根本就玩不转,所以战后梁启超的想法是只要自己能把这几个南方独立省份捏在手里,就算胜利。
结果这些都白扯,段祺瑞根本不鸟你,只给了蔡锷一个四川督军,剩下的你说啥都没用。蔡锷后来自己表态说我是湖南人,愿意回湖南任职,顺便养病——那也不行,段祺瑞还是没干。最后的结果是:
四川省:督军兼省长 蔡锷
云南省:督军 唐继尧 省长 任可澄
贵州省:督军 刘显世 省长 戴戡
广西省:督军兼省长 陈炳焜
广东省:督军 陆荣廷 省长 朱庆澜
至于湖南,段琪瑞的态度非常坚决,死活都不会让你插手——这种态度坚决到了什么程度呢?原来的湖南老大汤芗铭跑了,湖南群龙无首,段祺瑞就让从四川逃跑的陈宧先顶上。结果大伙一看我反的就是你北洋,你这换换乐不行啊,于是又开始反对陈宧,反来反去大伙想到了一个好人选——黄兴不是刚从日本回来么?让他来啊!黄兴表示我也不是谦虚,这活我不太想干,不如你们考虑考虑在蔡锷和谭延闿之间选一个吧——谭延闿是当年清末湖南立宪派的头头,二次革命的时候宣布湖南独立被老袁给撤了,论实力远不如蔡锷——就这,最后段祺瑞硬点了谭延闿,就是不让你蔡锷上,你有招么?
没招,梁启超一肚子牢骚。
我辈为大局如此尽力,若结果为彼,真短气![2]
不光如此,组阁也没有梁启超的份——大家不要误会,这不是说没人请梁启超入阁,主要原因是梁启超怂了,自己不敢入。他看出来段祺瑞跟黎元洪不对付了,琢磨了一下觉得自己没那个能耐在这俩人中间搞平衡,一世英名不能就这么毁了,所以索性干脆不入阁。而8月份国会开会之后大家普遍达成的共识是必须选一个副总统出来、再找个总理出来。由于当时民国施行的是“责任内阁”制,这是一种“形式上有国家元首、而实际上由政府总理负责的行政机关体制”,总理掌权。而大家公认的总理人选就两位,一个段祺瑞,一个唐绍仪,其中大多数人都倾向于段祺瑞。而副总统的人选大家都属意于冯国璋。
所以你觉得蔡锷“既有政治影响力又有军事实力”,对不起,那是幻觉。护国战争能打赢,那是西南军阀的武装反抗+进步党的政治串联+国民党的四处开花起义+北洋内部反对+洋大人不支持了+袁大皇帝觉得自己很稳推行帝制把钱都花光了。蔡锷根本就没法跟段祺瑞冯国璋这种老字号相提并论,大家也非常清楚老袁到底是咋没的,所以给你个督军+省长就不错了,当然蔡锷要是坚决要求进中央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估计也就是重复当年袁世凯在位时的老路,位高权不重,最后把自己消耗在无尽的ZZ斗争之中。
北洋时期中国的腐朽是烂到根子里的,并非蔡锷一人所能撼动。老袁死后北洋内部开始分裂,然后是军阀混战,你觉得蔡锷活着就能阻止北洋分裂?还是他能开无双搞定这些军头?北洋后期的无数破事早就证明了所谓的名望在大军面前一文不值,而要不是斯大林卖肾援华给国民党送枪送人送思想,北伐能打成啥样也很难说,没有先进的思想武装,指望着一个二次革命的时候还带头镇压的督军忽然能拨乱反正,嗯……
要不咱还是聊聊英特纳雄耐尔的事吧。
无意间点开过曹人的直播,看到他剪了个短头发,戴着眼镜,说话很拘谨,脸白白的,呆呆的样子。特么这反差也太大了。
滿淸主要是防漢,害怕漢人通过對外開放,借此推翻自己的統治,閉關鎖國也是為了防漢制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