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什么人举报,咱就修改一下
谢邀
冷吧那玩意。。。。靠百度能开飞机吗?他们擅长的不就是拿点资料断章取义胡说八道吗?
就以题主的链接说,看看我画出的那句话:块炼铁质地差、产量低,且需毁炉取铁,作为钢工具和兵器的铁料来源,显然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要求。
然后冷吧在那里还整天BB的吹洋人的块炼铁出熟铁?吹所谓一步到位?
自抽的很完美。
其实本位面真正的洋人对自己的炼铁处于什么水平更有那什么数。古代世界上有大致有3类冶铁的技术体系,1个是最广泛的块炼铁,1个是中亚-印度坩埚钢体系(中国也有坩埚铁),1个是中国特有的铸铁-炒铁体系。这三个体系中,块炼铁是最没技术含量的,从赫梯到近世的日本,乃至中世纪欧洲人一直在用,欧洲个别地区还用到18世纪,中国大致在汉代淘汰掉这套东西。
3个体系比较的话,中亚的坩埚钢体系很适合做冷兵器,因为其本质就是高碳的成品钢锭。块炼铁和中国的体系都是为了做熟铁,还需要进一步折叠锻打和渗碳成为碳钢才能做冷兵器。因此一直到18世纪英国皇家学会还在研究为什么中亚和印度的布拉特和乌兹钢比他们本土的钢铁原料更坚硬致密。以冷兵器而言,中亚的这套坩埚钢体系确实是古代水平范围内,制作刀剑的上佳原材料,在中国也被称作镔铁,当做神兵利器。
而对于中国的冶铁水平,16世纪西班牙到达吕宋后,就向本国汇报当地华人的铁炮制作比他们更好,因此后来板鸭在吕宋的炮厂雇佣了大量华人工匠,并进一步使板鸭的火炮技术流传入中国。
葡萄牙人更是直接发出了真香警告,他们不仅雇佣了华人工匠到果阿去帮助教导他们如何铸炮,还从广东购买了大量铁原料送到果阿(也有转手卖给日本),因为比他们本土的铁不仅便宜质量还更好。
两牙表示:真香!
虽然欧洲人在块炼铁基础上又升级了一下成为熟铁吹炼炉,但是,其本质还是在低温状态下还原的海绵铁体系,技术过于落后,且非常的不经济。
技术进步的本质就是将成本做低,才能将技术普及惠及大众,提升社会生产力,而不是造一两件神兵利器只能给权贵当摆设,然后普通士兵拿着一票垃圾作战。农民只能用木犁、石头从事生产。因此我们看到在两汉,中国已经完成了铁器的社会普及,至于同期的罗马么………
冷吧莫名其妙黑铸铁性能是很蠢的行为,不能用于冷兵器就是差?即使到现代工业也会生产大量的铸铁制品,例如铸铁发动机外壳,原因就是便宜啊,否则为什么不用铸钢呢?任何设计工程师都是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准上采用更便宜的材料,而不是什么材料好用什么。按冷吧标准,做个秤砣是不是也要用百炼钢才行?真是病的不轻。
洋人的《牛津技术史》是这么说中世纪欧洲冶金的
欧洲的模式非常不经济,最后还是要点出高炉的,出铸铁,用生铁得到熟铁!!!高炉铸铁真特么香啊!得,回到中国的路数来了。 所以冷吧吹欧洲的冶金?怎么与真洋人的认知是反的啊。
直到中世纪才点出高炉的技术点来,比中国的汉代晚了多少年了?捂脸!而且欧洲也是先将炉做高来炼块炼铁,大约在10~11世纪左右,因为这样更经济,然后才又开发出熟铁吹炼炉,本质是向块炼铁保持高温下不断送风来降低碳含量出熟铁。在此基础上大约是14世纪终于有用高炉做铸铁了。
高炉产生铁,再进一步炒铁得出熟铁的路数,是一种非常经济的生产方式,它可以连续生产,而不需要停下来。坩埚铁与块炼铁炉都不得不停下来取出铁渣和铁后再生产,甚至还需要毁炉。停炉间断生产,无论人力还是物力都会得到较大损失。
于是,当欧洲开发出高炉铸铁后,也将铸铁送入锻炉进一步生产熟铁,显然这样的路数更为经济。高炉的生产模式价格便宜,量还足,于是华觉明甚至认为仅仅宋代的铁产量,欧洲在17世纪才超过,至于同期的明。。。广东一个省就够了。
进入工业革命发明炼钢之后,用高炉生产生铁,再以生铁生产钢成为了很常见的选择。例如现代的转炉炼钢,也是以生铁为原料生产钢。原因无它,成本低啊。
古代中国的冶金发展才是正确的路数,只是限于古代技术发展,未能进一步走下去,而欧洲近代爆发后沿着中国已经趟过的路,一举超出罢了。
不知道装什么烂X,麻烦某些大手子先把冶金考古史大手子Ronald Frank Tylecote抽烂,请!
抽烂欧美冶金史大作《冶金史》,请!
中国的高炉冶铁史远早于欧洲
Tylecote兴奋了,快,快,抽烂他
最早的欧洲冶铁高炉可能是通过伏尔加河直接输入的东方技术(当然,不排除中欧独立起源可能性)
铸铁对军事技术的意义,论证落后,请!
Here then, there are two traits with a decidedly Eastern flavour, and one is forced to agree that not only the idea of cast iron but some of the details of technique came to Europe from the East.
真的,你国真的好落后啊,不仅要把落后的概念贡献给西方,连技术也要贡献给西方。
你欧不是不想弄铸铁,实在是12世纪引入铸铁后,三百年都没捣鼓清楚
洋人大手子也在惊叹,为什么东亚已经搞定的冶铁技术,在西欧那么久都搞不定
真的,superiority of the Chinese piston-type box 这几个没有生词看不懂吧?
最后,是这个经典的罗马矿渣
这东西需要返工啊!不是什么牛逼的意思啊!
这一排日耳曼、凯尔特、拉丁蛮子都留下如此富集的矿渣,能证明凯尔特冶铁=日耳曼冶铁=罗马冶铁???
是是是,早期小亚和欧洲都偶然会生产铸铁
但是只有落后的中国人会有效生产这种“先进产品”啊!
advantages是啥不难认吧?
至于为什么欧洲不搞中国搞?
答:类似技术花钱,欧佬长期搞不起,相关技术先得拿去磨谷子
以下是个人观点:
除了现代文明,以及纯粹靠着偶然建立现代文明的西欧之外,全部都是人类文明的幼年期。
我将人类的历史划分为两个节点,三个阶段。
第一个节点是人类这个物种正式从基因进化改变为模因进化。
什么是模因?模因就是文化基因,通过非遗传而是学习的方式传递的信息。
这一步是一个纯偶然,需要同时具备:发达的新大脑(即学习脑),灵活的肢体(工具制造能力),以及优秀的发音器官(信息传递)。
地球生命圈30亿年的历史里只出现过一次。
在这一节点之前,人类属于胚胎期,在这之后,人类出生了。
第二个节点,就是“科学”取代“文化”成为模因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科学”取代“文化”,就是理性取代感性,实证取代先验。
要知道理性和实证其实是反生理的,人类的大脑在数十亿年的进化里,为了保证以最低的能耗实现最大的功能,尽可能多地采用了“预先编程”式的思考模式,这就是感性和先验。
但这对模因的进化是巨大的制约和瓶颈,这也是为什么人类最初数百万年的模因进化,却远远比不过现代文明区区几百年的进化。
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幼年期。
第二个节点的出现是纯偶然的,因为“科学”这个事物在最初发展的早期对生产力的进步是无益的。
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古文明都发展出过朴素古老的理性实证思想,比如古希腊的哲学与数学,比如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墨、儒等哲学。
但这些哲学毫无例外地全部走向了先验主义和唯心主义,因为这才是符合统治与生产力短期发展的,纵观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发展历史就一目了然了。
欧洲也是如此,昙花一现的古希腊哲学之后就是漫长的宗教统治。
直到“科学”这个事物偶然地从西欧诞生。
我们通常认为伽列略——牛顿是现代科学的创始人,从他们起,科学的逻辑实证主义就隐约成型了,并成为后世科学发展的最重要方法论。
但这并不是什么必然,只是纯粹的偶然,最初的科学对统治并没有帮助,事实上对统治还有害,但正是英国皇室的“个人爱好”,使得皇家学会得以成立。在官方的鼓励下,才有“科学”这个事物在襁褓中不被扼杀。
而且,中国的古代文化的“强度”是远超欧洲的,儒家和皇权对社会有极高的控制力,在这种环境下,“科学”想要取代“文化”成为模因进化的主要驱动力是高度困难的。
跨过了这一步,人类文明正式进入少年期。
下面再谈谈我认为的下一个节点,
下一个节点应该是在人类拥有全方位改变人类身体和大脑的技术之后,那时人类可以彻底摆脱如今人类的大脑这个效率极低的模因载体的制约,模因进化效率将达到一个顶峰。
那才是人类文明的成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