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距「罗王大战」已接近五年,你认为这场争论对中国大陆的数码测评行业造成了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NoRespons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回学校有点时间,赶紧把自己填的坑补上。过段时间还要开新坑,再不填就老了。

2014年对质发生时我没有看过直播。提这个问题的起因是上周《声波飞行员》播客单集「新媒体操守,抵抗消费主义的姿态:从爱否P30 事件说起」。同期,王自如浮夸开箱Galaxy Fold 也使大家着了自媒体的道,成功形成了热度。这些事情使我有兴趣用五个晚上断续补完了罗王对质,以及王自如的部分评测,为写此文,也同时比较了科技美学、魏布斯、FView、The Verge、MKBHD的部分视频。

爱否把自己送上了风口浪尖,助推一是彭林对任天堂的言论,助推二是P30 Pro事件,助推三便是《完全音频发烧指南》(排名不分时间先后):

对这个视频,音频圈的观点是爱否引用了业内数据(哈曼频响曲线),却没有对这些数据作正确解读,并错误地用计算设备的评价标准衡量了音频设备的价值。本质上是外行对内行的无厘头嘲讽。以及充斥着对音频烧友刻板印象的过度解读。

事实上,类似的事情其他媒体也干过,例如爱范儿。音频圈的许多问题都存在争议,由谁引起来倒不重要,但每次引出这些问题都会引起骂战。

回到「罗王大战」上,两人的争论是由于王自如在《Smartisan T1测评》中指出锤子T1手机在屏幕显示效果、机身设计、热管理的不足,称锤子T1算不上「东半球最好用的手机」。罗永浩在直播中针对ZEALER的评测视频指出王自如团队的技术错误,以及以ZEALER视频中锤子T1、LG G5和iPhone 5c的屏幕可视角度对比为证据指责王自如团队评测的主观性,并进而阐述ZEALER「独立、客观、第三方」口号的不实性。

我认为「罗王大战」对中国大陆数码评测圈的影响:

使错误的「独立、客观、第三方」理念深入自媒体和观众人心。在自媒体与观众的意见产生分歧时,自媒体就会过度并错误地解读「独立、客观、第三方」的理念,不注重客观结果。

自2014年来,中国大陆数码圈存在的现象

自媒体做大后,都面临了「融资难」问题,想出各种甚至不惜招牌的吸金办法。同时,多家自媒体先后做大,带走了数码领域的流量,加速数码圈传统纸媒和垂直门户的式微。

传统纸媒和垂直门户拉拢流量,向自媒体方向发展。例如凰家评测和钟文泽。

自媒体实际能力并不强,无法整合资源对数码产品做严谨测试;又由于传统媒介的式微,导致中国数码圈没有像Notebookcheck 和PhoneArena 一样提供严谨消费参考的媒体。

数码自媒体井喷式增长,供远大于求。多数自媒体为保生存向厂家靠拢,与消费者保持距离。

香港和台湾的数码垂直门户影响力也很小,但自媒体基本保持了良性的发展态势, 例如FlashingDroid.

在我看来,罗永浩说的「独立、客观、第三方」事实上仅能适用于纸媒和垂直门户,例如他在直播中提到的The Verge 和PhoneArena. 他们都有足够的实力让自己的观点不受生产商主导。但并不等于这些媒体就不与厂商合作,例如广告合作。《The Vergecast》每一期都有不少的合作广告。而「第三方」指的是评测机构通过专业设备进行测试的出严谨的数据,提供给厂方和消费者参考,并提供「咨询顾问」服务。

而对于数码自媒体,什么是「独立、客观、第三方」呢?

或许是「观点独立、评价客观、面向消费者」,即「独立、客观、第二方」。在我看来,罗永浩不仅灌输了错误的「独立」概念(接受了包养的媒体不能算独立),也错误地让自媒体走向了远离消费者的方向。

同时,数码评测本身是无法盈利的。数码评测的开始是一种兴趣驱动,而不是立志建立公司。YouTube 的数码评测播主多是在成名后面向厂商提供咨询,或通过接纳广告、参与访谈节目以及某些灰色收入盈利。同时,这些盈利仅能维持个人或小团队的运营,对于维护公司实体的运营是远不够的。

实际上,FView 也使用和ZEALER 相似的评测模式,但FView 的「体验向」更多,「技术流」少一点。科技美学最值得称赞的是多款旗舰机/中端机对比测试,考虑的方面与实际消费者的思维基本重合,但过分冗长导致对消费的实际指导价值缩减。魏布斯曾和王自如、那岩平齐为中国老牌数码自媒体,但从视频更新内容看生存状况不佳,同样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有效参考。而The Verge 和MKBHD 则更多面向数码和科技爱好者。MKBHD也会推出《Phone of the Year》视频,按细分功能总结这一年内评测过的手机中最好表现的设备,和综合体验最佳的设备。但同样对消费者参考意义不大(鬼知道你测的我买不买得起?)

今天中国大陆的数码测评界并不健康:具有实力和相对权威的传统媒体江河日下,难以为用户提供强有力的购买支撑;数码自媒体畸形发展,使得了解一定内情的消费者对自媒体缺乏信任。导致科技媒体存在了近30年、科技自媒体发展近10年后,消费者对数码产品的选购仍十分困难。这个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罗永浩,而在于中国大陆的数码自媒体和传统科技媒体并没有和谐共处,而是存在「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

Notebookcheck 和PhoneArena 都各自有YouTube 频道,他们的流量完全由网站本体导向而来。而PhoneArena 的视频都是网站评测的精简版,吸引YouTube 新人前往他们主站,Notebookcheck 的YouTube 频道事实上已有近两年没有更新,但这完全不影响NBC主站的经营。

这是科技媒体的情况。换到自媒体上说,MKBHD和王自如的成长经历很相似,而前者一直保持自媒体的定位,与技术向、消费参考向媒体泾渭分明,当下发展是和YouTube Original 签约打造成网红;后者早早成立了公司,意图整合中国数码评测资源,而运营并不顺利,自身形象也有不少争议。

自媒体盈利模式并不多元。TESTV要用网友竞拍的模式尽可能收回采购测评设备的成本,并通过经营淘宝店卖日用品产生一定现金流来维持团队运营。那岩经常出现在直播平台中,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二次元人物而不是科技测评人。爱否和ZEALER要通过「跨界」吸引眼球。例如爱否推出神似于TESTV而形不同的「值不值得买」,以及撩拨其他群体的《完全音频发烧指南》。ZEALER和爱否都有二手商城,而ZEALER自己的iPhone 维修服务曾被罗永浩当众撕(其实罗永浩是强调而非揭露一个事实)。现在国内做电动汽车的风潮正盛,气焰浮夸,ZEALER也乘势做汽车内容,不是王自如评车、逛车展,就是邀请改装车玩家入驻ZEALER,意图向ZEALER粉丝输出「汽车文化」。其实在另一派爱好者看来都是很幼稚的行为。

没有持续的盈利模式,就难以购买设备做评测,也就要格外珍惜厂商「施舍」的评测机会。这在「数码大V」圈中格外常见。数码大V要与消费者保持距离,不要「过分维护消费者权益」,以免得罪厂商。「数码KOL」名头就是臭在这里。一些厂商也利用这种不正风气,培养出「独立客观第三方的花粉」或「盖乐世大使」这种滑稽可笑的「纠察队」来。

购买华为P/Mate、三星Galaxy S/Note、iPhone 的人都不必看测评,这些手机都有足够的亮点说服用户购买。而对于占市场绝对多数的非旗舰机,面对各种相机模组配置、内存配置、被阉割/马甲的SoC配置组合,一众KOL用着玄而又玄的测试方法得出难辨真假的导购结论,另一边传统权威媒体却拿着安兔兔跑分验证设备性能优秀。中国消费者买台手机真的很难。用一周就退货是不可能的。




  

相关话题

  怎么看待罗永浩在 5 月 15 日腾讯直播中说知乎是锤黑集中营? 
  大家如何评价锤子科技的闪念胶囊? 
  罗永浩为啥要研发TNT? 
  当大家在唱衰锤子的时候,有没有一丝犹豫,觉得可能会被打脸? 
  如何评价锤子坚果 Pro? 
  如何看待罗永浩在微博发布的文章《44 岁的罗永浩站在被告席上......》 ? 
  这个问题黑锤子不是很奇怪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图都不看就黑? 
  罗永浩如果不能成功,究竟对锤黑们以及这个社会带来什么好处? 
  如何看待酷派CEO透露锤子科技欠款罗永浩承担个人连带责任? 
  如何看待罗永浩说苹果早就不是最好的手机了?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大米评测华为 P30 系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知乎答主小城对华为P30Pro “增加月亮细节”的结论?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