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河南拒绝中科大现在看来是不是一个完全正确的决定? 第1页

  

user avatar   zhong-guo-ren-9-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河南当时拒绝中科大正确,对河南人民负责任的决定,也不止是河南,当时凡是注重地方利益的省份,都不愿意接收。安徽省当时接纳科大,在当时人的看法,属于牺牲自己,替国家扛鼎,是对所在省群众利益不负责任的行为。

当时在京高校去地方,都属于临时性质,后来风头过去,基本上都回去了,中科大没回去是因为校区后来被高能所占了,一对牌友也不让回来,没回成而已,当时谁能知道回不去?当时接收在京高校,纯属吃亏行为,尤其科大在当时属于花销比较大的高校,接收成本是最大的。

合肥当时解散了自己刚成立的本科合肥师范学院(这可不是四十多年后,由成人教育学院改建的那所冒名新合肥师范),为接收科大腾出了校舍,丧失一所本科师范院校不说,合肥也因此成为上世纪罕见的没有师范院校的省会,而师范在上世纪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不是现在可比的。

而接收科大,就属于典型的讲政治顾大局吃大亏牺牲地方利益的行为。合肥有了中科大几十年,其中还包括上世纪科大最厉害和清北并称的那二十年,但这又有何用?合肥在05年孙上台之前,依然贫穷落后,科大来合肥的几十年,对合肥有啥好处了?改变了合肥之前的贫穷落后了吗?

中科大对合肥的经济发展助力,甚至远远比不上合肥工业大学,看看安徽的支柱产业,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等,看看有多少合工大校友在奉献?合工大对安徽省的贡献才是实实在在的。

而科大呢,对安徽省招生那么少,比例最低时只有百分之五,理由是安徽省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百分之五,敢问浙大本省招三分之一,浙江人有占全国总人口三分之一吗?一般本省只有一个985的,最低本省招生比例也不会低于20%,更不要说中科大本省考生分数是985中最高的。可以这么说,中科大是全国唯一歧视所在省考生的高校。

这样对本省的歧视性招生,直接造成科大外地生源比例全国第一,除了少量的本省籍毕业生,几乎没人留下来,毕业后大都去大城市或回老家省份,对安徽的人才贡献极低。

科大之前还天天想着搬大城市,合肥市之前年年送土地,位置随便挑,科大怕在合肥做大不好搬家,坚决不要,就这样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高校,网上还一大批人宣传说合肥崛起全靠科大,编造事实引导舆论。

这里说句公道话,合肥的崛起,和科大真没啥关系,只不过目前宣传需要,让中科大贪下了这份发展的功劳,也就你们这些不懂内情的人才会信,还以为合肥是占了多大便宜似的。

请问,中科大最火的上世纪那几十年,合肥发展成啥好模样了。

合肥的崛起,反而是从科大没落到极点的05年开始的,是05年孙上任合肥之后,以决绝的魄力,对抗全市的gl系统,改天换地的一番改造后,营商环境大变,之前的吃拿卡要一扫而空,让真正有理想有能力的人上台,也正是从他开始的举全市财政之力,参与各项风投招商的接连成功,合肥这才实现崛起的。

说京东方的,科大在合肥几十年了,国家有啥大投资吗?啥也没有!京东方是孙冒着天大的风险招过来的!这个项目赌上了合肥当时的财政和自己的前途,京东方成功了,也才有之后的长鑫等大项目的落地。

有些人竟把这些全算成科大的功劳,对得起孙吗?对得起当时紧的不得了的合肥财政吗?合肥全市市民因此晚了几年才坐上地铁,至今地铁建成项目仍然大幅落后于其他省会,这些苦日子换来的成果,怎么就全成了科大的功劳了?

一个大学根本决定不了一个近千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发展,东北f4名校多,发展的好吗?深圳以前没有名校,发展的差吗?更何况中科大在合肥发展的差的那些年,一直准备搬到其他发达城市,现在合肥有了点成果,怎么来的心里没点数吗?贪了这份功劳,让了解内情的人怎么看你?

也就知乎上学生多,不了解社会,真以为学校能决定城市命运?可笑可笑,对社会经济运行企业运营啥都不懂,就开始指点江山了,也真是可笑。

大海航行靠舵手,核心的作用才是最大的,丘吉尔爱说的大实话,英雄人物创造历史,懂吗?孙才是对合肥有再造之功的第一功臣,他就是合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因他做实事,为此得罪了太多人,牺牲了个人前途,真是悲壮。

科大对合肥有贡献不假,但绝不是最重要的贡献,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其实真正贡献前三都算不上,贪了这功劳,会长成虚胖的,科大那么好的学术风气,其实真不必和其他高校那样贪图名声。

孙才是合肥奇迹最重要的奠基人第一功臣,第二功臣则是紧财政破烂城建的承受者合肥人民,第三功臣是为合肥发展提供了大量产业人才的合工大,我这话说的绝对客观。

科大当年要是不来合肥,安徽省的资源全部给合工大这个和经济发展直接挂钩的工科强校,安徽省的经济发展的会更好,可以说科大耽误了合肥工科发展几十年,直到近年来科大开始搞一些工科专业,才开始反哺,但仍是杯水车薪,这才是真相。

对任何城市来说,尤其是非一线城市,都是工科院校贡献最大,比如东南就比南大理科对南京贡献大,华科就比武大理科对武汉贡献大,理科对人类社会也许贡献大,但对城市发展用处不大,甚至反而是吸血是阻碍。

当然,合工大已经被耽误了几十年,因为不是所在地首位高校,教育部里得不到重视,毫无资源政策倾斜,现在人均经费教育部里是倒数第一,基本废了不可能双一流高校了。科大现在再搬走,合肥肯定损失大了,但如果几十年前拒绝中科大,把所有资源都投给合工大,打造一所优秀重点工科大学,安徽绝对比现在发展的更好。

要知道在科大来安徽之前,合工大本来发展的非常好,60年就是全国重点综合性工科大学了,这点非常难得,当时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多是文理和行业性工科院校,像合工大这样的行业门类特别齐全,对地方支持力度特别大的综合性工科大学,非常的少,如果当年没有科大来合肥,占了首位度,合工大绝不至于混到今天的这个地步,最起码也该是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的水平,毕竟当年同一水平甚至还略强,连当初差不止一个等级的郑大,如今都进双一流了。

一所全国顶尖的理科大学,和一所没那么好的综合性工科大学,绝对是后者对地方贡献大。中科大对所在地的贡献,绝对比不了华科,华南理工,大连理工这些工科大学。

当年河南省拒绝科大的这个决定,绝对是正确的,对河南人民负责任的。

………………

此外,看到有人说合肥的研究所多,都是科大的原因,这简直没见识到什么程度了?

科研系统我太熟了,给你们好好仔细讲讲,都记住了,免得以后出去乱说以讹传讹。

比较出名的,中电系统的38,43,16都是三线贵州都匀陕西等山区转回城市时搬过来的,都是研究所领导和当时合肥市谈来的,和科大毫无关系。8所是应中电总要求集中大城市的政策下从淮南搬迁至合肥。蚌埠的41和40合并后,因为李所反对,且先期已经搬了大部分去了青岛黄岛区,所以没有搬到合肥。

通机所,以前机械部的,跟合工大原本一个系统的,人家来合肥你说跟合工大有关还差不多,和科大有关?

化三院,煤炭设计院,水利研究院等等各部委的研究所,这些都是合肥市谈来或人家上级总部要求的,这些你们是不是都要算到科大头上了?

玩笑开大了,科大这几十年自己一直拼命找机会往大城市跑路,还会自己出面拉别家来建设合肥?你们还有一点点逻辑可言吗?

中科院也就有几个自己系统的研究所在合肥而已,数目不多且都不大,也就合肥物质研究院大一些,但还比不上大连物化所,北京那几个牛所,从你们的逻辑,中科大对大连的贡献比对合肥贡献还大!

哦,忘了,你们也许都不知道中科院的一百多个研究所,合肥只有个位数,13个中科院城市分院,合肥只是其中之一,并没有什么优势地位,就开始在这里大放厥词说研究所来合肥,都是科大原因?

真是笑死人,科大自己几十年来如一日地想逃离合肥回北京或沪深大城市,05年前科研成果都尽量不在安徽省本地化,生怕本地化之后不好搬走,本科招生都尽量少招安徽省籍,就这样一个高校,他还能给你拉研究所来一起建设合肥?

倒是安徽省当年为了给科大腾校舍,解散了当时的合肥师范学院,后来又因为科大看上了全国唯一的本科院校烟草经济学院的地和豪华的校舍,强行把人家学校合并,之后把人家学校专业全部消灭,让本来本科高校就不多的合肥丧失了两所本科院校,其中烟草经济学院还是烟草部门的唯一下属院校,超级有钱的主,本来可以发展的很好的。

……

愚昧无知的群众,毫无社会经历经验的学生,聚在一起胡扯八道,肆意黑合肥,真是够了。就说要修地下穿这件事,你们因为这件事把合肥人骂的狗血喷头,什么刁民之类的都出来了,很多人到现在都不知道,在这里说些公道话。

第一,你们知道这会对道路周边小区居民生活造成多大影响吗?这可不是新区,新区你们下穿不都是随便你们建吗?这可是老城区,你们做规划要考虑人家周边居民的,你只考虑自己,损害人家周边老居民的利益,放在哪里能通过?

第二,你们这块地的设计规划合理吗?为什么就要设计跨校区上课?课程设计是否合理呢?你们做这种校区设计,需要街道下穿,这之前你们考虑周边居民了吗?这种只考虑自己的规划设计是合理的吗?为什么在设计之初不能让各个校区的学生尽量不要跨校区上课呢?

第三,你们现今这个要修下穿的中校区这块地,本身就不是你们的,是人家合肥学院的老校区黄金地块,被你们看上了,于是找合肥市要。合肥市对你们够意思,把合肥学院撵走,为了你们,损害其他高校利益,损害周边居民的利益,干了多少,背了多少黑锅?现在下穿这事,你这周边又不是城中村,居民楼都是高层,拆迁都没法拆迁,市里想帮你们都没法帮,你们以此骂合肥市,合适吗?讲道理吗?

第四,合肥人民大多根本不知道这事,仅仅是那几个受影响的小区居民反对,你们故意扩大化骂全体合肥人,这合适吗?讲道理吗?现在都讲究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就算是省政府市政府想要建下穿,也得要取得当地居民同意啊,你们这大嘴一张,就要求周边居民必须配合你们的规划,这么傲慢的吗?在京沪你们敢这么对待京沪市民吗?

这种规划不考虑周边,不顾周边居民生活,一味以自己方便为理由,有多霸道你们知道吗?你们还看不起合肥想去一线城市,那就以这个事件去京沪问问,同样情况人家市里能理会满足你们这种霸道要求吗?

……

再看看高新区你们所作所为,2016年房价大涨,你们才突然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瞄上了高新区最好的地,蜀西湖边3000亩,根本不管原本规划直接就要,甚至把上面原属于合工大的地都要走,工大在那块地上都已经盖好了楼,被你们活生生赶走,换在哪个大城市能容你校如此霸道?能这么忍气吞声?

想当初,合肥市年年去你们学校送地,空地随便挑,你们某校长只想搬到大城市坚决不要,后来眼看搬不走了又强行要地,得了便宜还各种嫌弃,这也就合肥人民脾气好能忍气吞声,换了哪个大城市能受得了?

我看合肥太低三下四,真不配叫霸都,科大才是真霸道。

评论中,很多人直接搞人身攻击,这除了暴露你们自己的素质,还真的能让你们显得更有理吗?也许吧,大多数人,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

评论区有人说目光短浅,科大的贡献在未来,量子产业未来不可限量啥的。

这就是典型的门外汉观点,科大的理科成果有多少转化工业成果了?科大讯飞等蹭名气的科大系企业,规模效益差成啥样了还吹?内情啥样你们知道吗?要不是安徽省用安徽人贡献的财政,长期投大钱帮科大撑着门面,早就倒了知道吗?

科大作为纯研究性大学,根本就做不出来成功企业,凡是孵化出成功企业的大学,都是工科大学。纯科研为的是不计成本的探索,根本无法产业化。真正做企业,要的是工业研究和成本管理水平,还真以为纯学术研究都能应用于实际?那就等着亏吧,科大讯飞就是典型,是安徽省巨大的财政负担。

至于你们吹上天的国家科学中心?还有人真以为有什么用?不过是给你个虚名罢了,北航在此之前说要建合肥校区,怎么一出这个名头反而不来了呢?合肥在此之后成功引进了什么新的大学校区或是38所这样的大科技企业了吗?并没有!

这玩意要真是好,根本就轮不着合肥的。又不是国家中心城市,这种好处巨大的名额。

请问说贡献,肯定要是已经做成了的才能算,不然谁都可以有贡献~虽然现在没有,但我未来有!这样说话合适吗?

这里所说的三大功臣,都是实实在在已经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大这个许诺未来做贡献的,跟他们站一起合适吗?

至于说科大的研究未来产业化不可限量的,请问没做成的事就拿来当功劳合适吗?请问你们凭何确定,科大未来就一定会把这些项目放在合肥进行产业化?

平心而论,科大非常优秀,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相对合肥给你的恩情帮助,你显得很不够意思没啥回报不说,在你们身上看到的嫌贫爱富势利眼行为,令人无语。

你校有些人,当然不是所有人,为了让自己学校搬到发达大城市,每天在外面造谣,各种诋毁合肥,学校为了同样的目标,默许这些,从不辟谣。著名谣言,说别的部属985的经费都是当地省份给的,而安徽省一分钱不给。对,大部分愚昧老百姓不懂这个,可以被诓骗,还以为这是真的,可请问造这种谣心里良心过得去吗?

事实是,部属高校大部分经费都是由中y给的,何来部属高校经费都是由本省负责之说?各地方出的都是很少的象征性部分,很多地方以地代钱,而安徽省几乎都不要钱,支持力度更大,就问高新区的那3000亩黄金地段,那可不是像其他城市给高校的规划内土地,土拍没有千万一亩下不来,你说这相当于给你送了多少钱?

试问16年全国土地大涨价后,还有哪个城市这么大方,把已经建成的黄金核心地段给你高校建这么大校区的?别的城市,都是只给未建成的郊区地块,让高校去做开拓者,哪像科大这样,从不去郊区,都是看那块地周边已经都建成了,再去找市政府强行改规划要地。

即使如此,现今还有人在造谣,说合肥只给了一千亩地。真相是,合肥把湖边三千亩黄金地都给了科大,但科大自己把其中大部分用来建实验室,研究院,住宅公寓生活区等,只拿出1300亩用于建新校区的工学院,这是科大自己的规划。合肥市给了三千亩地,科大只用1300亩用来建校区,现在就被造谣成合肥只给了一千亩地,要是这么算,其他学校的校区是不是也要减大半了?毕竟各大学教学区都没有配套实验室研究院部分大。就这种低劣的谣言,从17年传到现在愈演愈烈,让合肥背这么大黑锅,科大校方得利,就任由谣言发酵,从不辟谣,更有甚者,校内还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跟着附和谣言,无良到了什么程度?

安徽省是穷,可紧着自己的高校,也从来没亏待过你科大,要求给的从来也没少过。对于一个穷省来说,挤钱给你更显可贵,因为人家高校都是主力建设当地的,浙大更是用接近一半招生名额用于招本省学子,科大呢?

若是不领情也罢,收了钱后却出言诋毁,甚至造谣说没给你钱。某人接受采访时竟随口就说说安徽省的钱基本上没怎么见到,这句话就真过分了!

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您这句模棱两可的话是啥意思?为了搬去上海深圳,至于要这样说话,引导舆论中伤安徽省吗?以这人说话的分量,给社会带来了多大误导,给安徽带来多大负面影响,科大人不会不知道吧?

不说别的,看看这帖子下面的留言,许多人还在以他说的这话为依据,坚决说安徽没给科大应给的财政款,以谣传谣还能更猛烈些吗?

天哪,都什么年代了?安徽省敢截流你们这种单位的财政款?完全不是事实!真要是当真,不要顾及各自的脸面的话,就去查查那些年的财政记录呗,看看安徽省到底有没有给钱,看看您说的安徽省的钱是不是真的没见到。到时别推脱说您是科学家,不是财政专业的,也不懂财务,找理由去搪塞。

谣言真是可怕,重复一百遍,就成了真的。看看本文回复里多少科大学子言之凿凿地说安徽就是没给钱,或者说好给的钱最后根本不够。这造谣也是够了,截流财政是大罪,谁有这么大胆子?还有人造谣说安徽根本没有给科大财政预留款,全靠水电费抵扣,也是低级到极点了。

水电抵扣财政拨款,这很正常,哪个地方和高校没做过?水电费就不是钱了?各个地方和高校都在做的事,怎么到科大这就属于受委屈了?你科大学子连点财务常识都没有?而且水电费这才多一点?也能拿来说事?安徽省直接拨付现金财政的比例,在985里都是最高的几所之一,怎么就变成安徽不给科大钱了?

至于朱,安徽省敬重他是真材实料的科学家,为国家为科大在科研战线上做出巨大贡献,不好意思主动说出来事实真相,毁他清誉,但嘴里经常跑火车的习惯,误导舆论多年,这谣言是不是也该停了?

就因为嫌贫爱富想去大城市,就可以造谣把恩人贬得一无是处?风头过去了,就看不起合肥这个穷小子,为了搬走攀高枝改嫁富二代,肆意诋毁当初在你落难时收留你的恩人,无良心,非人哉?

为安徽人鸣不平,科大不值得,安徽没有对不起科大,而是科大对得起国家,但不太对得起安徽,安徽对科大有恩,你不该在翻身后就看不起他,毕竟他在你落难时收留的你,你也是在他家里创造出你那最辉煌的二十年校史。

有人说,中科大被合肥拖累,不去一线城市不行,真要走其实也未尝不可。中科大走一半去一线城市,留合肥一部分,比如安徽籍以及家属在安徽不好离开的这部分,也算报几十年的恩情,在这基础上成立一所华东科技大学,不求多厉害,只要不反向歧视本省考生就好,只要不天天骂安徽败坏安徽名声就好。不求涌泉相报,至少别让故事变成东郭先生和中山狼的结局。

…………

另声明,评论中有人说我把科大说的一无是处,那是胡说。

表明一下,科大在我看来,学风好,学生优秀,学术水平过硬,甚至个人观点科大学风国内第一。

本人该篇文章,仅对社会上所流传的安徽尤其合肥之前的发展全靠科大,反而对科大不好,新校区只给一千亩,刁难科大不给修下穿等不实谣言做澄清,帮助大家更好地看清事实真相,不要人云亦云,听信不实谣言。

……

附一张全国各省市985录取率排名,安徽河南两省高考考生,苦。


user avatar   dandanj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69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全体师生,落魄地逃离了北京。

35000箱的仪器和书籍,510节火车皮的师生家属,是中科大的全部家当。从此以后,他们的余生再无北方。

师生们坐在远去的火车上,看着熙熙攘攘的北京火车站消失在天际,也许会想起自己11年前成立的那一天。


图: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届学生入学(玉泉路校区)

中科大的校区,是从解放军政治学院、解放军工程兵设计院拨来的,由中央党校打电话催办的。
中科大的书、设备、工人、干部......是从中国科学院的各院部和研究所调来的。
中科大的1600名新生是从全国各省市优先录取的,招生简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印出。
华罗庚在各地做学术报告时宣传中科大,严济慈在中科大亲自登台讲课,陈景润在中科大辅导学生论文。


图:华罗庚在中科大课堂给同学们答疑
1958年9月20日,郭沫若,既是中国科学院的院长,也是中科大的第一任校长,正式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
郭沫若亲手写下了校歌《永恒的东风》:

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
那时踌躇满志的师生们还不知道,世间没有什么永恒的。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1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建校11年后,“文革”的风暴降临了。知识,变成了最见不得光的东西。
中科大正常的招生、教研等工作全部被叫停,1961级的学生,因为毕业被延期,硬是在校又待了1年半。
工作组、军宣队入驻校园,一天天不上课,搞起了揭发会、批斗会、大字报、大辩论......


一纸《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飘来,中科大甚至连北京都不能呆了,要在偏远的大三线寻找落脚点。
她来到了湖北,湖北聊表歉意,“沙市已经有中科院五七干校了,没有合适的地方给你们了。”
她来到江西,江西直接无情拒绝了她的请求。
她又来到河南南阳,他们说,”南阳土地有的是,三千亩五千亩没问题,但我们南阳没有接收一所大学的能力。“
1次、2次、3次,中科大一连遭到了3次拒绝。这所科学界的掌上明珠,尝到了被嫌弃的滋味。


中科大走向无尽黑暗时,却接到了中央的调令——去安徽安庆。
原来,在所有人都不看好中科大时,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德生,站了出来:
“安徽人民就算是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
当时的安庆,能提供的只是市委党校的一栋3层小楼,平常出门就是人挤人,就连生活最基本的吃喝也无法维持。李德生拍板,又在省会合肥市给他们腾出了地方。
1969年12月,中科大师生正式搬迁。光是仪器、图书和档案等设备材料,就装了35000箱,货运装车70多次,运货量有865吨。家属有470多户,职工、学生的客运有20多批,约6000人次,火车皮用了510多节。


这场搬迁总共耗费了77万元,历时11个月,直到1970年10月,中科大才算正式在合肥安家落户。

盘点一下家产,已是遍体鳞伤:大半的图书被毁坏、三分之二的仪器设备受损,就连教师都走了一大半,剩下的老师还不到100人,教授、副教授,只有21人留了下来。
为了迎接中科大,合肥把原先合肥师范学院的位置,让给了中科大作校址。


尽管校舍面积还不到6万平方米,也已经是穷得叮当响的合肥,能拿得出手的最好条件了。

在合肥成为安徽省省会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县城。就算是1949年由县变成市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穷酸样。
一个省会城市,只有2条街道,人口还不到5万,连自家省内的芜湖市、安庆市都比不过。
现代工业是不可能有的,3家小酒厂、1个铁器社、1座小发电厂......20多家这样的小作坊,成了当时合肥最大的产业。
如果合肥人生病了,只能去仅有的1所医院看病,12个床位、13间屋子,2名医生、10名其他工作人员,是这家独苗医院,仅有的财产。


就连城市发展时最重要的交通,合肥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有一次省委书记要去北京开会了,好不容易能试试合肥的机场了,结果当天下了雨,简陋的机场跑道根本没法让飞机滑行。
省委书记没办法,改乘了火车,这就算了,火车还需要从安徽省蚌埠市中转1次,才能到北京。
就算是现在提起合肥,还是会有很多人懵逼三连问,“合肥?在哪?是什么地方?”
这座城市在很多人眼中,可能还没有许嵩的一首《庐州月》有名,即使这首歌,唱的就是“合肥的月亮”。
2

到了1972年,在终于缓过了一口气之后,中科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回家。
中科大尝试给周总理写信,申请回北京,总理看了,没有表态。
1978年,中科大终于等来了 “拨乱反正”,这下她应该能名正言顺回家了吧。

中科大再次上书,可结果却如石沉大海。
那一年,不太甘心的中科大,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地点在北京,就在中科大原来建校的地方。(后来这个研究生院变成了中科院所属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小名国科大。)


图:《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京成立》
是不是有了北京的研究生院,中科大回家的路就能更顺畅一点呢?
到了1985年,中科大怀抱着巨大的希望,再次争取回京。

这一次,她还是没能成功。
她得到的答复是:既然原址已经被研究生院占据了,北京也找不到足够的地方来办学了。
如果北京不行,那南京、上海也值得一试啊。但中科大申请的结果,通通都是失败。
1次、2次、3次,中科大又经历了3次失败,和当年搬离北京时的落魄如出一辙。



在她失败时,合肥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做事。
合肥没有北京的政治资源,也没有上海的时髦生活,他能提供的其实很有限。

80年代,全市的电力供应都紧张。但科大师生说,做科研,不能没有稳定电力供应。
合肥说,好办。
于是中科大成了优先级最高的供电单位,比合肥市政府更高。
南方的冬天湿冷,让来自北京的师生怀念暖气。有时候课上到一半,老师们会带着同学们一起跺脚取暖。
合肥说,好办。
政府硬是挤出了资金,给中科大的教室和学生宿舍楼里,都装上了暖气。直到三十多年后,合肥的主城区和3个开发区才享受到了集中供暖。
中科大也因此成为南方第一所供暖的高校。
当时中科大的学生们没觉得有什么稀奇,只有在对外高校交流时才发现:“咦,原来你们学校没有暖气啊?”
一片暖气也许没什么。但那是这座城市的诺言:我有的,你一定有;你想要的,我一定给。
80年代的中国,所有城市都很穷,但不是所有城市都像合肥一样有耐心,愿意和科大一起成长。

3
1978年3月,中科大成功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少年班。他们平均年龄只有14岁,年龄最小的才11岁。
入校时12岁的张亚勤,在地图上费尽心思寻找合肥,那时地图用圈标明城市大小:北京有三个圈,家乡太原有两个圈,而合肥只有一个圈。
但是入学之后,他却在写给母亲的信里感叹:“合肥很小,科大却很大。”


图:科大首届少年班
这里的精英满地走,天才贱如狗。
1981级骆利群,38岁时出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正教授,2012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1982级卢征天,旅美时获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现任中国科大教授;
1984级杜江峰,中科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1987级庄小威,34岁时成为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正教授,是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华人院士;
1996级尹希,未满32岁晋升为哈佛大学正教授,打破华人记录;
1998级陈宇翱,80后的中国科大教授,获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
这些天才们,大多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
离北京太远,离纽约太近。这是一位科大校友对母校的评价。
科大学子,心气高傲,眼睛里只有国际一流水平。既然离一线城市太远,那就干脆直接出国好了。


在科大背后的合肥,也因为中科大的崛起,陷入了争议。
现在在知乎上随手一查,遍地写满了“合肥不配”、“中科大应该搬迁”的话语。


在中科大上学的学生, 对于合肥的怨言也是积了一肚子。

他们吐槽合肥交通不便利,站牌迷惑性强。


合肥地理位置比不过北上广,同出一门的中科院大学也会对中科大形成威胁。


合肥也没有一个马爸爸。


如果合肥这座城市有一张能反驳的嘴,也许他会说话。
但他也说不了什么。谁让合肥确实不是一线城市呢?

合肥没有时间悲伤。它能做的,只是像每一个迷茫的后进生一样,把欠缺的功课一点一点补齐。
哪怕成不了状元,能做一点是一点吧。

交通不好,补机场、补地铁、补高铁。
现在,从合肥坐高铁到北京四个小时,上海两个小时,南京一个小时不到。
六年前,合肥建起了一座新机场;三年前,合肥有了第一条地铁。
为了照顾中科大的精密仪器,合肥地铁全部绕行中科大。但是中科大的每一个校区,都有专门的校车在等待学子们,公交车也直达不同校门。
2015年,合肥为便利往返于中科大本部与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之间的师生,开通了102路公交线。
因为中科大的外籍人员很多,合肥便将102路的语音播报,发展为中英双语。
这也是合肥,唯一一条双语报站的公交线。


就业不好,补就业。
中专及以上学历直接落户合肥,落户之后就能享受合肥3年的租房补贴。除了这些,安徽省政府还给中科大的教职工建了一个住宅小区——科大花园。
2017年,合肥更是迎来了8位归国的哈佛博士,他们没有一个人生在安徽或长在安徽,他们来的理由只有一个——中科大。
这背后,是合肥的20亿科研投资目标。经费不够,补经费。
在未来5年将投入超过20亿元,新引进培养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600人、省市级领军人才3000人、高级人才10000人,集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不少于10万人。
合肥近年来经济增长不少,但是依然没法和北上广看齐;但是他给中科大的经费,比北京市给北大的经费还要多。
2017年时,安徽省给中科大的科研经费是25亿。自家的亲儿子安徽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呢,加起来还不够中科大的零头。
现在AI界的独角兽公司科大讯飞,是由合肥市市长牵线融资的。他直接给3家本地企业安利科大讯飞的技术,帮它拿下了3000万的投资。


图:《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尾声
在离合肥市区1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三面环水的小岛,远窥绿树成荫,近看清新幽静。


这里不是某个度假村,而是中科院在合肥设立的物质科学研究院,又名“科学岛”
这里有俗称“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EAST,还有“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这样的科研环境,走遍全世界都找不到。


其实,这个岛就是整个合肥的缩影。
合肥对自己的定位一直很清楚:他成不了北上广,只能做一个科学岛——让科研人能够专心科研,不用操心其他;既可以靠近城市谋求发展,又可以闹中取静潜心科研。
五十年来,中科大也已经习惯了合肥的怀抱。一座城市,一所大学,形成了奇妙的共生关系。
合肥离不开中科大。
现在的合肥,是全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之一。另外三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和深圳。
中科大带给合肥的礼物,是智能语音、量子通信、新能源汽车这些高新产业。合肥的GDP也从2001年的363.4亿元,上涨到了2017年的7191亿元。经过10多年的努力,合肥产值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从102户猛增至1189户。
五十年来对科学的敬重,让合肥不再是一个中部省份的寒酸县城。


中科大也离不开合肥。
北京已经是回不去的故乡,上海南京是陌生的异乡,只有合肥愿意给中科大所有想要的。
就像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说:外界认为科大在合肥是一种地缘劣势,但反过来看也是一种地缘优势。
因为合肥有“放得下一张安静书桌”的科教氛围。
中科大去年的毕业生中,有42.7%的本科生、21.8%硕士生、34.9%博士生,选择留在了安徽。
我很希望,这一所大学和这一座城,能将这相互成就的浪漫故事,一直书写下去。

明年是中科大正式在合肥安家落户的第50个年头,如果有时间,大家可以去中科大看一看,那里的3月樱花,不输任何地方。


user avatar   li-jia-89-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河南高考生来说一下。这事只从招生的角度来思考也太局限了吧。

河南拒绝中科大的最直接影响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河南的学生在高一甚至在初中就坚定地要考出河南,因为河南没有一所一流大学(至少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外省人都觉得郑大是国家给面子发的双一流,其实河南学生家长很多也是这么想的)。

这个人才流失是惊人的。哪怕现在郑州发展的挺不错,可是虽然我是河南人,但是郑州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并没有家的感觉(从路程上来说,我家乡跟武汉离得可能还比较近)。

而中科大不仅能更好的留住人才,每年还会向全中国引进一流的高考人才,向全国全世界引进一流的科研人才。一个城市是有粘性的,中科大让安徽可以吸引北京上海等地的学子来合肥学习,谈恋爱,安家生儿育女,然后能吸引到一线大城市的家庭的六个钱包。

你想想看,郑州发展这么好这么快,但是能赚到一线大城市的子女和他们的六个钱包吗?哪怕你说中科大放在河南肯定还会扛不住搬回北京的,河南很大程度上是给别人养老婆。但是我觉得中科大即使搬回去打家乡篮球,只要是能在河南留一个分校,只要给河南分一点资源,就能爆发出很大的能量了。毕竟现在郑州是从始至终没有任何像中科大这样级别的资源,依然凭借着河南强大的发展势能,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总之,留不住,引不来,这一来一回,损失实在太大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仔细研究京校外迁情况,发现不是河南拒绝中科大,而是河南当时无能为力,中科大考察后拒绝河南...

1.京校外迁的时间是1969年10月,这个时间点很特别,河南当时无人主政,无论省委第一书记(相当于现在省委书记),还是省长,岗位都是空缺的,并且这空白期至少有1年多的时间了,请结合3思考。

2.三年大饥荒时期,当时饿死人数四川第一,河南第三,安徽第四,但是,河南人口基数较多,粮食供应与保障问题还是河南各地方的首要问题。

3.河南省与平原省合并,省会由开封搬到郑州,从省委到地方形式复杂,请结合1看。

4.同期,地方接收2所下放的北京学校;(ps.下放的学校不同于林彪"第一号通令"的外迁13校,是指另外的撤销停办的14所学校,下放期间不予许办学的)。

其中,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现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69年10月停办,下放河南固始,1972年于北京复校,1973年3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办学。

北京经济学院(现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969年停办,下放河南息县,1973年改由北京市领导,1974年恢复招生。

注.剩余的撤销停办的学校,2校消失,其余10校均在1978年后,在北京复校,恢复招生。例如,中国人民大学,1969学校停办,下放江西余江;1978年国务院批准恢复办学。北京政法学院(现在"中国政法大学")1970.11停办,下放安徽濉溪;1972年宣布撤销,1978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办学。

以上是为什么不去河南的问题及当时河南所面临的困难情况,不过整体京校外迁13校情况,发现中科大还叫"中"字号,并且留在地方,绝对是偶然偶然偶然事件(重要事情说三遍);换句话说,中科大当时若是在北京、上海、安徽外,任何一个地方省份,要么去掉"中"字号成为地方性大学,要么迁回北京,或者去往上海。安徽之所以例外,大家查看下1978年后得国家常委桌,这么多次的换届,唯有安徽1个省每次都有人在桌子上,并且有多次不止1人呀!!!

中科大的新校区规划时间,与合肥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批复时间,是不是相差没有多久呀?!!而在此之前呢?中科大考察北京,被驳回;上海计划,被驳回;最终,无奈向南援助南方科大,迂回路线。直到,批复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科大才开始了新校区规划。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仅3个城市,北京,上海,合肥;依托高校.中科院、中科大、北大、复旦大学。而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除了京、沪二市,深、津一直在争取呀,而合肥凭什么呢,可见中科大的影响力有多大呀。

那么,为什么一直局限在合肥?请参考'政治大学',不客气说,当年河南若接收中科大,老早中科大都回到北京了,或许会在河南设立分部(参考13校原"北京电力学院",现在"华北电力大学"的模式),或许仅有北京校区(参考中国农业大学--原13校的北京农业大学及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合并组建,或北京交通大学--原13校的北京铁道学院);除了以上2种模式,最后一种扎根地方的4校,除了中科大能拥有“中”字号,其余三校的各自的北京研究生部(各自原校址组建),于2001年并入北京工业大学,学校改名为地方大学:北京建筑工业学院--组建成为"武汉理工大学";北京机械学院--今"西安理工大学";北京水利水电学院--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怎一个惨字了得?还想用“中”字号?

以上也不难发现,为什么2017年之前,中科大对合肥促进作用不大,因为中科大在13所中是最牛逼存在,一直想逃离合肥,却又逃不掉,于是与安徽省政府若即若离的。

2017年,合肥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批复,当中科大决定建立新校区时,看看这几年对合肥的促进作用,像省医院这种明显能够看见的变化就不说了,这2年上马的国家重点基础大型科学实验室,看看合肥布置多少个,甚至比有的高校大市分配都多,难道是因为安徽大学吗?(滑稽) 这些实验室,不仅仅中科大用呀,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也能够利用研究呀,能有研究机会,学校排名还不慢慢向前?何况这些基础科研成果,孵化出来都是一个个高科技公司呀呀呀!!!

你选的2017年的图真的不具有代表性,因为2017年是中科大彻底决定留在合肥的元年,有本事等过5年后,10年后再看看,中科大未来对合肥促进作用,比想象中大的多。不然那些大佬怎么一次次否决中科大迁移呢?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


user avatar   alan_z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河南赶走中科大在当时是个正确的决定。因为1粮食不够吃了。2你养活了人家,人家说不定过了风头就回去了。而且科大只不过是河南省拒绝的四所名牌大学之一,一点也不特殊。

其次,我一直认为,只看本科学生是一个很蠢的行为,对于政府来说,1个硕士生的效果可能要比两个,甚至三个本科生强得多。我在校的时候,实验室里一抓一大把的安大,安师和合工大过来的学生,这些人才是很可能留在本地工作的人。至于本科生,对于C9这个级别的学校来说,就算是扎在西藏日喀则,人也会被几个超一线大城市打包带走(我本科同级院里100出头的人,现在留在合肥的就1个半,国外的三四十,剩下的都猫在超一线大城市了)。政府关注的是什么?不是这些注定要离开的人,而是那些会留下来的人和东西。科大的硕/博士生留下来的多吗?很多。科大给过合肥其他的回报吗?很多。

再次,对于安徽省,甚至合肥市政府来说,中科大就是安徽本省大学,合肥本市大学。西安当时有认为刚过来的交大不是自己本省的大学吗?人家把整个省的糖指标挤出来给这帮来自南方的“臭老九”用。自从朱清时滚蛋后科大领导层脑袋就正常了,于是和安徽省、合肥市的关系就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这点我反对 @虚名而已 的回答,合肥的经济提升确实让科大的决心下的更坚定,但是朱清时在08年退休才是科大战略政策转变的原因(朱清时这人,我另一个回答说了,只能说他在科大需要复兴的时候执掌科大是历史的遗憾),而经济提升+交通升级让这个转变的阻力更小(08年下旬侯接掌科大之后就先是和政府,以及兄弟院校缓和紧张的关系,然后开始谋求扩张科大)。

并且,985学校一定比其他学校强吗?不见得吧?

郑州大学嘛,我不评价,毕竟我只接触过几个学生,而林子大了,出啥鸟都正常。我本人对于安大,安中医,安医和合工大有着崇高的敬意:因为就在马路对面,我经常去安大,我可以很确定的说安大整体氛围要比兰州第一人民公园强,而且妹子漂亮,肉眼可见的漂亮;安中医的有些课水平不错(选过3门安中医的课);安医的附院水平很高,但是学校的管理嘛,08还是09时候,有块抹布挂在对着安大的那个门的鎏金校名上得有三四个星期没摘掉;合工大的伙食真好,我走之前都看到合肥学院里有合工大食堂的招牌了。大学的发展不仅仅看个人努力,还有历史进程,我不会厚颜无耻的说科大的存在让这些学校更好,我只会说,我们能够通过合同协作,让我们实现共赢。就像科大和科学岛那样,小孩子才会觉得有人获利就一定有人亏了,大人们讲究的是共赢。

顺便说一句,想抹平题主数据里安徽和河南的985录取率上的差距,科大每年1862个本科生全部来自安徽可能都不够,其他985学校不可能干看着生源水平和分数线降低而不行动(科大又不是985守门员,科大扩招必然会影响其他985学校的分数线),调剂名额就是了(比如把安徽的名额给浙江就是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条一条过一遍吧。

①“河南拒绝中科大”

这段历史不清楚,应该是科大到处找位置,河南当时的条件给的没安徽好,所以科大选的安徽吧。这不就和各种招商引资一个道理么,比条件啊...


②“中科大搬到安徽后没有给安徽特别多的招生名额,在安徽每年招生二百来个在河南每年招生八十多个,没有使得安徽考生上学更容易,没有985大学的河南985录取率一直超过有985大学的安徽。

首先说各省名额分配的问题,科大一般给安徽能给到~200的名额(12%,~1800人),

别的不带地名的学校也有这么做的,比例差不多(清华,484/3300≈14.6%

至于说“没有使得安徽考生上学更容易,没有985大学的河南985录取率一直超过有985大学的安徽。

我们来算一下,安徽的1.10%要怎么才能超过河南的1.14%的985录取率呢,只差了499000×0.04%=200人,

这么一看,只要科大多给安徽200名额,安徽的985录取率就能高于河南了呢!

实际...题主没搞清楚的一点是,科大这个一分一段位的学校,多给200,少给200,那些人也都是985,根本不影响安徽省的985录取率。真的能影响安徽省985录取率的,是最末等985院校在安徽省的名额,你让那些学校多给安徽省一点名额,才是提升安徽省985录取率的办法,这才是省政府需要和各高校沟通的地方。除了沟通,根本原因是如果一个省的教育好,生源质量好,别人自然会追加名额。


给贴个985各校招生名额,知道该朝哪里努力了吧。


③“中科大在安徽反而消耗了安徽省一级的大量教育资金,使得安徽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没有充足资金发展从而和郑大拉开差距。

消耗了省的大量教育基金...还好吧,性价比不低吧,这个投入不亏的鸭。

因科大导致安大和合工大没充足发展这个过分了哈,别让我查到安徽对科大+合工大+安大一起都没武汉对武大华科投入多,不然的话因科大而使得安大和合工大没资金这说不过去。

合工大确实有理由对科大不爽,那应该主要来自安大安医安农的妹子被科大抢吧,但是我肯定没干过这事。


④”并且郑大可以以本省没有985大学为由申请双一流大学,安徽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则不能,阻碍了安徽本省大学的腾飞。

这个只能说郑大呼声高啊。我不否认,如果没有科大,安大和合工大确实可以以“本省没有985去申请双一流”。但同样没985的江西的昌大怎么就没搞成郑大呢?

我也不是谦虚啊,不知道题主有没有查一下中国人最多的大学是哪个,你知道郑大比山川吉都大么?不要以为别人能申上自己就能上的呀...





>>>贱贱的圈|群|站<<<


user avatar   lao-shu-46-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的平头老百姓是啥都不懂的、啥都做不了的、啥都不想做的贱民吗?

英雄的老百姓关心美国,因为它就横亘在面前。

“Because it's there.”

因为山就在那里,所以英雄的老百姓就想征服一下呐,人类的天性而已,家畜或许不能理解。


全世界所有厉害的东西,中国的平头老百姓都关心:上至国际空间站,卡西尼,奥陌陌,旅行者;下至下水道油布包,煮饭仙人,圆珠笔尖,还有猛禽,幽灵,高精狙,福特号,电磁炮,可燃冰,盾构机,大豪斯,大牛排,电瓶车,鸟语花香,老虎大象,GPS,NMD,M1p,RTX,诺贝尔,太平洋。

我想要的不多。你给不了,我就自己想办法。

不允许吗?




  

相关话题

  四川一高校开设种田必修课,学生下地挣学分,你怎么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是否应该迁校? 
  安徽太湖一皮卡冲下 80 米深崖,12 名除草农妇返家途中遇难,目前情况如何? 
  7 月 30 日河南郑州新增 1 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目前情况如何? 
  1 月 13 日河南新增本土病例 98 例,安阳市 69 例,目前情况如何? 
  2020 年 14 省年平均工资出炉,河南年平均工资 70239 元排名倒数第一,你怎么看? 
  2022 年安徽取消少数民族以及侨眷、港澳眷属等相关高考加分,具有哪些意义?是否值得全国推广? 
  你认为沪苏浙皖最合理的行政区划是什么样的? 
  湖南远嫁安徽,父母要20万彩礼,说男方买房加不加我名都无所谓,彩礼到位并且彩礼父母要拿着,大家怎么看? 
  中科大本科生朱科航用两年时间学完四年课程,获 9 所世界名校全奖直博 offer,怎么做到的? 

前一个讨论
火箭少女101已经解散一段时间了,从目前的形式看谁最有发展潜力?她们分别还能在娱乐圈待多久?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今年清北财政拨款减少20%,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增加6000万?





© 2024-05-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