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要给孩子科普? 第1页

  

user avatar   rainy-sun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在小树林里玩的时候看见毒蛇了,你会怎么办?

她说:不要害怕,不要尖叫,不要乱动。动物一般不主动攻击人类,只有在特别饥饿,或者受惊吓的状态下才会如此。所以,轻轻地走开就好了。如果尖叫,剧烈跑动反而会吓到动物,受到攻击。蛇是冷血动物,因此天气突然变热的日子,它们会出来晒太阳,这种时候要特别注意。

如果你在游泳的时候看见鲨鱼了,该怎么办?

她说:不要害怕,鲨鱼一般不会攻击人。平均一年有十几个人被鲨鱼攻击,但是人一年要杀害一百万条鲨鱼。有些鲨鱼比如鲸鲨看起来很大,但他们只吃浮游生物和小鱼。

为什么人要打预防针呢?

她说:预防针就是给你的身体打一些老弱病残版本的病毒,然后身体就有抗体这玩意儿了。一种细胞叫B cell的造出抗体,然后它的哥们儿T Cell找到病毒,用抗体把它们杀死。它们都是老弱病残,所以很容易的啦。

为什么蚊子要吸人血呢?

她说:因为蚊子妈妈要准备足够的养分养她的宝宝,蚊子爸爸们不吸血的。

上面的每一个回答都来自于我六七岁的孩子。

知识让孩子的头脑充满了各种颜色。

说到了为什么要给孩子科普,我的感受是以下几个方面:

  • 保护自己:科普培养的首先是common sense,也就是常识,而常识的最基本的作用是教会孩子保护自己。

细菌从哪里来?最喜欢在哪里活动?各种细菌如果跑到肚子里会怎么样?

电是什么,电子为什么喜欢手拉手,插座为什么不能触碰?

火是什么,火是用来干什么的,火燃烧需要空气里面的什么成分,我们呼吸又需要什么呢?

水是什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在水里游泳?鱼为什么可以在水里不能出来?为什么有些鱼可以出来?为什么人不能一直待在水里不出来?

野地里长的果子或者蘑菇可以吃吗?

一边吃东西一边跑动或者说笑有什么问题吗?食道和气管的位置是什么样的?食物跑错地方了会怎么样呢?

氢气球有多危险?为什么我们不能玩氢气球呢?

……

  • 爱护自然,保护生物:都说无知者无畏,而我们希望孩子的无畏来自于有知,我们希望孩子对大自然敬畏,依然来自于他们获取的知识。我们希望孩子爱护动物,珍惜有限的资源。

塑料袋埋到土里会变成什么样的?塑料袋被鱼吃了又会变成什么样的?

如果鲨鱼都灭绝了海洋会变成什么样?人类会有影响吗?同我们呼吸的空气又有多大的关系?

如果树木全部砍掉,对我们的生活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如果我们洗完手不关水龙头水会跑到哪里去呢?水库的水是怎么来到家里的呢?水是不是永远用不完的呢?

石油是什么东西?它们从哪里来的呢?它们能做成什么东西呢?它们又能用多久呢?用完了又会怎么样呢?

……

  • 天性使然:给孩子科普同时也是顺应孩子强烈的求知天性

为什么吃腐肉的动物嘴边多半不长毛?

为什么有些鸟类会迁徙?

为什么一样在海边,有些地方潮热,而有些地方干热?

为什么热量会让水变成水汽,水汽会让空气潮湿,但我们又用加热的办法来烘干?

为什么能从动物的牙看出它们是食草的还是吃肉的?

为什么爸爸妈妈是黑头发,宝宝一定也是黑头发?

……

  • 知道自己不知道:知识让孩子明白未知的世界有多大,激发更大的探索欲望。也就是说,是知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无知。

爱因斯坦说:当我们获取的知识圈扩大的时候,圆周外的未知领域也在随之扩大。(“As our circle of knowledge expands, so does the circumference of darkness surrounding it.”)

热爱探索,正确面对未知的世界,并且不断去扩大自己知识的圈圈应该是每一个孩子人生的一大乐事。

  • 学无止境:让家长跟着一起探知未知的世界。

这一条是家长的好处。跟着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学习,变大自己的知识圈,是做家长的独享特权。

你知道吗?海獭吃贝壳会使用工具哦,它们会用两只小爪子捧着贝壳敲石头。

你知道吗?深海里有一种鱼,叫亚洲羊头濑鱼(Asian sheepshead wrasse),它们会秒变雌雄。

你知道吗?我们找不到鲨鱼的化石,是因为鲨鱼的骨头都是软骨。

你知道吗?小朋友的骨头要比大人的多哦。

你知道吗?指甲里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你知道吗?海豚有脑袋两个半球可以关一个开一个,所以它们不需要像人一样闭着眼睛睡觉哦。

你知道吗?世界上第一个程序员是一个漂亮的小姐姐哦。

你知道吗?植物授粉跟动物亲亲(mate)是一回事呢。

你知道吗?植物身上的刺那是人家植物的自我保护系统呀。

你知道吗?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不是钻石是Q-Carbon。

你知道吗?……

(此答案中所有科普知识皆来自我家七岁的毛毛虫,其中部分是她一两年前的理解,相信很多知识理解有偏差,请轻拍。相比较对知识理解的严谨性,对于孩子而言,对于知识的欲望和不断去探索的精神比什么都重要。)

最后,隆重推荐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让孩子爱上科学其实很简单!

关于如何给孩子科普,请参考:


更新一下这个从小科普的娃现在的样子,以下截图来自我的想法,大家感兴趣的话欢迎关注知乎母婴盐究员 @Rainy Sunny ——

祝愿每个带着问号的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user avatar   yestree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版链接:

开场白:

根据话题标签「儿童教育」和「少儿科普」,假定题目中的孩子是「少年」和「儿童」,并假定阅读者也是他们和身边成年人。事实上,可能只有对这些孩子才能做点有效的科普。「青年」时代早期忙于高考,中期忙于恋爱、考研、求职,晚期忙于应付职场、同时成家立业,哪有半点时间做别的事情、想其他问题!结果一转眼自家小朋友需要启蒙了。轮回重新开始,一直到孩子步入青年后期,中老年们才开始关注养生与业余爱好的「科普」,但在科学素养几乎没有残留的年纪,不上当受骗才是新闻。至于给孩子科普有没有用,先不要左顾右盼引经据典,亲自认真做几年就知道了。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意见和态度都不重要,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孩子却一天一个样,转眼就长大成人了。

以下是正式回答;

少儿科普的第一个意义:培养孩子严谨的行为习惯。严谨与浪漫与随性并不矛盾,我们有的时候需要浪漫,有的场合必须严谨,大部分时间可以随性。人的大脑与情绪的丰富性超乎想象,最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人类本身一定也是多样性的,无论性格还是技能还是认知偏好还是兴趣爱好。

少儿科普的第二个意义:让孩子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同样,科学思维和文学思维或者艺术思维也没有冲突,如同想象力与创造力与缜密性与逻辑性没有冲突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多种潜能,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大大充实和丰富孩子对世界的感知,从而可以让家长和亲友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少儿科普的第三个意义:让孩子掌握科学的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简称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基础是注重事物的具体特征、来龙去脉和影响因素。尽早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知我们不确定、不喜欢、不理解的事实、现象和规范,从而得出尽可能客观的结论,是我们保持身心健康成长的核心源动力。

少儿科普的第四个意义:让孩子尽早具备有助于强化科学思维、落实科学方法的一些动手能力。主要包括科学仪器与工具的使用与保养,科学实践的规划设计与操作程序等等。前者花费一般不大于家庭住房装修成本之半,后者需要根据孩子天性和家长资源能力制定具体的科学训练目标。

少儿科普的第五个意义:强调全面发展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最可靠保障。科普教育与文学启蒙、艺术训练、身体技能拓展以及心理健康辅导,同样必要、同等重要、同时迫切。而在现行普教环境中,能够真正落实「三同」的人,只能是孩子的亲人,任何教育机构都无法取代亲人的直接参与的作用。

少儿科普的最低级意义是只告诉孩子们一些自然现象和人类科技活动(包括相关作品:商品、科技成果等)的某种「解释」。而这种解释因孩子知识体系尚不完备,接受程度十分有限,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不科学」的表达方式(多半以「标准答案」口气,貌似「科学」样式出现)。其结果往往是退行性地沦为让孩子「记住」某些似是而非的「科学常识」,同时误导家长和成年亲友。这是我国人口科学素养较低的一个直接原因,其原理与应试教育破坏青少年的读书兴趣异曲同工。

上面叙述中如出现暂时不理解的词语,请在第一时间查阅手头辞典、辞海或百科全书。如果没有这些工具书,建议家长或孩子的成年亲友尽快购置。成年人可使用网络工具。

以上个见,不展开,不示例,供参考。


附:原题信息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提到的有用么?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有用。

作为中国科学院的一份子,对这个感受颇深。那就是每年中科院都会举办公众科学日,向全社会开放。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人来到,当然,最主要的群体是小学生,基本上到了这天会接待上千位小学生。我们所的研究人员、学生和工作人员们一起都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做志愿者,为小朋友们做科普。

这是我在中科院最自豪的事情,尤其是我第一次当志愿者为小朋友讲解的时候,至今记忆有幸。因为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的科研内容,并不是象牙塔中那种和大众毫无关系的东西。原来我读书这么多年可以为很多小朋友答疑解惑,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科学对这个世界的发现和认知,感受到科学的意义。

其实很多时候,小朋友给我也会带来启发。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而且观察这个世界的角度很奇妙,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新的看待世界的角度。让我思考原来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本身背后有很多常人不知的秘密。

所以基本上每年的科学公众日,我都积极参与,从头到尾为小朋友讲解科学内容,回答他们千奇百怪的问题。这也为我后来到知乎上撰写回答提供了很好地锻炼,那就是,我懂得了如何把专业知识通俗易懂的传递给大众,当然,国内更是有像中国科协这种科普国家队,那就更是在传播科普上更专业。


其实,科普,本质上就是一种知识的传承。

无论是我们的上学,还是刷知乎或者看科普视频,都是一种知识的传递。

作为大方向在遗传进化方面的科研工作者,其实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就是知识的传承。

我经常会做许多物种的比较,既有遗传也有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于灵长目的研究,更是经常研究的内容。

虽然生理上,人类的直立行走和脑容量发育是我经常喜欢跟别人分享的进化,因为这些背后会涉及到基因层面的进化。但是,人类文明能走到今天,抛开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最伟大的发明我认为你就是知识的传承。

正因为有了知识的传承,我们才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非重复昨天的故事。科普,虽然很多时候狭义到科学知识的普及,但是广泛意义上,是所有知识的普及。

有意思的是,我们研究人类进化的时候,其实有个问题,就是对于很多动物来说,生命的意义在繁殖期结束后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不少动物的繁殖期后就死亡的情形。但是人类社会却并非如此,人类的寿命可以在繁殖期结束后持续非常久,甚至超过了繁殖期本身的时间。一种解读就是祖母效应,意思是祖母的存活,重要意义就在于在父母外出狩猎采集的时候照顾小孩,并且把知识传递下去,这样可以避免族群的知识实现断崖。可以说,这是一种科普对于人类进化的贡献。


当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传承方式。

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社会:口耳相传

其实在动物中,我们已经观察到了学习行为,幼儿会学习成年动物来获取知识,比如大家熟悉的猫会教小猫捕猎行为。而在人类中就更加广泛了。

语言被认为是很早就出现在人类社会中,而在文字出现之前,知识的传承主要是口耳相传。


我们今天流传的很多故事,什么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之类的故事,其实背后都有一套知识体系,比如大禹治水的堵不如疏背后的水利学,神农尝百草这种生物医药实践等,这些知识为早期人类的传承,提高生存优势都提供了很好地参考。

二、文字时代:书籍

文字时代则是被认为是人类文明辉煌的象征。

国外的埃及、苏美尔文字,国内的甲骨文都是早期人类文字的代表。传说仓颉造字鬼哭神嚎。文字的出现,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而正是有了文字,才使得人类知识传承更加的便捷和广泛。比如早在周朝的时候,我国就有了书籍,书籍的扩散,让只是更加的稳定,再加上教育的出现,诞生了百家争鸣时代,比如孔夫子就有三千弟子,比如墨家的科学知识。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以书籍作为主要的知识传承,大家从小就开始在学校接受教育,教师们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可以轻松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三、信息时代,文字,影像。

文字的意义如何夸都不为过,不过囿于文字的难度以及多样性,其实文字并不太利于传递知识,这种抽象的内容,很容易产生隔阂,全世界有数千种语言,就连联合国都有多种指定的语言,比如科学史上,主流的科学语言就发生过几次变更,拉丁语,英语等等。以至于今天,我们国内做科研的还在挣扎,到底是发中文还是发英文的问题。国内的学生更是被英语困扰了这么多年。

有一种更加广泛的方式,却很长时间被忽略,那就是图画。图画更加直接,更加写实,也更接近于真实。



其实图画是远早于文字就出现的知识传承方式,比如在好几万年前的原始人生活的山洞里就有许多壁画,原始人们会把自己的狩猎活动,以及猎物等画在岩壁上,可见,在他们简单的认知中,图画才是最便捷的传递方式。

有意思的是,人类首次向外太空发布信息的时候,也是发布了一张人类自己的图片,而非文字。



今天,图片的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很常见的方式。

比如给小孩子买的书籍,一定是图片多而文字少。



当然,随着手机的广泛使用,摄影已经成为了标配了,再加上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这为影像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单纯的用书本文字来传承知识了,而是要结合影像来进行最直观的科学传递。

比如,前两年,中科院首次拍摄到了黑洞的照片,这种直观的感受,比任何文字的描述都更有说服力。




当然,回到题目,孩子这么小,给他们科普有用吗?

已经不言而喻了,非常有用,这是最最基本的知识传承。

正因为如此,我国早在2006年就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国科协更是从2010年起就开始举办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来为全国青少年提供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探究性科普活动。



这是我非常赞成的一种科普方式,前段时间我还在知乎吐槽过,就是我们的科普相对落后,而这种国家级机构主导的科普方式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办法,在进入5G时代的今天,用互联网的思维,用各种影像更加直观的进行科普,一定是要比纯粹的文字科普要更好。

孩子们是祖国真正的未来,他们是真正的后浪,未来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是他们来承担的。

而科普,就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接触科学的世界,让高端科技走近生活,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


梁启超曾经写过《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相信下一代,一定比我们更强。


user avatar   jia-ming-zi-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作为物理研究工作者起码应该给这个哲学思潮泛滥做下说明或者定义




  

相关话题

  中国女生相比其它国家女生,有什么优势和闪光点? 
  彩虹有没有倒影? 
  如何评价波兰这个国家? 
  在餐馆怎么叫服务员才合适得体? 
  通过从蜘蛛尾部强行扯出蛛丝的方式有可能把蜘蛛的身体掏空吗? 
  你能接受孩子平凡吗? 
  孩子话太多怎么办? 
  如何评价张震讲鬼故事? 
  为什么人类自身的战斗力不强,生存能力相比还很低下,但是却把人类基因流传到了现在并且发展成了高等动物?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黑别人为乐呢? 

前一个讨论
当大小不一的颗粒放在同一个容器里的时候,如果大颗粒密度大于小颗粒,还会是小颗粒沉下去吗?
下一个讨论
熔点和凝固点不同的物质可能存在吗?





© 2024-1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