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核心可以概括为一点:产品思维。
题主的问题是“怎么把一件事情表达得有趣”。这确实是挺值得去探究的一个问题,你会发现,同样是分享一段经历,有的人能讲得绘声绘色,有的人说起来却很没意思;同样是分享一部电影,有的人描述完你会立刻产生想去看的冲动,有的人却能把一部有意思的电影也说得特无聊。
当然了,我想会点进这个问题来看的朋友,可能不仅仅关心“怎么把一件事情表达得有趣”,还想知道“怎么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可以聊”。简单看了下大家的回答,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点(主要):提升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幽默感。其中,幽默感对应“同样一件事情,怎么表达得更有趣”;知识储备对应“怎么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可以聊”;思维能力对这两者都有帮助。
但不管是哪一种目的,其实都是和设计产品相通的。当你想着怎么把一件事情表达得有趣的时候,你的目的可能是推荐、说服、让对方在某件事情上理解和认同自己等等,这时候你所希望向对方传达的那个信息就是你的产品;而当你想着怎么又更多有趣的事情可以聊的时候,你的目的可能是获得对方的好感度,所以你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印象就是产品。而你的目标受众,不管是和你聊天的人也好,还是演讲或者展示的听众也好,就是你的目标用户。
产品思维的核心是什么?是同理心,是用户导向。你要让你的产品受得喜爱,那就要帮人家解决问题;于是你就需要考虑:是谁的问题?什么问题?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出现的问题?这就是产品需求分析的三要素:用户、需求、场景。
而表达也是一样的道理。你要让你说的话引起对方的兴趣,那就不能只顾自己说,而需要考虑:听的人是谁?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他已经知道的信息有哪些?不知道的有哪些?(用户)不知道并且有兴趣知道的有哪些?(需求)他现在的情绪和状态如何,正在从事什么活动?(场景)
大家可能都知道,一个好的产品必须满足用户的痛点。什么是痛点?就是现状和需求之间的差距。而表达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表达应该能缩小听众的已知(现状)和未知且想知(需求)之间的差距。有的人反反复复说一些没有营养的话、或者对方早就知道的事情,不能给对方带来任何信息增益,这是没用的产品;有的人喜欢自顾自说,哪怕对方明显不感兴趣也说个不停,这是不考虑用户需求;还有的人,虽然说的也是对方有兴趣知道的内容,但是要么说得对方听不懂,要么说得太无聊,这是找到了痛点却没有提供好的解决方案。
所以,用产品思维去表达,关键在于,你需要理解目标受众的已知信息、未知信息和欲知信息(抓住痛点);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满足痛点)。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不妨借鉴用户体验五要素。当我们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其实是会按照由抽象到具体的思路,首先确定产品的目标受众、商业目标等宏观战略问题,然后再决定产品需要具备哪些功能或者呈现哪些内容,之后再是产品的交互设计、界面呈现和视觉效果。
而构建一段表达,其实也可以遵循同样的思路。
- 战略层:我表达的目的是什么?(商业目标)听众是谁?他为什么要听我表达?他想知道什么?(用户需求)我能给他提供什么价值?(产品目标)怎么样的表达算是好的表达?(成功标准)
在表达之战略层上的提升,关键是建立意识、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 - 范围层:我需要说哪些内容?我们都知道,产品的功能并非越多越好,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微信胜过QQ的原因;同理,表达的内容也不是越多越好,比如对听众用处不大的信息(非核心需求)、听众接受起来有困难的信息(就像一个给老年人的APP就得保证这些功能他们会用),都需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加入表达之中。
在表达之范围层上的提升,分为做加法和做减法。做加法,即增加内容,关键在于资源和能力,也就是很多回答中说的,学识、见闻和思考;做减法,即减少内容,关键还是和上面一点一样,养成多在听众的角度思考的习惯。 - 结构层:同样一段内容,我怎么选择最好的叙述逻辑和呈现方式?产品的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其核心目的在于良好的用户体验——高效、简单、流畅。表达也是同样的道理,就像罗翔老师讲刑法,开头用什么段子做引子,先贴合大家的朴素心证再提出一些可能反直觉的法律事实,什么时候抛出问题,什么时候大家听累了需要讲个段子灌点水,什么时候转折什么时候总结,等等,这些信息呈现的顺序和节奏都是很讲究的。
在表达之结构层上的提升,我觉得还是比较有迹可循的,可以通过观察、反思等等方式提升技巧。多观察知乎、B站、或者其他自媒体上的一些大V,看看他们是怎么把控表达的逻辑和节奏的。尤其是对于你熟悉的领域或者话题,你可以先想想如果是自己的话会怎么说,再看看那些大V是怎么说的,重点不是比较说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而是比较说的结构,他们是怎么起承转合的,为啥他们就能说得比自己吸引人。 - 框架层:相当于玩梗、幽默感之类的,毕竟语言就像是承载内容的界面。就好像产品的界面设计要让用户觉得舒服,表达的语言也要让听众觉得生动有趣。
在表达之框架层上的提升,很多回答里都提到啦,总结一下就是多网上冲浪、多贴近流行文化233。 - 视觉层:语音语调、气势等非言语信息。我记得之前看到过有研究说,人们对于他人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非言语信息,而他说话的内容反而影响不那么大。虽然这可能比较反直觉,但我觉得很多时候非言语信息确实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心理——即便人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就像你说话声音轻、吞吞吐吐,即便说得很好,人家可能也会潜意识里觉得你很没自信;更何况在很多场合(比如听报告之类的)人们根本不会认真听你说了啥,这时候你的语气语调反而有可能更大程度上决定他们对你的印象。
在表达之视觉层上的提升,关键是要有自信!不管说啥,既然都决定要说了,那就要相信自己说的话是有价值的!!
总之,正如实现一个好的产品,核心在于在把握用户痛点的基础上进行产品设计,当然前提是有能力实现;做出好的表达,核心在于在把握受众兴趣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组织,当然前提是有内容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