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更新
今天看到了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比,安徽不管城乡都和另外两省一市差距巨大。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区是国家帮扶安徽拉进差距的大动作,配合的还有合肥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定位,合肥和南京都市圈对安徽各市城市的扩容,G60科创走廊的建设等等。
除了这些抽象的政策,实打实的改变也越来越多,商合杭和郑阜高铁开通,让人均GPD最低的皖西北地区看到了新希望。池黄高铁也已经开始建设,安徽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两山一湖”也有了更便利的交通连接方式。前三季度全省GDP增长差不多8%,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过9%,增长速度均排在全国前列。
当然安徽也面临着一些考验,影响全国人民饭桌的猪瘟,安徽是重灾区。今年秋冬的旱灾安徽也是重灾区。但在可见的未来安徽会越来越好,真诚的为家乡感到高兴!
0623更新
居然破千赞啦!谢谢各位的点赞!
评论区果不其然出现了张口就喷的,已经直接举报处理。
有人说安徽不穷,说我在抹黑安徽。我自己就是安徽人,怎么会抹黑自己的家乡?安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所有江淮儿女的奋斗,所以我们更要认清现实的差距而奋起直追,而不是埋头做阿Q。评论里也预料之中的出现了皖南皖北的互怼,我觉得真的没有必要,说的难听点完全就是菜鸡互啄让其他省份的人看笑话,有这功夫不如多宣传下自己家乡。
江淮大地自古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六千万安徽人自问不输任何其他省份的同胞,我坚信安徽的发展肯定有希望的,是有大希望的!
0604 更新
评论里还有人嘴犟,说皖北穷,皖南和苏北差不多。我就贴张图你们自己掂量差距吧。
原回答
穷啊,在这个时代穷是原罪。
你看每天除了一些从事特殊职业的人,长期保有存在感的是什么人?
是马云、王健林、马化腾这些顶级富豪。换成省份也是一样,江浙沪、广东、几大直辖市存在感是最强的。
最新的科技、国内外最顶尖的餐饮店,国内外最潮最好的品牌,一切的的一切都围绕着这些区域布局展开。
普通人最关心的还是物质,而足量优质物质的保障的是金钱。安徽这种贫穷的省份是不会有存在感的,人们都在讨论哪个顶级潮牌又开店了,什么先进的科技又试点应用了,日本某某顶级寿司在哪里开分店了,哪个公司又融资几亿,哪个公司的员工又拿了股票财务自由了。
上述的这些里面99%是和安徽这种穷省没什么关系的。人们自然也不会去花时间了解他们不关心的事情。对于这些省份留一个刻板印象在认知里就够了,对他们来说这些省和这些省的人大多是面目模糊的。
他们的认知里东北大概是一个喊麦烧烤,黑社会满街的地方。安徽要饭的很多,饭都吃不上。河南人农民工整天偷井盖。广西是传销组织老窝,全国骗子往那里跑。可能偶尔看清了你脸上的一颗痣,知道沈阳有个故宫,吉林有个长白山,安徽有个黄山,广西有个桂林,至于其他,谁又有兴趣呢?
你说东北黑土地的富饶,供应了多少农产品,沈阳哈尔滨曾经是多么繁华的都市。你说安徽横跨多个方言和文化区,南北都曾有灿烂的文化。你说河南是华夏文明发源地,古都遗迹数不胜数。大多数的反应是:“哦,挺牛逼的。但我还是关心潮牌限量款抢到没,预约什么时候去网红餐厅吃饭,哪个理财的利息高风险低,房价涨了还是跌了。”
大多数人都是俗人,在这个时代,无钱比无知要可怕的多,只要有钱,世界围着你转。
其实,没人敢提,不是存在感弱,恰恰是存在感太强。大约在11年前开始,上海公检法的统计数据,突然就没了原籍数据。之后一两年,上海媒体报道案件,也不提罪犯原籍了。坐实的案件,坐实的统计数据,很多省的人就不响了。他们也为自己辩护,但那都是针对没有证据的扣帽子。网上只有两省一教,事实面前也跳,也吵,结果,相当于广而告之了。
总有人说安徽存在感弱,但看完这个漫画你就知道了。
明清时的徽州曾流传一句民谣: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如今也被漂泊在外的安徽人用作自嘲
兼具皖北的粗犷和皖南的内敛气质
用“笑语江南客,无声塞北人”
形容安徽人最恰当不过
哪怕身在残酷城市,一旦家乡召唤
全国各地的安徽人都会挺身而出
因为这个看上去毫无存在感的省份
在万千皖人心中
却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成年后,行色匆匆,乡情愈深
诚如中国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试问天下异乡人,谁不会以独一无二的家乡为荣呢?
纵观古今,安徽隐藏着许多美丽
无论是浓厚的文化历史积淀
灵秀的大自然风景
还是与生俱来的人文朴素感
总能为细心的人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愿安徽的发展越来越好~
愿异乡人始终有可栖之地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网易哒哒(dadatime),欢迎扫码关注
以下是个人观点:
除了现代文明,以及纯粹靠着偶然建立现代文明的西欧之外,全部都是人类文明的幼年期。
我将人类的历史划分为两个节点,三个阶段。
第一个节点是人类这个物种正式从基因进化改变为模因进化。
什么是模因?模因就是文化基因,通过非遗传而是学习的方式传递的信息。
这一步是一个纯偶然,需要同时具备:发达的新大脑(即学习脑),灵活的肢体(工具制造能力),以及优秀的发音器官(信息传递)。
地球生命圈30亿年的历史里只出现过一次。
在这一节点之前,人类属于胚胎期,在这之后,人类出生了。
第二个节点,就是“科学”取代“文化”成为模因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科学”取代“文化”,就是理性取代感性,实证取代先验。
要知道理性和实证其实是反生理的,人类的大脑在数十亿年的进化里,为了保证以最低的能耗实现最大的功能,尽可能多地采用了“预先编程”式的思考模式,这就是感性和先验。
但这对模因的进化是巨大的制约和瓶颈,这也是为什么人类最初数百万年的模因进化,却远远比不过现代文明区区几百年的进化。
这就是人类文明的幼年期。
第二个节点的出现是纯偶然的,因为“科学”这个事物在最初发展的早期对生产力的进步是无益的。
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古文明都发展出过朴素古老的理性实证思想,比如古希腊的哲学与数学,比如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墨、儒等哲学。
但这些哲学毫无例外地全部走向了先验主义和唯心主义,因为这才是符合统治与生产力短期发展的,纵观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发展历史就一目了然了。
欧洲也是如此,昙花一现的古希腊哲学之后就是漫长的宗教统治。
直到“科学”这个事物偶然地从西欧诞生。
我们通常认为伽列略——牛顿是现代科学的创始人,从他们起,科学的逻辑实证主义就隐约成型了,并成为后世科学发展的最重要方法论。
但这并不是什么必然,只是纯粹的偶然,最初的科学对统治并没有帮助,事实上对统治还有害,但正是英国皇室的“个人爱好”,使得皇家学会得以成立。在官方的鼓励下,才有“科学”这个事物在襁褓中不被扼杀。
而且,中国的古代文化的“强度”是远超欧洲的,儒家和皇权对社会有极高的控制力,在这种环境下,“科学”想要取代“文化”成为模因进化的主要驱动力是高度困难的。
跨过了这一步,人类文明正式进入少年期。
下面再谈谈我认为的下一个节点,
下一个节点应该是在人类拥有全方位改变人类身体和大脑的技术之后,那时人类可以彻底摆脱如今人类的大脑这个效率极低的模因载体的制约,模因进化效率将达到一个顶峰。
那才是人类文明的成年期。
“小美,你也不小了……”
“哎呀,妈。”
“你不是有个男朋友嘛,那个大东。”
“他家狮子大开口,非要500万的陪嫁,还要房子……”
母女俩一起叹了口气。
“那,要是咱生孩子呢?”
“200万陪嫁,也要房子。”
“这是什么世道啊。”
“妈……我,我不想结婚了,我自己生一个吧,我去买个精子。反正现在那么多男的都是买个卵子自己生……”
“你跟妈说说你拿啥养?就你那点工资,还三天两头不上班,口红香水一大堆,连自己都养不活吧。楼下的大潘都告诉我了。闺女啊,你咋又辞职了?”
“那公司太变态了,天天让我顶个大太阳跑好几公里去送文件,我抹了三层防晒霜都给我晒黑了。女人的皮肤可怕晒伤了。那经理还不乐意。我那几天不是生理期嘛…结果没控制住,就,就把一杯水泼到经理脸上了……”
“啊?那你自己说说,上次那家合资公司呢?为什么不干了。”
“那天天加班加到深夜,你说我一个女孩子,我怎么干啊。”
“也是,辞了就辞了吧,那董叔叔帮你找的那份工作又为什么辞职了?”
“那什么破单位呀。单位里有几个女的老是针对我,天天说我坏话,上次我不小心把笔掉地上了,那个陈蓉竟然骂我没用。你说有她这么伤人的嘛。还有那个徐佩佩,特讨厌,天天穿得那么low,还各种看不起我们,还老跑到老板那告黑状,上次我就和她吵起来了,最后我让她自己在水房睡的午觉。还有那堆男同事,天天在我面前讲黄段子。厂区里那帮操作工还光膀子,你说我受得了嘛。”
“哎呦,我说闺女啊,你这跳槽经历比你妈我都丰富。你知道现在女人找份工作多不容易嘛!就你这份工作,我还是托了楼下大潘叔叔,给你找的。你妈我都失业三四年了,这把年龄,又是女的,根本找不到工作啊,要不是靠你爸现在还在挣命,咱娘俩早饿死了。”小美妈妈叹了口气,“要说你爸对我是真不错。孩子他生,这把年纪还养着我。我们年轻时,那是真爱呀。那时候刚有男性生孩子的技术,你爸就怀上了,生了你。可是你看看,今天找个愿意结婚的男孩,比找五条腿的蛤蟆还难。陪嫁也是水涨船高。嫁不起呦,嫁不起。”
“妈,那我再找一份工作不就得了。”
“你以为那么好找啊!”
“楼下的鹿涵姐不就刚当上她们公司的总设计了。”
“哎呦,闺女呀,你和人家能比吗,人家爸爸是财政局副局长,人家随便吐口唾沫都比咱拉坨屎大。”
“那黄阿姨她闺女呢?”
“人家蔡徐琨可是国际注册会计师,精通四门语言,布鲁西特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妈原来就让你好好学习好好学习,你就是不听啊。现在连个工作都找不着。”
“妈!你这又来了。”
“你爸爸前几天还给托人问了单位人事处,问问要不要女的,人事处赵大伟直接就告你爸,单位都三年没招过女的了。”
“那贾叔叔那呢?”
“贾老六他们幼儿园?更甭提了。现在的男孩子温柔起来比女人还女人,又有劲,又能照顾小孩子,还能加班。他们幼儿园现在就十个女的,听说都是教育局领导的闺女们。”
“那您说可怎么办啊。”小美有些着急。
“不急不急啊,这种破地方,咱不遭那罪!”
“您说,我要是生孩子,那不是更没单位要了。”
“不会不会。现在都是国家掏钱,产假期间都是国家发工资的,还会给单位一笔误工费。单位都不会拒绝生孩子的。唉,还是工资高的生孩子合适啊。”小美妈咬了咬牙,“要不这么着吧,200万就200万,我们老两口把房子腾出来,住到老房子去。这房子给你结婚用。”
“那哪行啊。我不同意。”
“傻孩子,我们老两口还有个地方住。这房子不也是你在住嘛。将来你说你真失业了,跟你妈我一样,你说你怎么活下去呦。”小美妈叹了口气,“上个月你看那新闻了嘛,允许筛选性别了。将来一定要生个男孩。”
这篇小文发布了以后,就引来大量女权的围观和评论。今早我还看到有人竟然把这篇文章改成男性找不到工作的版本。
男性能生孩子,其实是不可能的。男人又有孕激素,又有雌激素,还得来个大姨妈吧,那不是成了女人?我认为还是人工子宫更靠谱吧。因此这里面的事情其实并不会真实发生。但题主既然这么设定了,咱就这么答。
男性能生孩子后,社会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过去社会的惯性,许多男性会认为老婆辛苦,或者为了爱情,为了家庭,自己生孩子。在这个阶段,政府在政策上会改为对生孩子的人有所倾斜。这一阶段事实上是现代家庭的延续,只是改为男性生育而已。
第二阶段,随着时间推移,政府会取消对女性在政策上的扶持,社会普世价值也会取消对女性特权的维护,底层男性的婚姻议价能力变强,底层女性的婚姻议价能力变弱。男性可能会更偏向于谈恋爱而不结婚,女性更偏向于结婚。谁经济条件差,谁就生孩子,成为了一种社会共识。灰小子通过婚姻逆袭的事件不绝于耳。由于政策对于一男一女生孩子这种态度大概率没有变化,而且男女之爱并没有受到影响,男女型的婚姻也就大概率没有大变化的。这一阶段,对底层女性的冲击其实是最大的,由于体力上和精力上的劣势,底层女性将彻底被边缘化,她们可能会成为出卖肉体和出卖卵子的主力军。而中高层的女性的职业生涯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她们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足够多。这个阶段中下层民众更偏好男孩,在经济条件的恶化下,也许就会筛选性别,造成男性过多。由于社会认知变化、地下黑市的猖獗、性别比例的失衡、生育率过低,政府会不会将生殖细胞的买卖合法化,这个就不得而知了。由于底层女性被边缘化,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政府可能干脆就放开性别筛选。本文也就写的是这个时期,主人公就是典型的低端女性。
第三阶段,女性减少,男性增加,最终的男女比例会稳定下来,社会又将达到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