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美国两党要互相攻讦而不能以国家利益而团结在一起? 第1页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你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是先有斗争后有党,还是先有党后有斗争?


user avatar   mian-zhao-da-hai-15-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什么是真正的“国家利益”这个问题上,民主党和共和党已经深刻地分歧了…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朝治球,传统上是以给合作者奖励为主、配合惩戒的模式。但是现在正在转变为以对不配合者进行惩戒为主、几乎不进行奖励的模式。

这可是天朝上国美利坚,模式转变牵扯到的利益重新分配,是天文数字级的。。。。。


user avatar   chang-sho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承认美国乃至美式分权民主有严重的政治体制问题有这么难么?内部斗争在任何体制任何时候都有,而美式分权民主的一个大问题就在于内部斗争是以动员甚至裹挟群众的方式进行的,当外部危机比较大时,不是想收手团结就收得住的。


归根到底,美国的体制从根子上不适合与硬实力相近的对手竞争,因为从一开始它就带着中央集权性严重不足的基因。美国的立国之基是武装团体在新大陆开拓抢劫和分战利品。由于新大陆原住民与自己文明有代差,而其他强权又难以投射力量,美国不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分权民主下行动更容易操作也更容易调动积极性。中央集权其实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涉及很强的再分配能力,操作不好会很伤开拓积极性(可以比较一下中国历史)。


此种分权体制在南北战争时就崩溃了一次,但战后统治阶层只是从法理上禁止分裂,没有进行很强有力的集权改革(比如取消战败州的联邦地位)。到了20世界上半叶的大争之世美国又被迫打了若干中央集权的补丁,比如建立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这样的强力中央机构,然而政治体制改革步伐不够大。至今美国的中央集权性还是受到联邦制,三权分立,总统任期限制,总统安保漏洞,独立媒体等等种种因素的强烈制约。


不过苏联的体制也不利于争霸。苏联的立国之基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是国际主义式的,是要把苏联作为世界革命的发源地。这一点最集中的体现于加盟共和国制,这本是为了其他民族加入赤色革命预留空间。虽然后来斯大林做了很多工作使得本土派压倒了国际派,但最终还是没有魄力废除加盟共和国,以至于酿成大祸。美在冷战中的对手其实不是真的强集权。苏联的突然解体又使得美国的意识形态集团得以贪天之功并且尾大不掉,搞得很多美国的精英真的认为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体制是适合争霸的。


美国在二战和冷战的胜利导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模仿了它的体制,结果他们都成了“争霸废材”,正好与美国的国际政治水平匹配,让美国可以凭硬实力轻松碾压。这也使得美国不觉得有政治改革的必要。


可是既生瑜何生亮。偏偏中国共产党从根子上是个生存党,中国的建国之基不是抢分东西或者建立乌托邦,而是中国人民要活命。再有,中国革命不比得国较易的美苏,而是长期以弱击强异常艰辛。这样一来中国的体制就被磨砺得特别适合对外斗争。可以说从国际竞争角度看,中国的体制和美国比有文明代差。现在硬实力也上来了,美国自然就斗不过了。如果美国不赶快进行政治改革,在和中国的竞争中是没有希望的。当然我认为现在即使政改对争霸而言也已经晚了。但中央集权如果能够大大加强至少可以稳稳地保住现有基本盘,避免英国苏联的悲剧。


user avatar   jiang-yuan-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题主所说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是一个充满诱惑力却注定无法实现的陷阱。

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上不同个人的欲望、利益、观念是极为纷繁复杂的,而且不同个人的欲望、利益、观念显然会相互冲突。在历代政治哲学家看来,这些冲突在平时会给社会带来混乱和纷争、降低政治运转效率,甚至在特定时刻会演化成血腥暴力的战乱。面对这种纷争,自柏拉图的《理想国》以降,不少最顶级的政治哲学家都认为这些分歧的欲望和观念是非常有害的东西,而政治的目标之一就是和这些欲望作斗争,比如柏拉图认为这些欲望的虚假的,不应该成为政治活动和立法的依据;比如霍布斯认为可以以国家暴力压制分歧;比如卢梭认为适当的教育和适当的政治制度可以让人知道人之为人真正想要的东西,而不是沦陷于随着文明发展所产生的无限欲望。

不过所有这些谋求统一思想的理论,无论多么深邃复杂,都无法真的改变现实。现实就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分歧不仅没有被弥合,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大。题主不妨想象一下,能否让一所中学的校长、不同年龄的老师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所有问题上都保持一致。使一个小镇上一两千人的想法保持统一还有可能,但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或者布道者可以让一座城市里一两千万人的想法始终保持一致。所以从历史上看,所谓“思想统一”必然包含了无视甚至暴力压制不同思想、不同利益的人。历史上的“统一”和“团结”往往转化为针对犹太人、针对黑人、针对华人、针对妇女、针对工人的冷漠和暴力。

回到政治哲学史,面对观念和利益的分歧,还有一种乍听起来非常奇怪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欲望是应当被理解和尊重的,但是欲望的冲突又的确会造成对少数人的压制。在这种情况下,利益分歧越多反而是好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村子两百个人,一百六十个爱篮球、四十个爱足球,这四十个爱足球的可能就“被统一”、“被团结”了。但是如果一个城市有两万人,六千爱篮球、四千爱足球、五千爱乒乓、两千爱网球、三千爱跑步,看起来意见分歧更多了,但是某一群人被压制的可能性反而更低。这种思想来自于《联邦党人文集》的第十篇,这在当时是相当有颠覆性的,以现代人的眼光看都不怎么符合直觉。顺着之前的例子,肯定有人还会说,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万人有共同点,就是爱体育。所以一种更传统和符合直觉的思路是把这一共同点提炼出来,实现这两万人的团结。但是如果还有三万爱音乐的、五万爱动漫的、七万追偶像的,这其中还有些人同时爱好几样东西,又该如何团结呢?所以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偏向性的保护某一特定人群的爱好和观念(尽管不少人群会主张自己可以代表其他人),而是保证每一个人的爱好和观念受到保护和尊重。

政党政治在各国都是一个问题多多的系统,但是作为现代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政党政治有其特有的功能和价值。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英美的人通常会忽略,欧洲大陆国家因为选举制度和英美不同,所以主要政党更多,某一届政府的稳定相对也更弱。但是从保障民生的角度看,欧洲大陆看起来更加乱糟糟的制度,比起英美的两党制反而更好。

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没有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把“无往不胜”视为国家的目标,“无往不胜”是一个害人又害己的目标。现代国家的目标是保护和尊重国家里的每一个人,政党之间相互攻击的确会造成更多的混乱和更低的效率,但是比起“被团结”、“被统一”,更有利于保护每一个人。

我也不知道这答案能不能发出来,但既然有人问了,还是回答一下吧。


user avatar   makak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的过不下去就不是单纯的“互相攻讦”了,是像我党和炮党那样直接上家伙式开干了

既然还没有到这个地步,说明这两党已经很团结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

两党所谓的相互攻讦,是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的,也就是说,两家商量好了,大家有什么话都在桌子上说,但是不能直接二话不说掀桌子,这叫“不讲政治规矩”。

------

社会不同,对于政治行为的定义就不同

比如,在某些国家,未经请示的游行示威会被当做动乱对待;有些国家上亿人的游行示威,领导也就当没看见一样(日常黑三哥任务完成)

有些国家如果领导在电视机前吵起来,意味着这个国家就完蛋了,马上政治就要面临大变动,大清洗;而在另外一些国家,直播时候打起来也是习以为常,而且以后还得打,但是政治不太乱

这就是各个国家对于某些行为蕴含的意义所做的理解不同,带来的行为上的不同

-------

并不是说一个国家的领导层天天在公众面前吵吵闹闹,这个国家就一定就不团结,也不是说一个国家领导层一个个和和气气的坐在一起,开会时候好像都要睡着了一样,就一定都劲往一处使。只不过有的东西摆在台面上给你看,有的没有罢了,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领导人。

中国绝不会出小布什那种滑稽得跟个小丑那样的领导人,因为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心中,领导就是应该不苟言笑,一本正经,做什么都有领导范的人

-------

不在看得见的地方争破头,必然在看不见的地方争破头,哪有什么区别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相关话题

  美国军方是否已经军阀化? 
  为什么倾向于共和党或者川普的华人不搬到红州去呢? 
  如何看待伊朗少将遇袭身亡? 
  如何看待加州公立学校将华人分成台山人(广东台山地区人)、广东人、说普通话的人和台湾人 4 个种族? 
  如何评价美国开国者托马斯·杰斐逊的雕像被美国民众推倒? 
  如何看待 CNN人肉搜索并威胁一位制作「暴打CNN」短视频的网民? 
  如何看待特朗普提议终止停摆? 
  最近美国共和党议员集中火力攻击的Planned Parenthood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美国生活条件和环境如是否和媒体中呈现的一样恶劣,你们会打算回国生活吗? 
  如何看待特朗普在卸任前几小时赦免了班农等 73 人,但并不包括他本人或家人?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中国历史发现于境外史料而未见于中国史籍?
下一个讨论
羽绒服中的羽绒能用空气代替吗?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