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丧偶式育儿到底有多绝望? 第1页

  

user avatar   bo-xie-94-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说呢……

我是男的,孩子6岁了。我平时也是不干预老婆带孩子的。

实在是不想参与进去。

我老婆带孩子,和我矛盾最大的地方在于,我认为老婆用力过猛。对孩子的表现反应过激。

这种情况下,我再参与,一个是容易激发我和老婆之间的矛盾;另一个,也会造成给孩子更多的刺激,对于孩子性格培养不利。


例子:

妈妈要上厕所,孩子不准她去,要求妈妈陪着她。

我指责孩子不体谅妈妈。孩子经过思想斗争以后同意妈妈去上厕所。

妈妈离开的时候,要求我陪着孩子,不准离开。实际上这是在家里,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担心孩子出事,那以后孩子离开身边,还怎么管??

按照这种紧绷的心态来带孩子,那当然受不了啊!不光妈妈自己受不了,我在旁边看着也难受啊!


因为妈妈平时太过迁就孩子,孩子完全不懂得体谅妈妈,这本身已经对孩子成长不利了。而且,老婆还要求我,按照她的标准给孩子“服务”!

这样的养育,能培养出来什么样的孩子?我不能接受。可我又不愿意激化矛盾,于是我只有等,等老婆自己也维持不住这个标准,等她主动推离孩子,我再帮助他们理顺关系。

实际上现在老婆已经开始受不了了。忙了一天,孩子始终黏在妈妈身边,晚上老婆想看会抖音都不行,对着孩子发怒。这个时候,我再教育孩子学会体谅妈妈,孩子就接受了。平时孩子调皮我都不说,因为妈妈、姥姥、爷爷奶奶都会劝阻我,说我脾气大。

如果在这种时候我和家人们辩论,孩子将会学会歪理辩论技能,以后教育难度大增。

而且孩子最后接受谁的意见,并不是取决于谁的话有道理,而是取决于谁更有气势。孩子不懂道理;孩子只会看风向,看眼色。

这不能怪我厚黑。带猪队友打仗,只能这样了。

如果妈妈觉得自己是“丧偶式育儿”,也得想想,自己是不是心态过于紧绷,导致丈夫不愿参与。


………………………………………………………………

由于多位妈妈反对我,说我冷漠,而不同意我说的“妈妈们在育儿的时候反应过激”,所以我更新一下。

我在这里提供一个标准,怎么判断妈妈在育儿的时候是否反应过激了。

在育儿的时候,很多妈妈见不得孩子有一丁点的危险,生怕孩子有一丢丢的疼痛,造成的不良后果有两个:

一,孩子在妈妈身边的时候显得特别的大胆,敢于甚至乐于做危险动作,因为ta们知道妈妈会来保护ta,而失去了对环境危险源的自主判断。

二,由于孩子在日常成长中没有得到充足的相应训练,所以一旦孩子离开妈妈,就会变得特别胆小,什么也不敢碰。

说到这里,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有很多妈妈可以对号入座了?这里,孩子无法应对外部变化,特别依赖妈妈,就是妈妈在育儿中反应过激,过度保护导致的后果。

反正我家就是这个情况,孩子妈已经开始厌烦,我也进行了一些干预,孩子的危险动作少了一些。干预方法是,在妈妈接孩子失手,摔哭孩子的时候,告诉孩子,妈妈也会疲惫,犯错,不能每次都顺利接到。你每次都做这种危险动作,就是在为难妈妈。

这话不仅是说给孩子听,也是说给妈妈。(我好难啊)

于我而言,我会怎么面对儿子的危险动作呢?

如果儿子在我面前这么做,我会让他摔一跤,尝尝危险动作的苦果。只要孩子不会一下子摔死,我绝对不救援。当然,爬窗台这样的危险行为是不允许的。做这种危险动作,我会给他一记狠的,即便会被爷爷奶奶妈妈骂一顿。

我是这样想的:孩子还在身边,ta在我身边摔这一跤,出不了大问题,真摔狠了我能马上送去医院;

孩子终究要离开我们,ta没有在我们身边学会如何应对危险,就要在离开我们之后去学习……终究是要学的。只是,那时候,可能就真的是拿ta的命来试探了。

就如上文,各位看文的妈妈,请你想想,如果孩子在特别喜欢在你面前做危险动作,那你是不是平时在育儿的时候过激了,破坏了儿童对一般危险判断的自我养成。

………………………………………………………………

与危险源判断训练类似的,还有表达能力训练。

前段时间,我注意到孩子经常尖叫。观察几次之后,我的结论是儿子主要是在我们批评他的时候会尖叫,关键问题在于他还不能顺利的表达,他由于表达能力不足,而无法辩解他的委屈,也无法说出他的需要,于是就尖叫。

这不是我儿子一个人会遇到的问题,实际上很多小孩在三至五岁都会因此而尖叫,有的孩子在情绪激动之下,甚至能发生小儿惊厥晕倒过去。

在发现尖叫这个问题之后,我开始干预:

首先,我能够体会孩子真实想表达的意思,主动询问孩子是不是想表达这个。这是个人能力,我没法解释太多。

通过孩子对我问话的反应,判断出我的询问正是孩子想表达的,这时候,我引导孩子把他的意思自己说一遍,我们再处理这件事本身,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不会积聚在表达不能的关口,孩子就不会那么激动了。

事件本身略做处理,就再顺口批评一下孩子,尖叫不好,要好好说话之类,教育孩子平稳充分的表达,而不是企图以尖叫来替代表达。

经过几次干预,儿子尖叫明显减少了,

…………………………

现在回头来反思一下,孩子是怎么养成尖叫的习惯的呢?

这个训练过程是这样的:

1,孩子遇到困难,喊妈妈,妈妈来查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孩子遇到困难,喊妈妈,妈妈没能发现问题所在,不理会。

孩子尖叫,吸引妈妈更大的注意,迫使妈妈更细致的观察,直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孩子由于年龄成长,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ta自身语言能力没有跟上,所以ta尖叫越来越频繁,尖叫的原因越来越难以让大人们理解。

这样,妈妈在遇到孩子尖叫的时候,常常变得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也就无法针对性的满足孩子……即便妈妈想满足孩子也做不到。

这时候,妈妈们常常为了安抚孩子,就给与其他方面的抚慰,比如拥抱,零食,一堆承诺之类的。而这些又成为了“尖叫”得到的奖赏,激励孩子下回更大声更持久的尖叫。

这实际上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小孩儿爱发怒,训练过程是类似的。

所以,你想要解决孩子尖叫发怒的问题的话,一定不能企图通过安抚来随便对付,而必须深入了解孩子的实际需求,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理解了孩子的真实需求,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顺利提高。孩子也会养成习惯,尽量用语言表达ta自身的需求,以后就会顺利的和人交流,容易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如果你理解不了,或者在理解了孩子的需求之后,直接随手满足了ta,却没有及时培训孩子,那么孩子再次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还是只会发怒和尖叫,并且把你当做满足需求的唯一方法。这样的孩子在离开妈妈以后会表现得特别畏缩,因为幼儿园里并没有一个会因为ta尖叫而喜欢ta,满足ta的人。

以上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特别喜欢对妈妈发脾气的原因。

可笑的是,有些家长对于他们能够理解孩子的需求,导致孩子总是对他们尖叫这件事还挺自得,觉得这是亲子关系好的表现。

我觉得,不能促进孩子成长的,保姆式的养育并不是好事。

……………………………………………………

看了上面两则干预的分析,我想读者大概能知道我在哪一层。

我不愿意接受评论中多数的批评,因为我真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评论里面,多位妈妈批评我是懒惰者的自辩,推诿养育中的责任,……我不愿意接受。

有些事情,你想要导向你要的结果,就必须多方配合。

比如,打孩子。

如果我强行要打,孩子就会挨打,不是说妈妈不打,孩子就可以不挨打;而是我俩之中任意一个动手,孩子就会挨打。

当然,我很少打孩子,孩子六岁了,也就打过一两次。

类似的,喂饭。不是说我不喂,孩子就不会被喂饭,而是任何一个家长主动喂饭,都会导致孩子被喂饭。我儿子一直被喂饭,不但妈妈姥姥喂,而且妈妈还要求我喂,要求爷爷奶奶喂。

结果呢?我儿子是幼儿园最不会吃饭的小朋友,吃个午餐比别的小孩慢大半个小时。有次我中午去幼儿园接他回家,就看见他和另一个不会吃饭的小朋友坐在那里,东张西望,数饭粒儿。

这值得骄傲吗?这是长了家长的脸的还是长了孩子的脸?

人都有自己的痴愚,这些痴愚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经意的折射出来。

我没法去掉亲人的痴愚,也不愿意在孩子面前与亲人们争吵,所以就只有抓住一些时机去干预。

…………………………………………………………

育儿中的问题太多了,我写个回答而已,不至于把这个回答拓展成一本书,所以以后这个回答就不再更新了。我会把我观察思考的一些内容放在这个专栏。

愿我们都可以更好的养育我们的下一代,宝爸宝妈们加油。




  

相关话题

  宝宝不爱吃菜怎么办? 
  两个月的宝宝老是哭闹怎么办? 
  把宝宝带到一岁以后交由孩子奶奶抚养,等三岁再接回妈妈身边带,对宝宝心理会有什么影响吗? 
  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孩子改改暴脾气? 
  婆婆帮忙带孩子,孩子从小车上摔下来碰到头,你们第一反应是什么? 
  两岁的宝宝就开始英语启蒙,是否会对母语的建立产生影响? 
  如何评价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未来的冠军》?人类幼崽的冰雪运动有多可爱?哪些时刻你被孩子的运动热情所感染? 
  怎么样回答宝宝的提问“乌龟脱了衣服之后会不会跑快一点”? 
  三胎生育政策开放,你认为在幼儿及中小学教育资源平衡上,需要哪些支持措施? 
  坚持生下唇裂宝宝,我被婆婆赶出家门了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中国为什么不迁都或另设行政首都,以解决北京城市规模过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下一个讨论
京杭大运河对沿岸及周边城市或乡镇现代化发展有什么影响?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