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谍报三杰之一的钱壮飞潜伏在中统的时候,最想得到的就是中统大佬徐恩曾亲自保管的密码本,他作为徐的贴身秘书,拿不到密码本的情况下,虽然几乎每封电报都能看到,但完全无法理解意思。
这一情况在徐对他放松了戒心,把密码本交给他保管后才得到解决。
你说一般的电报员知道内容吗?
不会,报务员只是收到一堆用摩尔斯电码发送的数字,破译用的密码本是由他的上线掌握。所以报务员根本不知道电文的内容。密码本也没那么容易暴露,这个密码本就是一本普通的书,可能是小说,可能是字典,也可能是散文集,潜伏里余则成用来解译密码的那本书叫《梦蝴蝶》,所谓的数字密码,无非就是分别代表这本书的页数、行数、列数,举个简单例子,3142可能就代表这本书的第31页第4行第2列的一个字,而这些字有特定的密码本来标注其代表的含义,情报人员将这些字分别代表的含义连接起来一看就明白了。余则成的第一任上线秋掌柜是一个药店老板,书是公开的,收音机里的节目也是公开的,只是接收到的那些数字的含义只有情报人员自己心里清楚,所以,即使敌人知道是哪本书、也在收音机上得到信息,但由于不掌握密码本,也很难破解,这也是很多谍战剧中敌人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得到密码本的原因。情报网里都是单线联系,每个人都只知道自己的上线,单项联系,别的人的身份以及工作内容都不知道,秋掌柜因为需要跟延安上报情况,所以他有电台,他的报务员汤四毛只是负责把自己的收到的数字交给自己上线就行了,他也不知道其中的内容是啥,更不知道从秋掌柜手里接受指令的是谁。这是防止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最好办法,只抓住一个人,只断一条线而已,不至于整个情报网都被打掉。所以汤四毛被捕后,只能供出他的直接上线秋掌柜,而不知道余则成。当秋掌柜咬掉了舌头,死都不肯供出余则成时,于是这条线索就断了,那么汤四毛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被李涯给灭口了。秋掌柜也实在审不出什么了,也只能用来向延安交换佛龛了。
余则成接受命令用的的收音机,是个人有收音机都能收到这个频道听到这串数字,但是只有余则成使用一本指定的书,才知道其中的含义。别人拿到这本书也没用。只有知道破译规律的人才能知道这是啥意思。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元朝时的八思巴文,八思巴文属于拼音文字,有音无义,类似音标,元代用来拼写蒙古语,回鹘语,汉语。国家培养专门人才学习该文字。使得八思巴文成为贵族文字。皇帝派遣只懂得八思巴文而不懂蒙古语的汉族官吏,到军营传达情报。这就类似密码,汉族官吏不懂得蒙古语,但是能读八思巴文,不了解自己念的东西含义为何,而懂蒙古语的蒙古族将帅却能安全准确地收到情报。反过来,只懂蒙古语,缺不认识八思巴文的也看不懂这写的是啥。只有同时既懂八思巴文又懂蒙古语的人才能了解这到底写了些啥。
不是电报员,我军统称报务员,话说我当年还奇怪,就一个报东西的为什么要挑全新兵连学历高记性最好每次考试都前列的兵干嘛。然后就开始了我滴滴答的报务员生涯。
你说的这东西分两种情况,普通情况下,报务员收到的只是数字,四位一组,这几十几百组数字到底什么意思,需要给有密码本的某单位人员,他们转译以后直接上报到师长团长政委那里,如果要回信,那师长团长说的话,又会被转译成数字,我们报务员只负责数字的传递,并不知道内容是什么。
战时的时候,报务员作为通信员直接和团长师长坐在同一台车里,那时候可能会把密码本直接交给报务员,军情紧急就不管那么多程序了,收到电报立马报给领导。
还有特殊情况,如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李白同志,这是我党第二期的报务员,李白同志身为特工身处敌后,密码本本来就是他编出来的,随时知道密码也无妨。
报务员是我军训练时间较长的一个岗位,以前都是一两年,我们训练的时候是半年,八十年代以前,报务员只要收发电报五万组或者十万组无差错,那就是一个三等功,所以报务员那时候也是最好提干的一个岗位,我们的教员也同样是报务员出身,干了四年就直接提干。
电报机这个老古董,本来是要被淘汰了,但是电报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不需要任何中转站,电离层就是天然的中转,所以两台电台之间只要功率够,直接可以从延安联络到上海,当然,那时候电磁环境没现在恶劣。美军当年都裁掉了报务这个岗位了,后来打阿富汗的时候发现在恶劣环境下,电报机永远是最靠谱的。然后又恢复了报务岗位。
最后补充下,你们可能觉得报务太复杂,太啰嗦,但是报务可以提前约定特殊代码的,比如我们可以约定23333代码为哥斯拉攻击东京,所以当我们听到CQ CQ CQ 23333 23333 23333的时候,会立马拉响防空警报全军进入战备状态。当然这个代码也可以改成美国,也可以改成东南边某个岛。
CQ是通播,理解成村长喊广播的时候那句,大家注意啦现在播个通知。报务员听到电台里传出 嗒嘀嗒嘀 嗒嗒嘀嗒 的声音后,不管干啥必须几秒内坐在电台前拿好铅笔。
如果是明文的话,那确实知道,不过知道意义也不大。
如果不是明文的话,那你自己想去吧。
比如我随便来一段文字:
XHUwMDM1XHUwMDRjXHUwMDMyXHUwMDY3XHUwMDM1XHUwMDRjXHUwMDc1XHUwMDU3XHUwMDM1XHUwMDYxXHUwMDYxXHUwMDQ5XHUwMDM1XHUwMDYyXHUwMDQzXHUwMDc4XHUwMDM1XHUwMDcwXHUwMDY5XHUwMDc2XHUwMDM1XHUwMDRjXHUwMDY5XHUwMDcxXHUwMDM1XHUwMDU5XHUwMDRiXHUwMDM3XHUwMDM2XHUwMDU5XHUwMDQzXHUwMDM4
你猜这是啥呢?这只是非常简单的对原来的文字,用标准的格式进行了两次转换而已。
我看别的回答是都以为间谍活动里的收发报和军队里的收发报是一回事是吧?
绝大多数情况下,间谍都是本人发报的,哪还分什么情报员和报务员?
间谍网内部的第一联络准则就是单线联系,不发生横向联系,以免一个人被抓后其他人也被抓。
连以色列的科恩和苏联的佐尔格这样的王牌间谍都没给配报务员,一般的间谍更不用说了:
(本文不涉密,请各位保密侠省省吧,另外只针对汉字,拼音文字要简单很多。)
要看情况,
对于不加密的明文电报,全世界只有汉语的发报员不知道报文内容,拼音文字比如说英语的发报员是知道的;
对于加密的密语电报,发报员都不知道电文内容。
这是一本《标准电码本》,是我国用于拍发民用汉语电报用的译码本,岁数稍微大一点的朋友小学语文都学过写“电报报文”,就是用来干这个的。要求是字数尽量少的情况下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比如说“母病危速回”。对此还有一桩公案,推行白话文的时候有人就说白话文不利于写电报,字数太多,胡适对此嗤之以鼻并且立马写了个白话文的电文,确实字数还要少一些。
打开电码本里面是这样的:
有人说有些发报员发报时间久了能够记住某些常用字的代码,实质上这不可能,你是没见过发报员发报、抄报工作的现场,见过你就知道这话就是扯犊子的。使用手键,熟练发报员一分钟可以拍70-120码,熟练抄报员可以抄200码以上,你想一下这是什么概念。
这个译码本实际上就是把汉字转换成可以拍发的莫尔斯码,把莫尔斯码对应成汉字,这是需要专门的译电员干的活儿,每个汉字都有一个规定的四位数字,收发报员只管收发数字,至于数字是哪个汉字,那是译电员的活儿。
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收发报员根本都来不及去想手里发的是什么东西,他是不可能知道报文内容的。
这还仅仅是民用明码通信,军用密码通信一般还会对莫尔斯码进行“掩码”操作,就更不知道发的都是什么东西了,甚至一些高级的加密手段使用的密钥比较复杂,要经过两次译码才能得到正确的报文。
当然这只是汉字,对于拼音文字比如说英语,收发报员当然是知道报文内容的。不经过加密的话,用明码发英文报文,收发报员一边拍发或者抄报的同时就知道你说的是啥了。经过掩码或者密钥加密的报文,他还是不知道,还是需要译码。
是不是一头雾水,不着急,展示龙牙老师绘画功底的时候到了。
比如说,李云龙先生现在想要对山本老鬼子表达“我日你先人板板”这个意思,叫发报员给山本发个电报,该怎么操作呢?
李云龙先生只需要大骂一句:我日你先人板板!
译电员麻溜儿的掏出译码本开始译码:“我日你先人板板”,翻译成代码是2053 2480 0132 0341 0086 2647 2647。
这时候收发报员接到个纸条,上面写的是“2053 2480 0132 0341 0086 2647 2647”,他才懒得管你这都什么意思呢,他有他的活儿要忙:
首先他要找到山本老鬼子的收发报员电台频率,我们假设是550KHZ,在这个频率建立沟通联络,确保山本老鬼子的收发报员能够收到报,还要防止对方是冒充的李鬼,通过密语问答啊、拍发习惯啊,电台大致方向啊,工作时段啊一系列手段去确定对方真的就是山本老鬼子的电报兵。这个活儿其实大家都会,比如说“宫廷玉液酒”之类的,当然专业上没有这么儿戏,我们都会约定一个密语问答,答上来还要给个回执,双方才会建立沟通,有点类似于TCP/IP协议的“三次握手”。
比如事先双方约定:我拍114514,你回V587,我再回个LG666,这样我俩就可以信任了。
然后李云龙的电报员把“2053 2480 0132 0341 0086 2647 2647”发出去,为了确保对方收到还要跟一个“14 18“(收到回答)。
山本老鬼子的电报员把它抄下来,回一个“14”(收到),然后把这串数字交给自己这边的译电员。
译电员麻溜的的掏出译码本,翻译出来一看是“我日你先人板板”,交给山本老鬼子本人。
山本老鬼子看到报文,说“靠。”
这个过程就完了,这就是一封汉语电报。
当然无线电波在空气里跑,山本老鬼子能收到,别人也能收到,这时候楚云飞来了。
楚云飞叫电台兵瞧瞧架个电台,也能收到那一串数字,他的译电员手里也有一本《标准译码本》,翻译出来一看,“哦,原来老李是要日山本老鬼子的先人板板!”
于是他说,“嘿嘿嘿”。
可是李云龙一点都不想让楚云飞知道自己想日山本老鬼子的先人板板,山本老鬼子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先人板板被日了,他们就得采取措施。
老李和山本俩人规定,所有拍发的数字“统统加一”。这个就叫“掩码”,但是这也太简单了点,很容易破译,不过说明原理没问题,你要想复杂一点你加114514也可以,当然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加密方式,有些甚至能够对付词频分析。
事情就变了:
老李跟山本老鬼子之间因为有保密员的存在,他知道掩码这事儿,他能把收到的电文脱去“掩码”,恢复明文,老鬼子还是能收到那句“我日你先人板板”,气晕古七。
但是楚云飞这边就不一样了,他收到的是“3164 3591 1243 1452 1197 3758 3758”这串数字,他的译电员翻译出来就不知道说的是啥了……
你看,每一位加个“1”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是更复杂的加密算法呢?就更没办法了。
所以加密电报,发报员是根本不知道说的是啥的,要译电员那儿才能得到明文,译电员一般密级很高,甚至就是情报的最终获得者自己亲自译电。这个对于中文英文都是一样的,加密的电文,除了掌握译码本的人能够知道,别人都不知道。
明文电报的话,中文发报员还是不知道,英文发报员是知道的。
问题太模糊,你这个样子学什么都不会好,首先先定义下,在你看来什么叫做好?生活安逸叫做好,事业辛苦,但是发展有前景也叫做好,首先要看你自己偏好什么东西。其次你所追求的是什么档次的学校,光看专业没有任何意义,有些专业一线学校叫做好后面的学校就不好。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讲一个比中国还成功的故事可以不?
越南vinagame
越南网络游戏市场的起步比中国稍晚一点,从2003年开始,就陆续有破解版的网络游戏进军越南,越南第一款正式网络游戏叫坦克宝贝,据新闻说
第一网游如何炼成?《剑网1》越南历程全回顾 _国内网游资讯 _太平洋游戏网
2004年9月,越南vinagame成立,2005年初,《剑侠情缘》来到越南,从此,改变整个越南网络游戏的进程。
vinagame公司市占比非常极端,比中国最极端的时候都极端,2005年,刚刚起步的越南网络游戏市场,vinagame依靠剑网,占据整个越南网游市场收入的95%,简直是超级垄断。
2005年8月,《剑网》开始收费,刚开始vinagame想用点卡的模式,被玩家激烈反对,被迫改成月卡模式。2006年全年的《剑网》总销售达到1500万美元,雷军表示
这应该是雷军最后悔没去投的项目之一了。
vinagame的市占率比当年盛大集团还要极端,自然会受到当年盛大的同样待遇,与中国一模一样的是,自2005年9月开始,越南媒体突然指向网络游戏,这又和中国一模一样,什么电子海洛因之类,由于vinagame市占率最高,因此受到的打击最大。
《剑网》在越南的地位甚至可以说高于传奇在中国的地位,也是越南历史最悠久的网游之一,当然《剑网》在越南不叫《剑网》,叫《武林传奇》,嗯,诡异的名字,一度占据越南网游的70%的市场,震惊了雷军,运营商vinagame非常优秀,经常组织各种对抗赛,vinagame积极学习中国市场的推广经验,尤其是网吧这块,从2008年开始,vinagame免费给网吧提供网吧管理软件,但是要求网吧的桌面必须放置《剑网》的广告。
《剑网》在越南成功的本身,除了vinagame的成功推广外,本地化做的非常扎实,尤其是翻译这块,真是功不可没,我们知道《传奇》当年在中国,翻译也起了很大作用,举个例子
这把武器在中文传奇里面叫什么?叫炼狱,知道原版的叫什么吗?就叫大斧。
由于中文本身表达间接,比如说“降龙十八掌”,这要在越南语里面,得有26个字母,直译过去只有一个下场:乱码,甚至根本无法显示,因为超出对话框了,为了这个翻译的工作,vingame和金山来回矫正,包括名字,地理,历史背景等等。
在越南市场,《剑网》还有两个特别的优势
第一,由于武侠和中国古代文化在越南传播的比较广,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在越南早就流行,因此《剑网》这种游戏对于越南人来说不陌生。
第二,这点我敢说知乎的网友没几个想到的,就是中国特有审查机制。审查机制在中国早就被骂惨了,比如说《WOW》里面的骷髅之类的,中国政府要求所有的网游不能有过多的色情暴力之类的,这点看起来很操蛋,对于中国游戏开放商束手束脚,但是当开发商开发出这类游戏的时候,投放到越南市场,那就不一样了,因为越南政府也是这么规定的!所以中国游戏到越南反而删减的部分非常少。
可能大家还不理解这点重要性,越南本身就是一个小中国,越南政府长期在中国有驻点,中国政府一旦有各式各样的改革文件,一般都会被翻译成越南文,包括限制网络游戏在内,越南规定,网络游戏时间超过3个小时以上,经验和道具减少50%,超过5小时,完全无法获得经验和道具,同时禁止播放网游广告,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所有网吧必须关门,学校200米之内禁止设立网吧
是不是很中国style?
当然,当年在金山的雷军说没钱投了,对于腾讯来说,钱这玩意,那还算个事?
于是乎
2008年,腾讯收购游戏公司VinaGame约20.2%的股份,并于2009年增至22.34%,后者目前是越南当地最大游戏运营商,并开发出一款类似微信的通讯应用Zalo。
我们翻翻当年的报纸,以《电脑报》2005年11月7日的报道为例
《剑网》奇迹与走出国门
本报记者蜡笔小新
发生在越南的 网络游戏奇迹
提起越南,大部分读者的印象可能仅仅是从东南亚旅行的介绍中得知的。这个国家,正经历着和我国改革开放一样的“革新”,IT 行业也在这个时代,悄然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生越南的互联网奇迹、网络游戏奇迹的土壤已然成熟。
2004 年 10 月。此时的越南没有任何网络运营商认为人们玩游戏应该交钱。就在这个月,越南公司
Vina Game 来到了北京寻找一款中国的网络游戏准备代理运营。此时他们竟然也面临着和中国的网络游戏创业前辈的尴尬:同样账面上只能拿出 30 万美元最后一搏,同样面临一个未知的前景不明朗的市场。
他们拿出这最后的 30 万美元选择了代理金山的《剑侠情缘 ONLINE》,由于游戏名称意译过去比较复杂,因此他们给越南版的《剑侠情缘 ONLINE》取名《武林传奇》。他们当然不知道,“传奇”这两个字对于网络游戏业界,特别是中国网络游戏业界,代表的是一个奇迹。
《武林传奇》于 2005 年 6 月正式公测,结果这一个开端惊人地与当年那个网络游戏奇迹一样:首日公测在线人数就突破了越南的历史最高记录,过了万人。在 9 月正式收费第一天 3 万多
付费用户把他们吓了一跳。而到了10 月,这个数字是 5万,到了11月初,这个数字已经是 6.2万,活跃账号有 80 多万,并在不断增长中。此时,越南各大网吧里,已经充斥着这款来自中国的网络游戏。而 Vina Game,也和当年盛大一样,淘到了越南网络游戏的第一桶金。
奇迹的另一头
这个奇迹无疑让 2005 年有些郁闷的国内业界有了当头棒喝的感觉。
“我的理想就是把金山的软件卖到全世界去。”,金山公司总裁雷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显得非常有信心因此这个成功他认为是非常自然就发生了的。
谈到《剑网》在越南的成功,他显得兴致勃勃。当时金山考虑到越南市场容量并不算大,折合起来潜在消费人口 2000 万左右,因此就抱着大家友好合作,支援越南方面的心情把《剑网》的代理运营权给了 Vina Game而在分成等方面的条件也“相当优惠”,十分灵活。
30 万美元,同等金额在中国也许是很多渠道商代理点卡销售的入门保证资金。可以说在一开
始似乎《剑网》卖得似乎太便宜了点。然而 2005 年 8 月雷军应 Vina Game 的邀请到越南考察运营情况的时候吓了一跳。“走进每一个网吧都看到里面六七成的人都在玩《剑网》越南版,我拉住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玩家询问,他说他们班上每个同学都在玩!”
“看到这个情景我就知道这游戏在越南算是成了!”雷军依然掩饰不住当时的兴奋。而越南方面则对收费还是有所顾虑,因为玩游戏收费在越南还是头一次,何况收费金额并不算便宜:月卡价格
6 万盾,折合人民币 40 元,只比中国版《剑网》便宜8元。
“我坚信网络游戏一定会响彻全球,因此告诉越方,收费后玩家过 3 万绝对没有问题,运营得好可以上 10 万。”后来的情况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
现在可以说,《武林传奇》确实已经成为了“越南的《传奇》”,在越南的网络游戏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上周我们有员工去武汉,在网吧中看到一种没有发现过的《剑网》,以为是私服,上去调查,却发现是一个在武汉读书的越南留学生在玩。”
尽管雷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没有给记者透露具体数字,“这是商业机密”,他笑着说,“但是我们今年的确可以从越南的代理运营业务中收入不少。”
看来,奇迹的另一头,也未必不是奇迹。然而,这个奇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奇迹三要素:品质、题材、耐心
的确,国产网络游戏在内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走出去不是第一次了,但是为什么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这是一个让人很难理解的难题。
“品质是最重要的。”在和《电脑报》记者的讨论中,雷军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国产网络游戏‘走出去’要想成,要做到以下几点:别吹牛、好题材、慢慢来。”而这一切都是以品质作为核心的。
“要想在海外成功,就先不要吹牛,你就必须在本土市场成功你如果连本土市场 10 万人的市场规模都做不到,怎么做规模小些的海外市场?要在本土做成,品质就很重要。”
的确,国产网络游戏以前是走出去了不少,但是国内的玩家在看到这些“振奋人心”的新闻的时候,往往会非常纳闷:我怎么没玩过这款游戏?
很多“走出去”的国产网络游戏,往往并没有在国内进行正式运营,甚至连规模大的公测都没有进行过,像这样游戏品质当然难以保证,怎么不会影响运营商的成绩。而且这种“拿洋人当小白鼠”的心理,也极大伤害了海外合作者。因此很多“走出去”的国产网络游戏往往走的是“一锤子买卖”,在很低的游戏品质下,游戏往往运营一年便无疾而终,海外运营商也将其转为免费运行的“添头”游戏。可以说,粗制滥造是中国原创网络游戏在海外之路并不顺利的一大症结。
同时,以游戏品质为核心牵涉到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题材。很多国内厂商在自身条件不同的情况下盲目模仿“韩国模式”,操作的题材大走奇幻路线,而且是在对奇幻文化不熟悉的情况下操作这样的欧美化的游戏。结果是欧美的玩家认为这些游戏完全没有内涵,错误百出,而亚太玩家又毫无认同感(特别是在一些文化发展水平低于中国的国家),两头不讨好,只有失败。而立足于本土文化或者是文化圈的认同感,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成功的经验。
而慢慢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公司选择海外代理商只看人家有钱没有,急功近利,不看对方的长期合作诚意。结果有钱的海外代理运营商不重视,往往只把这些游戏作为扩大的产品线的组成部分。而《剑网》在越南的成功就是因为金山看到了对方的诚意──后来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他们(Vina Game)的推广确实非常卖力,还搞了很多选秀之类的活动大造人气。”
看来,国产网络游戏长期以来走得出去,赢不回来的困局,并不是因为我们先天不足。经过数年的市场与玩家的考验,我们的运营与开发商在世界上对网络游戏可说是最为熟悉,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自信务实的心态,认真严谨的态度,以及精工制作的品质,只有拥有这些,我们的原创网络游戏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从代理国外游戏开始,然后注重线上线下培养市场,注重网吧推广,甚至连起家的本钱都有点像盛大:都是30万,当年陈天桥从陆家嘴集团辞职,而VNG的CEO黎洪明也是一样,他是从普华永道公司辞职的,而今天的VNG比曾经的盛大集团更加成功,它不但有王牌的网络游戏,而且已经推出了ZINGMP3,电子支付123pay,输入法laban key,网吧管理软件CSM,互动社区zing me,甚至还有个即时通讯软件zalo。
它是越南的盛大,又是越南支付宝,又是越南腾讯。
而且它已经准备赴美上市
目前,VNG自主研发的游戏包括Sky Garden、Farm in Paradise and Dead Target 已经陆续登陆230多个国家;其聊天应用程序Zalo在越南和缅甸,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台湾等国家拥有超过7000多万用户。其管理团队预计2017年营收为1.8亿美元,相比去年的财务数据,同比上涨70%。
而同样依靠网络游戏起家的盛大集团,哎,不说也罢了,人家上市,它退市,还说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