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好多年轻人都存不下钱?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屁,不是存不下钱。


初五那天和一位老哥吃饭。他四十岁出头,从富士康做起,做供应链管理做了二十年,终于熬到年package七十来万。

他天津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回天津养老,估计存款也快够了。

他有个侄子,26岁刚毕业五年,应该是走飞行员方向的(这个我不懂),现在年薪已经三十万左右。

然后他侄子跟他抱怨:穷,失败。

老哥都懵了。


但我俩细细分析,觉得他侄子的抱怨情有可原,不是装逼。

这小子想在北京买房、在北京落户、在北京成家生娃。

北京房价,他得掏个七八百万吧?他得贷款二十年吧?就算他顺风顺水35岁当上了机长年薪有个小一百万,中间这十年也得捧好饭碗绷紧神经吧?

还没算养娃的钱,和维持他这个圈子生活方式的体面钱。

有点抱怨不过分。


聊完他这侄子,我俩顿时感慨:现在的年轻人是难。这大侄子已经算人中俊才,普通年轻人这个岁数有个十来万年收就不错了。

难在资产门槛,说白了就是房子。

房子是个很俗的话题,讲烂了。但大家得明白:

咱来这世间短短几十年,肯定希望有块属于自己的半砖片瓦。只要有一小块土地这个最俗气的所有权,你就知道自己再倒霉,总有个地方可以回去躺着,关灯吃面。

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

有一块确定的、长期的、已结清成本的居住场所,才能展开围绕该场所的家庭活动,这几乎是个动物本能。

没有这个场所,却指望生育率快速回升,这是反本能的。


如果年轻人能以十年净收入买下工作所在地的一块房产,哪怕只是个四十平的大开间,哪怕离上班的地方有个十公里距离。

你信不信年轻人能存爆?

届时淘宝京东把广告投炸了,他们也不会去额外消费。因为省三年能有首付,节省一点过个七八年就还完贷款。

市区房租贵?老子住郊区;外卖贵?老子自己在家做饭带去公司。从毕业到三十岁中期的奋斗能换来一份自有资产,而且是完全支付无债务的那种,绝大多数年轻人立马鸡血打满。

这是本能,总想有个家。

但现在这个本能,崩了。

拿平均年收入和平均房价(100平米)做比较:哈尔滨25.9年,太原32.7年,武汉43.9年,南京55.3年,广州70.8年,上海95.6年,北京96.1年,深圳135年。

以上就是你拿当地平均年收入,不吃不喝,买下当地一百平米均价房产的时间。

绝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不可能单凭自己或夫妻两人拿下低负债房产。市区小户型或郊区、高负债、家庭集体负债才是主流。


这种环境下,年轻人存钱已经没啥意义。

你在青年和中年前期的存款是为了啥?拿下自己在这个世间的一小块资产,在变幻莫测的滚滚红尘里有一小块安心的小岛。

现在可能吗?很多人不可能。

特别是那些因为投资就业集中于大城市、自己也不得不去大城市的年轻人,更难。

他们转去小城市,不仅是就业机会和收入大幅减少,更有可能使得过去十年的行业知识积累无效。

年轻人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小岛,只能被动跟随城市化波动,难言恒心,更谈不上家庭规划。

自己的规划都充满不确定。


这种情况下,就不用想什么年轻人的存款了。

咬牙存十年都够不着首付,那存来干嘛?

像飘萍一样随波逐流,那干脆放下念想,吃好喝好,看看风景。

他们真正的存款意识得等到中年,也就是开始考虑养老和父母医疗的时候。在此之前,让他们花吧。

原子化的社会里必然伴随消费主义泛滥。没有家庭的个体不为自己,还能为谁?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轻人存不下钱才是正常的。

不说什么消费主义洗脑之类的话,单单说职业发展这一块,一个30多岁的人不管怎么说也会比20多岁的人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即便人家的经验不怎么值钱,但好歹也在行业里混了那么多年,总不至于一个刚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就要比他们挣得多了。

但与此同时,年轻的消费也多。年轻人的消费多,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更容易冲动消费,以及买一些“对自己好”的东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年轻人刚进入社会也积累不下什么资本(比如要租房,这钱就是纯粹的消费),必须要为很多不必要的支出买单。

这方面如果觉得中国不够有说服力,也可以看看美国。按2017年的数据,美国16~19岁、20~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以及64岁以上的平均年收入分别为2.18万、2.74万、3.94万、4.94万、5万、4.96万和4.6万美元。这也就是说,20~24岁的人年收入仅有35~44岁群体的55%左右,即便是收入更高些的25~34岁群体,也有25%左右的差距。

尽管年轻人的收入不高,但他们却有更强的消费欲望。比如按北大心理学院的一项调查,95后用户中使用最多的手机是iPhone。而此前一项有关iPhone的调查中,也显示35岁以下用户占到了iPhone用户的80%,45岁以下用户占到了近96%。

就算个最简单的账,假设平均两年换一部手机,你买个Redmi跟买个iPhone能差出将近4000块钱,平均每年近2000。我当然知道iPhone的体验更好,但就现在Redmi这骁龙8系处理器的性能,能干的事跟iPhone几乎没啥区别,使用两年也不会卡。一年能多攒2000块钱,这不是钱吗?明明是收入最低的年龄段,却偏偏要用最贵的手机,这要是能攒下钱就怪了。

再比如说车,如今即便是十多万的国产车,一年下来养护费和各项成本用也要将近两万,平均每月1000多块钱。但如果换成打车的话,有多少人一个月的打车费能到1000多?更何况,如果说房子你晚买两年还有可能买不起,汽车有什么好怕的?越往后买性能反而还越好。

其实这些东西,你要是换个算法,似乎都不太费钱。iPhone虽然6000多,可24期免息一个月才200多块钱,不贵;养车一个月才1000多块钱,不贵;一周三杯奶茶,不贵;看场电影,不贵……但最后加起来,如果这些钱能省下一多半来,每年或许也能存个两三万。

至于有人说房价太高、涨得太快,所以存钱没用。那我只能说,你愿意这么想我也没办法。也许你在一线城市工作,存下的钱永远不够你买房的,看着如今的房价,我肯定不能闭着眼说房子不贵。可问题是,即便一线城市房价贵,对于一个人来说,存钱也意味着你有选择的能力。你觉得一线城市贵,退到二三线可以不可以?你不想在国内了,想出国留学,然后在外国工作可不可以?你遇到了一个还可以的投资项目,能有比较高的收益预期你投不投?你父母病了,有些药或者病不在医保中需要花钱怎么办?……这些地方哪里能离得了钱?

也许你努力攒钱到最后还是买不起房,可至少有了钱,即便你想run也有点底气吧?你能存在100万,也许的确在上海不够首付,可足够支付你去欧美留学的费用了。你要是到手里一分钱没有甚至还有欠债,你run一个试试看?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难道就该为了省钱,降低生活质量吗?如果非要这么说,那你可能是把生活质量理解偏了。还是拿手机来说,2000多的手机和6000多的手机,肯定是6000多的手机使用体验好一些,但2000多的手机在哪儿降低生活质量了?6000多手机能干的事,它几乎都能干。一天一杯奶茶,先不说健康不健康,这能提升什么生活质量?

所谓“提升生活质量”很多时候取决于一个东西你有还是没有,而不是这个东西有多高端。对于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来说,有车跟没车,生活质量是不一样的。可一辆50万的车,跟一辆10万的车比,能把你的生活质量提升5倍?对于一个人来说,穿不穿衣服,生活质量是不一样的。可一件1000块的衣服,能比200块的衣服把生活质量提升多少?如果说你的收入高到1000块的衣服、50万的车可以眼睛都不眨地买,那你也不会问为什么存不下钱的问题。但要是你买这衣服得琢磨很久,然后不停劝自己“我这么辛苦,要对自己好一点”,最后才下了决心买,我觉得这东西就算提升生活质量,也是有限的。

最后,总结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第一,年轻人先不要管自己现在的工资是多少,工作几年之后,收入大概率都会慢慢涨上来,以现在的收入来想象自己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干这个干那个,除了徒增焦虑之外,屌用没用;

第二,当下社会虽然物价不低,但想要活下去也没那么难。你如果真给自己设定一个每月存多少钱的目标,也可以在不损失太多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存下钱来——当然,你要是非得认为每天一杯星巴克才叫有生活质量,那当我没说;

第三,如果你自己没有投资理财的渠道,也没有创业的能力,那么物价越高,存钱就越有必要。如果因为物价高就不存钱,那意味着你抵抗风险的能力将非常脆弱;

第四,靠存钱也许达不到你最终的目标,但能存下的钱越多,自己的退路也就越多。

第五,如果你觉得是资本家的剥削让你存不下钱,那么反过来说,当你开始决定不存钱甚至于要借债消费的时候,最高兴的也就是资本家。


user avatar   chen-bin-99-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女的我不知道。

我就说男性。

年轻的男性,其实单身的时候,多半都是能存下点钱的,多多少少都能存下点的。

但,一旦脱单,就迅速消耗掉了。

下面的话或许会召来女拳,但还是忍不住说吧。

有些经济模型,大家平时没有注意的,或者说注意的人很少。

将几个很容易理解的。

首先,市场上,女性消费品和女性消费,都是一直占据第一位的,这点没异议吧?

而且,这个数据是逐年快速增加的。

就举一个例子,红红火火的网红经济,带货经济,主体消费主力军是谁?

男人还是女人?

各路美妆博主就不说了。

偷税犯事儿的那位,还有”姐妹们,买它“那位,主力消费群体是男的还是女的?

目前的现状是,女性消费的量,是消费群体里排名第一的,而且是毫无争议的第一,而且还是在持续上升的。

男性消费群体,在经济模型的排名里,是排名很落后的。

不夸张的说,男性群体的消费量和消费能力,比宠物都不如。

好,上面说的是,花钱的部分。

那么,下面说赚钱的部分。

近几年来,女性的劳动率,是逐年下降的。

是的,逐年下降。我记得好像是这几年从百分之七十多,下降到了百分之六十多。

也就是说,如果把女性看作一个群体的话,这个群体的赚钱,是比以前变少了。

然后……

矛盾就来了啊!

赚钱越来越少,但是花钱却越来越多了……

那么……

钱那儿来的?

相信,很多曾经单身过,然后又交了女朋友的汉子,相信你们心里都有答案。

·

我不是说女人把男人的钱花掉了。

而是,很多女性,在被消费主义洗脑之后,花掉了很多原本不该花的钱。

而且确实,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男人买单的。

我以前有个答案曾经说过一些。

情人节要当女神,三八节你要当女王,六一节要当宝宝,七夕要过中国情人节,然后还有生日,有圣诞节……

哦对了,还有生日,还有在一起的纪念日,一百天要纪念,周年要纪念。

每个日子都要花钱,要有仪式感,要送小礼物或者大礼物……

现在连双11都变成了【帮女朋友清购物车节】。

男人那点工资,还真不够折腾的。

还没完,这两年商家又在造势搞什么双12。

这些东西,都是想着法儿的让女人花钱,骗女人消费,让你们买买买……

掏空了女人的钱包后,很多压力就转嫁到了男性身上去了。

你见过几个男人吵着闹着要过六一,要过七夕,要过双11的?

上面说的这么多“有了意义的日子”“需要纪念的日子“,”需要仪式感的日子“。

平均下来,几乎每个月都要轮个一次。

这叫什么,这叫钝刀子割肉,慢慢剌~

一次一两百,三五百,看着每次都不多,一年十几次的话……

一年下来……自己算账去吧。

存钱?存毛!

·

我补充一点啊。

说这些不是想制造男女性别对立,也没有抨击女性的意思。

我想表达的其实很简单,锅自然是消费主义的那套背锅。

但问题是,客观的现状是,男性被消费主义洗脑的程度较轻,女性被洗脑的程度较高。

所以很希望广大女性朋友们能清醒一点,面对各种消费主义的洗脑,能够保持点理智。

自己赚钱不容易,你男朋友赚钱也不容易。

比如说,什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类似这种消费主义的坑就别跳了,也别拽着你男朋友一起跳了。

大家赚钱都挺难的。

保持清醒,学会辨清消费主义。这是我想表达的观点。

以上~

若文中有措辞让您误会我对女性群体不敬,那绝对是我表述不清,绝无此意。

这里先做抱歉。

·


user avatar   he-tao-you-jian-he-t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我回答过一个关于耳机的问题,我说其实耳机和耳机之间的差距没那么明显,对于大多数人的耳朵而言,你买个100的耳机和买个3000的耳机,真实的体验感差距没那么大。

他们把我狂喷了一顿,说我应该去治疗一下耳朵。


后来我又回答了一个关于手表的问题,我说其实手表这玩意,主要就是摆出来给别人看的,你说这表什么机芯、什么陀飞轮意义并不太大,你就是看个点儿。

他们又把我骂了一顿,说我一点儿品位都没有,不懂制作工艺。


再后来我还聊过关于创业的话题,我说年轻人要想创业就要先攒钱,没有足够的积蓄就没有创业的试错成本,就不敢去投资。

他们对我一顿嘲讽,说应该去开源,而不是节流。


当然了,我承认,他们说的对。

贵的和便宜的肯定还是不一样,20万的卫生纸怎么也比2块的舒服。

那种美妙的体验感包裹着你的小屁屁和肛门,你值得拥有,就该对自己好一点。


所以我现在一般都不劝他们攒钱了,我都直接鼓励他们上最高端的。

我说,其实耳机这玩意,42万8以下就是听个响,真听音乐还得上42万8往上的。真的,听过以后你就知道了,中音清晰饱满,声场分离彻底,最好用火力电,声音比较暖,实在要用水电的话最好是葛洲坝的。

我说,其实跑鞋这玩意,1500以内的鞋楦都不行,跑多了伤足弓,不如直接来专业的限定款,缓冲比较好,包裹性强,最好先测一下自己的足弓和脚宽,罗马脚、埃及脚、希腊脚分别适用不同的鞋款;

我说,其实女生的包和男生的表,就是你的身份,不买好的被人看不起,劳子和爱马仕是标配。

我说,创业就得有格局,你就应该借几十万,直接一把梭哈进去,人不狠站不稳,背叛你的人你都给他几万......


我看透了一件事——年轻人的心理,早已经被资本拿捏的死死的。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需要】和【想要】之间的差别。


不信我问你,你觉得,要想在一线城市维持自己的正常生活,一个月需要开支多少钱?

我说,2000元都不用,还可以活得很潇洒。

我知道,一定会有人站出来怼我:

2000?租个房子都不止2000好么?一个月吃饭不得花1500?买件衣服都得三四百.......


可是,你想过么,那不是你生活需要的,而是你想要的。

你需要的,只是一个住处,一顿饱饭,一件可以御寒的衣服。

而你想要的,是资本操控之下无尽的欲望。


当然了,这也是市场化进程中必然会发生的现象,市场永远都向着【割完你口袋里最后一分钱】的方向不断发展。


1、资本会选择最新鲜的韭菜。

你看看那些40岁左右的中年人,他们赚钱也不多,而且上有老下有小的,花钱的地方也不少,但是为什么他们每个月都能攒下钱?

我来告诉你答案,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在资本的收割范围。

这些人身经百战、生活所困,掏50块钱都费劲,你怎么割得动他们,还不如去研究研究那些年轻人。

你可以去看看,现在自媒体圈子里什么品类最赚钱:数码、美妆、汽车、金融。

你可以想想这分别都瞄准了谁。


2、资本可以成套的收割你。

一个结婚,我给你弄出婚纱照、婚宴、婚庆、车队、钻戒、婚纱,这一套割下来多少钱?

一个护肤品,我给你弄出水、乳、霜、膏、粉、油、精华、隔离,这一套割下来多少钱?

资本现在已经不满足于某一件商品,而是会围绕这一件商品,创造出很多周边。

你买个电脑,自己还得配一副机械键盘,还得自己配一副好点的耳机,还得再配一副鼠标,还能再换个显卡,弄个内存条。

啥是真的强?房产是最强,你买套100平的房子,实际到手75平,但是你还不能住,你得装修。

你装修又是一套,你装修完还得买家具,你买完家居还有味儿还要找人除甲醛。

你觉得现在房价很贵是么?你算过真实的价格么?就是你花的这一套钱,除以你最后的得房面积,能贵出去2倍。


3、资本还会用价格打造鄙视链。

一台车,开劳斯莱斯的瞧不起开玛莎拉蒂的,开玛莎拉蒂瞧不起开奔驰的,开奔驰又看不起开大众的,开大众的觉得9万以下的不叫车。

一块手表,戴百达翡丽的瞧不起戴劳力士的,戴劳力士的瞧不起戴欧米茄的,戴欧米茄的瞧不起戴美度的,戴美度的又瞧不起戴西铁城的。

一双鞋可以有鄙视链,耳机可以有鄙视链,机械键盘可以有鄙视链,连手机都有鄙视链,反正你只要进了这个圈,买了这里面的东西,你就被拴在了链上,你就想往上爬,你不想被人踩着,那你就掏钱。


4、资本还可以用各种信息渗透你。

你现在打开电视,有多少广告会以自己的产品“价格低”为宣传点?

我告诉你,没有,因为东西太便宜的公司赚不到钱,打不起广告。

你现在打开电视,还有多少像乡村爱情一样的电视剧?

我告诉你,没有,因为电视剧拍这种剧情,植入少,明星也捧不红,连广告商都不愿意投钱。

你现在打开手机,有多少让你存钱的广告?

我告诉你,没有,因为你攒钱他就赚不到钱,它不是让你“理财”的就是让你“贷款”,反正都是割你那点钱的。

这种渗透可以在无形当中影响到你的判断力,你现在恐怕已经不觉得20万是一笔巨款了,但是你知道一个普通大学生要攒下20万需要工作多久么?

它会让你觉得买奢侈品的人就高贵,买便宜货的人就低微。


而且更骚的操作是,他们发现奢侈品太贵了,买的人还是不够多,于是又打造出【轻奢】这个系列,专门收割中产和努力成为中产的韭菜。


5、资本还可以收割你的未来。

你说,大哥大哥,我真买不动了,你neng死我算了,我没钱了。

他站出来说,兄弟,我懂你,谁年轻的时候不是这么过来的,你这么滴,我借给你钱,你先享受,至于还钱的事儿,咱们回头再说。

于是蚂蚁某呗、京东某条、某团月付全都上场了。


你说,我也没多花钱啊,这东西反正不要利息,花了下个月还上不挺好的么?

孩子你太幼稚了,一个人每个月都借给你这些钱,你就觉得这是你的【额度】,你以为你永远拥有它,你花光自己的工资根本无所谓,因为你还有【额度】。

但是【额度】是个什么鬼?这叫负债啊,你这是透支自己未来啊。

更牛的是,这些平台全都是有两项服务的,就像花呗和借呗一样,你额度都用没了,没关系,我再借给你,不过会有“一点点”利息。

但你去算过它的年化率么?那有些平台的利率都堪比高利贷了。


当然了,我说出这些的时候,大多数人会觉得我在阴谋论。

我不是阴谋论,我是想告诉你,现在无论它是不是一盘大棋,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的。


资本确实已经为消费者打造出了最完美的消费环境,你的每一毛钱都有它的去处,根本存不下。

你如果兜里没有钱,你就是被资本拿捏的韭菜而已。

当然了,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他们会更倾向于认为——这一切消费,都是自己的个人选择。


他们觉得自己花钱,是因为愿意去购买更好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但他们忘了我前面说的,资本操控和拿捏的,恰恰就是他们无尽的欲望。


谢谢你遇到我。

我是写手一条城,我做了一个公众号,叫【毒舌一条城】,每周的二、四、六晚上,我会把一些知乎上没有的内容写在那里,我在公众号等你来。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存不下钱,可能是因为需要通过消费来缓解生活中的乏味感。

201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埃丝特·迪弗洛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指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满足基本的温饱后,低收入者可能会为了缓解乏味而进行相对奢侈的开销:在摩洛哥的偏远山区,在没有洁净饮用水的恶劣居住条件下,一名受访者和他的两名邻居「都有电视机、抛物面天线及DVD播放机,还有移动电话。」

至于根本买不起电视的人,也有自己缓解乏味的办法。作者提到:

在我们对18个国家调查所得的数据中,穷人在没有收音机或电视机的情况下,可能在节日上花的钱更多。在印度的乌代布尔,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没有电视机,极度贫穷的人将自己14%的预算花在了节日上(包括世俗的及宗教的场合)。

书中还举了一个例子:为了感官上的满足,人们可能会将稀缺的金钱投入对改善贫困状况不利的地方。在政府对主粮价格进行补贴之后,人们并没有因此消费更多主粮,反而将节省下来的开销用于购买海产和肉类。虽然曹学家可能对这一变化感到欣慰,但作者充满忧虑地指出,这样的行为并没有让他们从食物中获取更多的能量:「对于这些非常贫穷的城市家庭来说,他们并不是优先选择获取更多的能量,而是获取味道更好的能量」。

这道问题下, @弗兰克扬 观察到的例子似乎也印证了作者的发现:劳动报酬在一小时 16 元左右的捡货员,在工作间隙蜂拥至小卖部,买了六块钱一瓶的饮料坐下来抽烟聊天。无论是从营养还是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每天六块钱都有投入产出比更好的选择,但为了给生活带来一点新鲜刺激,他们相当舍得花钱。

大家也可以尝试对号入座 -- 在你的人生中,有没有为了追求仪式感的无效投入?这些投入,真的给你带来了快乐,还是在短暂的挥金如土后,带来更大的空虚?

但是,又怎么能苛责他们呢?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可叹的是,社会通过无所不用其极的精细化分工、激进的绩效考核和淘汰机制,让人们在工作中精神高度紧绷,而为了缓解工作带来的乏味感,商家又准备了各种「轻奢」消费品、花样繁多的「VIP 权益」、各类购物节日,让人们仿佛通过消费就能超越自身所在阶级,甚至误以为消费是在节约开销、提升自己。

我们难以改变商家的营销,但至少可以改变自己为了消费而消费的习惯。就比如说,希望大家看了这个回答后,不要购买我所提到的书。花钱买来看,你就会花掉几十块钱,而并不会因此比只看这篇回答省下更多的钱。


user avatar   tong-meng-kong-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说年轻一辈存不下钱,那你知道老一辈是怎么存钱的吗?

他们是牺牲掉自己70%,甚至90%的生活品质,能满足温饱就行,剩下的钱全攒下来。完全不去管什么精神需求。

有多少老一辈的人没来没主动去看过一场电影,没去过一次贵的餐厅,没吃过各种零食,没买过护肤品,没买过乱七八糟的饰品衣物。

你也能做到吗?如果你也能做到,你就不会问这个问题,绝不可能攒不下钱,我以前认识一个男的,95后,他单位包吃住,一个月就花了六十块钱,你猜他能不能攒下钱?

当然我不建议这样,现在已经不是穷的能饿死人的时代了,该花花,该玩玩,每月留下五分之一的工资攒下来就可以了。暂时实在攒不下来钱的也没事,你就努力工作,总得有挣的钱变多的时候吧,工资高了的时候你别提高生活质量,保持现状,不就能攒钱了么。


看见讨论的挺热情,我再补充几句

所有的攒不下钱,都是自己主观上不想攒。

不用提车贷房贷,你要有房贷,那其实已经相当于你攒钱成功了。你只不过把你在未来攒好的钱,提前透支到了现在,你每个月的还贷款行为不就是在攒钱吗?这个逻辑应该都能想明白吧!

当然这个贷款=攒钱,只局限于你的房贷,别把那网贷都算进来,房子有极高的实用性和保值性,车贷都只能算消费品。

没有了这两贷,你要是还月光,那我建议你做一份收入支出表,看一看你把钱花在哪了,看看哪些是没给你带来精神快乐的冲动消费,比如我上个礼拜被种草花了好几千买的人体工学按摩椅,屁用没有!


user avatar   digging2co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记得很久之前,一个被一堆人嘲笑的段子么?

当你买 iPhone 4 的时候,他买了高档冰箱;
当你买 iPhone 4S 的时候,他买了滚筒洗衣机;
当你买 iPhone 5 的时候,他买了智能变频空调;
当你买 iPhone 5S 的时候,他买了高档油烟机和灶具;
当你买 iPhone 6 的时候,他买了60寸智能液晶电视;
当你买 iPhone 6S 的时候,他买了名牌热水器和小家电;
当你买 iPhone 7 的时候,他买了高档净水机、空气净化器;
而当你拿 iPhone 4, 5, 6, 7 只能换几个洗脸盆的时候,
他已经拥有一个温馨、健康、高档的家。

其实,这里的iPhone,你大可以换成生活中的任一非必需品,且就现在看来,这段子也确实没有太大问题~~


user avatar   luo-chen-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存不下,但也问题不大。

就我的个人经验,消费欲望最高就是刚毕业几年(在吃和玩方面报复性消费)。这一阵子过了久完了。

人储蓄能力最高的阶段大约是30岁开始,到45岁左右达到顶峰:

年轻的时候多吃一点,玩一点,问题不算大。


user avatar   li-yu-9-61-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句扎心的实话吧,:

很多很多很多年轻人都大大低估了攒钱的难度。

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攒钱的难度。



现在的年轻人想要攒钱,以下4个条件至少有2个:

1)没有房租。

2)有超出同龄人两倍的收入。

3)没有被消费主义洗脑,刻意抵抗消费环境

4)不和不攒钱的人谈恋爱。

至少要有2个。否则你肯定是存不下钱的。

而且这四条的前提还得是没生娃。要是有娃的话还得另论


很多人以为的“攒钱”是:

我一个月收入8000,房租3000——我要住的离公司稍微近点;

交通300———偶尔下班晚了得打车;

吃饭2000———每天外卖零食奶茶,时不时吃一顿好的庆祝一下;

日用品、电费网费等加在一起1000———最低频率的买衣服、买洗护、家里东西要维护;

社交费用800———要么和朋友聚,要么养猫和猫过活,总归有情感寄托需要花钱。

8000-3000-300-2000-1000-800=900,之后把剩下的这900块攒起来。

不是的。

这样根本不是存钱的架势。

那些真正想攒钱的人,或者说能攒下来钱的人,是:

一个月收入8000,但是不租房住家里,或者租很偏郊的房子,并且只租一个最小的房间,甚至是去住三四十一天的青旅、想办法租大学宿舍等等等等,房租为0或者1000块搞定;

交通,尽量骑单车或者坐公交,因为这两个都比地铁便宜。哪怕深夜下班也要尽量公交,除非公司报销否则绝不打车,打车太贵了,交通费用150块以内;

吃饭,必须自己做,巴不得菜都自己种。早中晚三顿加在一起成本不超过20块,尽量在各个平台上薅羊毛拿优惠券,赶活动买1块钱一盒的鸡蛋,等到8点钟以后买7折的面包,水果买不是最新鲜但是也没坏的可以便宜一半,一礼拜做一两次肉解馋,想要吃零食的话就自己卤点下水,从不喝奶茶咖啡除非公司买单,不得不出去聚餐的时候会尽量打包饭菜回来,能吃好几天。吃饭费用一周平均控制在200块以内,一个月800;

日用品,基本就赶着活动买大容量的囤货,朋友有不喜欢的可以坦然收下,闲鱼上可以捡漏的也毫不手软,水电之类的能省则省,一个月加起来花不到300块钱;

社交,还是要有的,但是一则控制频率,二则控制价格。什么看话剧看电影旅行展览,都没有必要,太小资了,去公园走走,沿着江边跑跑步就挺好, 或者去家里做顿饭吃,去找地方打打牌。养宠物就算了,有那个功夫做点兼职赚赚钱多好,最多养个QQ宠物。一个月最多300块预算。

这样加起来,8000-1000-150-800-300-300=5450,一个月可以攒5000多。


除此之外,还要想办法做兼职赚外快,琢磨怎么理财,怎么投资,尽量每个月能攒到和收入差不多的程度,才算是攒下钱了。


可是这样听上去很惨,甚至是有点寒酸、抠门,对不对?

这就对了。

这才是真的想攒钱的人过的日子。

完全拒绝消费主义,完全牺牲个人享乐和愉悦,愿意为了攒钱而付出精力、时间、体力。

一心攒钱,才能攒得下来钱。


不要觉得我在开玩笑或者信口开河,我们的父辈过的就是这样的日子。

就是靠这样的方式攒出来的房子和好日子。

包括在现在,那些家里有病人的,从小特别缺钱穷怕了的,遇到大事儿陷入困境的,咬牙买了房没人帮衬要独自还贷款的,都正在经历这样的日子,甚至是长期处在这样的生活状态里。

攒钱就是这么难的一件事情。

省吃俭用也好,赚外快也好,薅羊毛也好,真的要攒钱的话,要尽量让你每个月攒的钱至少达到收入的一半以上。

只有这样,才能存得下一些钱,跑赢硬性消费随着年龄的增长。



但与此同时,我们今天的年轻人面对的社会情况是:

要想拿到高薪,往往需要生活在高房租水平的城市里,并且往往自己没有房子;

又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住在公司附近,那么很有可能需要付出每个月一半或1/3左右的收入去交房租。


而高薪的工作往往伴随着加班的压力、对注意力和精力的强消耗。此时商家就会趁虚而入,告诉你:

  • “累了就应该买昂贵的东西犒赏自己”;
  • “应该去吃顿好的,喝杯奶茶,去做个按摩放松一下”;
  • “应该住在更好的环境里,用高溢价的装饰品来达成自我愉悦”

——这些宣传甚至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因为精疲力尽的年轻人自己内心就很认同并且需要这种安慰,并且它们看上去不需要花什么钱;

甚至他们还会告诉你:

  • “哪怕借钱也要营造仪式感”
  • “有想要的东西就应该立刻拿下,没钱还可以贷款”

从而让ta们不光消费,还要为了自己的情绪消费而支付额外的利息。


除此之外,在都市生活,做高薪行业,哪怕你的收入并没有达到行业中等偏上的水准,你依然需要支付较高的隐形社交成本、较高的生活成本。

——每天大家一起喝一杯40块的咖啡或者奶茶,你喝不喝?

——大家下班一起去喝一杯或者吃一顿人均200左右的饭,你吃不吃?

——双十一、黑五、双旦,大家都在交流要买买买,要给家人朋友、给领导同事送礼物,你买不买,送不送?

看似是小钱,但是一笔一笔花出去都是真实的支出。


此时如果你再有幸和一位——

家里有房不需要攒钱的本地人;

or家底丰厚根本不需要省吃俭用的少爷小姐;

or年纪还小不懂得赚钱不易没有攒钱意识的少男少女;

or自己收入远远高过你不需要攒钱,但是和ta相处起来会拉高你消费水平的哥哥姐姐;

or虽然和你收入差不多但是脑子没开窍花钱大手大脚的傻子

谈恋爱,那你的社交支出还要翻个好几倍。

攒钱?不管爹妈要钱不盲目轻信贷款就不错了。


当然,还有一个选项是我回老家,或者去低收入低消费的中等城市。

那节流是顺利了,但是开源无望,想要攒钱还是得一个子一个子的往里存。

都是一样的辛苦。

(关于消费主义的影响,其实不仅仅是“存不下钱”这一点。

旅行,奢侈品,婚恋观,对自我价值的评判,其实都在其中。

这个系列目前正在持续创作中,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咸鱼人生自救指南】,将会分5期在上面更新。

通过这个系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系统整理清楚消费主义的来龙去脉,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同步的B站视频也在制作中,可以蹲一下了~)



其实不管在任何时代,能攒钱下来的都是狠人。

要么特别能赚钱,要么特别能忍耐。

而这两点,大多数年轻人都做不到。

既赚不到钱,又容易被商家和大环境影响,手里没有钱进行长线的大额投资,就只能通过短暂消费带来满足的快感,合群的安心感,被认可的虚荣感。

但,这也不能怪年轻人。

因为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会需要这些东西,这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本能。

可是这样之后,ta也就会本能地活成一个普通人,甚至沦入困顿。

所以真的,能赚钱的,都是聪明人,是耐苦的人;

但是能攒钱的,才是真的狠人,是抗拒本能的人。



最后,我看到这个问题下面有人提到,年轻人存不下钱是因为觉得“存了也不顶事儿,所以干脆不存,爽就完了”。

这种说法很现实,但是这种观念请务必务必务必摒除。

因为这是一种非常短见且落入自我欺骗的观念。

存不了5000块,就存不了10000块,就存不了10万块。

或许你只存了10万块,买不了房养不起车结不起婚,但是这笔钱应急的时候用,那就是救命的钱

10万就是比9万5千块好,多一千块就是能解燃眉之急,你没处去求。

那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平时买的球鞋,喝的奶茶,买的些鸡零狗碎的东西,才是真的是派不上用场。

哪怕,你只是存了一点钱,你累了倦了,也能拿着这笔钱离开现在的城市,去一个消费水平更低的城市,舒舒服服地居住生活。

而不是一直被困在【压力赚钱-解压花钱-身无分文-没有选择余地】的状况中。


以及,不要听外面的鬼话说“钱是赚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

因为你大概率赚不出来。

如你我这般的普通人,不要做一夜暴富的美梦。

踏踏实实开源节流,该赚的赚,该攒的攒,不冲突。

也不要去想这笔钱怎么用,能派什么用,放心,这笔钱你迟早能用得到,并且只会后悔自己存得少,不会感慨自己花得还不够多。

这么简单的道理,自己往长远点想想就能明白。

有人义愤填膺地在那儿拿捏你的情绪,自己赚钱攒钱开心得飞起,你傻乎乎的跟着骂骂咧咧扭头花钱,大可不必。


更新:

关于消费主义的影响,其实不仅仅是“存不下钱”这一点。

旅行,奢侈品,婚恋观,对自我价值的评判,其实都在其中。

这个系列目前正在持续创作中,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咸鱼人生自救指南】,将会分5期在上面更新。

通过这个系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系统整理清楚消费主义的来龙去脉,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同步的B站视频也在制作中,可以蹲一下了~

我是 @二当家李多余 ,擅长从底层原理出发对普通人的问题加以分析。

希望我的内容能对你有用,也欢迎关注我,主页有百万赞干货内容,相信对你会有所帮助。


user avatar   xiao-jin-yu-dou-dou-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拉动内需 拉动内需

这不就是拉动了么?

好事儿啊。




              

相关话题

  你的职业生涯中,最有挫败感的时刻是怎样的,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对甘肃农村研究生孩子来说选调生和央企选哪个? 
  领低保的人群为什么不找个工作? 
  年轻人不靠家里,年收入都是多少万的人才能买得起一线城市的房? 
  我们为什么要通过加班提高收入,难道不应该要求提高基础工资吗? 
  心理压力的本质是什么? 
  怎么用一行代码让老板开除你? 
  你所在的行业工作中哪些表现会被认为不专业?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做哪方面的自我培养会更有吸引力?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约 4 亿人,其资产七成以上是房产,且流动资产比重较低,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前一个讨论
车浩教授和罗翔教授对是否需要提高收买被拐妇女儿童罪的刑罚持不同观点,看了双方的观点后,你持什么态度?
下一个讨论
2022年残疾人应该如何活下去,人生应该怎么走,我迷茫了,求指点?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