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要是基建搞完了该怎么继续发展? 第1页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说,对岸的浦东大道,从浦东开发到现在,快三十年了,还没铺好。


user avatar   chi-se-xing-ling-zuo-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基建搞完了中国经济何去何从,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中国经济有一个基本了解。

要了解中国经济,就不能从经济学的概念出发来理解中国经济的,也不是从经济中的个别现象来理解中国经济的,而是从中国经济内在的矛盾和逻辑来理解的。

首先讲一个基本结论。1996年之后,我国经济曾经两次面临危机,缓解这两次危机的方法,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貌,也决定了基建和中国经济的关系。所以要理解中国经济,就得从这两次危机讲起。

我分三部分来讲。第一部分、1996年危机和解决方法。第二部分、2008年危机和解决方法。第三部分、当前经济的基本情况。

每个部分我又会分几个子话题,详细分析经济的内部矛盾。

第一、1996年危机和解决方法

一、1996年经济危机

一个商品,如果卖出去了,最终只可能有三种去向:第一、被国内终端消费者买了,用于日常吃喝玩乐,这就是消费。第二、被国内企业买了,用于生产或扩建厂房,这就是投资。第三、被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买了,这就是出口。当然,我们也会买国外的产品,所以计算出口的时候会把进口和出口抵消,算净出口。

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者的总和用货币来计量,就是GDP。

一个商品,如果国内消费者不买、国内企业不买、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也不买,那就卖不出去。当大规模的商品卖不出去的时候,就出现了经济危机。

所以经济危机又叫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生产相对于消费能力出现了过剩。

生产相对消费出现过剩的事情常有发生。前段时间全球多个国家奶农倒牛奶,就是因为市场过度竞争,导致牛奶大规模过剩。当然,除了倒牛奶,生产过剩还有很多其他体现,比如让卖不出去的苹果烂在地里。

1996年的中国,经济第一次出现了这种过剩。当时一半以上的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到50%。产能利用率可以简单理解为机器利用的程度。国际通用标准认为,产能利用率低于80%就是产能过剩,低于75%就是产能严重过剩。按照这个标准,1996年的产能过剩已经很严重了。事实上也是这样,当时很多企业都处于破产边缘,只能通过不断倒腾资金,来维持现金流不断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外贸进一步下降,更多的商品卖不出去了。到了1998年,商品库存已经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0%,产能过剩更严重了。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经济一定会出现危机。当时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国家经贸委的赵晓甚至破天荒地写了一篇文章,名叫《大萧条的历史会在中国重演吗》。把中国经济和大萧条联系在一起,这种行为在之前压根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当时经济形势确实是岌岌可危。

但是1998年的生产过剩,并没有转化为经济危机,反倒是在之后几年被逐步消化掉了。

二、缓解1996年危机的办法

我们之前说过,经济危机体现为商品卖不出去。那么一个很自然的逻辑就是,我只要想办法把商品卖出去了,经济危机就暂时过去了。所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有两种传统的方法可以延缓经济危机:一是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二是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两者的实质都是一样的,把商品卖给以前不买的人。

1998年之后,我国就是通过“对内深挖国内市场,对外开拓海外市场”,来延缓经济危机的。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延缓,而不是解决。

深挖国内市场。1998年之后,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深挖国内市场,其中最典型的是房地产市场。1998年之前我国基本上没有住宅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商要死不活的。为什么呢,因为我国是福利分房。1998年的时候,为了刺激消费,缓解危机,国家终止了福利分房。也就是在这一年,庞大的房地产市场最终得以形成。这个市场具有极高的产业关联度,辐射冶金、化工、水泥、建筑、建材、金融、水电煤、保险、物业等众多行业。伴随着城镇化进程,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一方面消化了大量重化工业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也埋下了高房价的种子。

开拓海外市场。2001年前我们出口受到诸多限制,很多国家通过关税和配额限制我们产品出口。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这些限制大幅降低。也就是从这几年开始,我们外贸订单大幅增加,国内产品潮水一般涌向世界。这消化掉了巨量的轻工业过剩产能。外贸订单增多,现有规模不能满足海外需求,资本家又扩大厂房,购买更多的设备,进一步带动重化工业的发展。而资本的发展必然要求雇佣更多的工人,这又带动了城市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在内外两个新市场,也就是房地产和出口的带动下,经济迅速走出阴影,形成了“外贸-投资”双驱动的经济模式,并且形成了内部和外部两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循环,这两个循环的有效运转,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

三、两个循环及其矛盾

内部循环。内部循环对应着整个房地产市场。首先,老百姓把钱放在银行里面,形成银行体系的巨额存款。其次,银行通过三个渠道,把这些存款投放到房地产市场。第一个渠道是土地开发市场。每个地方都有各种各样的投融资平台,比如某某市城市投资公司。银行将钱贷给这些公司,这些公司就用这些钱征收土地,搞土地开发。各个地方都有这种叫做某某城市投资公司的企业,基本都是干这种事情。大家可以去网上查查自己老家,肯定有这种公司。第二个渠道是土地买卖市场。地方将土地卖给开发商,开发商买地的钱,大部分也是银行贷款。开发商贷款买地之后,就开始造房子。第三个渠道是房地产买卖市场。开发商建好房子后,卖给老百姓。老百姓买房的钱,大部分也是贷款。老百姓用自己的存款,支撑了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最终,再自己去贷款,消化不断升值的房屋。这就是内部循环,内部循环的本质是不断通过房地产投资来带动经济。

外部循环。外部循环对应着整个外贸出口。首先,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产品,中国形成外贸顺差,获得大量外汇储备。其次,我国用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资金回流到美国,支撑美国债市、股市等虚拟经济。美国虚拟经济市场不断膨胀,股市上升、房地产市场上升,美国老百姓的股票、房地产和手中的债券就不断增值,形成财富效应。什么是财富效应呢,就是他股票或房地产等账面财富增加之后,他更愿意去买买买,这就是财富效应。最后财富效应刺激美国人不断地消费,继而购买更多的中国产品。这就是外部循环,外部循环的本质是不断通过出口来带动经济。

在这两个循环中,地产资本、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都找到了自己恰当的位置,资本在觥筹交错之间赚得盆满钵满。但是,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必然导致重化工业快速增长,而这为更严重的产能过剩埋下了种子。

这两个循环一个对应着房地产投资,一个对应着外贸出口,这也是我们当时消耗过剩产能的两个主要途径。但是,这两个循环都是不稳定的。第一个循环,要求中国城镇化不断推进,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只有土地和房屋不断涨价,地方和开发商才能以此为抵押借到更多的钱,进而通过投资来带动经济。一旦城镇化停滞,就会出现问题。第二个循环,要求美国虚拟经济不断膨胀。只有美国虚拟经济不断膨胀,才能持续产生财富效应,刺激美国人消费需求,进而带动中国出口增长。说白了,要维持两个循环运转,就要求中国的房市和美国的股市一直高涨。但这是做不到的。

2008年,这两个循环中的一个出了问题。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欧美日股市楼市纷纷崩盘,经济受到重创,买买买的意愿急剧下降,导致中国企业外贸订单大规模减少,轻工业产能严重过剩。轻工业产能过剩,又传导到重工业,导致重工业产能过剩。在这儿解释一下轻工业产能过剩为什么会传导到重工业啊,因为出口快速增长的年份,轻工业企业每年都要向重工业企业购买新的机器设备或者修建新的厂房。轻工业产能过剩之后,买设备建厂房会大幅下降,重工业企业接到的订单也开始下降,导致产能过剩。

外贸下降,投资下降,轻重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内忧外患之下,2008年,我们经济再次走到了危机的边缘。这就是我国面临的第二次危机。

第二、2008年危机和解决办法

就在中国经济万分危急的时候,凯恩斯主义横空出世,引领经济再次走出危机。那么,凯恩斯主义是什么?它又是怎么缓解危机的?它在缓解危机的同时,造成了什么样的矛盾呢?理解了这些问题,基本就理解了城镇化和中国经济的关系。

一、凯恩斯主义

什么是凯恩斯主义?举个例子。在某个国家,由于生产过剩,钢铁和水泥大量堆积卖不出去,钢铁厂和水泥厂开始大规模裁员。很多人失业了,经济问题逐步演变成社会问题。国家不希望企业继续裁员,因为大规模裁员会引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缓解危机,有人就出了一个主意,建议国家出台一个政策,号召每个城市修一个公园。他说,每个城市修一个公园有两个方面的好处,首先修公园需要钢铁、水泥,这样就可以消耗钢铁水泥的过剩产能,稳住重工业就业;其次修公园还需要雇佣工人,这还能带动一部分失业人口再就业,就业后这些人就有钱买买买了,这会进一步带动轻工业发展。这两者还能形成良性循环,因为重工业发展了会雇佣更多工人,进而消耗更多轻工业产品,轻工业发展了会购买更多设备、修建更多厂房,带动重工业发展。国家觉得挺有道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市政府修公园的钱哪里来呢?这个人就说,让银行印钱借给市政府就好了,反正钞票都是可以印出来的嘛。国家一听觉得可行,但是又有一个担忧,市面上的商品数量没变,但是印出来的钱变多了,这会造成全社会通货膨胀,导致老百姓手中货币贬值,这怎么办?这个人说啊,这个没有办法,只能请大家理解国家的难处了。

你以为这只是一个故事?不,这是一段历史。1933年后,罗斯福政府就曾雇佣大量失业青年去修建众多的国家公园。当然,修建公园只是一种方式,它还可以是修建铁路、修建公路、修建机场、修建形象工程,或者修建各种烂尾和不烂尾的楼。

听懂了吗?这就是凯恩斯主义。通过国家印钱,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消耗过剩产能,延缓危机的爆发。

二、凯恩斯主义和四万亿计划

讲完了什么是凯恩斯主义,我们回过头来看看2009年中国的经济情况。这里要讲一个重要的部分,凯恩斯主义和四万亿计划。

2008年的时候,次贷危机已经爆发两年了,危机重创了欧美日经济,中国出口企业订单也大规模减少,越来越多的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轻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从前几年的10%左右,迅速下降到2008年的3.5%,随后在2009年更是下降为-44.8%。轻工业产能过剩,直接导致其扩大再生产的意愿下降,从而波及到了重工业行业。这导致全国性产能过剩,企业开始大规模裁员。2009年,中国出现了20年来最大规模民工返乡潮。如果再不出手,经济问题就可能演化为社会问题。

在极度危急的形势下,2009年我国决定加大投资力度,鼓励企业贷款,准备实施一系列基建工程。除了灾后重建外,主要有如下方面:第一,加快保障房建设,第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加快铁路公路机场建设。

基建的钱从哪里来呢?从银行来。国家要求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重点工程等项目的贷款支持。

为实施上述工程,国家预计到2010年投资合计四万亿,其中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共计1.8万亿,灾后重建1万亿。这就是俗称的四万亿计划。

你对比一下四万亿计划和凯恩斯主义,是不是觉得很像,没错,四万亿计划就是中国版的凯恩斯主义。

在这个中国版凯恩斯主义的主导下,经济从“外贸-投资”双驱动模式,转变成以城镇化为依托的“负债-投资”单驱动模式。从2009年开始,我国经济一方面持续大搞基建,另一方面一遇经济下滑就放宽房地产贷款和购房政策,努力挖掘房地产市场,通过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带动重化工业需求,进而全面带动制造业,最终盘活中国经济。但是,通过政府主导、银行放款、企业借钱进而大搞基建的凯恩斯主义,有三个致命的缺点。

三、凯恩斯主义引发的三个问题

第一,这会导致更大规模产能过剩。任何基建项目都是有周期的。比如修公路,修路的时候,需要买大量的重化工业产品,消耗过剩产能,并催生更大规模的产能。基建周期内,为满足市场需求,重工业领域各行业扩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但是,路修完之后怎么办呢?以前卖给修路单位的钢筋水泥现在又卖给谁呢?如果你是决策者,你会怎么办?你会说,那就再修一条路。这可以继续延缓危机,但是路总有修完的时候。一旦城镇化进程慢下来,各个基建项目周期就会陆续完结,更严重的产能过剩就会凸显出来。

2011年底,产能过剩又出现了。我们以钢铁为例。凯恩斯主义实施初期,各地大搞基建,钢材需求旺盛,2009年钢材价格一度高达5000元/吨。钢铁企业在这两年大发横财。一个才入职的本科生年终奖动辄超过10万,可见当时的钢企何其春风得意。但是从2012年开始,钢铁产能开始出现过剩,钢材价格急转直下,到2015年底,粗钢价格只有1440元/吨,全行业大面积亏损。业内有一个开玩笑的说法,当时全世界有两个地方钢铁产能超过一亿吨,一个是中国,一个是中国河北。河北一个省的钢铁产能,超过了除中国之外的世界上所有国家。

不光是钢铁,当时主要工业都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具体数据我们后面介绍。

第二,这会造成企业高额负债。基建资金多是银行贷款,这些钱是要还的,但是很多钱却还不上。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基建项目根本不能创造收益。我举个例子来说。某个四线城市地方政府借钱修了一个机场,这个机场一年都没几架飞机停靠,根本不赚钱,他拿什么还钱?这种现象在全国非常普遍。2015年《每日经济新闻》的丁舟洋就写过一篇文章,名叫《小机场建设热背后:超7成亏损,靠补贴生存》。不光是机场,地铁、市政、烂尾楼,都是这样。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独山县烂尾楼事件,你以为只是独山县的特例吗?大家可以去查查自己家乡都欠了多少钱。不光如此,负债还会从地方政府传导到一般的私营企业。地方政府搞基建,必然会向其他企业购买原材料,比如购买钢铁。基建项目周期内,钢铁企业订单就会增多,钢铁企业就要扩大产能。但是钢铁企业一时间没有钱去修厂房,怎么办?他们就会向银行借钱来扩大再生产。但是,基建项目周期完成后,就会再次出现产能过剩,进而导致钢铁价格下跌,赚的钱根本无法偿还银行本息。这些还不上钱的公司不得不继续贷款借新还旧,利息负担越来越重。

之前网上有个毒鸡汤,说是你要体谅你的老板,你上班玩手机的时候,你的老板正在焦虑;你盼望发薪的时候,你的老板正在下一张借条上签名。

当然我们别去喝这种毒鸡汤啊,老板和我的关系本来就是我打工他给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他赚的利润和我没有一毛钱关系,那他的借款关我什么事呢。

但是,这个段子却反映了一个现象,企业负债急剧攀升。

企业债务有多严重呢?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对发债企业做过一项统计, 2015年所有发债企业中, 98%的企业利润根本不足以偿还债务,而必须靠借钱才能偿还之前的债务。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债务负担,使得企业从“借债投资”,变为“借新还旧”。

2012年之后,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实体经济收益越来越差,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实体企业,没办法,大量中小企业通过民间高利贷续命,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割韭菜的大好机会,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把民间的高利贷搬上来,让放高利贷阳光化,这就是构成了P2P大规模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三,这会导致经济脱实就虚。由于制造业大规模过剩,制造业本身的利润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得益于城镇化的推进,得益于高杠杆购房的优惠政策,中国房地产的价格持续攀升,房地产成了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怕制造业还不上钱,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制造业,大量资金变着方儿的流向房地产。不光是银行把钱贷给房地产,实体企业自己也搞房地产,制造业的利润不再用于扩大生产,而是用来拿地开发。稍微大一点的实体企业,只要有可能就到处拿地搞开发。央企更是频频成为地王,石油、化工、兵器、烟草,各大垄断集团,谁不拿块地,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央企。在这个背景下,民间资金、银行资金甚至制造业自己的利润,大量流向了房地产。资金不再支持实体经济,而是炒房炒地,这就构成了中国经济另一个重要现象——脱实就虚。到底有多少资金流向了房地产,光看银行报表根本看不出来,因为大量流向房地产的钱都被包装成了理财产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夏斌曾经做过一个估算,他认为真正和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比约有70%左右,甚至更高。前几天爆出一个新闻,哈尔滨银行80%的新增贷款都流向了房地产。很多人看到新闻大吃一惊,怎么会有这么多钱流向房地产。其实这个不是什么新闻,好多年都是这样,而且各个地方都差不多。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导致中国房价在2008年后数次暴涨。到目前,高昂的房价已经成了所有年轻人心中的痛。银行借出去的钱,相当部分是以房屋和土地作为抵押品的,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将出现大量呆坏账,最终爆发系统性风险。

产能过剩、负债高企、脱实就虚,就是中国版凯恩斯主义导致的三大问题。

第三、当前经济问题

在产能过剩、负债高企、脱实就虚这三大问题环绕下,我国经济将何去何从?在这里,我们就详细分析一下当前中国的经济数据。

一、产能过剩情况

首先讲讲产能过剩有多严重。对一个经济循环而言,首先要采掘原料,这个就对应着采掘业;其次将原料制作成中间产品,这个就对应着冶金和化工等行业;不论是冶金行业还是采掘行业,都需要相应的机器设备,这个就对应着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这些行业就是主要的重工业行业。这里插一句,很多人都号称能讲经济,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缺陷,他们对工业体系完全不懂。这里推荐本书,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清华出版的《工业系统概论》。

好,回过头来说啊。大家看下面这张表。这张表包括了重工业主要部门。采矿业包含了煤炭、石油、金属、水泥矿等等各种采掘部门。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包括了玻璃、水泥、耐火材料等各种产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指的就是钢铁生产;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这一块非常重要,经济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油墨、燃料、各种合成橡胶,等等,都是这个部门生产的,包括妹子用的化妆品原料,以及捡肥皂捡的那块肥皂(的原料),都是这个部门生产的;通用设备更是包罗万象,小到阀门、水泵,大到机床、起重机,都属于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是某个行业专门的设备,比如石油行业需要钻井的机器,这就是专用设备。这些部门涵盖了重化工业几乎所有部门,从原料到设备到厂房,大致就对应这些行业。

这些行业的过剩情况可谓触目惊心。大家仔细看一下数据,绿色部分是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下的,也就是产能严重过剩的。黄色部分是产能利用率大于75%但是小于80%以下的都标,也就是产能过剩的。白色部分是产能利用率大于80%的,也就是产能不过剩的。

2016年以来,主要重化工业部门中,几乎所有行业,在几乎所有时间中,全部产能过剩。采掘业在所有时间中产能严重过剩。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所有时间中产能严重过剩。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也就是钢铁行业,只有在2019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以刚刚压线的成绩达标,没有产能过剩,其余时间全部产能过剩或者严重过剩。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部门,全部时间产能过剩或者严重过剩。通用设备部门,除了2018年第一季度压线达标外,其余时间全部产能过剩。专用设备在所有时间全部产能过剩。



整个经济是联动的,重化工业的过剩会传导到轻工业。这里我们看一下轻工业过剩情况。轻工业中与我们生活相关度最高的两个部门是食品和纺织,逛街的时候买买买,主要就是买吃的、买穿的。2016年以来,和我们日常生活关联度最大的两个轻工业部门,食品部门在所有时间全部产能过剩,且多数时间是产能严重过剩。纺织部门在9个季度中产能过剩,在6个季度中踩线达标。

可见,整个工业部门都处于产能过剩之中,重化工业尤为严重。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消耗掉过剩产能吗?

二、产能过剩能消化掉吗

之前说过,一个商品如果卖出去了,最终只可能有三种去向:第一、被国内终端消费者买了,用于日常吃喝玩乐,这就是消费。第二、被国内企业买了,用于生产或扩建厂房,这就是投资。第三、被国外的消费者或企业买了,这就是出口。

因此,消化过剩产能也只可能有三种渠道,第一,拉动国内消费,第二,促进国内投资,第三,加强外贸出口。

下面我们就这三个方面做一个详细梳理。

(一)外贸

金融危机以来,先是欧债爆发债务危机,其后2015年新兴市场爆发金融危机,接着美国退群,整个外部经济环境一直恶化,逆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出口增长率持续走低。按美元计价的出口总值,在2009年、2015年、2016年出口增长率都低于零,2019年的出口增长也仅有0.51%。外贸形势非常严峻,短期看无法通过外贸消耗过剩产能。

(二)投资

2009年之后,投资在中国经济中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中国经济就是靠投资吊着一口仙气,持续至今。但是,投资这个引擎离熄火越来越近了。这里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是投资中最重要的部分,三者合计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七成,三者的增长基本决定了投资的增长。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这三部分的情况。


制造业方面。由于制作过剩越来越严重,投资增速从2011年开始持续下滑。

2011年,制造业投资增速还有30%左右,到2012年就下滑到不足20%,之后持续下跌,在2015年6月份之后,增速再也没超过10%左右,到了2019年底,增速仅有3.1%,几乎丧失了拉动经济的能力。

基础设施方面。自从2009年四万亿以来,基建就成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基石。在2018年前,基本保持15%以上的增速。但是,基建投资至少受到三方面的制约。首先,2015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的速度明显减慢,官方数据从2015到2019年城镇化率提高百分点分别为1.33、1.25、1.17、1.06、1.02,呈逐年放缓态势。其次,中国大中型城市的基建已经比较完善,大规模基建的空间在降低。最后,基建的投资主体是地方政府投资平台,这些企业往往债务高企。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基建投资增速从2017年开始快速下降,2018年5月,增速跌破10%,到2019年底,基建投资增速下滑到3.8%,几乎丧失了拉动经济的能力。

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都几乎丧失了拉动经济的能力,于是,只能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了。但是,房地产也有自己的问题。中长期来看,对房地产投资影响最大的是人口的抚养比,也就是非劳动人口(老人和小孩)/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在中国,这一比例从2011年底开始逆转。这使得潜在买房需求的劳动力人口比例越来越小。再加上价格高涨,有消费能力的人群越来越少,房地产相对过剩趋势明显。这些原因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03年以来,除2008年底前后的金融危机异常期外,基本保持在20%以上。到了2013年底,增速都在20%以上。但是从2014年开始,房地产投资增速迅速下降,到2019年底,增速勉力维持在9.1%。

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从高达20%、甚至30%的增速,逐步下滑到不到10%的增速,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更是仅有百分之三点几。它们高速增长时期催生出来的产能,在潮水褪去之后,全都裸露在了沙滩上。

外贸和投资都不能消化如此庞大的过剩产能,那么就只有靠促进国内消费来消化过剩产能了。但这也做不到。看这个图,蓝色的线是人均实际GDP增长率,橘黄色的线是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生产过剩以来,中国人均收入增长率持续放缓,从2105年底开始,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就长时间低于人均实际GDP增长率,这导致我国消费长期萎靡不振。前段时间,官方号召消费升级,民间却调侃消费降级,就是最好的体现。

三、城镇化结束后经济走向

截至目前,中国大规模实施凯恩斯主义已经11年了。从整体来看,外贸、消费和投资领域都不乐观。从经济发动机,即投资领域来看,制造业由于前述原因,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和大规模负债,导致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房地产经过近20年发展,已经出现结构性变化,房屋明显过剩,投资增速大幅降低;基建方面,由于前期发展迅速以及城镇化放缓使得投资空间缩减,也由于城投等公司负债严重,基建投资增速也开始降低。

中国的凯恩斯主义,快要走到头了。那么,城镇化停滞之后我国经济将怎么收尾呢?这里我们首先要理解凯恩斯主义和通胀的关系。

之前我国说过,凯恩斯主义的实质是,“通过国家印钱,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消耗过剩产能,延缓危机的爆发”。也就是说,凯恩斯主义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什么是通货膨胀呢?西方经济学有一个通俗的解释,通货膨胀就是更多的钱去追逐数量不变的商品。凯恩斯主义增发的货币是印出来的,而市场上商品的数量没有变化,因此必然出现“更多的钱去追逐原有的商品”,这就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我国反映通胀的CPI指数并不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量资金被房地产领域吸收了。也就是说,我国印出来的钱,没有去追逐一般的商品,而是有相当部分去追逐房地产领域中的房屋和土地这一特殊商品。这就是CPI涨幅并不大,但房价却暴涨的原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培,甚至把房地产成为“人民币的稳定之锚”,王德培曾经“掏心掏肺”地说,“中国有200多万亿的人民币印制和发行,全世界之最了,为什么没出问题”,就是因为房地产,房地产是“中国通货膨胀的主战场”,但是高价房这个问题主要针对“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所以社会本身不至于出问题。王德培的这段话说得很明白了,我国为什么不敢让房价跌,因为“货币大量沉淀在那里”,一旦房价跌了巨量的货币就会涌现其他商品市场,造成全社会范围内的通货膨胀。

那么,房地产的价格会一直维持高位吗?做不到。城镇化放缓,人口结构逆转,房价虚高,房企背负高额负债,这一切都预示着房地产泡沫终将破灭。而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中国经济将最终停滞下来,而伴随着经济停滞的,是大量货币涌向市场导致的通货膨胀,停滞和通胀将并存,凯恩斯主义最终将引来自己的归宿——滞胀。

这里我们再次做一个整体回顾。在第一部分,我们先回顾了1996年的那一次生产过剩,分析了我国怎么靠房地产市场和WTO延缓了危机。并且发现当时的经济形成了内外两个循环,而这两个循环既支撑着中国经济,又为更大规模的危机埋下了种子。其次我们讲了2008年金融危机打破了第一个经济循环,经济再次出现过剩的风险。在第二部分,我们讲到了我国怎么通过凯恩斯主义的方式,延缓了2008年的危机。接着,我们又分析了凯恩斯主义的内在矛盾,并且发现凯恩斯主义持续数年后,造成了更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企业债务规模持续攀升。从2012年后,实体经济持续萎靡,投资增长快速下滑,大量银行资金流向房地产。而这一切导致了中国经济当前的三大特点:产能过剩、负债高企、脱实就虚。在第三部分,我们详细分析了产能过剩的情况,分析了外贸、投资和消费都难以消化当前的产能过剩,并且大致介绍了货币增发和高房价的关系。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凯恩斯主义必然走向滞胀。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基本判断。另外,关于经济方面的问题,包括房地产、地方债、失业、股市,等等,我会找机会以专题的形式一一分析。


我是一个对经济、民生和时事感兴趣的社畜,会定期回答相关问题。如果你对这些问题也感兴趣,请关注我或者关注B站同号。


user avatar   wei-feng-83-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的基建严格来说,现在已经搞完了,。未来靠的是制造业,无数的科技领域制高点。


基建只是城镇化的推动力,发展经济才是中国的未来!

包工头老W:《34万亿“新基建”,这步棋走错了》


user avatar   nie-chao-6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更应该担心的是如此庞大规模的基建,在多年后老化后,更新成本和规模的巨大和困难。

美国其实现在就是这个情况,大量老化的基础设施更新起来很麻烦。

中国只不过是有后发优势,之前的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现在大力发展,所以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国家在投入大量基建的同时,要如何以前瞻性的思维,为未来更新或者扩建留有余地,才是真正值得建设者和设计师们思考的问题。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

日语有没有类似英语中词根的东西帮助记单词? - 张铭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轻的时候刚工作,没钱想多赚钱。告诉自己,哪怕让我加班,只要能多赚钱我也干。那个时候钱的边际效用真大。

十几年后你成领导了,工资升了又升。你告诉自己,我就想多点时间陪家人,哪怕钱少点也愿意。钱的边际效用已经减弱了,这个时候时间闲暇的边际效用极大。


user avatar   chihud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钻石公主号”1000多人在台北等地转了一圈;

4月前一大票从日本、美国回来的基本不监测、不控制;

军舰上700多人先上岸到处逛、后发现有感染。

敢情这病毒到了南坡湾自动不传染。

我还是那话句,只要不进行大规模检测,就没有资格说控制住了疫情

比如,像新加坡,刚开始的时候被人们奉为典范,说是不停工不停学疫情就控制住了,后来突然就爆发了。

伪阳性根本不是一个问题。武汉测了1.9万名高三学生,无一阳性(武汉市1.9万名高三学生已做核酸检测,无阳性!)。

即使第一次是伪阳性,再次测量也可以排除。


只要不大规模检测,就无法真正掌握疫情。

即使青蛙的数据好看,也没有人敢放松警惕,经济停摆照样停摆



不要高兴得太早,让子弹再多飞一会儿。

(就像日本,今天报道说东京街头随机抽检抗体3%,按理有至少30万人确诊,但日本一不见输出病例,二不见医院击穿,三不见丧葬挤兑,神奇一P。全球死亡超25万!特朗普政府内部文件流出,内容惊人

(不过有消息说南坡湾今年2月以来每个月死亡人数比往年多10% ixigua.com/i68050260150


user avatar   huangshang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做多可以挣钱,做空也可以挣钱。

第二,比特币是高风险资产,你早就应该知道。

第三,比特币是可以期货的。期货是可以加杠杆的。

第四,不管任何行业,都是专业的赚钱,业余的赔钱。 金融投机本质是战场,你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轻轻松松的打赢久经考验的战士?

很多人都有一种很奇怪的自大心理。认为自己可以到金融市场,轻轻松松捞一笔。只需要利用下班的闲余时间。或者在网上看到某一篇文章的灵光乍现。


那我问你,你有没有想过利用下班的业余时间,学会下围棋,然后找机会参加中日韩大赛,想办法弄个名次。

你有没有想过,利用下班的业余时间,学会打乒乓球,然后去参加个世界锦标赛。拿个冠军回来。

我告诉你,竞技对抗性的游戏,都是很难的,不管什么样的规则。金融游戏本质上是零和游戏。你想要挣钱就要想办法从别人的口袋里掏钱。那么别人比你差在哪里,凭什么人家的钱就到了你的口袋里?

先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了再说。

你不会想下围棋,也不会想打乒乓球,因为你知道那很难。那我告诉你,想要在金融投机里面赚钱,难度其实和这个差不多。

比特币自然有它自己的价值,有的人很可笑,凡是比特币涨的时候,他就相信比特币有价值。凡是比特币开始跌的时候,他就觉得这是骗局。

你知不知道,当你的思维被市场操纵的时候。你就肯定是韭菜。


user avatar   song-yun-40-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SE其实就是8s,它和iPhone8的不同点都在图中了!

得出结论:

新SE在机身方面完全和iPhone8一致,造型、重量、防水性能等参数完全一致!

改动的有:

1、屏幕取消3Dtouch

2、前后摄像头功能增加

3、WiFi和数据接收器加强

4、芯片升级为A13芯片

5、运行内存升级为3GB

这就是新iPhone SE!


关于一模一样的说法,评论区中有不太理解的,机身规格对比、电池对比我放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从对比可以看出,规格几乎一致,名义上的新SE,实质上的8s。

最后附图,评论区提到最多的从哪看出3GB运存?

1、昨晚第一时间就收到了可靠媒体的新闻

2、好芯片也需好动力,11系列全系列配置4G运存,新SE提升为3G运存来搭配A13芯片很正常,这不占多少成本。(参考iPad迷你5升级芯片A12+3G运存)



统一回复:新SE为单卡配置、不支持5G。

iPhone 8和11Pro

真香定律:同样搭载A13芯片的新SE和11Pro,如上图所示,前者3-4千多,后者7-8千多,你怎么选?

答:是不是全屏无所谓!我喜欢小点的比较好拿!最重要的是我喜欢指纹解锁!





  

相关话题

  中部地区郑州跟长沙,你更看好哪一座城市?哪一座城市发展潜力更大 ? 
  中国为什么花那么大力气和金钱去发展跟非洲的关系,而不更多地同欧洲搞好关系? 
  海南未来会发展会超过香港吗? 
  如何看待上海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突破 10 万人?预计什么时候可以打断指数级发展趋势? 
  客观地说,中国真的算基建狂魔吗? 
  我们对印度的认识是否有误? 
  如何看待济南一个劲的往东发展,发展成面条城市? 
  对女生来说 会计和老师哪个前景更好发展更好一点? 
  如果由文科生组成一个国家,理科生组成一个国家,哪个会发展得更好? 
  开放科学是什么?将来会有怎样的发展? 

前一个讨论
矿机生厂商会不会在矿机里面植入给自己挖矿的芯片?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总有些人认为西门庆如果养好身体能打赢武松?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