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不清楚事实就攻击被打的孩子,我觉得我有必要澄清一下
以下转自二战吧
据观察者网报道,日前,山东文登发生一起爱国青年称被“纳年纳兔纳些事吧”(以下简称“纳吧”)网友围殴事件。被打青年侯聚森疑因在网络发表爱国言论,引起部分“纳吧”网友不满,冲突由线上蔓延至线下,侯聚森称自己被多名“纳吧”网友群殴,并将受伤照片传至网络。而“纳吧”随后声明与爱国青年被打事件无关,可能是被冒充躺枪。文登市警方已介入调查,将事件初步为定性为“约架”,而侯聚森本人并不同意。昨日,网上又传出一份“一个被侯聚森被打案的暴徒当作二号目标的普通学生的自白”,长微博发布者说自己就是打人者口中威胁的“二号目标”梁胜X,他也不同意“约架”说法,并提供了自己所知的事件细节,称尽管侯聚森和自己在网上长期受到谩骂和挑衅,但并非主动挑起线下冲突。博主说自己实名发言,是希望引起网友的理性思考和判断,并相信警方会负责。但也有网友担心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引来危险,并不鼓励。以下为博主@狙击-红薯 发布的新浪长微博。
大家好,我就是图中那个排在侯聚森后面他们扬言要“干烂”的第二个人。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梁盛X,网名狙击-红龙,来自徐州,1997年4月27日出生,初中入团,后就读于徐州高级中学,入学在高一四班,后分班至高二九班。目前高中已经毕业,被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近来在网上看到了侯聚森同学被打的消息,又看到了网友们的种种看法,我的心情很复杂,看到他被打还承担着种种质疑和误解,我很寒心,故而在今天,我有必要在这里澄清一下和事情。
发帖人称自己为二号目标
发帖人公布的身份信息
是的,我认识侯聚森(ID侧卫36)。因为同是军迷,在2013年的时候我们通过QQ相识,也是在那时互相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并在之后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他在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读书,是个美术生,喜欢踢球。我们也都喜欢在网上交流问题,发表评论,虽然也和他人发生过争论,但是以往都是以理性的辩论为主,谁知这段时间,突然出现了一群找我们麻烦的人,因为意见不合,一开始,他们对我们进行谩骂和侮辱,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理会,毕竟网络争端嘛,多是嘴上说说而已,有气急败坏者骂人,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后来,我们越来越发现事情的蹊跷,我们看到他们不知从何处得到了我们和其他一些网友的户籍信息,又从我们的个人主页窃取我们的照片,然后把这些挂在网上,指名道姓的进行侮辱,谩骂和诽谤,并把我们的照片进行PS,改的恶俗不堪。我们心里自然很反感,但是毕竟是网上,眼不见心不烦嘛,于是我们也没有过多的理会,直到有一天,他们再次放话,说要找到我们“面谈”,还列出了一份“点名”名单,侯聚森和我就位列其中。我们仍然没有介意,我们并不认为网络上的意见不合会引发现实中的暴力冲突,也就没有在意,然而直到昨天侯聚森被打,我们才意识到,这些人真的在现实中有所“作为”了。
博主发布的谩骂贴截图
关于侯聚森同学昨天的消息,我是最先知道的几个人之一,在这里我不妨把详细的事情经过告诉大家。事情最初发生于昨天早上的七八点钟左右,当时一个QQ为2064527078的人发布消息,说自己已经到了文登,位置在文登的汽车站,要求侯前去“单挑”,还拍照,手持辱骂侯聚森的纸片,加以挑衅。侯当时正在学校,因为要去踢球,并没有理会,以前,他也是对此事置之不理。但是随后,此人又多次通过QQ聊天挑衅侯,在这种挑衅下,侯聚森开始了一些言辞激烈的反击(就是网上流传的那些截图),但是并没有主动前去。直到时近中午的时候,此人竟然找上了侯所在的学校,继续进行挑衅,因为见侯并没有在学校门口,于是叫嚣:“侯聚森老耍爸爸玩可不好吧。”此时,这些人已经呆在侯聚森的学校门口了,侯看到了领头的那个人,于是拍下来,发在了网上,并加以言辞激烈的斥责。因为发现人真的来了,侯怕出意外没有接应,便告知了一位同学同情况后,只身去查看,后面的事情大家就很熟悉了:这些人是用辣椒喷雾,甩棍等器械对侯聚森进行殴打,并导致其受伤。侯聚森的同学见状不妙,便进行报警,然而警方赶到的时候,他们已经逃离现场了。
博主发布截图证据,称并非侯聚森约架
此事经过扩散,很快成了比较热门的话题,又很多网友声援侯聚森同学,对打人者的行为进行斥责。但是有一些网友,则认定为侯聚森是“约架”,并且拿出侯激烈反击他们的聊天截图为“证据”。我对此有话说,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前提,在聊天产生前,这些人已经对侯进行了多次挑衅,请问,如果是侯有故意约架之嫌,那在他们发布到达文登的消息后,还会先去踢球不去理会他们吗?为什么不去多喊些一起踢球的人前去应对?难道只凭一页聊天记录就可以认定是侯有意约架吗?请大家扪心自问,难道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在被侮辱,被谩骂一年左右,又被找上门来时还能保持气定神闲吗?我想不少人做不到。
那么有些人用那一页聊天截图指责侯聚森故意约架,岂不是太武断了?那么那些打人者列出“名单”,搞出预谋这又算什么呢?或许有人会说我和侯聚森虽然是朋友但却是在网上认识的,凭什么说我就可信?
这个问题我并不避讳。虽然我和侯是网友,但是平时联系密切,事发后,我和侯进行了多次的通话和视频,也通过他的朋友了解过此事,也是从事发起就全程关注此事的人之一,所以我认为,我掌握的消息还是比较“第一手”的。当然,我本人也被卷入了这件事,就像有消息说的,他们可能还会来徐州,那里还有反对他们的人。我可以确切的说,他们来找的就是我。如果他们找的人都是和他们“约架”的,事实若是真如此的话,我应该准备和他们打,或者看到老侯的事情后放弃约架躲起来,何必在这里公布身份替侯聚森澄清问题?还不是是因为我和侯都一样?并无约架之意,我们只是受害者,之前是这些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现在是网络暴力转变为现实暴力的受害者和受威胁着。
不过我之前曾在QQ多次表示过,如果他们要来的话,尽管来吧,我没什么好怕的,既然去文登了,那么你们要不要在徐州下个车呢?我对约架这样的行为表示不齿,也不会去采用这种下流的办法,但是我非常相信,只要他们来了,徐州的警方是会妥善解决问题的。
博主发布的截图证据
至于媒体的一些宣传我觉得存在一点待商榷的地方,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准大一学生,侯聚森同学也是这样,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有我们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过我看到不少报道此事的新闻,不约而同的使用了带有“爱国青年被打”字样的标题。我觉得这样会带来一些误会。其实说侯聚森是“爱国青年”,也没什么错误,热爱国家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难道不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吗?
但是问题在于,这样宣传会让人们觉得,侯聚森同学是因为爱国被打,打人者制定的名单上出现的人,也都是因为爱国成为了他们的目标,我想这是有偏颇的。是的,我想很多青年都热爱祖国,难道也都有可能因此被打?所以这就不免有人质疑了,说侯聚森这个人“不同寻常”,是“五毛”,所以他被打才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说是“故意炒作”。作为他的朋友我看到这些消息只有两个字----寒心。为什么?下面我们就来推敲一下这种论调。
诚然,侯聚森同学在空间,微博上发布过一些维护国家声誉的消息,我们不否认。可是仅凭这一点就能说他是“五毛”吗?我想很多人都会发布一些,难道就都是“五毛”了?换而言之,为什么发布爱国言论的有很多,然而都没被打?这是我对这些质疑者的一点点疑问。
现在侯聚森正在养伤,作为他的朋友,我想事情的真相不应该被埋没,老侯不应该在作为一个受害者的同时,又去承受着让他伤心的声音,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更残酷的了,故而我公开身份,对侯聚森同学的事情说一说自己的了解和看法,希望能以这种方式,对杜绝这类事件再发生起到一些帮助。
本人愿对自己以上的言论负全部责任。
以上。
我很好奇知乎一向是自诩冷静客观中立的,怎么有些答案反而给纳吧叫起好来了?你们去过纳吧吗?据我所知,纳吧这几年可是越来越嚣张,吧内的言论控制不说,就算没去过他们吧里,哪里的言谈戳到了他们的痛脚,也会被他们圈进去骂,言辞极其下流,动辄发展到人肉和威胁人身安全的地步。这么明显的网络暴力行为,为何还会有人睁眼瞎呢?
最后,真以为纳吧人士离我们很远吗?
自求多福吧。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3189 4603/answer/54520465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http:// finance.harvard.edu/fil es/fad/files/harvard_ar_11_12016_final.pdf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