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誓这是我最后一次写关于这枪的东西。全程无图,有兴趣自己按字索图。内含部分退伍兵、老兵使用者、海外党(指97)的使用感想。原本是打算写一篇95-1式补完的,干脆把文章拆一拆写成答案算了。先一句话总结:
激进得要死的保守产物,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人前贤淑人后狂浪。从这个角度来讲某游戏的立绘画得一点毛病也没有,完全一致。
然后我还得说一句,设计一个军事武器除了设计师的能力,还要考虑到设计师所处环境的条件和甲方提出来的要求。任何一个设计都是有取有舍要从多方面来考虑、妥协并整合。除去您真的是什么大厂的设计师,那必须得默认设计师永远比您我他她它都聪明。这个问题有三个典型:为什么AK最终定型时没选择明摆着更先进的46版结构而是成了AK47?为什么斯通纳表示:“那咱们都不开心算了”。为什么有88狙在先,03式的设计师仍然说出来(非原话):“机械瞄具和光学瞄具的贴腮高度无法共存”这种话,是因为女设计师无能?QLG10A是前装榴弹发射器,为什么西方步枪都是后装而到了95杠还要用前装?
好了既然是问设计优点,我就只说激进的部分:
在国内塑料材料不算太优秀的时候坚持使用工程塑料减重,95的工程塑料还算堪用,就是使用时间长了会有各种白痕使得外观变丑。到95杠的时候又换了一次塑料。95空枪3.25千克重,95-1空枪3.4千克重,暂时不知道95杠增重有哪些因素。
花大功夫论证理想抛壳路线为正前方45°无意之中解决了所谓“无托步枪缺点”之一。95系的抛壳路线是向射手正后反方向抛壳的,抛壳口有一圈加强筋,同时兼顾抛壳挡板。当空弹壳被抽壳钩甩出来时,弹壳底部撞击加强筋被弹向预定路线的相反方向。95杠缩进了抛壳口所以使反弹角度趋于稳定。但不管是95还是95杠,弹壳永远都不会朝射手脸上飞,因此无论左右利手经过成本极低的训练都可以使用左手正常射击。从这一方面考虑加装了瞄具以后所谓的高基线,不用伸脖子打成了优点。要是还有另一个方便之处的话,你戴上所谓电焊头盔一类的东西,就是什么吃鸡“三级头”你就知道了。(您可还以思考一个问题:毛子为什么在明摆着能降低A-91M的光学瞄具火线高度的前提下仍然把导轨摆到那么高的位置上呢?是不是和A-91M的潜在使用用户和设计目标有关系呢?)接着说句题外话抛壳挡板在有托枪上更常见,据我所知95是第一个有抛壳挡板的制式无托步枪。现在如Tavor,新加坡的sar21,Grot无托型,克罗地亚的VHS2还有袋鼠国的F90都有安装抛壳挡板并且在实际使用中都非常有效可以百分百确保弹壳不会飞向射手的脸。原装奥地利产AUG也有民间小作坊出品抛壳挡板可以安装。
一流的勤务性使其有天生的现代化改装余地,上下护盖随便CNC削出来一个铝合金疙瘩扣上去就成了。毕竟现在所有的95改装皮卡汀尼导轨护盖本质原理都是燕尾槽适配器,和AK相比,准星座跟导气箍固定在一起,照门座和机匣连一块天生是个稳固平台,只要一前一后两颗螺丝上涂点loctie蓝胶或者拧严实就行,又经济还实惠都不用花钱开新生产线。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现实嘛,呵呵。至于浮动护木,这年头G36的特种部队型都不是浮动护木,你又不戳靶子要那玩意儿有啥用?
在维持一流勤务型的前提下,精简到极致并且别具匠心的发射机设计。缺点也不是没有,95虽然扳机力约为4-5磅,平均2千克左右。95杠的研发指标为第一道火不超过30牛(约8磅,3.6千克。无实锤纸面或实验数据)。因为前扳机与连杆是活性连接,要考虑反复定装因此连接处有极小误差,对于射手的主观手感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为了把操作平台前移并使发射机构不至于复杂,95-1大胆地没有设计用快慢机调整姿态的单发阻铁,只使用扳机阻铁兼做单发阻铁。一方面95杠仍然是一根连杆打天下的简洁状态,另一方面这种艺高人胆大的设计还不够可靠,扳机阻铁与击锤咬合过于依赖摩擦力,在后座力等力的撞击影响下容易发生击锤误解脱造成单打连现象。经过13年轻武器大比武暴露出诸多问题后,设计组痛定思痛回炉大修,2年后经历过凤凰涅槃一般重生的95杠在国际侦察兵大赛夺得冠军,直到16年才评来奖。一是说明95杠真正的成熟可靠了起来,二是说这东西就不是奔着创新拿奖这类虚荣去的。关于发射机这东西我还是得说一句,这东西是无托步枪真正的缺陷,也就是说无托步枪的人机功效与勤务型是永远成反比的,不信的去看看X95那个发射机组是什么样的。
关于发射机还有一点别的,第一是快慢机众口难调。95杠是0-2-1(关-连-单)的顺序,就陆军而言这样继承AK档位顺序是合理的,对于武警而言就不够方便了,因为奔着tier 1去的武警经常要打单发速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武警老兵破口大骂:“第一档是连发的枪怎么用”。他们需要经常开关保险,而单发180°行程对他们来说太长了。第二是网络上所谓的:“手不离开握把调到单发吃力”。而有些战术常识的人都知道,操作握把上的快慢机根本不存在“手不离开握把”这种用法。当然也取决于每个人的生理差异,以AR15为例,我这种短手指星人在手完全抓住握把的前提下,无论是食指还是大拇指都够不到弹匣释放和快慢机,因此我在使用AR15的时候我的虎口必须围绕着握把进行反复横跳动作幅度很大,特别是玩快速换弹对于我而言是个很难学会的技巧,AK就容易多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对于我而言”97比AR15更友好。像一米八老外的大手掌就没这个问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让枪完全适应人是不可能的,人仍然要去适应枪。例如AK就很适应我,而我就必须去适应AR15。
然后就是说烂了的力学设计,近乎完美的重心平衡坐落在小握把前后,不前也不后。挂上圣诞树也不会头重脚轻。最好的体现就在95-1式短步枪在发射短管性能不好的10式普通弹并取消了旧版枪口的气体膨胀室仍然能够“轻轻抵在肩上就可以打行进射击”。95-1短突加长枪管是为了挂榴弹发射器,即使多出来两寸管长打精度仍然不行。而第一次打97的海外用户成绩比打Tavor好这种事儿就更不用多说了。你总批判朵英贤吹嘘自己力学学得好,那你倒是上去你们比比试试(战术后仰)。
其他的话就是老95验证了空仓挂机无用论是不符合当下潮流的。95-1改进了弹匣托底板,然后在弹匣卡笋后方设置了挂机解脱。尽管普通部队用得不多,精锐部队如武警却很喜欢。有使用者说“比较硬不好用”,从采访年份考虑再加之95杠经过一次回炉重做,近期退役的老兵则表示:“吹牛皮(四川话),再硬能有多硬?”同时表示一般训练时候打空放会用那个,实弹训练中会估算大概弹量并在有少量余弹的状态下换新的弹匣。
至于近期军juan有股斜风鼓吹95卧姿不舒适,那我只能说手短的打什么都不舒适。反正虽然我手指头短,可我胳膊长腿长啊,我就没感觉到底哪不舒服了。不过对于别人的生理差异我又不能真去冷嘲热讽不是……毕竟手指短是我的生理缺陷,有一说一将心比心就是了。
还有什么问题麻烦在评论区留言,我能回答补遗的尽量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