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话剧《雷雨》能入选高中语文教材? 第1页

  

user avatar   nian-chu-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本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实在不值一说。

原提问是“为什么《雷雨》这种比总裁文还狗血的话剧能被放入高中语文教材?

所以言辞才有些激烈。

小朋友也是可以的,又在题目下改回了原提问。

而我的回答也是基于他的原提问而来,看来他并没有什么新的认知。

但既然作为社区信息的公示,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站出来表个态,以正视听。

省的旁人看到此问题,会对《雷雨》产生什么误解,对曹禺先生有什么误会,那便是我等晚辈的不是了。这大概说的就是公义和公理,看不过对伟大艺术作品的污蔑,对艺术家的不敬。

整体观点上,我赞同绝大部分的答主,说明公理还在。下面是我要与你掰扯掰扯的部分:

提主,我且先问你,你是否完整阅读过《雷雨》剧本。

其次,你看过多少狗血网文。

是谁给你的勇气将二者相提并论,相较论差的。

我且不谈网络文学怎样,虽说网文水平参差不齐,可大概率讲,整体在文笔、立意上都是欠缺的。这就是为何主流教育体系下,还是鼓励学生要以阅读经典为主,再兼以杂闻辅之。

你不是问,雷雨为什么能被放入高中语文教材么。

简单说,因为它就是经典文学的范本之一。

那接下来,我就给你捋一捋它为什么被奉为“经典”。

还是那句话,你且先得看一看原剧本,我们才能拿来讨论,否则你有什么资格来评价呢?(我猜测你大概也没有认真读过《雷雨》的剧本,也只看到了高中语文教材里一页的程度。)

《雷雨》被奉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全篇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也各具特色。

光是改编,就有沪剧、黄梅戏、京剧、评弹、芭蕾舞、现代舞、音乐剧和歌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如果作品质量不足够好,你觉得会衍生出这么多版本样式么?

《雷雨》是典型的“三一律”戏剧,是在“三一律”规格下最完整、出色的剧作了。能将诸多人物、冲突完整呈现并有序归尾,情节又严格遵循“起、承、转、合”,情绪情感浓烈。《雷雨》通过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鲁家),将一个极有戏剧冲突的故事呈现给观众,这是极考验功夫的。大家可以做个试验,自己给朋友讲一个三一律的故事,可以简短,但要做到耐听且吸引人,是极考验设计的。

人物台词精炼含蓄,充满了独特的时代气息和人物气质,符合情境又颇具韵味。大量带有潜台词的表达都使人细细琢磨,隽永悠长。

伴随着台词还有典型、立体的人物,人物相互行动明确,形象丰满,将情绪和矛盾充分交织在行动线上。另外,里面的人物形象都是严格按照中国传统戏曲行当来设置的,这在中国戏剧史上是不多见的,结合的好又自然极为难得。老生、大小生、小小生、青衣、花旦都在戏中一一呈现。

至今中戏导演系、表演系的招生标准,以及学生演员的行当划分,依旧采用《雷雨》来参考,就像是篮球队里选队员位置一般,至少保证一个行当(角色)上有一、到两个AB角的演员类型。

接下来提句时代意义,曹禺先生在提到该剧创作时谈到:“《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在那个时代,写出这样一部戏来呐喊,本身就是一件极伟大的事。

值得被铭记,也值得被奉为经典。

所以你问我它为什么能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因为它具备教育的传达。

不论是审美、思想,还是时代意义。

最后再敬告您一句,还是多读读书吧,别光盯着网文,对自己没坏处。

————————————————————————————————————

----------------------我是一条分割线-------------------

以下是分割线,就不单是对本问题的概述回答,发现许多朋友对《雷雨》作品还是还是很感兴趣的,这是令我欣慰的。

不少朋友对我的回答仍不是特别满足,理由是我说的都太过概括,不够细致和具象,就像个卖瓜的王婆替别人吆喝,谁知道你筐里的瓜到底是不是甜的。

首先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瓜是甜的,您得亲口尝尝,甭光听我吆喝。看这答案的里头能有超过一半读过完整剧本的,我就烧高香了。

所以完全能理解,您在铺子前听我敲了半天西瓜皮,说这纹路细腻,拍起来闷响中透着几分清脆,瓜皮清香,里头的瓤儿准甜,还嫌弃我吆喝得不到位。

毕竟不是我替您吃,同样,本子还是得您亲自来读。

第二,您要是跟我说,这瓜还不够甜不好吃,糖分都超几个加号了还不符合您要求,只能说这是口味不同,强求不得,咱们讲的,还都得是于普世标准下的讨论。瞪眼说瞎话的杠精不在我们讨论、交流的范畴之内。

就像我看评论和回答里竟然还大有对于任何事物都可有“审美不同”,“不得强求”的论调。

那我能反问您,杀人犯法,是非曲直是否能有个定论,任何人都有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权力,但没必要为了杠而成为杠精,瞪眼胡说,那就没得必要,颇显无聊了。

我觉得这其实挺可悲的,真替您感到遗憾。

萝卜、白菜、西瓜都各有所爱,没人逼您吃西瓜,但西瓜它是一种什么水果,心里头得有数。

得嘞,其实分割线上的回答,仅是我上班时间,偶然看到系统推送我的个小问题。仅是义愤填膺下草草的几笔概述,又不是《雷雨》剧评,朋友们考究起来倒挺认真,出于负责任的态度,我还是再补充些文中的例子给大家做个参考。其实有位答主写了不少,虽说最后是个广告,但好歹比我负责得多,我只挑几个段落吧,来给大家做我个人的分享。(感觉特别像又退回去写论文和论文答辩哈?也是笑了。这可是大周末的,我还要深夜加班哈哈哈...)

权且为各位看官,一解论戏之痒,求知的可以当看着玩,做个参考或注解,求杠的您权当我扯淡,我也懒得掰扯。

一、全篇情节扣人心弦、时代意义

先对故事剧情做个简要概述:

《雷雨》故事讲述了二十年代某年夏日的一个午后,从济南来到周公馆看望女儿四凤的鲁妈,在这里和周公馆的主人周朴园不期而遇,周公馆中所有人物的命运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因为三十多年前,周朴园和鲁妈曾经是一对恋人,迫于家庭的压力,周朴园抛弃了鲁妈,改娶了一个富家女子。鲁妈的到来,引发了这个家庭的巨大危机:名为母子实为情人的繁漪和周萍、名为恋人实为兄妹的周萍和四凤,这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最终暴露了真相。

(情节大概如此,但再补充个男四号鲁大海的细节,鲁大海是个有思想的普通工人,鲁妈之子,却也是周朴园和鲁妈的孩子,竟也是带头罢工反对周朴园的工人代表,强烈抗争的实干小伙儿。同时他又是周公馆仆人鲁贵的养子,少爷爱恋对象四凤的哥哥... 这样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虽说愣是楞了点,但又极具戏剧性。这一波人物关系放在台上,观众心里可不得多出来几个问号?)

如果知道雷雨故事的朋友们,纵观全剧,您是否会被剧中的情节牵动着,为剧中人物的命运而好奇,感慨,为剧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还有结局而疑惑着。这几对情人、兄妹、父子最终会有怎样的结局,又该如何相对。

您可能觉得这人物关系也太巧合,偶然性太集中了吧!这也就是我们理解上的情节“狗血”。早先时候听戏,正所谓“无巧不成书”,也不过如此。但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人物设定以及人物关系,可以说是将戏剧性极致化了,也满足了我们对戏剧冲突的完整需求,在当年那个年代,继往开来成一部成熟的戏剧作品,是极为难得的。继承的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有关家庭、人伦、爱情的设定,创新又创新在了将其整化为标准意义上的戏剧。这情节、尺度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当年的创作上,已经是极大的突破。

这就像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您现在觉得吃螃蟹有什么难的,那个钳子三下五除二就把它给卸了,可您要这么想,头一回见到螃蟹的人,看见这么个横着走的硬壳家伙,有几个敢下嘴寻思当食物的。

没错,之前说到了曹禺先生的呐喊,有人问我,这曹禺先生呐喊了什么啊?你没说啊~

那我就想说说我的理解,我认为先生是在对当时传统封建社会的一声呐喊,那声呐喊代表着源自内心深处的莫大控诉。

全剧都在呈现着,命运途中苦苦挣扎着的人们,其悲惨的命运都带有一定的宿命色彩,也深深震撼着观众的心灵。而这种宿命感正是源自于整个社会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的无力挣扎。

故事集中展示了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复杂纷繁的矛盾纠葛,阐明了它不仅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悲剧,同时也是各个人物自身的悲剧。悲剧的真正制造者是时代和社会,而首先要改造的是人的心灵。

我理解的是,曹禺先生正是控诉于此。

控诉的,其实是整个时代和社会。

在那个年代,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批判资本家,讽刺旧社会,控诉时代,那也得是有魄力、有见地的大突破。更别说讨论什么乱伦这类,在我们传统伦常中想都不敢想的避讳之处。所以曹禺先生在那个年代敢这么写戏,还写得这么好,那就是它的时代意义。敢说时代之人不敢说之话,敢做时代之人不敢做之事。

您要也能这么干一票,干得漂亮,那您也是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先驱者,不用我们夸,甭管杠精怎么质疑,历史必会记上这笔。

一、语言精练含蓄

台词,是剧作家刻画人物的基本手段,也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依据。

那么台词主要包含三个技术层面的特点,来判断台词写得好与不好。

1、行动性

戏剧的基础是冲突,没有冲突就构不成戏,话剧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是在矛盾冲突中展现的,冲突的形式是通过人物的相互行动来进行的,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相互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冲突的主要手段,因此角色的任何一句台词都不是漫无目的的,与主题无关的闲聊,而是人物为了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的积极行动的语言。

外化冲突的语言好写,大伙儿可以理解为明着吵吵,但更为高级的是将台词的内劲儿冲突写出来,含着又针锋相对,行动性十足。

2、性格化

富于性格化的人物语言是指人物的年龄出身、职业地位、思想观点、道德品质、趣味爱好、思考事物的习惯、对人对事的态度等人物特征在语言上的表现。好的剧本的语言,绝不是抽象概念化的,而是生动多彩富于性格化的。台词间的遣词造句,口气口吻都代表着他的人物性格,他们说话的方式都各具特点。

3、感情充沛

正所谓戏无情,不动人。词无情,不见人。说的就是一出戏要是写不出情来是不能打动观众的,无法引起共鸣。台词写不出情来,就会使角色变成毫无情感的傀儡。好的剧本语言绝不是空洞无物,干巴巴地说教,而是像诗歌一样热情洋溢,感情充沛,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哲理的启示,使人振奋,或发人深省。

《雷雨》中,当我们看到鲁妈让四凤起誓时,会产生一种惊雷荡胸、撕裂肺腑的感受。(鲁妈知道女儿和她的恋人周萍是兄妹,不能让他们再续孽缘)

鲁:凤儿,我要你一辈子不见周家的人!

四:好,妈!

鲁:(沉重地)不,要起誓。(四凤畏怯地望着鲁妈严厉的脸)

四:这何必呢?

鲁:(依然严肃地)不,你要说。

四:这何必呢?

鲁 :(依然严厉地)不,你要说。

四 :(跪下)妈,(扑在鲁妈身上)不,妈,我--我不说了。

鲁 :(眼泪流下来)你愿意让妈伤心么?你忘记妈三年前为着你的病几乎死了么?现在你--(回头泣)

四 :妈,我说,我说。

鲁 :(立起)你就这样跪下说。

四 : 妈,我答应您,以後我永远不见周家的人。

(雷声轰地滚过去)

鲁 :孩子,天上在打雷,你要是以后忘了我的话,见了周家的人呢?

四 :(畏怯地)妈,我不会的,我不会的。

鲁 : 孩子,你要说,你要说。假若你忘了妈的话,(外面的雷声)

四 :(不顾一切地)那--那天上的雷劈了我。(扑在鲁妈怀里)哦,我的妈呀!(哭出声)(雷声轰地滚过去)

鲁 :(抱着女儿,大哭)可怜的孩子,妈不好,妈造的孽,妈对不起你,是妈对不起你。

(泣)

这里再取一个段落,也是《雷雨》对白中最经典的“他上哪去了”段落来做举例。大家可以逐句感受下繁漪和周萍的对话,两个人是如何通过台词的一来一回,表现出他们彼此的性格、人物关系、潜台词以及人物行动。都是值得细细琢磨的,此段台词也是排练《雷雨》必过的大关,任何饰演繁漪和周萍的演员,都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揣摩,然后再对人物加以塑造,可谓经典。

两人的冲突也从克制隐忍到爆发,这种丰富的层次感也只有大家才写得出,又写得这么立体、细致和丰满。这就是为何《雷雨》被封为经典,而曹禺先生是“大家”的原因。

以下是剧本原文:

繁:他上哪去了?

萍:(莫名其妙)谁?

繁:你父亲。

萍:他有事情,见客,一会儿就回来,弟弟呢?

繁:他只会哭,他走了。

萍:(怕和她一同在这间屋里)哦,(停)我要走了,我现在要收拾东西去。

繁:回来。(萍停步)我请你略微坐一坐。

萍: 什么事?

繁: (阴沉地)有话说。

萍: (看出她的神色)你像是有很重要的话跟我谈似的。

繁:嗯。

萍: 说吧。

繁: 我希望你明白方才的情景。这不是一天的事情。

萍: (躲避地)父亲一向是那样,他说一句就是一句的。

繁: 可是人家说一句,我就要听一句,那是违背我的本性的。

萍: 我明白你。(强笑)那么你顶好不听他的话就得了。

繁:萍,我盼望你还是从前那样诚恳的人。顶好不要学着现在一般青年人玩世不恭的态度。你知道我没有你在我面前,这样,我已经很苦了。

萍: 所以我就要走了。不要叫我们见着,互相提醒我们最后悔的事情。

繁: 我不后悔,我向来做事没有后悔过。

萍: (不得已地)我想,我很明白地对你表示过。这些日子我没有见你,我想你很明白。

繁: 很明白。

萍: 那么,我是个最糊涂,最不明白的人。我后悔,我认为我生平做错一件大事。我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弟弟,更对不起父亲。

繁: (低沉地)但是最对不起的人有一个,你反而轻轻地忘了。

萍: 我最对不起的人,自然也有,但是我不用同你说。

繁:(冷笑)那不是她!你最对不起的是我,是你曾经引诱的后母!

萍:(有些怕她)你疯了。

繁:你欠了我一笔债,你对我负着责任;你不能看见了新的世界,就一个人跑。萍: 我认为你用的这些字眼,简直可怕。这种字句不是在父亲这样--这样体面的家庭里说的。

繁:(气极)父亲,父亲,你撇开你的父亲吧!体面?你也说体面?(冷笑)我在这样的体面家庭已经十八年啦。周家家庭里做出的罪恶,我听过,我见过,我做过。我始终不是你们周家的人。我做的事,我自己负责任。不像你们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祸移在别人身上,外面还是一副道德面孔,慈善家,社会上的好人物。

萍: 繁漪,大家庭自然免不了不良分子,不过我们这一支,除了我,……

繁: 都一样,你父亲是第一个伪君子,他从前就引诱过一个良家的姑娘。

萍: 你不要乱说话。

繁:萍,你再听清楚点,你就是你父亲的私生子!

萍: (惊异而无主地)你瞎说,你有什么证据?

繁: 请你问你的体面父亲,这是他十五年前喝醉了的时候告诉我的。(指桌上相片)你就是这年青的姑娘生的小孩。她因为你父亲又不要她,就自己投河死了。

萍:你,你,你简直……--好,好,(强笑)我都承认。你预备怎么样?你要跟我说什么?

繁: 你父亲对不起我,他用同样手段把我骗到你们家来,我逃不开,生了冲儿。十几年来像刚才一样的凶横,把我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你突然从家乡出来,是你,是你把我引到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路上去。是你引诱我的!

萍: 引诱!我请你不要用这两个字好不好?你知道当时的情形怎么样?

繁: 你忘记了在这屋子里,半夜,我哭的时候,你叹息着说的话么?你说你恨你的父亲,你说过,你愿他死,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

萍: 你忘了。那时我年青,我的冲动叫我说出来这样糊涂的话。

繁: 你忘了,我虽然只比你大几岁,那时,我总还是你的母亲,你知道你不该对我说这种话么?

萍:哦--(叹一口气)总之,你不该嫁到周家来,周家的空气满是罪恶。

繁: 对了,罪恶,罪恶。你的祖宗就不曾清白过,你们家里永远是不干净。

萍: 年青人一时糊涂,做错了的事,你就不肯原谅么?(苦恼地皱着眉)

繁: 这不是原谅不原谅的问题,我已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一个人偏把我救活了又不理我,撇得我枯死,慢慢地渴死。你说,我该怎么办?

萍:那,那我也不知道,你来说吧!

繁: (一字一字地)我希望你不要走。

萍: 怎么,你要我陪着你,在这样的家庭,每天想着过去的罪恶,这样活活地闷死么?

繁: 你既知道这家庭可以闷死人,你怎么肯一个人走,把我放在家里?

萍: 你没有权利说这种话,你是冲弟弟的母亲。

繁: 我不是!我不是!自从我把我的性命,名誉,交给你,我什么都不顾了。我不是他的母亲。不是,不是,我也不是周朴园的妻子。

萍: (冷冷地)如果你以为你不是父亲的妻子,我自己还承认我是我父亲的儿子。

繁: (不曾想到他会说这一句话,呆了一下)哦,你是你父亲的儿子。--这些月,你特别不来看我,是怕你的父亲?

萍: 也可以说是怕他,才这样的吧。

繁: 你这一次到矿上去,也是学着你父亲的英雄榜样,把一个真正明白你,爱你的人丢开不管么?

萍: 这么解释也未尝不可。

繁: (冷冷地)这么说,你到底是你父亲的儿子。(笑)父亲的儿子?(狂笑)父亲的儿子?(狂笑,忽然冷静严厉地)哼,都是没有用,胆小怕事,不值得人为他牺牲的东西!我恨着我早没有知道你!

萍: 那么你现在知道了!我对不起你,我已经同你详细解释过,我厌恶这种不自然的关系。我告诉你,我厌恶。我负起我的责任,我承认我那时的错,叫我犯了那样的错,你也不能完全没有责任。你是我认为最聪明,最能了解的女子,所以我想,你最后会原谅我。我的态度,你现在骂我玩世不恭也好,不负责任也好,我告诉你,我盼望这一次的谈话是我们最末一次谈话了。(走向饭厅门)

繁: (沉重地语气)站着。(萍立住)我希望你明白我刚才说的话,我不是请求你。我盼望你用你的心,想一想,过去我们在这屋子里说的,(停,难过)许多,许多的话。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的欺侮,你可以想一想。

萍: 我已经想得很透彻,我自己这些天的痛苦,我想你不是不知道,好,请你让我走吧。

今天先写这些,日后有空余时间再逐句给大家做分析和分享。

我们可以体会下其中角色台词的妙处:语境、措辞以及潜台词和动作。

都是耐人寻味,值得细细推敲、琢磨的。

二、人物各具特色

你以为极具戏剧性的人物就没有特色,就纸片化而不够丰满了么?

如果每个人物都要详细举例,那就真快赶上一篇论文的字数了,我就简单举个男主角周朴园的例子吧,我们所谓的“万恶资本家”。

周朴园是复杂的,他是一位在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曾经出国留学,接受过资产阶级的教育,因此在思想里有这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但是同时内心里又存在着一部分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产家。

不论是对待工人,还是对待周公馆内的大家庭,都以独断专横行事,大家长的姿态也代表着中国传统家庭中”老爷“的形象。这样一个看似冷酷的人,却又有着柔情和细腻的一面。

剧中的主场景:一个窗户总是关着的屋子,摆着很多三十年前的旧家具,这是周朴园的小屋子。周朴园的小屋子,是他唯一可以放轻松的地方。这个地方对他来讲带有神圣的意味,他说:“这屋子不要底下人随便进来,回头我预备一个人在这里休息的。”为什么周朴园这个老奸巨猾的人这么看重这个屋子中的一切呢?我想是因为屋子的真正主人,那离去的人几乎带走了周朴园所有的爱。

他墨守侍萍的习惯,就是在闷热的天他也绝不开窗。

而侍萍就是鲁妈,就是在这戏剧中心的人物,她的出现搅动了整部戏的事件,将此剧推至戏剧的终极漩涡。从鲁妈(侍萍视角又怎样去观察周朴园此人的呢?)

周朴园这不开窗的行为,这是做给大家看的吗?我认为不是,他一直对侍萍感到内疚——两人以侍萍的投河自尽作为结局,给周朴园留下了“难以再见”的遗憾;他从南到北数次搬家,都还带着侍萍喜爱的旧家具;他后来结过两次婚,但是都没有快乐;他多次打听侍萍母子的下落。显然,这一切都是他的自然流露,所以周朴园也是有感情的一个人,他也真真正正的爱过,他对周萍说:“你还记得你的名字为什么叫萍吗?我请你为着你的母亲,把现在的行为改正过来!”在周朴园并未认出鲁侍萍时,当时站在眼前的只不过是一个下人的母亲。可即便是一个“局外人”的客观的讲述,也会让周朴园产生非常强烈的情绪反应,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痛苦。我们由此可以想见,他内心的愧疚与痛苦感会有多深。如果周朴园只是一个随意玩弄女性的封建纨绔子弟,怎么可能表出现这样的心态和情绪反应呢?在见到侍萍后担心着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声誉及家庭,想给鲁侍萍一大笔钱,虽说手段龌龊庸俗,但也有可能是周朴园想以此弥补三十年前的过失,求得良心的安慰。所以人之初性本善对于他还是合理的。况且,三十年前的抛弃也决非周朴园所愿。

由此可见,周朴园这样一个老爷,资本家的形象,绝不是纸片化的,而是相当丰满又立体的。这样一个人物,观众看起来回味,演员演起来够劲儿,也有足够的人物背景和动机来提供创作思路。

这样的人物算不算有特色和特点?

其他人物的细节也都很丰富,大量侧面描写和人物行动都有细细品味、琢磨的空间。

不知道我的补充,符不符各位看官的心意,也欢迎大家来和我积极地交流与讨论。今儿个写不少废话了,夜深了,就先到这儿吧,大家晚安。


user avatar   tian-tian-4-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上戏剧鉴赏选修课,看雷雨时大家都哄堂大笑,老师也有些哂然,最后大作业恰好写了这个问题,希望有所帮助。不妥当的地方请大神指正。

从经典剧目处境看当代文化现状

——对话剧《雷雨》的评论

摘要:《雷雨》作为我国话剧史上的经典剧目,有其丰富的内容和社会意义,而由于当代语境的转变和文化的娱乐化粗鄙化,使其从表现形式和内容核心都遭遇尴尬,演出多次沦为“爆笑场”,这也折射出当代文化的现状。我们应该从这一现象中发现问题,努力在当代语言体系下创造出有人文核心的艺术作品,而不是一味消解经典。

关键词:《雷雨》、尴尬、爆笑、当代文化、娱乐化、粗鄙化、媒体、资本

一、《雷雨》赏析

《雷雨》作为我国话剧史上的经典剧目,自1935年首演以来,长盛不衰,被演绎成众多版本,剧中各种矛盾冲突紧张激烈,人物性格突出,行事逻辑清晰,思想深刻。表现了中国社会在大变革时代从个人到家庭的撕裂,在当代看也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人物赏析

剧中主要人物:周朴园,繁漪,鲁侍萍,周萍,周冲,四凤,鲁大海,鲁贵,每个人个性鲜明,有很强的代表意义。

周朴园:虚伪专横的资本家,对外以暴力、强权和资本视人命如草芥,攫取自身利益;对内以封建专制思想构建起自己家庭的“体面”与秩序感。高高在上似乎掌控着一切,却不知家庭内部已经暗流涌动,软弱的长子,愤怒的妻子,理想主义的次子,都脱胎于这个腐朽而森然的家庭。

繁漪:可以看作女权主义的觉醒,忍受着丈夫对自己天性和尊严的肆意践踏,却保存着反抗的精神,转而将自身的全部托付给丈夫的长子,发展出一段不伦之恋。既是对自己寂寞灵魂的填补,也可以看作她对那个假惺惺,森森然丈夫的报复。她是整个矛盾的聚焦点,也是整部剧的催化剂。这种近乎疯狂的抗争似乎是当时这种女性所能走的唯一途径。如同《白鹿原》中的田小娥一样,在封建家庭阴影下的女性,除了用性和违背常伦来撕破专制的“体面”外,没有其他道路。人们只记得她们水性杨花,男人们道貌岸然地偷偷瞥她,女人们满心怒火地嫉妒她,没有人关心她们对美好感情的渴望。当一切尘埃落定,封建者咒骂这些贱妇,反叛者们鄙视她们的方式,最终背负在她们身上的,只有“淫荡”。

周萍:处在新与旧夹缝之中的人,从小受封建教育,他本是父亲的接班人,可是时代的冲洗让他怀疑自己曾经笃信的秩序和自己崇拜的父亲,却又没有正视这一切的勇气,更不要说反抗,于是他转而沉沦堕落,与后母扭曲的感情使他愧疚,他将所有的希望与梦想都寄托在单纯美好的四凤身上,却无力做出任何实际的承诺,若不是最后鲁大海倒逼,估计也是在苦恼与堕落中变成和父亲一样的人。

周冲:他是不同于家庭中其他任何人的,他属于新时代,心中充满了对美好世界的期待,充满了天真甚至幼稚的想法,却具有真正健康的爱。这个阳光灿烂的少年,爱自己所爱的人,不像自己的父亲近乎玩弄,不像自己的兄长扭曲纠结。但是这些期待又很大程度上出于他那个腐朽家庭的保护,若是真正出走在更广阔的世界,他的那些天真纯良又会剩下多少?曹禺先生把他写死在暴雨夜,如同那个大厦将倾的制度的祭品,它吞噬了新生的希望。

鲁大海:未成熟工人阶级的代表。他认清周家虚伪背后的本质,对来自资本家庭的善意充满警惕。一腔热血却抵不过资本家只手遮天的权势,却依然不放弃抗争的热情。对妹妹最后出走的同意也显出人情味。是个有温度的人物。

伦常失衡与阶级对立

剧中人物之间相互关系所生发的伦常失衡与阶级对立,是矛盾激化的关键。

1.伦常失衡

周朴园与鲁侍萍主仆之间,周萍和繁漪母子之间,周萍和四凤主仆之间,周冲与四凤主仆之间,在等级森严的周公馆,这种失衡形成一种极大的讽刺。伦常失衡是人性压抑的体现,也是专制制度无力掌控的体现,失衡中孕育着撕裂的力量。呼喇喇似大厦将倾,在雷雨夜,这些虚伪的,扭曲的,无力的,憧憬的关系,一下子全部暴露出来。撕裂的人物关系导致人物的命运,也预示着所有隐藏在“体面”之下的污秽与荒诞或埋葬,或野蛮生长,至于雷雨夜之后会怎样,当时无人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旧的制度已然被撕裂。

2. 阶级对立

阶级对立以家庭为单位,体现在周家与鲁家的对立;以个人为单位,体现在鲁大海和周朴园的对立,鲁大海对周冲的警惕,四凤与周冲的互不理解。

资本家庭对无产家庭的奴役与鄙视主要体现在鲁贵的身上。他表面阿谀奉承,背地里又充满怨气。这种市井小民的思想是资本能够形成压制的条件,他们只是抱怨抱怨,内心深处早已习惯了这种跪下当狗的身份,然后又在资本布下的吃喝嫖赌中聊以自慰,所谓“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刀向更弱者”。他们未必不善良,却尽显愚昧,而越愚昧越容易被资本家掌控。这种对立是被奴役者和奴役者不自知的,习以为常的,以为自然而然的。

而在个人方面,阶级对立在四凤家的一场戏中得到充分体现。周冲充满激情地对四凤描述他想象的美好未来,而四凤只是敷衍地应付,一种尴尬感油然而生。四凤不懂周冲的理想,周冲不懂四凤的生活,他们如同两座孤岛。而之后鲁大海对周冲的警惕,和对四凤以后生活的安排,说明个人跨越阶级的结合是不被祝福的,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二、《雷雨》的当代处境

《雷雨》的伟大不必多说,然而近年来,作为北京人艺的招牌剧目,《雷雨》的演出多次遇冷。2014人艺上演的《雷雨》公益场沦为“爆笑场”,在《戏剧鉴赏》课上播放时观众也是多次爆笑和表现出尴尬。而其他经典剧目或多或少也遭遇类似处境。

原因

文艺作品的构成元素主要是其表现形式和内容核心。而在戏剧中表现形式主要依托于演员表演和台词,内容核心包括其戏剧伦理和创作者意图。《雷雨》的经久不衰,更多体现在作者想表达的,封建和资本的狠毒虚伪,以及激烈社会变革中个人命运的不可掌控。这种时代与个人的关系,个人与个人的关系,是永远也不过时的。其语言的精致化也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然而当今的尴尬,很大程度出于其语言风格。但是更深层的,是对其内容核心的娱乐化消解。

1.语言风格

任何文艺作品都有其时代的烙印,在曹禺先生写作《雷雨》的年代,这种语言风格是无可挑剔的,人们所理解的舞台语言也应该是这样。可是80多年过去,科技发展与社会语言风格的转变,使得《雷雨》整个的表现方式太过舞台化,太“端”着,像一个迟暮美人在自怨自艾。这是一个平民化的时代,人们不愿看一个80多年前的剧目,说着那个时代的语言,而且充斥着“乱伦”这样让人觉得“狗血”的情节。这只是个语境的问题,是语言习惯的问题。但是如果改编之后的《雷雨》,贴合当代语言和表演形式,且不论语言与内容本身的不可分割,即便改了,观众会买账吗?这就要说到内容核心的问题。

2.内容核心

当代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娱乐化的消解。任何经典作品都可以解构,可以恶搞。以至于充斥着如“鲁迅被过誉了吗?”“《红楼梦》被过誉了吗?”这样的问题。所以《雷雨》的尴尬处境更多的来自于当代文化背景下对其内容的娱乐化看待。人们只是怀着有些“深意”的微笑来评点关于乱伦的噱头,没有人愿意深究关于抗争与撕裂的内核。解构和恶搞当然可以诞生如《大话西游》这样天才的作品,但是被资本裹挟的解构和恶搞便制造出一批又一批没有底线的文化垃圾。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没有专注力可讲。人们被引导着陷入一个又一个舆论和现象级语言的狂欢,可是狂欢过后,剩下的只有空洞和为下一次狂欢做准备。所谓“热词”的生命周期,可用朝生暮死来形容。信息迭代的速度在加快,但是文艺作品经过淘洗形成积淀的却寥寥无几。

科技的迅猛发展缓解了阶级之间的矛盾,人们在看似和谐美好的社会中娱乐至死。娱乐化的后果必然是粗鄙化。在《十三邀》这个访谈节目中,许知远问马东:“你不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呈现一种粗鄙化吗?”马东反问:“我们曾精致化过吗?”许知远说:“至少我们向往过精致。”马东:“我们从未精致化过。”我们正在粗鄙化,而且我们再也不向往精致化。观众看周冲,不觉得他天真烂漫到底,而是觉得他是个傻子;周萍和繁漪的乱伦,不是人的抗争与无奈,而是电视剧中的狗血剧情。

科技的发展,媒体的引导,资本的运作。当代的文化产业在这三者的影响下,如同一个个迅猛熵增的化学反应,乐此不疲地追寻一个又一个能量制高点,迅速释放,归于寂热之后又立即追寻下一个。比如低俗漫画,在资本的操作下强势输出,一味迎合读者,读者再被这些无营养的产品所喂养。没有人愿意在内容下精雕细琢,因为没有市场,而且信息迭代的速度惊人,等一个作品打磨出来,可能会遭遇如《雷雨》般话语体系的尴尬。

应对

要想在娱乐化粗鄙化的洪流中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样甚至会丧失基本的社交能力,在别人看来如同一个古人一般。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在奔跑中保护好自己而已。欣慰的是,科技发展使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容易,我们可以方便地在视频网站上找到自己想看的剧目。然而最难的是在无垠的荒漠中甄别这些瑰宝,这需要思考和知识的积累。

三、结论

《雷雨》所代表的经典剧目,和其象征的艺术瑰宝,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当代文化所表现出的娱乐化和粗鄙化因使每个人警惕,我们既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我们应该在当代话语体系下构建可以流传千古的文化,而不是一味消解经典,形成没有营养的文化荒漠。


user avatar   lao-yang-liao-gao-kao-zhi-yuan-tian-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一个比中国还成功的故事可以不?

越南vinagame


越南网络游戏市场的起步比中国稍晚一点,从2003年开始,就陆续有破解版的网络游戏进军越南,越南第一款正式网络游戏叫坦克宝贝,据新闻说

第一网游如何炼成?《剑网1》越南历程全回顾 _国内网游资讯 _太平洋游戏网

2004年9月,越南vinagame成立,2005年初,《剑侠情缘》来到越南,从此,改变整个越南网络游戏的进程。

vinagame公司市占比非常极端,比中国最极端的时候都极端,2005年,刚刚起步的越南网络游戏市场,vinagame依靠剑网,占据整个越南网游市场收入的95%,简直是超级垄断。


2005年8月,《剑网》开始收费,刚开始vinagame想用点卡的模式,被玩家激烈反对,被迫改成月卡模式。2006年全年的《剑网》总销售达到1500万美元,雷军表示

雷军讲述海外辛酸:后悔没投资越南_天极网

这应该是雷军最后悔没去投的项目之一了。


vinagame的市占率比当年盛大集团还要极端,自然会受到当年盛大的同样待遇,与中国一模一样的是,自2005年9月开始,越南媒体突然指向网络游戏,这又和中国一模一样,什么电子海洛因之类,由于vinagame市占率最高,因此受到的打击最大。


《剑网》在越南的地位甚至可以说高于传奇在中国的地位,也是越南历史最悠久的网游之一,当然《剑网》在越南不叫《剑网》,叫《武林传奇》,嗯,诡异的名字,一度占据越南网游的70%的市场,震惊了雷军,运营商vinagame非常优秀,经常组织各种对抗赛,vinagame积极学习中国市场的推广经验,尤其是网吧这块,从2008年开始,vinagame免费给网吧提供网吧管理软件,但是要求网吧的桌面必须放置《剑网》的广告。


《剑网》在越南成功的本身,除了vinagame的成功推广外,本地化做的非常扎实,尤其是翻译这块,真是功不可没,我们知道《传奇》当年在中国,翻译也起了很大作用,举个例子


这把武器在中文传奇里面叫什么?叫炼狱,知道原版的叫什么吗?就叫大斧。


由于中文本身表达间接,比如说“降龙十八掌”,这要在越南语里面,得有26个字母,直译过去只有一个下场:乱码,甚至根本无法显示,因为超出对话框了,为了这个翻译的工作,vingame和金山来回矫正,包括名字,地理,历史背景等等。


在越南市场,《剑网》还有两个特别的优势


第一,由于武侠和中国古代文化在越南传播的比较广,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在越南早就流行,因此《剑网》这种游戏对于越南人来说不陌生。


第二,这点我敢说知乎的网友没几个想到的,就是中国特有审查机制。审查机制在中国早就被骂惨了,比如说《WOW》里面的骷髅之类的,中国政府要求所有的网游不能有过多的色情暴力之类的,这点看起来很操蛋,对于中国游戏开放商束手束脚,但是当开发商开发出这类游戏的时候,投放到越南市场,那就不一样了,因为越南政府也是这么规定的!所以中国游戏到越南反而删减的部分非常少。


可能大家还不理解这点重要性,越南本身就是一个小中国,越南政府长期在中国有驻点,中国政府一旦有各式各样的改革文件,一般都会被翻译成越南文,包括限制网络游戏在内,越南规定,网络游戏时间超过3个小时以上,经验和道具减少50%,超过5小时,完全无法获得经验和道具,同时禁止播放网游广告,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所有网吧必须关门,学校200米之内禁止设立网吧


是不是很中国style?


当然,当年在金山的雷军说没钱投了,对于腾讯来说,钱这玩意,那还算个事?

于是乎

中国企业海外大并购之进击的腾讯_搜狐科技_搜狐网

2008年,腾讯收购游戏公司VinaGame约20.2%的股份,并于2009年增至22.34%,后者目前是越南当地最大游戏运营商,并开发出一款类似微信的通讯应用Zalo。


我们翻翻当年的报纸,以《电脑报》2005年11月7日的报道为例


《剑网》奇迹与走出国门

本报记者蜡笔小新
发生在越南的 网络游戏奇迹

提起越南,大部分读者的印象可能仅仅是从东南亚旅行的介绍中得知的。这个国家,正经历着和我国改革开放一样的“革新”,IT 行业也在这个时代,悄然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生越南的互联网奇迹、网络游戏奇迹的土壤已然成熟。


2004 年 10 月。此时的越南没有任何网络运营商认为人们玩游戏应该交钱。就在这个月,越南公司
Vina Game 来到了北京寻找一款中国的网络游戏准备代理运营。此时他们竟然也面临着和中国的网络游戏创业前辈的尴尬:同样账面上只能拿出 30 万美元最后一搏,同样面临一个未知的前景不明朗的市场。
他们拿出这最后的 30 万美元选择了代理金山的《剑侠情缘 ONLINE》,由于游戏名称意译过去比较复杂,因此他们给越南版的《剑侠情缘 ONLINE》取名《武林传奇》。他们当然不知道,“传奇”这两个字对于网络游戏业界,特别是中国网络游戏业界,代表的是一个奇迹。

《武林传奇》于 2005 年 6 月正式公测,结果这一个开端惊人地与当年那个网络游戏奇迹一样:首日公测在线人数就突破了越南的历史最高记录,过了万人。在 9 月正式收费第一天 3 万多
付费用户把他们吓了一跳。而到了10 月,这个数字是 5万,到了11月初,这个数字已经是 6.2万,活跃账号有 80 多万,并在不断增长中。此时,越南各大网吧里,已经充斥着这款来自中国的网络游戏。而 Vina Game,也和当年盛大一样,淘到了越南网络游戏的第一桶金。

奇迹的另一头
这个奇迹无疑让 2005 年有些郁闷的国内业界有了当头棒喝的感觉。

“我的理想就是把金山的软件卖到全世界去。”,金山公司总裁雷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显得非常有信心因此这个成功他认为是非常自然就发生了的。

谈到《剑网》在越南的成功,他显得兴致勃勃。当时金山考虑到越南市场容量并不算大,折合起来潜在消费人口 2000 万左右,因此就抱着大家友好合作,支援越南方面的心情把《剑网》的代理运营权给了 Vina Game而在分成等方面的条件也“相当优惠”,十分灵活。


30 万美元,同等金额在中国也许是很多渠道商代理点卡销售的入门保证资金。可以说在一开
始似乎《剑网》卖得似乎太便宜了点。然而 2005 年 8 月雷军应 Vina Game 的邀请到越南考察运营情况的时候吓了一跳。“走进每一个网吧都看到里面六七成的人都在玩《剑网》越南版,我拉住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玩家询问,他说他们班上每个同学都在玩!”

“看到这个情景我就知道这游戏在越南算是成了!”雷军依然掩饰不住当时的兴奋。而越南方面则对收费还是有所顾虑,因为玩游戏收费在越南还是头一次,何况收费金额并不算便宜:月卡价格
6 万盾,折合人民币 40 元,只比中国版《剑网》便宜8元。

“我坚信网络游戏一定会响彻全球,因此告诉越方,收费后玩家过 3 万绝对没有问题,运营得好可以上 10 万。”后来的情况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

现在可以说,《武林传奇》确实已经成为了“越南的《传奇》”,在越南的网络游戏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上周我们有员工去武汉,在网吧中看到一种没有发现过的《剑网》,以为是私服,上去调查,却发现是一个在武汉读书的越南留学生在玩。”
尽管雷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没有给记者透露具体数字,“这是商业机密”,他笑着说,“但是我们今年的确可以从越南的代理运营业务中收入不少。”

看来,奇迹的另一头,也未必不是奇迹。然而,这个奇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奇迹三要素:品质、题材、耐心

的确,国产网络游戏在内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走出去不是第一次了,但是为什么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这是一个让人很难理解的难题。

“品质是最重要的。”在和《电脑报》记者的讨论中,雷军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国产网络游戏‘走出去’要想成,要做到以下几点:别吹牛、好题材、慢慢来。”而这一切都是以品质作为核心的。

“要想在海外成功,就先不要吹牛,你就必须在本土市场成功你如果连本土市场 10 万人的市场规模都做不到,怎么做规模小些的海外市场?要在本土做成,品质就很重要。”
的确,国产网络游戏以前是走出去了不少,但是国内的玩家在看到这些“振奋人心”的新闻的时候,往往会非常纳闷:我怎么没玩过这款游戏?

很多“走出去”的国产网络游戏,往往并没有在国内进行正式运营,甚至连规模大的公测都没有进行过,像这样游戏品质当然难以保证,怎么不会影响运营商的成绩。而且这种“拿洋人当小白鼠”的心理,也极大伤害了海外合作者。因此很多“走出去”的国产网络游戏往往走的是“一锤子买卖”,在很低的游戏品质下,游戏往往运营一年便无疾而终,海外运营商也将其转为免费运行的“添头”游戏。可以说,粗制滥造是中国原创网络游戏在海外之路并不顺利的一大症结。

同时,以游戏品质为核心牵涉到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题材。很多国内厂商在自身条件不同的情况下盲目模仿“韩国模式”,操作的题材大走奇幻路线,而且是在对奇幻文化不熟悉的情况下操作这样的欧美化的游戏。结果是欧美的玩家认为这些游戏完全没有内涵,错误百出,而亚太玩家又毫无认同感(特别是在一些文化发展水平低于中国的国家),两头不讨好,只有失败。而立足于本土文化或者是文化圈的认同感,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成功的经验。

而慢慢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很多公司选择海外代理商只看人家有钱没有,急功近利,不看对方的长期合作诚意。结果有钱的海外代理运营商不重视,往往只把这些游戏作为扩大的产品线的组成部分。而《剑网》在越南的成功就是因为金山看到了对方的诚意──后来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他们(Vina Game)的推广确实非常卖力,还搞了很多选秀之类的活动大造人气。”

看来,国产网络游戏长期以来走得出去,赢不回来的困局,并不是因为我们先天不足。经过数年的市场与玩家的考验,我们的运营与开发商在世界上对网络游戏可说是最为熟悉,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自信务实的心态,认真严谨的态度,以及精工制作的品质,只有拥有这些,我们的原创网络游戏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从代理国外游戏开始,然后注重线上线下培养市场,注重网吧推广,甚至连起家的本钱都有点像盛大:都是30万,当年陈天桥从陆家嘴集团辞职,而VNG的CEO黎洪明也是一样,他是从普华永道公司辞职的,而今天的VNG比曾经的盛大集团更加成功,它不但有王牌的网络游戏,而且已经推出了ZINGMP3,电子支付123pay,输入法laban key,网吧管理软件CSM,互动社区zing me,甚至还有个即时通讯软件zalo。


它是越南的盛大,又是越南支付宝,又是越南腾讯。


而且它已经准备赴美上市

以开发游戏起家,VNG有望成为第一家在美上市的越南科技公司

目前,VNG自主研发的游戏包括Sky Garden、Farm in Paradise and Dead Target 已经陆续登陆230多个国家;其聊天应用程序Zalo在越南和缅甸,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台湾等国家拥有超过7000多万用户。其管理团队预计2017年营收为1.8亿美元,相比去年的财务数据,同比上涨70%。


而同样依靠网络游戏起家的盛大集团,哎,不说也罢了,人家上市,它退市,还说个屁。




  

相关话题

  写小说和写新媒体哪个更容易变现? 
  如何评价《明末不求生》这本小说? 
  小说的打斗场面该怎么写,作为一个小白,写这个真有点难受? 
  如何看待阅文在起点取消免费赠币? 
  为什么现在写作大神大多数会直接劝退新人作者?新人写得不好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 
  百合小说算男频还是女频? 
  为什么中国轻小说就是写不出日本那个味呢? 
  史上最惨小说。31万字,收藏200,未签约。? 
  为什么网文作者能写出来各种涉及不同领域的文章? 
  京剧为何一步一步走向衰弱? 

前一个讨论
为何感觉课本中的海瑞与大明王朝电视剧里差别这么大?
下一个讨论
久坐的人,如何改善腰腹臀部脂肪堆积?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