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媒体是如何炒作山东大学的“学伴制度”的?是利用了年轻人的爱国心吗? 第1页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想向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请教三个问题:

第一,根据贵部的官方声明:

目前,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哈工大等高校是否还有“学伴”项目?

第二,这个举办过的“过”字意味深长,倘若这些高校仅仅是举办“过”,现在已经没有了“学伴”项目,那么他们为什么停止举办类似的项目了?他们停止举办这类项目的理由,是否也适用于山东大学的情况?

第三,既然贵部坚持认为“学伴”活动积极健康,那么为什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等国内一流大学没有举办“学伴”项目呢?他们没有举办这类项目的理由,是否也适用于山东大学的情况呢?


user avatar   luke-80-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山东大学的伴学事件还在持续发酵。


对于山东大学“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女生伴学”的离奇方案,网上嘲讽的段子不断,逐渐陷入到了一场讥嘲狂欢。

在福州留学生骑电动车不遵守交规,反而恶狠狠推搡交警的视频曝光后,留学生只是受到口头教育的轻微处罚,更引起了这场针对“留学生特权”问题的巨大争议。

与其他自媒体不同的是,我们公众号面对问题时从来不带情绪发泄,我们更喜欢以冷静的思辨角度去分析问题,我们先避开情绪的狂潮,再对问题进行抽丝剥茧。

在舆论掀起第一波抨击浪潮后,山东大学的第一轮回应不疼不痒,对伴学事件轻描淡写处理。




这份说明里面指出“学伴”活动其他大学也在做,那么真有其事吗?嗯,我轻易就在吉林大学的官网找到了这条2016年的通知




吉林大学的通知更加风骚,直接使用了“BUDDY”这个单词,这个单词有志愿关爱者的意思,当时就有网友说吉林大学“在给洋爹找生活伴侣”,放在今天,吉林大学一定也会被喷得一身黑血。不过至少可以说明,学伴活动确实是一个长期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是山东大学一个在扛锅。

山东大学过去的伴学场景大多数是这样的。



网上流传的最容易激起民族情绪的是这张图






但没有任何实质证据证明这张图是山东大学伴学的照片,这张照片太重要了,轻而易举就能激化矛盾,基本在阅读别的带节奏的自媒体文章时,只要看到这张图,读者的情绪就会被迅速点燃。(如果有实质证据可以联系我,保持客观公正)

很明显山东大学那种不咸不淡的回应,低估了网络舆论的力量,这件事在不断扩大,山东大学又在微博作出了如下回应。




这两起回应,堪称“经典老式陈旧危机公关失败案例”。

这种公关文的失败之处在于,一是爱打官腔,不说人话,二是不懂用年轻人的方式跟年轻人沟通,导致事情越闹越大,网友们更成群结队的黑山东大学的校领导们。

文化代沟真阔怕。

先来说说来华留学生问题,弄明白这个问题,大家就明白了山东大学何以陷入现在的困境。

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一共有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外国留学生在我国935所高等院校学习,其中硕博研究生7.58万人。





这些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等东部11省市,共34.19万人,占总数的69.88%。





在这些学生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31.72万,占总人数的64.85%,既然是万国来朝的友邦,我们在一带一路又有重大利益,给这些更穷的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优惠政策,属于国家政治中的资源互换行为。

顺便说一句资源互换,一个普通人最难通过的人生关口,就是赚到人生中的第一个一百万,这个时间短则十年,长则几十年,但只要通过了这个关口,后面就容易多了,因为富人之间的财富积累,通常就是资源互换的过程(比如A对B说,我解决你的小孩上重点高中的问题,麻烦你帮我解决去那美克星的签证问题),富人越来越富是因为在互换资源,谁都不傻,要互利互惠。而平民因为没有闯过人生第一个一百万这个关口,手中资源奇稀,没有办法资源互换,就会采取保守的守住现有资源的策略,导致财富增值非常低,人的格局也会变得狭碍。

中国现在握有的资源太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资源互换之一,就是给这些发展中国家大佬的子女们或者其他人群来华受教育,并给予优惠政策,这些国家当然懂得给我们一定的回报(真当我们傻啊)。

现在的优惠政策主要是给这些一带一路国家的,韩国的留学生就太多,通货膨胀了都,韩国的留学生想要拿到奖学金必须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才行。

现在一共有5.86万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在华学习,占总数的11.97%,不过这只是表面数据,实际留学生获取奖学金的大头在地方政府奖学金、政府特设奖学金、学校自设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其他奖学金等等。奖学金涵盖:学费、住宿费、保险费、课本费、来回返程费、生育津贴(这个都有......)等等费用,最重要的是每月有生活补贴,在中国白吃白住好好学习。

所以山东大学对留学生的照顾,是国内正常的资源互换的手段之一。

对了,网上爆出的给留学生20万一年补助的图片,那也不是山东大学的啊!这口锅怎么也让山东大学背呢?





这张图只截了一小部分,没说什么大学,也没说是什么类型的研究生,这也是非常容易带动民族情绪的一张图,说不定是各国资源互换的一部分,也可能是重点项目特殊情况,总之这张图不清不楚,容易调起情绪但没有讲清楚事实。

但是我也不想洗白山东大学,他们家在执行政策时,明显用力过猛。

我们来看山东大学被实锤的两张图,这个问题是跑不了了,确实存在给一名来华留学生,配三名学伴的事实。




山东大学的学伴舞会图也是跑不了的铁证。






招学伴的报名表,居然要突出“结交外国异性友人”!





这就该被喷了,因为按照其他国家的惯例,BUDDY这种,主要是同性友人为主,异性友人是什么调调?是想将我们年轻貌美的大学生姑娘往这些黑哥们的怀里推吗?

山东大学被冤枉的地方,一定要给它清白,山东大学作死的地方,一定不能给它洗地。

其实我们华人,对我们的女生嫁给其他境外民族还是挺敏感的(其实哪国都这样),山东大学在这儿犯下了底线失误,才会引起现在的网络围攻。

网络上的攻击现在都丧失了理智,一片骂山东大学领导为“洋奴”的痛击之声,从而忽略了其实山东大学只是在我国大战略下执行基本的外交援助,但是,山东大学用力过猛,将援助用得援过头了,有“过于逢合上意”的意味,才会招致现在的结果(网上那些黑人抱着中国女生图片,没有一张跟山东大学有关)。

另一处用力过猛的地方,就是守旧的公关策略,在互联网这么发达的时代,在年青人占领互联网的时代,山东大学反应之慢,回复之八股,态度之冷淡,进一步恶化了事态的发展,导致网络上铺天盖地说山东大学“诱惑女生献身留学生”。

现在来华的留学生里,确实出现了种种问题,比如福州的留学生不守交规还推搡交警,比如江苏徐州这个月抓获的9名外教和7名留学生吸毒,再比如艾滋病问题,以及部分留学生混乱的私生活问题,但现在这些问题都在近段时间集中被曝光,按照我国的某些流程,下一步就应该是集中整治了。

希望通过这一轮整治,能将来华留学生中的特权和部分混乱局面,就此打压下去。

总之,在这件事件里,山东大学的错误是有的,但绝不是网络现在这种疯狂抨击的洋奴之态,毕竟我怎么都不相信,一个人均年GDP接近1万美元的国民,会真的去给人均年GDP1千美元的国民舔地---我们在逐渐富裕的同时,民族自豪感缓慢崛醒,确实也不再喜欢出现将洋人高看一等的情形。

而在丧失理智的背后,有疯狂渲泄的民族情绪,也有部分推波助澜的媒体。

别人教你们愤怒,而我只会教你们冷静。




(最近一直没更新引起读者焦虑,以为我失踪了,我微博(微博名:卢克文)每天都有更新生活动态和新闻点评的,找不到我上那去找我,而且本周是刚完成《双面君王杜特尔特》,下周会出《中国军工逆袭史:陆军篇》和《中国工业三十年》,一直拼命在写,没有失踪)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此制度招致非议,归根结底,是对“在华外国人”所获得的“超国民待遇”的强烈不满。

根本原因,则是当下世界,“全球化”早已不再是大势所趋和政治正确,“普世价值”“同一个地球村”之类的童话说辞,再难以令人信服。民族主义情绪在各国空前高涨,保守主义已渐成主流。

数十年鼓吹“全球化”理论的美利坚合众国,如今都换上了本土保守主义(“红脖子”)代言人特朗普粉墨登场,更在各个领域,肆无忌惮的倒行逆施,包括悍然开启对华贸易战,意欲令我国家民族也如日韩欧洲一般,永为其仆从附庸。

同样,随着我国国力与日俱增,在广大中国民众特别是出生于世纪之交的新一代年轻人,从小耳濡目染都是国家何等昌盛,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工业产值第一,载人航空,航母巡洋,高铁遍布神州,处处通天大厦,中国制造通行全球,中国投资遍布海外,大家的爱国热情自然是与生俱来,油然而发。

因此,爱国主义早已成为当代中国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占据了绝对主流声音。恨国言论被千夫所指,“白左圣母”饱受嘲弄,恨国公知更被万众唾弃。

要知道,当人类进入工业化和近代化时代后,近代民族主义随之诞生,而且注定是一个吞噬一切的怪兽,不论一个民族大小、强弱、贫富,随着现代化进程,都势必会催生出各自相应的民族主义思潮。

而且,随着族群的物质文化水准的提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交流便利,通过多媒体传媒,将本民族资讯的迅捷覆盖,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只会与日俱增,绝不因任何人的美好善良愿望而偏移。

特别是如华夏民族这样历史功业灿烂辉煌,而今又处于复兴崛起历程的民族,公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也同样尤为强烈。每个有雄心有傲骨的华夏子孙,都曾午夜梦回,千年之前煌煌汉唐声雄天下之盛世,君临蓝星万邦俯首。

一切有损民族尊严和民众自尊心的过时举措,一切给予特定群体的各项特权,或者在二三十年前还被大多数人处之泰然,视若无睹,而今天早已是万难容许,势必招致众怒。

包括且不限于港台人士在内地的“超公民待遇”,某些民族相对于主体民族的“超民族待遇”,外籍人士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

因此,当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还需要耗费大量金钱在国外苦读,且生活学习条件都十分艰苦时,某985重点大学录取一批第三世界国家留学生,非但不严加考核,不收学费还倒贴高额奖学金,将国内代代学子刻苦学习、千军万马独木桥拼杀尚且未得的学习资源,轻易赠与他们,供养着他们在华吃喝玩乐,还以制度化形式,获得以多个中国校友的“学伴陪读”。凡此种种,又怎么可能不引发当前公众强烈反感,陷于巨大舆情危机?

当然,普通学子无罪,某些随波逐流的“键盘瞎”们借机污名化普通女生的行径可鄙,用她们的名誉来给校方的举措挡枪,非蠢即坏。而反华网特和恨国公知们又在借机煽风点火,带节奏竭力偏移事件本身,更是尤为可耻。

千年之前,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以丝绸缠树,向别国商人使者炫富,反被胡商嘲笑「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中国也有很多衣不蔽体的穷人,何不将这些丝绸赠与他们,而是用来缠树?)

同理,在中国自己每年都还只有一小部分年轻人必须经过十年寒窗、冲刺拼杀,方能获得985、211级别的教育资源时,国外留学生轻易获得的一切“超国民待遇”,都必将刺伤广大公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这其中蕴藏的危害性,更远远超过了某一所大学陷于舆情危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万不可小觑之。

大唐盛世【九天阖闾朝宫阙,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前提,是【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否则,也只不过是隋炀帝式的自欺欺人罢了。天心不可欺,民意亦不可违。

更新事件后续:

1、山东大学就“学伴”事件致歉。

2、团中央、《人民日报》、紫光阁等各大官媒纷纷点评:



网友们的舆情监督和批评建议,令校方得以道歉反思,更进一步开启对在华外籍人员的“一视同仁”,取消种种不合时宜的“特殊待遇”,这正是一个良好变革的开端,可喜可贺。


user avatar   chen-yang-9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仅以理论理,“学伴制度”本身并不是什么特别具有争议性的制度。正如陆六六所言,至少在欧洲各国大学“学伴”和“语伴”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东西(敝校里面也有的哦)。但是我还是想为网络上愤怒的网友们辩护一句,他们的群情激愤还是有道理的

其实学伴制度本身只是导火索,真正的炸药桶是国内大学长期存在的对于留学生群体的“事实性特权保护”以及与之相对的中外学生的不平等待遇。当留学生们拿着中方给的奖学金,住着比中国学生更好的宿舍,学着比中国学生更简单的课程时。一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已经存在于中外学生之间了。而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再推进“学伴制度”,造成这样的舆论反弹再正常不过了。诚然,仅就理论而言,学伴制度确实是大学国际化,促进留学生积极融入与中外文化交流的惯常性措施,国外大学也普遍会有。然而问题在于,这种看似公平的制度在中国大学已经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留学生已经事实上享有特权的土壤之中只会起到另不平等更加失衡,另特权更加膨胀的反作用。虽然官方的解释之中有所谓的“自由报名,互为学伴,不单独为国际学生所设”的说法。但是本制度由山大的国际事务部牵头主办本身已经足以让人们产生不好的联想了,而且根据选拔结果“一位留学生对应多位中国学生”的格局,也很难令人信服地相信这个制度真有官方宣传地那样“相互尊重”。在这个问题上,网友的群情激愤并非没有道理。

当然,我也不想因此就把“学伴制度”彻底污名化,或者说支持对于这项制度的恶意攻击和造谣生事。我只是想强调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基本没有种族主义以及沙文主义的国家,特别是新中国以来,对于外国友人来华工作学习旅游等,普通民众向来是十分欢迎的。但是倘若一个“学伴制度”就会引起如此之多的争议和口诛笔伐的话,可见现今中国大学内的留学生特权现象以及中外学生待遇不平等的问题到了一种多么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而在这种紧张和对立的社会氛围面前,任何所谓的理性讨论,任何就事论事的谈论“学伴制度”本身可能已经失去了意义。我们也不能站在一个理论的制高点就批评广大网友不理性,只会发泄愤怒的情绪。因为他们之中其实也可能就有那些利益长期受损的学生或其他人群。对于他们来说,发泄愤怒只是他们想要维护自身权益不再被受损害的手段而已,也只有通过这种看似过激的手段,他们的呼声才能被决策者听到,才会有效果。而且事实上,很多时候,理性所维护不了的权益,只有愤怒甚至暴力才能维护。否则这世界何来革命呢?

7月12日更新:赞同多了就多说两句,首先评论区有争议说“中国是基本上没有种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国家”这一判断。其实核心还是在“基本上”这个修饰词上233333 因为仅仅就历史而言,中国一没进行过殖民掠夺,二没有进行过大规模侵略战争(即使存在与邻国的战争也并非纯粹以武力扩张为目的)。在此意义上说中国基本上不存在种族主义和沙文主义还是比较准确的。民间的种族主义者肯定是有的,而且数量也肯定不少。但就基本盘而言,中国这方面还是相当不错的了。

再度跟新:两个事件结合在一起讨论更佳:

时隔两个月后更新:

针对评论区说国外没有学伴制度的,这是我们渣校的海报

这要是国内高校的话,不知道会被批成什么样了哈哈


user avatar   facethes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找过这样的“学伴”,我想给这个制度的完善出点招

(如果大家真的是来看怎么骂山东大学垃圾,而不是找一个理性的解决方法,认为“看看别的国家的经验”等于“国外月亮都圆”的崇洋媚外,麻烦关掉这个答案,我只想表达这个制度本身并非新鲜事物,在国外也有,介绍一种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如果您无法理解,就知道泄愤,甚至攻击个人,那我也没办法了)

我是个在瑞士的中国留学生,作为“外国人”——我所在的日内瓦大学,就有类似的制度,我们叫“语伴”(tandem),因此,在国外,我就是这题里的“外国人”,我认为我有资格回答这题。

其实,这个小小的问题,引发的是:中国的大学,在逐步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如何帮助外国人学习语言,融入当地的生活,以吸引到更多有能力有资质的优质国外生源的问题。

作为一个留学生,语言的问题、融入的问题、结交新朋友的问题……不一而足,山大这样的学伴制度,其实是一个有趣的尝试,帮助外国人快速融入新环境。而我所在的日内瓦大学,也有一个这样的tandem平台,就是语伴平台,这个平台的介绍是这样的

简而言之,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有校方背景的中立的平台,允许双方交换语言,比如我想学法语,会说中文,那么系统就会匹配会说法语,想学中文的语伴给我,然后我可以简单看到对方的兴趣爱好,如果合适,两个人就可以建立语伴关系,一个学生一个账号,而每位学生每个学期通过这个平台找寻语伴的上限,是两个,在平台达成语伴关系之后,双方会同时收到系统邮件,告知对方的邮箱,就这样联系上彼此。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骚扰、辱骂、歧视等等现象,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投诉语伴,终止语伴关系——因为都是学生身份,平台和学校是相联的,因此后续会有对不友善者的处罚措施。

这个平台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你需要是日内瓦地区的学生,你才可以登入,所以登陆的时候,你就需要确认你的身份

你可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进行检索,找到需要的语伴。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上图的最后一个问题:性别选择问题。在大家热烈讨论的“山大学伴多女生”这个观点,其实在选择过程中有性别偏好,也是很正常的:试想,异国他乡,我一个弱女子,要跟语伴相处那么久的时间,还不允许我也希望对方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子了么……所以,在我的系统里,我也可以选择对方的性别,可以要求语伴和我是同性,或者没有偏好,同性异性都可以。

这里是个耐人寻味的小细节,最大程度的杜绝了两性之间的骚扰等等问题,因为你只可以选择“和你同性”或者“没有偏好”,而不能专门选择异性,暗示着这是一个严肃认真的学习和交换语言的平台,而不是什么外国人猎艳配对相亲大会。

而且,语伴练习的频率等等,也有偏好,比如是日常对话轻松向,还是学术语法严肃向,都可以选择,双方的练习是一周一次严格时间,还是自由时间等等,都是在匹配阶段,双方可以选择的。

语言,毕竟要练习,要说话。陌生人相处,不知道从何开始。因此,学校平台里还贴心的附上了你感兴趣的领域,这个感兴趣领域是公开的,你可以看到你想要结为语伴小伙伴的兴趣爱好,别人也能看见你的,兴趣爱好包括了
时事政治、运动、音乐、文学、电影、戏剧、艺术设计和旅游这些个方面。

我们交换语言,我们也交换生活,我们彼此帮助,甚至有我的小伙伴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一些当地的小伙伴,一起去旅游等等,收获了一份美好的回忆和珍贵的友情。

所以,我想说,在我国,可能是这个制度刚进来,还在不断完善和萌芽的阶段,我相信日内瓦地区肯定不是特例,其他的留学生小伙伴肯定也有类似的经历,只是我们刚看到,觉得新奇,确实这个制度也有成长的空间。

山大一直在我心目中的印象非常好,我不知道更详细的细节,这在国内或许还一个新鲜事物,需要不断尝试,如果有缺点,我们大家提一提意见——真心希望大家多提点建议,少发泄情绪。

毕竟,这是中国大学走向国际化舞台进程中的一个小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本身就是“中国站起来”的标志,很多欧洲的大学现在也在面临这个国际化的问题,因为在欧洲本土的大学有的使用的语言更多是当地语言而非英语(或者即使是当地语言+英语,英语使用比例也小于当地语言)这都不是个例。

因此,作为中国人,多扶一扶,多包容一下这个刚站起来的新中国,而不是看到一个新闻就开始发泄情绪,胡乱按按键盘,或者说看了我的回答就着急的跳脚骂人,不去了解就去推倒这些新生事物,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呀~

(如果你还是喜欢我的答案,记得点个赞赞或者关注哟~


user avatar   weng-zhi-che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畅想一下,你作为一个中国人,高中肄业、失业在家、游手好闲,跟哥哥弟弟们挤在狭小的房间里撸管度日。这时另一个人均gdp为中国六倍的国家,也就是美国,忽然发了疯一样要高价聘请你去美国的top50学校读书,包学费、生活费、住宿、机票、签证,其中生活费一个月四五千美元,而且住宿免费。


你到了美国的某大城市,发现学校的staff领着几个伴游女、哦不对,学伴女早在机场候着你,满脸堆欢。你上了学校的大巴,被送往留学生宿舍。


到了宿舍后,你惊讶地发现,其他的美国本地学生都是住套间,一人一个卧室、共用厨房和客厅,而你竟然一个人住高档公寓的三室一厅!作为留学生的你,不仅人均居住面积100平米,而且每周都会有美国大妈来替你扫地洗衣,同时还有美国大爷在楼下24小时给你看门,保证当地学生不要来骚扰你(年轻女性除外)。


你在高档酒店式公寓度过了惶恐的一晚,第二天你去学校上课,发现学校安排了最好的教授来为你授课,教授打开ppt,你惊讶地发现,这tm竟然是中文!对你没有看错,学校为了迎接你的到来,专门对教授进行了汉语培训,培训不合格者不得评教授职称。


刚下了课,你走在校园的路上,瞬间迎来了一群美国女生的惊呼:“哇小哥哥好帅啊!好想给他生猴子!混血儿最漂亮啦!”,然后马上有两个不知廉耻,哦不对,是热情大方的金发女生向你走来,用蹩脚的中文热情地跟你打招呼,然后苦苦缠着你要陪你一起去吃饭。


你受宠若惊,答应了她们的请求,在学生的自助食堂里,你什么也不用做,两个白妞一前一后地帮你取餐,取餐时还不忘呵斥旁边的男生:“你到我后面去!给摩尔人,哦不对,给中国人取餐能叫插队吗?美国男生素质真低!油腻!”


一顿愉快的午餐之后,两个白妞谁都不愿意走,有一句没一句地跟你尬聊,希望另一个女生识趣离开。你看出了这无形的尴尬,于是发扬了中国传统的孔融让梨精神:“姐姐应该让着妹妹,妹妹也应该尊重姐姐,这样吧,我们一起回宿舍,仔细研究一下中国传统名著《金瓶梅》的伦理道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两个白妞面色一红,却又相视一笑,就这样一左一右挽着你,随你回了宿舍。


第二天早上啊……


你悠悠醒来,昨夜一宿的《金瓶梅》研究把你折腾得不轻,你拍拍左右两边光溜溜的屁股,叫她们起床滚蛋,可谁知她们又提出了更无理的要求,竟要你陪着她们逛街。你很无语,昨夜的操劳已经让你倍感疲惫,但这毕竟是你的学伴,直接拒绝确实不太合适,于是你起床穿衣,板着脸启动了其中一个女生的本田,在两个姑娘的指引下,开始认识这个陌生的城市。


此时的你已经深刻了解了你和美国本地人民的地位关系,所以你满怀自信,眉宇之间一股君临天下的霸气,杀心自起。于是自然而然地,你的本田开上了斑马线,而且还是闯红灯,而且还是逆行……这时一个tm不识趣的警察却把你拦了下来,要你出示一个你压根没听说过的名为驾照东西,你心里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怒道:“老子最晚已经一夜没睡了,你这个瘪三还敢拦我!”你懒得离开,脚踩油门开车要走,警察情急之下,只能拔掉了你的车钥匙。


你愤怒了,怒了!当着两个伴游,哦不对,学伴的面,竟遭受了本地油腻男人如此猖獗的挑衅!不能忍!于是你举起了正义的拳头,一遍遍地推搡警察,一边吼叫着:“give me back!give me back!”以证明其实你也是会一点英文的。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你回校之后,坐在沙发上,看着面前这嬉皮笑脸低三下四的校领导,被迫接受了他的批评教育,不过还好,这老小子还算懂事,没有劝你罚酒三杯。毕竟你今天实在不想喝酒了,因为你已经在某酒吧找到了一份坐在窗户边上喝酒的工作,你懂的啦,只要你坐在窗边,美国姑娘们就进来了,美国姑娘们一来,美国小伙子们也就跟着来了,小伙子们一来,酒吧老板的生意也就来了。所以呀,男人要以事业为重,你白天确实不能多喝,再说明天还有不少ebay商家请你去当网店模特呢~


三天前还在中国某村里抠脚撸管的你,现在却坐在大美利坚的高档酒吧的vip卡座,搂着一群认识的或不认识的金发姑娘,还有一群当地小伙在要来找你敬酒。


此情此景,令你百感交集,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I love America, I love this beautiful country and her amazing culture! I love American food! My America dream has come true, this is the best country, ever! From now on, America is my second motherland!”


当你满怀深情地在YouTube念出这段话时,你发现已经有两百万个人在你的视频下面点赞,此外还有三万多条留言,以及四千多条美国姑娘给你的私信,里面翻来覆去的,还是那句你已经听了五万多遍的话:“我要给你生猴子。”


这么无聊且枯燥的生活,一定是真主赐予我的。


转载,侵删。

分割线————————————————————

本人不是原创者,只是他人才华的搬运工。文章是一个微信讨论群里摘抄的,真正的来源转发的人也不清楚,如果原作者看到这个回答请私信我。下面再摘抄一篇他人的才华,可谓淫得一首好湿。

孔孟之乡文运昌

渴求洋徒有偏方

学府出资招伴读

半读半侍比鸳鸯

红粉依偎留学奖

羡煞我等汉家郎

来生改投洋番鬼

也入山大拥三床


user avatar   zhaofei90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有必要科普一下这个手势…

在《至暗时刻》里提到过…



user avatar   xiang-shang-tian-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世界撤热搜第一大学,简称世一大。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

日语有没有类似英语中词根的东西帮助记单词? - 张铭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8世纪,北京话在奉天府(沈阳)、锦州府 取代了原本一直通行到明末的昌黎话(由满文《三国志》对音可证)。

奉天府的北京话,是现代东北话(哈阜片~大碴子味)的正源,当时的沈阳话是大碴子味(饿=ne),跟近代闯关东之后受胶辽官话强烈影响的“曲么菜味”沈阳话不同。

锦州府的北京话,是现代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几个区县(秦锦片)的正源。秦锦话从锦州府扩张,在卢龙(永平府城)取代昌黎话的时间应该晚于锦州,具体时间不明,可能是19世纪。秦皇岛由于形成市区的时间已经是近代,一开始就是说秦锦话。

18世纪的北京话另有两个分支:顺天府(北京)& 承德府。朝阳、赤峰的建置虽源自承德府,但近代受移民(主要是汴宋官话)影响形成的单元音化“干面子味”跟承德已明显不同。


了解了昌黎话之后,越来越发现,现代东北话虽然音系在17~18世纪被北京话洗掉了,但是词汇却可能有相当大的数量,是从明代辽宁(昌黎话)继承下来了。几个最基本的例子:

A、“没”的两个声调—— mei4来 vs mei2钱;

B、嗯呐,来自上古燕国【诺】(na:k),昌黎话最大特征;

C、唠嗑;;;D、屯里、屯下、老屯、XX屯 等等“屯”相关词汇;;

E、扔=leng,这个词原本以为是胶东话影响,现在看来是明代辽宁继承而来。

F、朝鲜朴氏=piao,这个很可能说明,丹东在明代并不说胶东话。

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觉得,东北话的历史纵深一下就不一样了,

他全面融合了 幽州(北京)、平州/营州(卢龙/昌黎)、登州(牟平/蓬莱)的文化厚度,

近代在黑土地上,迎来了空前的爆发。




     

相关话题

  做私人女仆是怎样一番体验? 
  经管类专业考研应该更加注重学校的名气、综合实力、专业实力、就业前景,还是地域? 
  为什么考研人变的特别丑 ? 
  真正的学霸是什么样子? 
  理工博士的你是如何决定自己将来要进入业界还是继续做学术的? 
  你在大学里是怎样赚到钱的? 
  哪个省份的高考最难?哪个省最简单? 
  如何看待“科研经费放权”带来的影响? 
  如何评价香港摄影师 Wing Ka H 在华南师范大学宿舍拍的照片? 
  如何看待部分知乎用户过度推崇清北、 985 和唯本科出身的学历论?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北京截瘫者之家创办人文军在云南大理考察无障碍路线时意外身亡?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杭州千岛湖9岁女童被租客带走,且租客后续自杀一事?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