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你的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个是大环境:
中国的国情是小农,低技术居多,不像是美国动辄上百公顷,也不如荷兰这里一公顷温室就高的惊人的产量。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生产难以推行;所以长期以来从事农业给人的印象便是穷苦落后,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过年杀一头自家的猪。
一直以来专家坚持18亿亩的耕地红线,这是符合国情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在农业生产里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对的,但是在中国的国情下这样的思想却缺乏农业结构和技术层面的支持。
同时在整个社会对于农业的态度出现大规模的转变之前,农业从业者在大环境里是被贴上了落后的标签的。整个社会都不怎么关注这个行业,你又怎么期待这个行业能有多大的竞争,多少创新呢?凭什么让你在这样一个缺乏竞争的行业里面得到高收入呢?
第二个是技术层面:
我在12年的时候曾经在洛阳某农机厂了解了整个生产流程。当时有个令我非常非常印象深刻的事情,三个工人围在一起将钢圈用脚踹进了轮子,踹了大半天,因为那个钢圈尺寸略大没法装配进去。
这是个很小的细节,但是说明了什么?大部分的农机设计(全世界范围)使用的并不是什么新科技,而是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定型的设计,所以本来农机就不是什么高精尖的技术。也就是说,农机这种东西核心技术上是没有太大差距的。外国品牌和国内品牌的农机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大多体现在加工工艺上面,往细了说便是一颗螺丝,一块钢板的区别。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些东西无关紧要,但是对于一台重达十余吨的联合收割机来说,每一颗螺丝,每一块钢板,每一个齿轮和皮带的误差,像之前提到的一个需要用脚装配的机器,在后期维护和耗油量上,人们完全可以想当然的觉得这个机器和德国产、美国产的机器相比要差多少。
事实上也是,价格低,耗油量高,故障率高。 10吨铁卖个10多万,还求个什么上进?
可惜很多从我这个专业毕业的同学,毕业了想着是考公务员或者转业,是随便找个工作养家糊口,没错,连国内排名第一的专业的学生都是这么个现状。
在农业概念上,近年来提出的垂直农场和水藻养殖,这些都是农业发展最前沿的东西,包括bio refinery, bio digester这些东西,也许是我孤陋但是我确实不知道国内有哪些人在做这些东西。生物燃料这种要耕地的东西,在国内暂时可能也不太现实。
设施农业搞了这么多年,说实话也就那么些东西,中国人没有前瞻性的农业发展方向。 在农业生产标准上,中国处于十分杂乱的情况,由于小农模式,各家各户生产流程不一样,缺乏监管,长期出现农药残留过多,土地盐碱化,浪费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灌溉用水污染物超标等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大众对于国内食物的强烈不信任(参见镉大米)。这个问题不解决,说小了不利市场,说大了祸国殃民。在华北地区有些村子在水都喝不上,井深过数百米的情况下农民还在使用漫灌.
再说一个有点跑题的话。荷兰什么东西最先进?温室吧。中国近年新建了大量的venlo式温室(荷兰),但是他们造出来了却不知道怎么算那些植物生长的参数。在荷兰每一个温室在建立之前,会经过大量的数据计算,包括风向,气候环境,温室材料的反光率透光率,辐射反射量,加热量,补光量,储热罐(heat buffer)容量,二氧化碳injection 一系列的东西。前段时间教授说荷兰企业接到了客户的抱怨,说引进的温室不好使,然后他说,他们就指望着买个玻璃房子回去就解决所有问题。
农业里面其实是有很多涉及具体技术的东西,但是在中国,包括农业技术人员本身,都缺乏一些过硬的知识技能。
前段时间去北京周边的一个示范园区看了他们的温室,全套进口,priva的水肥一体方案,地热,通风卷帘湿板一应俱全..但是...但是没有温湿度监测。
这就好像你买了辆法拉利,但是没装方向盘。而且买主还问:“什么?开车还需要方向盘呢?"
钱也花了,该买的东西全买了最后一个也没用上。我说这个不是为了别的,而是想说技术不光是硬件,你买回来了,没人知道要怎么用上还是空的。不要小看软件实力的重要性。
有点扯远了,总之吧,中国农业从事技术人员本身也面临着心态问题和技术缺陷。这也是一个低收入的原因吧。
第三个方面:创业。
我个人的观点是农业创业正在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而且面对日益增高的食物需求(产量,质量,多样性,安全性),农业会应运市场的需求而发展。也就是说总产量上农业肯定会上升,而且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应用在农业发展上。农业创业很难,是因为农业投资回收慢周期长,而且对大部分人来说是靠天吃饭,光是圈一块地就得费不少钱和力气,同时还不时有些消息说谁谁家猪得病死光了,谁谁家的植物被别人一卡车偷走了,总之就是从一开始对人们来说这个行业就是比较难以入手去做的。这个环境确实挺糟的,在这边你不会有这样的担忧在国内却会有。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希望在未来十年里面这种创业环境会变得友好一点,能让国内有这方面志向的青年聚在一起在上面做一番事业。
毕竟农业发展利国利民,能在成就自己的同时造福社会,何乐不为?
最后总结一下:
农业必将发展,也必须发展。于私,这需要我们这些农业背景的青年放下社会成见,加强自身技能,开阔视野。于公,也需要社会观念转变,国家加大重视,学院做些实事。
共勉之。
----------------------------------------------------------------------------------------------------
正文分割线
----------------------------------------------------------------------------------------------------
这篇文章也写了很久了,很多字句没有斟酌,有些表述欠妥,个人也是有点愤青文章包含很多个人情绪在里面,说的不对还望指正。之前
@CC-Baby少东家说的很实在,有些角度站在我的位置上看不到的。 我这有点理想主义的瞎bb了,各位看看就好,也希望各位学农的学子们不要丧失信心。
@罐头小孩,回复关于农民不懂农业的个人看法:
举个例子:荷兰有一个比较有规模的西红柿生产商叫做tomatoworld. 实际上这就是几户农民以及联合起来做的一个企业。他们相较国内农民优越的地方就是虽然只是把自家地耕好,同时他们也提供给社会很多学习的机会,和研究机构存在合作,积极参加农业行业会议,同时努力和政府沟通争取产业的升级。他们对自己有足够的awareness,知道自己能提供什么,需要的是什么,不只关心生产,同时有人为了各种事务奔走协调。
我个人的看法是国内的农民大多没有这种思想,很多情况下看行情等二道贩子,实际上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就算种的东西再好,不能从一个更高的视角来改进自己的生产和销售,久而久之总是会失去改进的动力。东西光好,好是好,不顶用,你没有体系,怎么搞都是靠天吃饭。中国确实能产出很好的农产品,东北有所谓的“贡米”,50块钱一斤,吃起来也真是好吃啊。但是你听说过哪家有名的企业?
再举个例子:
我和朋友当时在香港见了拜见了AEON(永旺集团)的负责人,当时我们有意向他们在北京的超市提供来自张家口的有机蔬菜。他当时就给我们看了张图,问我们的棚是不是这样,有没有认证?我们说没有,但是都是严格按有机标准生产,于是人家就兴趣减半了。他们大概的意思就是你要卖产品,就必须要有个严格的体系,质检,认证你都得有,是不是有机,不是你自己说的。
我们说的土菜啊,土鸡啊这些东西,说起来,哦,好东西啊。个人愚见,这些是过去的农业路数,虽然未来也肯定会存在,但是这东西啊,他成不了气候。为什么? 那些农民散养什么都不喂的老土鸡,有是有,有多少,我上哪一次收一万只来?它们那么乱吃,能过检疫吗?每只鸡吃的东西都不一样,它们有可能一样大,一样重,产品质量有可能控制吗?
现代农业,越发的需要避免不可控的因素,农业产品,虽说是地里长出来的,但是它也是产品。荷兰的辣椒都是按个卖,为什么?因为每个都一样大,一样重,色差肉眼都无法分辨。
大家都泼了很多冷水,我来灌一碗鸡汤吧,虽然这鸡汤有毒
首先说明,我是做农资企业市场研究工作的,关于农业和农资的人力资源待遇也是我们了解行情和竞争对手战略的重要部分,但由于不是主要研究方向,所以数据可能有些不够精确,但大方向还是准的,大伙不要纠结小数点后的几位差异了。
我再结合我们工作中实际遇到的情况和大家说说,农业院校其实也分三六九等的。不可否认中农、华农、北林等顶级农业院校是农业行业的重器和瑰宝,这些院校出来的学生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走上科研、农业生产、农业销售、农业贸易岗位。我们来看看这些优质农业院校的农业从业人员待遇。
这个标准看似不错,但也确实达不到我乎百万的门槛。而且这数据没有细分行业,设计、环境、法律等专业拉高了这个平均数。
但是,别忘了农药化肥企业是被划分在制造业的哦,农林牧渔行业从业人员中从事基层体力劳动的群体是占到七成以上啊。
所以,最前面的数据都是骗你们的啊,哈哈哈哈。
认真来说,农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是不成问题的,而且就业率是受到国家政策的很大影响。往大了说,土地确权和流转将催生出众多的合作社和农业种植企业,对农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有增无减。往小了说,农业技术人员是最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领域的群体,技术顾问、技术干股、技术咨询等都紧密的依赖于个人的经验和技术,说几个案例。
1.海南某大型农业企业技术总监,从业十年,年薪25万起,并承接其他种植大户的技术指导私活,按照每百亩10万起的价格计算(资深技术员价格略低但不明显)
2.华中某农业植保专业硕士出身技术人员,农药企业从业,从业五年,年薪17万,并承接技术指导和咨询,业余时间经营农业技术自媒体,副业收入超过主业
3.某农药外企华南技术专员,植保硕士,从业五年,年薪近20万,专门从事自家企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业余时间帮朋友们处理些植保咨询问题,副业收入超过主业
4.化肥和农药企业销售经理的待遇就不细说了,虽然辛苦,但毕竟养家是没问题
5.某西南省份普通三本院校农业专业,植保和农学专业的大部分男同学们尚未毕业就已被农资和种植企业订购一空
6.某种植、养殖企业,地处偏僻,全年无休,待遇拿着城市的户口,领着偏远山区的工资
案例虽然没有很大的普遍性,但也说明了农业行业薪酬跨度之大和发展路线偏差之大。农业专业的收入的确没有金融、信息等专业高,但对个人来说投入产出比勉强在合理范围之内,至少我觉得比我们化工行业要好些。
好了,毒鸡汤喝不下去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农业专业的同学了,只能说,你们比我们化工行业要好些,真的,不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