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多数私人博物馆,特别是知名的。其实都是从上自下的,而非从下自上的。
要办博物馆,首先得有藏品。而通常地方政府,对于所辖区域内谁是藏家是无比清楚的,因为现在的藏家已经不可能是潘家园买回来的,而都是拍卖会拍回来的,所以大家都是在明面上。地方政府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大藏家,但邀请藏家出山的方式是差很多的。
例子1:我的一位姥爷是顶级藏家,所在地方是西南重镇,地方政府给的条件是黄金区域土地六十亩,其中二十亩必须用于博物馆建设,剩余四十亩可以用于商业物业开发,维持博物馆运营,但不可以流转。博物馆建设费用自筹,政府引荐金融机构,但是不背书。
结果:婉拒。
例子2:是我的一个朋友,书画小藏家。他所在城市是东南某省省会,城市对坊巷改造后,希望能多入住文化单元。给出的条件是物业费用,两免五减半,面积七成必须用于展厅,剩余面积可以办公,可以营业。建议展厅不收取门票,如果要收,相关物业费用会有调整。
结果:接受。不收门票,每年自己投入20-30万维持,就当奉献社会了。
例子3: 我的一位伯伯。开始不懂收藏,栽无数跟头,钱花了还被挖苦讽刺,有苦说不出,后来经我妈介绍,和我那位姥爷认识了,上道了。他自己就从事房地产开发,有大量空置物业,但总体来说,都不是特别适合做博物馆。随着他拍回来的东西越来越好,特别是几位古人唯一可市场流通的作品都被他买回来后,地方政府和他都急。但是他所在的地方,是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确实不阔绰,再加上他自己情绪也高,地方政府就更撒手不管了。
结果:最后在完全不依靠地方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自己办了博物馆。我猜想,不算投资,运营每年七位数,估计都跑不了。在成功人士面前,我们这些小崽崽自然是不能说,也没资格说什么的。但我还是觉得,我国经济还是很受宏观影响的,如果用高杠杆时期的现金流去设定运营,那一旦去杠杆就会很头疼。而且博物馆不适合和企业有瓜葛,它适合有专项资金,类似西南政府的方法,就是一种变通途径。
总体来说,办博物馆也难也简单,如果是你自己有意愿,那你要和相关部门沟通(主要是民政),这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樊建川的博物馆群落,但只要你别总展示挫折,多展示前进,地方都是鼓励的,但帮忙未必。如果有藏品,地方也邀请,那这时就要学诸葛亮了,别人家一请就出来。博物馆是个无底洞,不光钱,也是精力的无底洞,有可能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多依靠政府。总而言之,对于有能力且有可能办博物馆的人,行政这些手续流程,根本不是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