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古埃及、古巴比伦,阿拉伯人都是闪族人,为什么阿拉伯文化要比前两要落后? 第1页

  

user avatar   wei-ling-zhen-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指出题主 @谭飞义 的一个问题。虽然埃及人和西亚人血缘相当近(尤其是在上古),但古埃及人的语言属于埃及语族,不属于闪米特语族。把他们当做闪米特人,就像把捷克人当成日耳曼人一样,显然是错误的。

既然是和古埃及、古巴比伦并列,那么我们就将这里的“阿拉伯人”定义为伊斯兰大征服以前,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好了。

事实上,所谓“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同样拥有自己的文明。典型代表就是从波斯帝国时代一直活跃到罗马征服东地中海的纳巴泰王国。

而在此之前,公元前1000年,也门出现了麦因(Minaeans)王国。

当然,这并不能改变和美索不达米亚与埃及相比,上古阿拉伯国家比较小、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事实。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埃及、半岛和两河流域基本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但是,河流改变了这些地区的环境承载力。



不难发现,半岛上不同于埃及和两河流域,没有成片的绿色平原,而只有众多互相孤立的绿洲。因此环境承载力更差,也更难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况且不同于希腊文明的是,半岛地理环境更为闭塞,埃及东海岸、亚丁湾南岸也都不是拓殖的好去处。不利于和其他文明的交流。

因此,半岛没有诞生埃及或两河流域的那种上古文明,也就不奇怪了。

作为参考,埃及人口是在1900年前后突破1000万的。相比之下,沙特在上世纪80年代才达到这一点。


user avatar   mansour-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

1、古埃及人严格意义上不属于闪族。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历史传说中,古埃及人并不是闪的后裔。历史传说或许不够准确,但是从语言谱系的角度看,古埃及语也不是闪语。

2、套用知乎er们常用的一句话,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阿拉伯文明是否比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落后?

以及,判断一个文明“落后”与否的标准有哪些,如果阿拉伯文明比前两者落后的话,又表现在哪里呢?

4、不知道题主是想比较与古埃及、古巴比伦与同时代的阿拉伯人作比较,还是打算用中世纪阿拉伯人与之相比较。

如果是同时期比较的话:

已知最早记载阿拉伯人的文献,是公元前853年亚述国王沙尔曼尼萨三世(Shalmaneser III,公元前859-824)时期的库尔什碑铭(Kursh Monolith)。

碑文记载沙尔曼尼萨三世战胜敌方联军,其中还有阿拉伯(ar-ba-a-a>*arbā’i)国王金迪布(Gindibu)率领的1000名骆驼骑兵。

与亚述士兵作战的阿拉伯骑手(亚述浮雕)

这是对阿拉伯人最早的记载,然而比起古巴比伦的悠久历史,这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再晚一些的巴比伦-亚述碑铭,把阿拉伯人称为(lú)a-ri-bi>(lú)Aribi,比如新亚述以撒哈顿(Esarhaddon,公元前681-669)时期的一段铭文:

(uru)Adummutu āl dannūtu (lú)Aribi
阿杜玛图城,是阿拉伯人的要塞城市。

此外,《旧约圣经》也称阿拉伯人为‘rby’ym即‘Arvī’īm(根字母‘-r-b)并且记载了他们的一些活动,比如公元前9世纪的犹大国王约沙法(Jehoshaphat)势力强大,非利士人、阿拉伯人都向他纳贡称臣:

וּמִן-פְּלִשְׁתִּים, מְבִיאִים לִיהוֹשָׁפָט מִנְחָה--וְכֶסֶף מַשָּׂא; גַּם הָעַרְבִיאִים, מְבִיאִים לוֹ צֹאן, אֵילִים שִׁבְעַת אֲלָפִים וּשְׁבַע מֵאוֹת, וּתְיָשִׁים שִׁבְעַת אֲלָפִים וּשְׁבַע מֵאוֹת.
Vumin-Flistīm mvī’īm liYhoshāfāṭ minḥāh—vkesef masā; gam hā‘Arvī’īm mvī’īm lō tzōn, ’eylīm shv‘at ’ǎlāfīm vushva‘ me’ōt, vutyāshīm shiv‘at ’ǎlāfīm vushva‘ me’ōt.
有些非利士人与约沙法送礼物、纳贡银.亚拉伯人也送他公绵羊七千七百只、公山羊七千七百只。(旧约·历代志下17:11)

当时与巴比伦人、亚述人以及古以色列人接触的阿拉伯人,大多还处于游牧状态,尽管他们也有定居的王国,但显然无法和巴比伦-亚述文明同日而语。

究其原因,可能是阿拉伯人所处的半岛腹地及北缘干旱少雨,缺乏常年河,无法发展出成规模的农业,以及依托农业而产生的定居的城市文明。然而坐拥两河流域的巴比伦-亚述文明,显然具备这个条件。

不过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是个例外,可能是由于也门受印度洋的季风的影响,气候相对湿润的缘故,那里的农业水平完爆整个半岛,文明也相对发达的多。

如果拿中世纪阿拉伯人比较古埃及、古巴比伦的话,不是一个时代确实不具备可比性,只能强行比一比:

从疆域上看,即使不是公元8世纪东抵印度河、西望大西洋的倭马亚王朝全盛时代,阿拉伯帝国的疆域也包含着当年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的疆域。

从政治组织形式上看,不说阿拉伯帝国时期越来越复杂的封建官僚体系,即使是蒙昧时代(pre-Islamic period)的阿拉伯人,也不光是游牧部落,还有农业发达的定居王国,有的王国甚至还有一定的中央集权。

从经济水平上看,中世纪阿拉伯人所处的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显然强于古埃及、古巴比伦所处的奴隶社会。

至少目前还没发现古埃及、古巴比伦与同时期的中国直接进行贸易交流的记录,但是中世纪阿拉伯人与中国的海上贸易是相当发达的,中阿史料皆有记载。

从科技水平上看,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在哲学、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地理甚至音乐乐理等方面的探索与成就,并不落后于古埃及和古巴比伦。

当然,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这些科学成就,不是阿拉伯人凭空创造的,它们很多是对古希腊、古波斯、古印度科学的总结、继承与发展。这些成就也不能仅仅归功于阿拉伯人本身,阿拉伯帝国境内来自犹太、波斯、突厥等族裔的学者,也深度参与了各项学术活动,不过这些学者的绝大多数学术著作,都是用阿拉伯语写成的。

也许有人会说阿拉伯人“抄袭”其他民族的学术成就,但是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的话,古巴比伦的闪米特人也没少“抄袭”苏美尔人的东西,甚至还把苏美尔人的史诗给“洗稿”了。

说句题外话,拿阿拉伯人和古埃及、古巴比伦人作比较,近现代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一些具有强烈阿拉伯民族主义倾向的学者可不这么想,因为他们的视角是古巴比伦甚至古埃及历史是广义的“阿拉伯人历史”的一部分

补充内容:

一、消亡的阿拉伯人和现存的阿拉伯人

按照阿拉伯人自己的历史叙事,阿拉伯人在历史上分为“消亡的阿拉伯人”和“现存的阿拉伯人”。

“消亡的阿拉伯人”即曾经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但已经消失的古代部族,他们包括:

阿德人(‘-’-d,读作‘Ād)
赛莫德人(th-m-w-d,读作Thamūd)
伊赖姆人(’-r-m,读作’Iram)
麦德彦人(m-d-y-n,读作Madyan),又译米甸人(希伯来语מדין

等等

“消亡的阿拉伯人”分布示意图,从上到下分别是麦德彦人、赛莫德人和阿德人

很多“消亡的阿拉伯人”部族在《古兰经》中有记载,比如前面说的赛莫德人:

Wa-Thāmūda al-ladhīna jābū al-ṣakhra bil-wād?
[难道你不知道你的主怎样惩治]在山谷里凿石为家的赛莫德人?(89:9)

和《旧约圣经》一样,《古兰经》不光是一部宗教典籍,更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学价值。上面这段文字为我们提供了赛莫德人可能存在的生活方式,目前在沙特西北部发现了一些被认为是赛莫德人活动的遗迹,基本符合他们“凿石为家”的特点。

上:沙特境内的马甸沙勒遗址,被认为是赛莫德人的陵寝;下:赛莫德语铭文

伊赖姆人在《古兰经》的记载中被称为:

’Irama dhāti al-‘imād, al-latī lam yukhlaq mithlahā fī al-bilād.
——有高柱的伊赖姆人,像那样的人,在别的城市里还没有被创造过(89:7-8)。

伊赖姆人的遗迹至今没有被发现,但有学者认为他们就是阿德人。今天阿联酋有一家新闻媒体叫做Erem News(伊赖姆新闻),可能是因为伊赖姆人的特点是其居所“有高柱”,所以站得高看得远:

伊赖姆新闻的logo,第一个字母是柱子的形状

以上是“消亡的阿拉伯人”,除此之外还有“现存的阿拉伯人”,即仍然存在的阿拉伯人,它们逐渐繁衍出了今天的阿拉伯民族。

“现存的阿拉伯人”分为“南方阿拉伯人”和“北方阿拉伯人”两部,也可以称之为古代南、北阿拉比亚人。

二、古代南方阿拉伯人

古代南方阿拉伯人被称为“正宗的阿拉伯人(al-‘Arab al-‘Āribah)”,发源于也门一带,因为他们的祖先叫做盖哈唐(Qaḥṭān),所以也被称为“盖哈唐人(al-Qaḥṭāniyyūn)”。

沙特前国脚亚西尔·盖哈唐尼(2013年退役)的名字写作Yāsir al-Qaḥṭāniyy,其姓氏“盖哈唐尼(al-Qaḥṭāniyy,又译卡赫塔尼)”表示他的家族可能与盖哈唐有关。

南方阿拉伯人曾在也门建立一些王国,比如塞伯邑(Saba’)、希木叶尔(Ḥimyar)、卡塔班(Qatabān)等等。

中世纪阿拉伯人认为,“阿拉伯(‘Arab)”一词,源自盖哈唐的儿子叶尔鲁卜(Ya‘rub)。

叶尔鲁卜的名字

叶尔鲁卜被阿拉伯人看作是其传说中最重要的一名祖先,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国歌《两河圣土》第二段是这样唱的:

最底下这句

’Awrathatnā al-bīdu rāyāti al-nabiyy,
茫茫沙漠传给我们先知的旗帜,
Wal-sajāyā wal-shumūkha al-Ya‘rubiyy.
还有那叶尔鲁卜的天性和荣耀。

古代也门国王的称号叫“土伯尔(Tubba‘)”,他们的名字大多以“祖(Dhū)”字开头,意为“拥有...的人”。

南方阿拉伯人是定居的农耕民族,比半岛其他地区的居民富庶得多,因此也门自古被称为为“幸福的也门(al-Yaman al-Sa‘īd)”、“双天堂之地(’Arḍ al-Jannatayn)”,也门(al-Yaman)本身也有“幸福的”、“右手”等含义。

古代也门的马里卜水坝(Sadd Ma’rib),是南阿拉伯人保障农业灌溉的重要水利设施。

也门共和国国徽,中间盾徽上绘有马里卜水坝和咖啡豆

后来马里卜水坝发生溃坝,导致当地农业水平倒退,一些南阿拉伯部落为了生计不得不向北迁徙,他们有的成为了游牧民,有的仍然建立了王国,比如半岛中部的铿达(Kindah)王国以及半岛东北的希赖(al-Ḥīrah)王国等。

留在也门的南阿拉伯王国,后来被埃塞俄比亚的阿克苏姆王国征服。公元570年,阿克苏姆王国驻也门总督艾卜拉哈(’Abrahah)率领配备战象的部队进攻麦加,途中遭遇瘟疫全军覆没,于是惊魂甫定的麦加人,就称那一年为“象年”。

古代南阿拉伯人使用的文字,又名希木叶尔文字(Himyarite),阿拉伯语叫做al-Musnad,意思是“柱形文字”,约有29个字母。

希木叶尔字母

阿拉伯文共有28个字母,皆可以与希木叶尔文的字母对应:

阿拉伯-希木叶尔字母对照表

三、古代北方阿拉伯人

古代北方阿拉伯人又被称为“归化的阿拉伯人(al-‘Arab al-Musta‘ribah)”,他们是半岛北部的非阿拉伯族群与迁徙到当地的南阿拉伯人通婚的后代。

中世纪阿拉伯史学家认为,北阿拉伯人的父系祖先是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的长子伊斯玛仪(以实玛利),母系祖先来自一个叫主尔胡木(Jurhum)的部落,来自也门。

北方阿拉伯人之所以叫做“归化的阿拉伯人”,是因为伊斯玛仪的母语是希伯来语,他与主尔胡木部落通婚后,其后代开始讲阿拉伯语。

北方各阿拉伯部落的共同祖先,被认为是伊斯玛仪的后代阿德南(‘Adnān),因此北方阿拉伯人又名“阿德南人(al-‘Adnāniyyūn)”。

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出身于麦加的古来氏部落,古来氏是一支定居于城市的部落,被认为是古代北阿拉伯人的一支后裔。

“古来氏”阿语叫做Quraysh,这个词是阳性名词qirsh(硬币)的指小名词,直译过来是“小钱儿”的意思。历史上古来氏人以善于经商著称,他们的贸易路线随季节而变,即夏季北上叙利亚,冬季则趁着气候合适南下也门,《古兰经》对此也有记载:

Li-‘īlāfi Quraysh, ’īlāfihim riḥlata al-shitā’i wal-ṣayf.
因为保护古来氏,因为在冬季和夏季的旅行中保护他们。(106:1-2)

古来氏部落因商业而强大,其方言也开始在其他部落中流行。现代阿拉伯语的标准语,即源于当时的古来氏部落方言,但也融入了台米木(Tamīm)等其他部落的部分方言。

古代北方阿拉伯人除了部落之外,也有稳定的君主制国家,比如奈伯特王国(又译纳巴泰王国)。

奈伯特王国疆域

奈伯特王国的首都是今天约旦境内的佩特拉(Bitrā’),其遗迹至今犹存。

佩特拉遗址

奈伯特人使用的语言被认为是一种介乎于阿拉米语和阿拉伯语的语言,不过看了阿拉伯人编写的《奈伯特语语法》,这门语言和在语法上和阿拉伯语更接近一些。

奈伯特语铭文

用于拼写奈伯特语的奈伯特字母,被认为是现代阿拉伯字母的直系祖先。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特朗普全国演讲的最新声明中提到:美国不需要中东石油? 
  古埃及艺术到底该怎么欣赏? 
  《出埃及记》中的埃及十灾,能找到史实依据吗? 
  如何评价2016年8月库尔德武装和叙利亚政府军在哈塞克市的冲突? 
  如何看待伊朗船只在红海被炸? 
  以色列干什么才有可能引发第六次中东战争? 
  如何看待美国与伊朗的关系?为什么作为美国铁杆盟友的伊朗,后来却成了美国的死敌? 
  公元前5世纪的轴心时代,古埃及、两河流域为什么没有产生伟大的思想家? 
  中东部地区将有大范围雨雪,河南安徽湖北湖南等地有大雾,应提前做好哪些措施? 
  美国会否出兵伊朗? 

前一个讨论
新疆可以怎样发展?
下一个讨论
「紫光阁」如何用满文书写?





© 2024-06-3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3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