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公平公正的评价一个人有那么难吗。。。
我记得有段时间《易中天品三国》播出之后,大家才知道《三国志》里不止有诸葛亮,还有像郭嘉、贾诩这样算无遗策的厉害人物。
然后,在易中天教授的描述下,加上很多人的联想。就会把郭嘉想象成如下模样。。。
甚至是这样
不由得感叹,天哪,怎么还有能把所有事情都算的那么准的人哪。。。
每次曹操在决策过程中陷入犹豫的时候,都是郭嘉给他出的主意,坚定了他的信心,然后打赢的这一仗。比如打刘备、打吕布、远征乌丸、战袁绍、打二袁。。。这么多行动,几乎都有他的决断。而曹操也很神奇,非常喜欢郭嘉,他说的曹操都会认真去听,一定会采纳。
郭嘉屡献奇谋,助曹操平定北方。于是有些话就这样出来了。。。
郭嘉不死,诸葛不出。
郭嘉还在,曹操还能一路凯歌;郭嘉不在,曹操在赤壁折戟沉沙,之后战果寥寥。。。
要是郭嘉还在,哪有诸葛亮、周瑜什么事?
郭嘉每次都算得这么准,应该是当时潜伏在民间的一个秘密情报部门的领头羊。(哎呦妈呀,这也太厉害,都渗透到江东和河北那里去了,照这个节奏这个组织后来要是还在的话还不得一统天下啊?)
可能郭嘉当年在世的时候,都想不到自己会这么厉害。。。。。
当时我其实就知道,这样捧了之后绝对会出事。。。。
于是就诞生了以上这三种形象。。。。
然后,来到这,才发现原来曹操一伙人的风评还真不怎么样。于是乎。吹了之后又变成了踩。大部分人态度又来了180度大转弯。曹操风评都差成那样,和他君臣相知、行为不怎么捡点、放荡不羁的郭嘉自然也不能幸免。
于是郭嘉的人物形象开始一落千丈。
为什么很多人要黑他。很简单,你们看现在除了那些在三国存在感比较低的那些,比如像什么黄盖、马良、韩当、张翼这些,哪个没有吹,那个又没有黑的。有的人黑纯粹是为了驳斥那些吹过头的人,有的人黑已经带有一种非常主观的色彩了。因为在大众人的心目中,曹操、郭嘉、司马懿这群魏国人所做的事是不符合大家所认知的道德和秩序的。那些喜欢这些人的人,也就必然要受到道德的批判和人们的谴责。
很多人就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一切又被打回原形,曹操成了屠城狂魔、夏侯惇败仗大将;夏侯渊白地将军;荀彧助纣为虐、惺惺作态;满宠天天喝酒;曹洪要钱太守;曹仁只会防守;曹丕刻薄寡恩、好大喜功;司马懿阴险狡诈、于禁贪生怕死、投机倒把;张合狂妄自大(指被张飞爆锤)程昱以人肉做军粮、丧心病狂。
于是郭嘉就成了一个啥都不会、一无是处,满肚子花花肠子的拱火大师和狗头军师形象。
那所以,客观的看待一个人,真有这么难吗?
难道郭嘉慧眼识主,最后袁绍势力灭亡这不是真的?
每一次行动都是郭嘉帮曹操下的决心这不是真的?(有人会说郭嘉不会这个不会那个,对,他是不会打仗,但他一直是那个在每次具体行动中帮曹操下定决心的那个人。那你要做一件事,每走关键的一步,是不是要先想好这事要不要做?打定了主意之后你才会有把握,才会去全力以赴,积极行动。就比如我马上要高考了,我心理很脆弱,想着考不及格要如何如何。这时突然来一朋友,帮我分析了下,一下让我感觉这次考试我有把握了,一定可以成功。后来高考也成功了。你说我那朋友没有功劳,全是因为我自己学习好?那没有我朋友的鼓励我考试心态说不定就崩了呢还。你如果非要郭嘉去前线打仗,那你咋不叫刘邦当年让谋圣张良去前线打仗?)
郭嘉对曹操忠心耿耿,甘愿拖着自己孱弱的身体随他南征北战是陈寿、裴松之编的?
郭嘉是个参谋,他不像诸葛亮一样,文能治国安天下,武能远征定乾坤;他也不想陆逊一样有那么强的实战指挥能力。我们既不能把他吹的和他们比肩,甚至超过他们;也不能彻底否定了郭嘉对于曹操的重要意义和历史功绩。
所以也根本不用比来比去的,因为这三个人定位就不一样。
至少曹操和郭嘉两人的羁绊和宠溺是让我非常向往。郭嘉一心为了曹操成就霸业的执念和决心是不能否定的。
你看跟谁比了。
撒旦先生不如桃白白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基本上可以认为战斗力数值低于100。
但撒旦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1.空手劈14片瓦片,然后手很疼。
我估计我顶多能劈一片,手还得肿好几天。
按我战斗力只有5来算(干农活的农夫从理论上讲应该比我这个常年码字的强),那么撒旦应该大概有5×14=70的战斗力。
2.被沙鲁扔飞几十米,脑袋着地,落地后只是皮外伤。
3.被小特兰克斯打飞,直线飞出去,脑袋撞墙,仅皮外伤。
这两条换成正常人足够致死。而撒旦基本没啥事儿,可见战斗力不低于初登场战斗力只有10的小悟空。
我认为撒旦应该约等于参加天下第一武道会的小林,可能稍微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