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有哪些名不副实的地名? 第1页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仙桃。

这地方原本不叫仙桃,叫沔阳(mian,三声)。

我上大学那会,我就问一个仙桃的同学:“你们仙桃产桃子么”?

他说:“不产”。

我就好奇:“仙桃不产桃子,叫什么仙桃”

他反问:“你们枣阳难道产枣子?”

“不产”

“那叫个毛的枣阳?”


我竟无言以对。


user avatar   wei-sha-fei-yao-qi-ge-m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烈提名香港。

不是因为眼前的局势才这么说


香港就特么是驴屎蛋外面光

其他人看到的都是表面的风光

各种富豪精英频频出镜

但是背后平民呢

光看见半岛豪宅

看不到蜗居甚至棺材房

那他么是人过的日子吗?

大陆媒体和民间一直对香港持追捧态度

其实仔细想想

换成我们在香港

住豪宅的机会多还是住笼屋的机会多?

香港就是个吃人的魔窟

根本配不上香港二字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柳州,这个城市根本就种不了柳树。

桂林,这个城市你绝对找不到桂花树。

秦皇岛,根本就不是岛。

仙桃,根本就不产桃子。

鹤岗,根本就没有仙鹤。

当然,最混乱的还是武昌和鄂州。

武昌鱼产于鄂州梁子湖。因为古代鄂州府旧址在武昌老城。而武昌府在鄂州。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长治,一个对应长安的帝都级别地名,结果是个普通地级市。。。。


user avatar   ye-si-tai-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家乡黑龙江省友谊县啊。

1954年,苏联政府宣布赠送新中国建国五周年国庆贺礼:一个大型全机械化农场。最后选址在黑龙江省集贤县以东四十公里处,全部设备由苏联提供,并派出技术人员指导中方施工经营。

该农场被定名为“中苏友谊农场”,直到九十年代还是全亚洲最大的谷物种植农场。

1960年,在中苏友谊农场的基础上建立友谊县。

友谊县刚建立,中苏友谊就没了。


最后,我还要补充一句:鸿茅药酒必须被惩戒。


哎呀,没想到居然火了,那我也趁机稍微介绍一下我家乡。

友谊县隶属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是个小县,账面人口12万人,今年七普可能就要降到十万以下,而实际常住人口应该只有八九万了,下辖12个乡镇,其中还有一个朝鲜族自治乡,县政府位于友谊镇。

本县是个以机械化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原本而言,工业只有新安和七星两个煤矿。这两家煤矿目前不景气,工业产值已经连年下滑,其他的工业机关主要是糖厂,酵母厂和米厂。在友谊县西面的兴隆镇曾经是生产建设兵团师级机关的驻地,还有当时在农垦赫赫有名的第二机械厂,该厂家一度也是在国内小有名气的机械厂,但是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在农垦内循环的经济逐渐解散后迅速衰落。2000年前后为了加快市场化步伐,卖给了牡丹江白化集团,但是白化集团无力或者说无心经营,转手开始卖地皮,目前该厂已经完全关闭,只留下一个维修部还接收本地的农机维修,熟练工人们早在十余年前就纷纷南下了。

本县的农业发达,机械化率达到了99%以上,主要是谷物种植,此外还有亚麻,西瓜,烟草等经济类产品,尤其是西瓜是2008年奥运会的指定产品之一。除此之外,本县还有一家三甲医院和一家农业研究所,不过研究所隶属于农垦部门。

想要介绍友谊县就必然躲不开农垦,正如我之前介绍,友谊县的成立就是因为友谊农场,这是建国初期黑龙江农业发展的标志之一。

解放前后的黑龙江是一片农业上的白纸,为了探索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组织模式,国家在黑龙江设立众多的不同类型的农业组织,可以说是中国农业组织形式的实验田。包括国营农场、地方农场、场县合一、集体农庄、高级生产合作社等等。

最早兴起的是地方农场和军垦农场——黑龙江最早的两个集体农场:赵光农场和荣军农场就分别是这两者的代表。北安在恢复经济的时候,认为可以依靠日伪留下来的部分设备尝试建立机械化的农场,他们选择了德都县北面的一片荒地,选拔了100多名队员和两台手扶式拖拉机,建立了第一个农场,以当时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黑龙江地区杰出党务工作者赵光同志命名。而荣军农场的荣军指的是荣誉军人——为共和国建立而负伤致残的军人们。1948年末辽沈战役硝烟未散之时,位于后方的齐齐哈尔荣誉军人休养所干部们发现,荣军们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干革命这么多年,现在却要别人养着,大家都怕自己落后了。因此大家讲了个办法:无论如何也要给无家可归的荣誉军人找点事做,因此决定为荣誉军人们安排一个农场,并且尝试使用机械化设备来解决生产问题。

随后,黑龙江省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兴建农场,有省办的,有城市办的,甚至县区乡也纷纷圈出一块未开垦的土地,要搞公有制农场,但是由于基层投资不足,缺乏机械化设备,市级以下的农场很快就纷纷消失,而省市虽然有经营农场的能力,但缺乏此类动力,等到军垦大规模兴起之后,各地方普遍停止了地方农场的扩张,目前地方农场数量极少,土地面积也不大。

早在黄克诚率兵出关的时候,王振就向中央建议派出十万人的规模到黑龙江去开垦,这就是农垦赫赫有名的“十万官兵”。随后,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铁道兵部队裁减部队以及大量转业官兵奔涌而来,前后高达54万人之多。友谊农场也在这一时期成立,并归入了生产建设兵团三师第18团。

在此期间,友谊县于1960年成立,是非常罕见的军政企合一制度:它既是军队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18团,也是生产性单位的国营中苏友谊农场,同时还是黑龙江省友谊县县政府。(所以说金坷垃什么的弱爆了,跟我们农垦的管理权限根本没法比。)这也是当时对社会主义农业探索的设想之一,也就是所谓的场县合一制度,这是一种比人民公社更加集中的制度。但是即便是高度机械化的友谊农场也没有办法长期维持。

七十年代末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建立黑龙江农垦总局,18团的编制也撤销,友谊县和友谊农场也正式分家,变成了完全不互相重叠的两个机关,在那个时候还是农垦强势的年代,友谊镇内既有友谊县政府,又有友谊农场场部,甚至于后者管辖的人口和地盘比前者更多,12个乡镇也是友谊农场的12个分场,各有分场的营部,而下面的各行政村则是分场下属的各连队,设有连部。在那个时期,农垦与地方实施人口和地域的双重互不统属:某块地是地方的,而某条街以南是农垦管辖,身份证2305的是地方人,要到友谊县政府去办理手续,身份证2308的是农垦人,他的生老病死则有友谊农场负责。

最要紧的是:友谊农场的上司,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属的红兴隆管理局就位于友谊县的兴隆镇境内,其局直所属各单位级别甚至比有友谊县更高。

农垦总局与地方的爱恨纠葛过多,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近些年农垦已经加快改革步伐,很有可能会撤销完全并入地方体系,保留纯商业的北大荒集团。

最后要说一下,友谊县没有什么风景名胜,也谈不上旅游胜地(2010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当年十大旅游胜地里面居然有农垦红兴隆分局为主的农垦中小城镇,令我十分震惊,不知道本地机关是怎么活动的),但是境内的凤林古城等一系列古城遗址在考古学上也十分重要,凤林古城被河水分为两岸,西岸是汉魏时期挹娄人的生活聚落,而东岸则是辽金时代的军事戍堡。

友谊县曾经是挹娄民族的活动中心,全县挖掘了近百处挹娄人的生活遗址,因此本县自称挹娄王国的首都,县主干道命名为挹娄大道,在进入本县的路牌上,也高高标明:

友谊——中国满族肇兴之乡。


user avatar   ning-nan-zuo-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兴和县。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光绪二十九年设厅,民国元年改县。之所以叫兴和,是因为元代的时候漠南草原有个城市叫兴和路,于是清末开发漠南的时候就以兴和命名了。

然而兴和路是今天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啊!

咱们捋一捋时间轴:

大定十年也就是1170年,金朝在今天张家口市张北县设柔远县,明昌三年也就是1192年设抚州,柔远县附郭。

明昌四年,今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境内设丰利县,承安二年(1197年)又添设威宁县于今兴和县台基庙乡台基庙村。

大安三年(1211年),蒙古攻陷抚州及周边各县。元朝中统三年(1262年),抚州升隆兴路,并设附高原县,皇庆三年(1312年),隆兴路改兴和路。

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攻克兴和,次年,改兴和路为兴和府,洪武四年与威宁县并废。

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兴和守御千户所,永乐二十年(1420年)内迁宣府。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兴和厅于今日兴和县。

民国元年,兴和厅改兴和县,另设张北县于兴和故地。

不学如清。


user avatar   ma-cheng-28-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年去过的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高句丽人和建州女真的“龙兴”之地。

桓仁建县,在光绪三年(1877),初名“怀仁”,与怀柔、迪化、绥远这些类似,都着落在怀柔夷狄之义。

民国肇造,以县名与山西省怀仁县相重,改为“桓仁”,何以曰“桓”?砖家考证此地乃渤海国“桓州”之地也。所谓“查县地古为渤海桓州,拟即定名桓仁县”(《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附清单)-》)

然而,渤海国桓州,按今考证,在吉林省集安附近…


user avatar   jiu-dao-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江苏镇江,根本没镇住



保命要紧说点实在的,镇江过往曾经叫做丹徒,润州,在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置镇江府。这是第一次称为镇江,这是由当时的地理和政治条件决定的,毕竟两宋时期主要防范的对象是北方,镇江在当时扼守长江与大运河,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所以包括辛弃疾在内的很多主战派都曾镇守此处。

但是,时代变了,大人。长江泥沙的淤积慢慢形成了江阴,崇明;而政府面对的敌人则更多的从海面而来。

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发现在封锁海运无果后,侵入长江发动镇江之战,切断大运河漕运兵抵南京城下,最后成功迫使清朝签订南京条约,自此之后不管是清政府还是民国政府都将守备中心放在地理位置更加优越的江阴,而不是镇江。

雪上加霜的是津浦线的规划,因为扬州富商担心铁路的到来会阻碍漕运利益,所以原本规划天津到上海的铁路没有选择徐州-扬州-镇江-上海,而变成了徐州-蚌埠-南京浦口-南京下关-上海,铁路的到来宣告了运河时代的没落,镇江也从此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


user avatar   nryanne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深圳水浅,广州地狭,湖州缺湖,昆山无山。

衡水常干旱,阿里无巴巴,楚雄不在楚,菏泽多牡丹。

等等。

【奉狗琴酒】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的地名多指山形水系为号,譬如山南水北是为,反之则为。然而,青山依旧在,水性多杨花。如今的名不副实大多由于水系更易造成。

拿魔都举例:

黄浦江入江口称之为吴淞口,而吴淞江却不过是黄浦支流,在今外滩北之外白渡桥处汇入。

按历史地理,吴淞江又名松江,是太湖下泄入海的三江之一,所谓三江既入,震泽底定。黄浦原本不过是吴淞江的支流之一。后松江虽逐渐淤塞,但至唐代入海河段尚面宽十余里。由于我大宋瞎几把搞水利工程,阻碍了上游来水,吴淞江终于越活越抽抽。黄浦江则受益于我大明的瞎几把水利工程,成为浙水入海总汇,河床迅速发育,显示出反客为主之势。至海瑞疏浚吴淞江,黄浦夺淞终于成为事实,吴淞江入海河段也便改姓了黄浦,但吴淞口的地名仍然保留,于是有了黄浦出口称吴淞口,牛头不对马嘴的现状。

又如苏北一系列带淮字的地区:

淮阴不在淮河以南,淮安也无淮河可安。

归根结底是由于历史上数次黄河夺淮,导致淮河改道入长江,故此在原淮河流域留下一片名不副实的地区。

这方面作出最后贡献的便是蒋校长。

又如济南,按照现下的位置该叫河南才是。

当然,看看历史地图便无疑问了:

同理还有济宁

嗯,替四渎之一的济水上柱香。

此外,因为行政区划的改变也容易造成名不副实,譬如四川

四川是我大宋川峡四路的简称,即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现下连着三峡捎带大部夔州路都被划进了全国最大的直辖市,严格而言,四川得称三川省了。

当然,由于城市实力的兴衰也会造成名实相悖。譬如我大蓝鲸。现下一提起南北代表性城市都是帝都、魔都并称,真·南京却被本省群众哭着喊着要易名徽京,真是找谁说理去?

作为睿智的开倒车爱好者,当然期盼南京重振雄风,好歹你们还占着某个01区号嘛,话说回来,伪朝貌似该称南京为北京才是,忒不与时俱进了。




     

相关话题

  有哪些中外重名的地名? 
  如今的长江还能不能被称作是天险? 
  中国省份的简称是怎么定的? 
  初升高暑假语文和地理需要提前学吗? 
  中国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峡谷? 
  中国哪个城市最相似于美国波士顿? 
  为什么近些年很少听说黄河发洪水了? 
  中国水准零点为何设置在青岛? 
  解放军过江战役胜利后为什么国军无法借南岭武夷山天险守住岭南? 
  假如中国从秦朝开始再也没有旱涝灾害,中国历史发展速度会快多少?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广东珠海两名女子凌晨连偷 105 块井盖,总重达两吨?
下一个讨论
中国可以跟美国断交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