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 第1页

        

user avatar   ting-ge-63-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热泪盈眶,没想到还可以看到拍龟兹白发兵的片子。

以农耕王朝的国力,鼎盛时国势可至今中亚地区,巅峰时的安西都护府甚至与波斯相邻。安史之乱时,大量边防军被调往内地平叛,安西大量土地被吐蕃侵占,后此地与中原音信不通,但中原皆认为安西全境已落入吐蕃手中。

殊不知,彼时的安西大都护郭昕(郭子仪侄子)仍率领数万兵卒坚守河西,在之后几十年中一次次击退吐蕃进攻。没有补给,没有援助,甚至不能征调新的士兵。于是曾经身强力壮的士兵与将军只能在远离故土的地方一年年老去,等到808年最后的据点龟兹被攻破时,城中将士已经满头白发,最后全数殉国而死。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user avatar   raziregu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公元809年,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剑南东川已经略微有些寒冷,在一座普通的官邸里,元稹正在伏案疾书,虽然来了只有几个月,可是公文已经多的堆满了案头,正当而立的他初入仕途,此刻正是雄心勃勃,摩拳擦掌的想要干出一番名堂来。

咚咚的敲门声惊醒了元稹的思绪,一位下属来报,前两天捉了一些从吐蕃逃回中原的士卒,有番人、有西域胡人、还有汉人,经审问他们很多都是吐蕃进攻西域之时所俘虏的囚犯,在逃出来之后只身奔唐,被边军所捉,这时与吐蕃的战事正酣,边军不敢轻信,于是被捉的最后都被当做是奸细,判了流放。

元稹听到这件事,心里恻然。忽然间,下属提到的某个东西似乎挑动了他心中某块敏感的地方。

“等等,你说他们其中一些人是在西域被吐蕃俘虏的吗?”

“是的,大人!”

“我想去见见他们。”

一个时辰后,元稹终于见到了这群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犯人们,下属指着其中一人道此人会汉语,也是此人供述的所有消息。

元稹抬眼望去,那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庞,此刻他的神情因为长时间的劳累与折磨已经疲惫不堪,瘦弱的身子在风中轻微的摇晃,可是元稹还是看出了他挺的笔直的腰杆,还有身上那种特有的军人气质,他对这名犯人产生了兴趣。

“你从哪里来?”“我从吐蕃来,大人”

“我是问你最初从哪里来?”“我从安西都护府来,大人。”

“如何证明?”

在沉默良久之后。

“大人,我给你唱首歌吧”

公元809年的深秋,这是大诗人元稹与这名俘卒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

所有谈话的内容史书并无记载,却都被元稹写入了《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缚戎人》这首诗中。

元稹写的非常直白,这首诗更像是一次访谈语录,诗中“阴森神庙”乃库木吐喇千佛洞,“脆薄河冰”即今渭干河,最后被俘地点似在胡杨林中,可知所叙一切皆于龟兹景物相符,其真实性可信赖无疑。它精确的从这名俘卒的口中记载了安西都护府在它摇摇欲坠即将陷落的最后几年,面临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四面楚歌的环境。而安西这座为唐军固守的碛西最后城堡,也正是陷落于吐蕃的一次初冬夜袭,大部分唐军战死,小部分成为俘虏,这名俘卒便是其中之一。《全唐诗》卷426更明确记载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而此诗安西戍卒由城陷至奔唐至少一年,由此推断,安西似陷于元和三年(808),已是安史乱后五十三年,与诗中“五六十年消息绝”相符。而从此时回鹘与吐蕃的情况来看,回鹘正当回鹘里野合,保义二可汗易代之际,吐蕃则正当弃猎松赞盛世,就吐蕃、回鹘两国形式变化而言,亦相契合。

自贞观二十三年(648)唐军占领龟兹,显庆三年(658)安西移治于此,晋级为大都护府,长寿元年(692)定型为大都护府,重建四镇,开元十六年(728)独为一节度,至元和三年(808)陷蕃,安西的存在已超过一个半世纪。而其中最后的半个世纪,唐朝对于安西的态度,已经是完全放弃,回鹘虽然大力营救,却也不敌吐蕃,数十年间,城池逐一陷落,战至无人可战,退至无路可退,这样的坚守,悲壮且泣血。

安西都护府的陷落,所记载史料甚少,目前似乎也只能从只言片语中得以推断,可是在这只言片语中,我却感受到了那沉重如山岳般的厚重感,原本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互为倚角,可是吐蕃先攻陷了北庭都护府,贞元七年(791)回纥大相颉于迦斯联兵大都护杨袭古,再次反攻北庭,“俄为吐蕃,葛逻禄等所击,又大败,死者大半。唐北庭大都护自是未返西州,而随回纥北上,寻卒。”此后屡败屡战,却从未放弃过,《元和郡县志》卷40记曰“西州,贞观七年没于吐蕃。”其实全出推测,《旧唐书·吐蕃传》则记云:“自是安西阻绝,莫知存否,唯西州之人犹存固然焉”,但也未明叙究竟固守到何年何月,近人多据P3918号文书(《金刚坛广大清静陀罗尼经》)中西州没落官、甘州寺户、唐伊西庭节度使留后使判官、朝散大夫、试太仆卿赵彦宾在贞元九年十月十五日题跋中“去岁西州顷陷,人心苍忙”一句断定西州陷于贞元八年(792)。然“顷陷”并非已陷。据荣新江在日本所见静嘉堂文库所藏吐鲁番文书第五本所留一行残字为“贞元十一年正月 日 录事 ”,说明时至贞元十一年(795)唐朝仍在西州有效地行使政治主权,至于此城陷落的具体时间,限于目前的资料发现尚难做出肯定判断,然早于安西的陷落应是确定无疑的。

关于安西陷落的时间更无确切的记载,看来已不单是情报断绝所致,事实上唐朝已经完全弃之不顾了。然而有证据表明其地陷蕃最迟,这同安西边防实力相对强固有关。大都护驻节龟兹,汉兵尚众,另有于阗,疏勒、焉耆三镇守军环拱周围,加之城郭诸国效命,又有回纥为奥援,以故虽在地里上距唐最远,距蕃最近,却足以使强邻未敢轻动。代宗朝朱都护请接家口西行,德宗朝复遣内给事如玉至安西,购玉于阗,平安返回,高僧悟空东归至此,亦未见到战乱景象,四镇建置完好,节度使坐镇安西,于阗镇守使郑据、疏勒镇守使鲁阳、焉耆镇守使杨日佑、威戍镇守使苏岑、据瑟得城使窦诠各统重兵,分守要隘。疏勒王裴冷冷、于阗王尉迟曜、龟兹王百环、焉耆王龙如林等安西诸属国王仍皆对唐始终不渝。其中于阗尤为唐之忠实属国,不仅尉迟胜亲率国兵赴难中原,一去不返,其弟尉迟曜受唐厚封,名义上为四镇副帅,助唐扼守安西南门。

吐蕃犯安西,必先经于阗,和田出土的汉文文书的最晚纪年为贞元六年(790)十月四日,似乎表明于阗陷蕃的时间。《敦煌出土吐蕃历史文书·赞普传》亦记:“没庐·墀苏茹木夏统兵北征,收抚于阗,归于治下,抚慰编氓,并征其贡赋。”自此安西终沦为数座孤城,此后十数年间,吐蕃不断加强攻势,特别是龟兹城作为安西核心重地更是数次血战,永贞元年至元和三年,(805~809)安西局势最危,回鹘曾两次驰救,始胜而终败,最终龟兹陷落,第一次大战碑文终有详尽描写:“???遗弃(疑为”自西州遗弃“),复吐蕃大军,攻围龟兹,天可汗领兵救援,一时扑灭,尸骸臭秽,非人所堪,遂筑京观,则没余烬。”第二次驰救龟兹的失败却为碑文所晦书,安西终沦于吐蕃。

跟随着老兵的讲述,元稹的思绪也飘回了那个初冬,那是一年前的事情了,西域的冬天如期而至,似乎比往常还要更冷一些,碛西这座唐军固守的城堡在吐蕃军队的围攻之下已经摇摇欲坠,吐蕃在修整,黎明时分,他们就将发动最后一次攻城,无粮无援,弹尽粮绝,眼看是守不住了。百里之外的龟兹已陷落,大都护已殉国,城墙之上,将军望着那一张张熟悉而又沧桑的面孔,哽咽着,却又说不出话来。

他们中间,有头发斑白的老人,还有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从血雨腥风中走来,历经磨难与生死,他们从来都不欠大唐什么。

他摆了摆手,下达了最后一道集合的军令,人群迅速的聚集,悄无声息,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风吹过火把的呼声。

“明早吐蕃攻城,必定是守不住了,大家今夜各自散去吧”

没有人说话,只有一道道冷峻而炽热的目光,沉默了良久,忽然有人开始唱歌了。

他的声音又沙又哑,一点都不好听,可是将军却流泪了,那首歌,是他亲自,一字一句的教给他们的,那是他曾经遥望着遥远的东方,一曲一调唱给他们听的。

那时他们的铮铮誓言,原来他们从来不曾忘记,那是关于大唐军人的血性与荣耀。

歌声在城墙上回荡着,越来越多的声音加入了进来。飘向了苍茫的夜空,飘向了遥远的东方。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user avatar   cia-lu-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内地人这么爱国?(转载自微博 作者 @李苦舟 )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和身处的文化环境让我们知道——我们是两千多年前的汉人,我们是一千多年前的唐人,我们始终是中国人。

身为中国人,我们又怎能不爱自己的国家呢! ”

———————————————————

为什么内地人这么爱国?

有的人说,因为我们学过近代史,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知道只有国家强大才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有的人说,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好。

有的人说,因为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有的人说,因为火锅、米线、水饺、烧烤、麻辣烫……

这些为什么爱国的理由各有各的角度,我们相信回答者绝对是发自内心的爱国。可是,这些理由还是给人一种别扭的感觉。

难道别的国家给你更好的生活,我们就不爱国了?

难道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好,我们就不爱国了?

难道中国的文化改变了,我们就不爱国了?

难道吃不到这些美食,或者干脆没有这些美食,我们就不爱国了?

这不是我们有意抬杠,而是因为这些理由并没有回答明白,为什么内地人这么爱国?

为什么呢?

其实,中国银联为云闪付做的《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这个广告,完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我见过的最长的广告,一共是16分13秒。

故事的内容很简单,“安史之乱”爆发后,驻守安西的军队被调了回去,只剩下几千人在数十万敌人的围困下坚守,和长安失去了联系。

一个头发斑白的老兵,不顾生死,无惧艰险,单人匹马带着许多钱,坚持要向前走。

可是,带着这么多的钱,到底是要去哪儿呢?

这么多的钱,可以用来买地,买漂亮女人,买个大房子,天天大鱼大肉吃着,绫罗绸缎貂皮大衣穿着。岂不痛快?





可是,饥肠辘辘的老兵,面对酒铺的美酒、烤肉,却只是选择向店老板讨碗水喝。

他们以为遇到了敌人,结果发现是虚惊一场。对方也是唐人,看他们走的匆忙,是来给他们送食物和饮水的。

他们在沙漠里遇到了狂风,沙尘飞舞,遮天蔽日,唯一用来驮钱的马死了。

但老兵没有放弃。马死了,那就自己背,走不动了就爬,爬也要向前。

这时候那些钱的用途我们知道了。

那是送给在敌人的围困下孤立无援却依然坚守的大唐军人的军费,“军令如山,分文都不能少。”


两个互不相识的大唐军人,一个叫郭元正,一个叫卢十四,继续向前行进。

可是,他们遇到了拦路的盗匪。

在击杀多名敌人后,郭元正不幸遇难。

最终,这些钱被历经千辛万苦的卢十四,爬着送到了目的地。

上面说过,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但是,这却是一个让我们看完以后泪流满面的故事。

在观看这个广告的过程中,一共有三处地方让我禁不住的颤栗。

第一次是送饮食的商人,他们说:“好多年没见过大唐的兵了,是不是我们大唐的人马要回来了?”


知道大唐的历史是让他失望结局的我,难过的只想大哭一场。

第二次是卢十四问郭元正,这么点钱有什么用呢?

郭元正回答说,哪怕换一车粮草,一把刀,一支箭,也要让敌人知道,这儿是我大唐。

郭元正解释说,好多商人、百姓给军队提供粮草,被敌人抓住后杀了,他们是为了钱吗?不是,他们认的不是钱,是钱上的“大唐”这两个字。


​郭元正口中两次说出的“大唐”,每一次都能让我像触电般颤栗。

第三次是卢十四牵着马走出城门,耳边突然想起唐军嘹亮的军歌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前方长长的火龙,年轻的将士举着火把,高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

孩子听到这首歌,跳起来说:“我也会唱!我也会唱!”然后便唱了起来。

我紧紧抱着孩子,偷偷擦去脸上的泪水。

这是一个不成功的广告,因为看完以后我完全没注意这是一个广告。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广告,因为它完美回答了“为什么内地人这么爱国?”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被这个简单的故事感动的泪流满面?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使命必达”的故事。

如果把它换成是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的故事,同样的内容,我们或许会有些许的感动,但肯定不至于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可是,故事里的郭元正说出来的“大唐”、商人说出来的“大唐”,还有将士们高唱的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军歌,全都在提醒我们,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故事,这是我们中国人“从何处来”的故事。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从何处来,我们知道我们是谁。

我们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的诗歌,从此我们便穿越了时空,在情感上和我们的先人相知相通,知道了他们的慷慨激昂,知道了他们的悲欢离合。

今天的我们是通过这样学习的知道我们是谁,唐朝的我们也是这样学习的。

王昌龄写《出塞》,不是一张口就用“秦时明月汉时关”把唐和秦、汉串联了起来了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时间过去了几百年,可是对唐人来说,李广这个历史人物,依然经常挂在嘴边。

所以,为什么内地人这么爱国呢?

因为我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以及我们所生活的文化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

这和血缘无关。

试想,一个在美国出生长大美籍华裔,如果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五月花”号什么时候登陆美洲大陆、《独立宣言》的签署人都有谁、“南北战争”一共有多少战役、历史上哪位美国总统最伟大……那么,即使他认识汉字,但“大唐”对他来说也不过是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汉字而已,是绝对不会像我们一样颤栗的。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司空图的《河湟有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呀。

为什么内地人这么爱国?

是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让我们知道——我们是两千多年前的汉人,我们是一千多年前的唐人,我们始终是中国人。

身为中国人,我们又怎能不爱自己的国家呢!


user avatar   xiang-han-xi-j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后男主人公卢十四完成任务,走出营帐时相送的孤军老者和城外记忆里唱着嘹亮军歌进军的青年们这一幕的切换真的让人眼泪止不住哗哗地流。


男主人公走出营帐。孤军坚守了近五十载,已经从曾经的少年变成了老者。

男主人公唱起军歌,沧桑悲壮

远处回响起军歌,嘹亮激昂

这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是营帐里相送的老者们曾经的样子,是五十年前的他们

正青春勃发,斗志激昂,向着祖国的边疆进军


user avatar   isniper19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大家提起的军歌音乐和文字脚本(与音乐版权方确认可以更新在这里)

文字脚本】拍摄时改变了一点细节,脚本与成片稍有不同

【出塞·从军行的投放版和古韵西北方言版】由年轻唐兵演员和工作人员现场合唱

也发现了油管脸书和推特上的转载,开心!甚至中日文字幕版本《大唐西域から最後の振り込み》,感谢Kouetu大神!



大家好,我是胜加广告的创意总监,也是本片的众多编剧之一。发布问题的时候,我没有添加任何描述,因为创作者的意图只是影片的一半,另一半要由观众来补完。每个人心里的大唐都不尽相同,观众如此,主创团队内部也是如此。

接下来,我会放出一些拍摄花絮照片,也会针对很多观众提问表达我的个人理解,而且也仅能代表我的个人理解。因为这个故事属于那些大唐将士,任何人都没有最终解释权。

但首先,要特别感谢大家对这个话题的用心和投入。每一个答案,每一个里面的评论,团队成员都看得热血沸腾(很多大家发现的错误也已更新在回答中)。在剧本创作层面,真诚感谢之前所有涉及这段历史的知乎文章和回答。很多人抱着非常专业的态度提炼历史并且严格考据,最终这些文字大多体现在了剧情中,或是无法展开去讲的潜台词里。感谢!

答疑讨论

(一)关于立意:

【更新:片名里为什么有“转账”这么现代的词】

我们试过很多方法,但如果片名中如果不铺垫“转账”,最后出现银联和云闪付0手续费的时候会非常突然。而且,“转账”或许有它的妙处,用一件小事折射一个庞大的命题,也让故事中的使命感离我们不那么遥远。

【为什么使用双男主设定】

第一次提案,故事里只有唐兵甲(军爷)一位主角。这样,使命感很容易变成假大空,所以我们把他“劈成两半”,创造出残兵乙(流民)这个角色。实际上,残兵乙“从不信使命到重新相信”的转变,也是我们自己从不信到相信的过程。

唐兵甲想要“虽远必达,分文不差”,残兵乙想帮死去的战友递送家书,一个要去西州转账,一个想回长安快活。片尾,在让这两种人在年轻唐兵的军歌之中融为一体。

【为什么主角的名字只出现过一次】

刻意忽略他们的名字,因为这两个人物是虚构的,也因为他们的名字叫大唐,千万将士才是这个故事真正的主角。

此外,虽然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但是从广告公司的编剧们到导演摄影剪辑作曲等部门,没有人在网上主动提起自己的名字。

【为什么是“最后一次”转账】

故事发生在公元790年夏,西域只剩龟兹和西州两座城池,转账就发生在两城之间。几个月后西州守军几乎全军覆没,大唐西域实际上只剩一座城池,此后再也无需发起转账了。

【西州即将全军覆没,转账还有什么用】

中国人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嘴上挂着实用主义,心里却信仰理想主义。残兵有句台词“这点钱有什么用?”,一点点军费,渺小的个体,对于几十万敌军确实没什么用。但,无数普通人愿意为没什么用的使命付出努力,这样的文明才能一次次的重新站起来。

【“大唐建中铜钱”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别之处】

公元781年(建中二年),安西都护府与内地联系上,这也是被围困42年中仅有的一次联络。这时,西域守军才知道年号都换了,当时早已不是大历年间了。为鼓舞士气,郭昕将军(郭子仪的侄子)用新年号“大唐建中”铸币。

另外,几乎所有古代钱币上的文字都是年号加上“通宝”之类的词,而大唐建中是中国历史上,唯一铸有国号加上年号的钱币。它的诞生,主要是为了在当地宣示大唐主权,也让军民不忘大唐。(知友纠正:此类钱币还有“大清咸丰通宝”、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大夏真兴"钱、“大辽天庆”钱)(再次纠正:与史学专业人士确认,大唐建中铜钱没有发现过出土文物。确凿存在的其实是建中通宝,它也是由西域守军铸造,为了用新年号向人们宣告大唐与西域并未完全失去联系。无论如何,钱币上的字应该是建中通宝才对。在此真诚道歉,考据有失严谨)

【大唐建中钱币为什么还能在敌占区流通】

历史上,西域的各族商人和百姓也不顾吐蕃的禁令,冒死为唐军贩卖粮草军械,所以唐军才能坚守42年。他们长时间广泛使用大唐钱币,新疆也不断有唐代钱币出土。银联是金融国家队,通过它表达一件事,货币不只是货币,它也是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大唐货币流通到哪里,大唐的影响就能触达哪里,而人民币国际化也是银联的历史使命之一。

【为什么要模糊西域、龟兹、西州、吐蕃】

中国之大,在于胸怀。值得我们自豪的,是中国人对使命的信仰和对文化的认同。而民族元素容易把主题引向民族情绪,反而弱化了我们想表达的东西。中国人的身份认定,是基于文化而不是血统。大唐商人/满城老兵/年轻唐军都选用了各族演员,在真实的历史中,各个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大唐子民,很多人都为大唐付出了一切。

(二)关于情节:

【更新·视频开场,为什么钱袋没有被敌军抢走】

这里的敌军被全歼了,军爷是战斗中被打晕之后倒在地上的(或是在战斗结束后脱力晕过去了,都有可能)。其实冷兵器战斗结束后,双方都会有些伤兵过一会才死透。下图中有位死去的唐兵抱着钱袋,可以想象他在战斗结束后,吊着最后一口气想保护军费(甚至可能还给敌军尸体都补了刀)。而卢十四,等到战场彻底死寂了才敢偷偷摸上去。好吧,解释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剧情需要...

【更新·转账为啥要用铜钱而不是“绢帛货币”】

唐代在西域的军费确实会同时使用小块绢帛和钱币,但河西走廊被切断之后,绢帛无法再从内地送到西域,引起绢帛货币供应量严重不足。更重要的是,中国银联需要把使命感凝聚在这枚建中钱币上。

【更新:长途运送军费会不会得不偿失】
为了自我说服,编剧时脑补了很多不在剧情里的细节。士气对守城战非常重要,最后两座大城互相支援有助于让士兵保持希望。同时,建中铜钱对于西州的守军和哪里的百姓,也有一定的鼓舞作用。

【更新:郭元正到底是什么军阶】

他只是大唐老兵中的普通一员,可能是一位什长。如果铜钱数量是大部队才能携带的,那么两人一马即使少带些补给也不可能背的动,所以我为了合理性限制了转账任务的规模,他们只是一支小分队。开篇战场上的唐兵尸体只有十具,两伍为一什。

【唐兵甲为何要带上残兵乙去转账】

开场只剩一批战马了,唐兵甲看到战马不堪重负,才让残兵乙也分担一些钱袋的重量。古人的体质,走走歇歇可负重40公斤,所以要带上这个“不稳定因素”一起走。

【这次转账到底有多少钱】

一贯钱大约是4.5公斤,一匹新疆马加上两个人可以携带120贯钱。折算大米,相当于现在70万人民币的购买力。能让两个人衣食无忧,但对于军队确实只是一笔小钱。

【大唐行商为何穿着胡人的服装】

吐蕃入侵西域多年,商人行走各地,为了安全和方便常常穿着他们的服装。折射出这里敌军重重,形势严峻。

【残兵乙是从哪座城池逃出来的】

790年,于阗陷落,残兵乙就是从那里逃出的。遇到唐兵甲之前,已经在西域流浪了几个月。

【为什么要安排家书这个剧情】

中国人的使命感不是存天理灭人欲,而是在忠孝不能两全时的痛苦选择,所以安排家书剧情。灵感来自汉朝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活到最后的那个汉朝老兵,用自己的余生一直在为战友们送家书,到此人的孙子辈时,757封信全部送到(其中的家书故事,非正史)。

【建中年号只用了四年,哪来的建中十一年】

唐兵甲在影片中提到了建中十一年,但实际上建中年号只使用了四年。他们消息如此闭塞,却能忠心不改,史书上寥寥数语,想来不胜唏嘘。

【“郭将军几次派人回长安”,郭将军是谁】

郭昕,郭子仪的侄子,武威郡王,安西四镇节度使。公元808年,元和三年冬,吐蕃攻陷西域最后一城-龟兹。郭昕将军殉职于此,后世尊其为“铁血郡王”。

【更新·最后为什么要一个人拖着钱而不用敌军的马】

为了追求真实感,打斗节奏非常快,有些小细节没有表达的太清晰。敌军有三匹马,一匹被长枪扫断马腿,一匹捅了肚子(太啰嗦就没剪进去),一匹主人死后吓跑了。

【为什么西州城里都是白发老兵】

故事发生时他们已经被包围了25年,一群的懵懂少年,都变成了满城白发苍苍的老兵。没人知道他们是否还活着,他们也不知道大唐怎么样了,但他们还是坚守使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另外,在镜头里也出现了两个黑发的中年士兵,他们是老兵和城中家眷的孩子。

【更新·片尾的行军是在致敬志愿军吗】

我只能说,咱们几千年来都是那么的雄赳赳气昂昂!

【更新·军歌的编曲为何那么现代】

试过唐代音律之后,还是觉得现代军歌旋律更燃。结尾要把情绪拉起来,把悲壮变成斗志昂扬的信仰:千年之后,我们来了!

【残兵乙在片尾到底是死是活】

两位主角的故事虽是虚构,但还是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一个“讲述者”,所以让他带着家书和这个故事回到长安。残兵乙休息好之后,真的领到一匹马,帮活着和死去的兄弟们送家书了。他完成了国家的使命,也不想辜负兄弟们的使命。

(三)细心网友发现的细节BUG:

1-开场的唐旗中间有个被烧开的破洞,可以看出是化纤面料,而不是古代的织物。

2-宣威军其实驻守在青海氂牛城(西宁市附近),并没有去过那里。卢十四是从于阗逃出来的,但我们没查到于阗驻军的番号。

3-转账文书中第一个字用法有误,“敕chì”是上级对下级的告诫,而唐代西州为正州,安西镇的行政等级是不能给西州下“敕”的。

4-军爷脸上的伤疤,在不同的场景变了位置。

5-唐代是没有辣椒的,蓑衣嘛...说明这是一个非常未雨绸缪的剧组

6-叫大人确实是失误,他路上一直在用的“军爷”,才是情急之下最合理的称呼。大人在唐代是对父母的称呼,所以是很严重的失误。

花絮放送

服装/道具/化妆部门立功了!奖金?多发几枚铜钱好了。

衷心感谢

感谢中国银联对创作团队的完全信任,让我们放手尝试。十多年前偶然看到这段历史,就一直希望能有机会把他们的故事拍出来。虽然这支广告在时长和题材等方面不符合当前的传播语境,但这个故事符合中国银联的品牌使命和价值观,那就去做,不问其他。

感谢丁雨晨导演和项目团队的每一个人,导演/文案/美术/制片所有人一起打磨脚本,无数次为了历史背景和剧情细节聊到凌晨,前后十几版脚本改到怀疑人生。本片筹备长达四个月时间,视频制作团队的每个人都突破了人类的生理极限。但每个人都觉得,为了这些大唐忠魂的故事值得不计代价,不问得失。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家伙,以后要是广告都这样,我看谁还敢拍烂片!

真的没想到这段历史居然还能被还原出来,而且细节很到位。最后主角醒来后,守城老兵说的“将军,他醒了”居然还带有西域口音。可以说是非常考究了。

至于有答主认为盔甲不够旧,这一点我倒觉得,那些老兵,孤军守飞地四十年,靠的就是报国的信念。而那个让他们自豪的文明,在身上最好的体现,就是盔甲。

想想苏武牧羊时,一根汉使的旌节能磨得发亮,那么这些老兵对待盔甲必然也是极为珍惜,那擦的发亮的盔甲,就是他们要守护的文明,代表的是精气神。

最后,绝味有些不足的是,从头到尾,没有说出敌对阵营的名字,当然我知道这不是广告的主要部分,不过期待着以后能够大大方方的直面那段历史。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875年,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就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并于同年率八万大军进军新疆。到1877年底,清军陆续收复了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侵占的天山南北诸地。至

1882年,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新疆省建立。

1949年9月25日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在王震率领下攻占乌鲁木齐。

1954年10月,新疆生产兵团建立,共建成农场34个,牧场8个,拥有耕地77.2千公顷。新疆军区成立于1949年12月,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夺回阿克赛钦。1969年8月13日,铁列克提pla边防部队在连长范进忠指导员扬政林的率领下,奋起还击,经过4小时激烈战斗,连续打退苏军3次进攻。终因战前准备不周,兵力火力对比悬殊,巡逻队38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1999年11月下旬,纳扎尔巴耶夫访问北京,中哈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哈关于两国边界问题获得全面解决的联合公报》。铁列克提地区的主权问题得到解决,当年冲突地带已明确划归中国。2000年以后,反恐反分裂形势严峻,仅2013至2016年底,就有127名新疆公安干警英勇牺牲。2016到2019年,在pla,武警,警察以及其他部门的努力下,新疆3年0恐袭。


user avatar   san-shi-liu-po-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长安十二时辰》我没哭,看《哪吒》我没哭,竟然被一个 16 分钟的广告片弄哭了!

短片讲述了两个小人物尽力完成使命的故事,龟滋城的下层军官郭元正奉命押送一批军费去西洲城,路上遇到「逃兵」卢十四,二人历尽艰险,郭元正身死,最终卢十四将军费送到西洲城。大唐之所以成为大唐,不仅仅是因为赫赫武功、煌煌文治,更重要的是在那些小人物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宁死不退、坚守到底的精神,正是无数这样的小人物汇在一起,凝成了这个盛世最强大的生命力。

故事情节虽然简单,编剧和导演却颇下了一番苦功,考据、演绎都能看到满满的诚意。


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背景。

短片中的龟滋城和西洲城都有历史原型。龟滋城即龟兹城(今库车县附近),是安西节度的治所,郭元正应该是安西节度使麾下的军官。西洲城即西州城(今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是原来高昌国的都城。

大唐武功赫赫,为何片中的大唐军人却都老的老弱的弱?这还得从《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圣人——唐玄宗说起。玄宗天宝元年(742),大唐国力臻至极盛,分西域为安西、北庭二节度,其中安西治龟兹,驻军二万四千人,北庭治庭州,驻军二万人。几万人的粮草,几千里的补给线,从这个侧面也可窥见大唐国力之盛。可惜好景不长,「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圣人为了平叛,将大量边防守军内调,吐蕃因此趁虚而入,仅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基本上控制了唐朝的河陇地区(现甘肃西部),切断了唐朝与西域的联系

等到安史之乱平息(763),大唐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与吐蕃争雄,只能望河陇而兴叹,更别说顾及西域的疆土。数千西域守军孤悬塞外,南有吐蕃,西有大食,北有回鹘,个个虎视眈眈,但他们仍然坚守着大唐的土地。

由于道路不通,长安以为西域早已沦于吐蕃之手。其间,北庭节度使曹令忠、安西四镇留后郭昕多次派遣使者前往长安,可惜被吐蕃人中途截杀,无一成功,直到德宗建中二年(781),使者辗转绕道回纥,方才到达长安。此时大唐惊奇地发现西域尚未失守,德宗十分感动,只是苦于自己这个地主也没余粮,干脆下诏封了两人一堆虚衔,并表示全体西域将士功升七级,不费一兵一粮便打发了使者。

三年后,德宗为了向吐蕃借兵平叛,竟许诺割让安西、北庭给吐蕃,好在被李泌劝住。

之后,西域与朝廷再次失去了联系,这固然有吐蕃强大的原因,另一方面,朝廷也主动放弃了对西域的主权。

安西与北庭成了朝廷的弃子,孤悬塞外,四面皆敌,为保卫大唐疆土与吐蕃军队展开了惨烈的战争。

北庭首当其冲。

德宗贞元五年(789)冬天,吐蕃大举进攻北庭。次年,守军粮尽弹绝,节度使杨袭古率二千残兵退守西州城。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龟滋因为离吐蕃稍远,因此安西举步维艰之余,尚能挤出军费支援北庭,节度使郭昕(是的,德宗那一纸空文,使郭昕从四镇留后升到了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顺便说一下,郭昕是名将郭子仪的侄子)派遣下属郭元正护送这批军费前往西洲城。

从安史之乱平息到这一年,朝廷留下几千将士孤守西域,已经过去了二十六年。

这一年,是历史上的贞元六年,龟滋的郭元正不知道长安的年号已换,以为还是建中十一年。

不得不提的是最后一幕,卢十四走出军营,将士们纷纷脱盔致敬,露出满头的白发。

瞬间感受到了直击灵魂的震撼,看得我眼泪哗哗的!

这时候,北庭治所庭州实际上已经沦陷了,这些老兵是被吐蕃赶出北庭的唐军残兵,驻守西域几十载,从壮志青年到苍苍白发啊……

古乐府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之句,主人公终究还是得归了,而这些驻守西域的将士,再也没有回去。

接收军费的将领是北庭最后一任节度使杨袭古,这一年,他联合回纥与吐蕃再战,战败身死,只余下数百残兵坚守西洲。数年后,残兵尽数老死,西洲城陷落。

再之后,吐蕃兵锋直指安西,安西将士彻底失联,没有人知道他们后来怎么样。

直到宪宗元和四年(809 )的深秋,诗人元稹遇到一个从吐蕃逃回大唐的囚犯。囚犯告诉元稹,他来自西域,前一年吐蕃攻陷西域,因此被俘。至此我们才知道,西域的守军,一年又一年,仍在无数异族的包围中倔强血战,在北庭沦陷后还坚守了十八年。茫茫西域,纵横数千里,在吐蕃、回纥无数异族兵马的包围中,安西都护府,成为最终的孤岛。

当代学者根据各种史料推算,安西节度的陷落应该是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那一年,已是西域与内地隔绝的第四十五年,也是西域唐军孤军血战的第四十五年。那一年,西域万里疆土上只有龟兹这座孤城上还飘扬着大唐的旗帜,孤城之上的战士早已白发苍苍,明光重铠早已破裂,锋利的横刀早已经缺口连连,所有的唐人都走上城头,开始安西军的最后一战。

元和三年冬天,安西大都护、武威郡王郭昕,与其部所有唐军将士,饱历血战,战死城头。

一千年后,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攻占西域,乾隆皇帝高兴地将西域赐名为「新疆」,意为新开的疆土。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旧唐书》

《新唐书》

《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


user avatar   huang-hun-77-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到陆游的一首诗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

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

五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诏初亲征。

熊罴百万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

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

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

驾前六军错锦锈,秋风鼓角声满天。

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高兴,很欣慰,一千多年过去了,有多少人曾知道,驻守于安西都护府的唐军将士,在与中原本土隔绝成为孤军的情况下,面对胡族军队的侵攻,英勇无畏地坚守了整整四十二年,那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悲壮战史,那是一曲何等苍凉的落日悲歌……

如今,那些赤胆孤忠的戍边将士,最近终于被影视化了,虽然只是中国银联的广告大片【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短短16分钟的视频,但这种努力依旧弥足珍贵,在有心人眼里,可谓重逾千钧。

:这些钱,哪怕能多换一车粮草,一把刀,一支箭,就能让所有人知道:这儿,是我大唐!

而一部广告短片做出了史诗级电影大片的视觉效果,更是令人惊喜不已。于是,网络播放的弹幕里,一片“《上海堡垒》,出来挨打!”的欢呼。

早在大汉王朝时,有博望侯张骞孤行千里开异域,有定远侯班超绝地轻骑催战云,西域三十六部族就此纳入华夏王朝疆土,经历魏、晋两朝,直到中原板荡、永嘉南渡后,方告失陷。

到大唐王朝建立后,自侯君集将军平定高昌,苏定方将军破西突厥,裴行俭将军横越葱岭以来,唐朝先后在西域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从此天山瀚海万里疆土,重归于我华夏版籍百余年。

那时候西疆各部的部族首领,就和中原汉人一样穿着华夏衣冠,遵守着华夏礼节,接受着大唐皇帝的封诰,高举起雪亮的马刀,向着大唐安西和北庭节度使发誓,要子子孙孙为大唐贡献全部的忠诚。

不知有多少西疆各族的英雄为大唐立下功勋拜将封侯,也不知有多少西疆各族的健儿为大唐守卫疆土血染沙场。而大唐朝廷中枢亦给予了丰厚的赏赐与回报,对他们就如对汉人一般一视同仁。

那时候的大唐,那时候的长安,那时候的西域,那时候连接这天南地北万里之遥的丝绸之路……

龟兹的舞女最是美丽,在酒肆极受欢迎;于阗的绘画赫赫有名,出产的白玉举世无双;高昌的乐手声名远扬,常往达官贵人处演奏;大宛的良马流着传说中的血汗,千金难买一匹;粟特人最擅长经商,主宰着西市的贸易;莎车艺人表演吞火杂技的地方,总是聚集着一大群人舍不得走……

一车车的丝绸、茶砖与瓷器,在大唐边军的护送下,从中原运来西域,然后被说着汉话穿着唐裳的各族商人,贩卖到全世界的每个角落……

可惜这样的盛世如烟花般绚烂而短暂,对臣民不分胡汉一视同仁的大唐帝国,竟因此祸起萧墙,渔阳鼙鼓卷烟尘,惊动的不止是霓裳羽衣曲,更是一场规模空前、人员、兵力、国土损失惨烈的内乱。

当安史叛军攻陷潼关,进逼两京时,安西、北庭两镇的精锐唐军,在李嗣业等将领的率领下东进平叛。此前就一直觊觎着这方土地的丰饶富庶,常年长年出兵和大唐在此争战的吐蕃帝国趁势大举侵攻。

灵宝大战,河西、陇右两镇的十八万唐军,被年老昏聩的唐玄宗和哥舒翰尽数葬送于潼关。此前大唐举国重兵压阵的边地重镇,几乎变成了不设防地区。

当唐军主力在关东与叛军鏖战时,从公元756年开始,吐蕃连续发兵,将陇右节度使所辖的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胜、金天、天成、 河源、莫门、临洮等各军,石堡、百谷、雕窠等城,鄯 州、武州、叠州、宕州、 廊州、霸州、岷州等州,尽数夺取。唐玄宗倾天下之力,数十年向青海地区的西进拓边成果,至此一朝尽失。

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公元763年,吐蕃人趁虚而入,兵临长安,陇右关中的成州、河州、兰州、秦州 、渭各州,剑南的维州、松州、恭州等各州,都相继失陷于敌手。

公元764年,唐朝大将仆固怀恩联合吐蕃、回纥两国以及党项部族,举兵谋叛,虽然唐朝名将郭子仪,说得回纥临阵倒戈,在奉天之战大破吐蕃,斩首五万,生擒万人,遏制了吐蕃对关中的侵攻,但在河西战场,唐朝河西节度使杨志烈,兵败身死,吐蕃军夺取凉州,并在此后两年,连续攻占甘州、肃州、原州;河西、陇右地区就此全部陷落。安西、北庭的西域唐军,也被彻底和中原本土隔绝。


之后, 吐蕃一边大举进攻西域,一边常年寇掠关中和巴蜀,于公元780年,攻陷瓜州、沙州,公元788年,攻陷盐州、夏州。

公元790年,原先臣属大唐的西突厥别部葛逻禄人,也趁机独立,占据天山北麓,与吐蕃联兵,夺取庭州,北庭都护府陷落。

公元791年,于阗、疏勒两附属国弃绝与唐朝的关系,转而臣从吐蕃。公元792年,西州、焉耆陷落。

公元796年, 吐蕃军大举围攻龟兹,欲拔除唐军在西域最后据点。唐朝守军据城苦战,等到回纥怀信可汗的援军,两相夹攻,将吐蕃军杀伤大半,“四散落逃、尸骸臭秽”。


当时中原各地藩镇割据,大唐中枢实力有限,再也无力收复失土,吐蕃大军却挥师向西,步步进逼,于是大唐安西都护府,就这么被隔绝于中原之外将近半个世纪。

每次大唐朝廷的使者,从河西、陇右远赴西域,一路上只见各州府城邑如故,当地百姓一见到使者旌节,无不夹道迎呼涕泣。哪怕隔绝了几代人之后,他们的语言口音和中原已经略有不同,而华夏衣冠服色犹然未改。众多汉人父老乡亲们,翻来覆去询问唐使的,只有一句话:『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

留守西域的大唐军民们,在吐蕃人、葛逻禄人的轮番夹攻下,回纥人的软硬兼施下,拒绝了一次又一次的劝降,和强敌做着毫无退路的苦苦抗争,孤军坚守了大唐旗帜四十余年,终于守到了山穷水尽,终于守到了末路穷途……

孤悬域外数十年,满城皆是白发兵!

公元766年河西失陷,西域唐军和大唐本土隔绝,一直到公元808年, 吐蕃军夺占西州,安西四镇最终全部沦陷,安西都护府唐军,在坚守42年后,终告覆亡。男人们全部战死沙场,女人们泰半自刺殉国,只剩那些还不知世事的孩子被胡人捉去,或是卖作奴隶,或是收容同化。从此他们的后人再也不记得自己的先祖……

长河落日安西府,铁马戍边将军坟。 风卷战旗天山葬,长枪永守大唐魂!

然而,安西唐军的坚守和牺牲,并非是徒具悲壮,毫无价值的,相反,却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时的唐朝,将精兵强将放在了西南战场,和意图侵攻巴蜀、关中地区的吐蕃南诏联军,展开了历时多年的决死厮杀,并在大渡河之战歼敌十万,进而成功策反南诏政权倒戈后,通过州台登谷之战、神川铁桥之战、雅州之战、维州之战等多次战役胜利,陆续收复西南各州,终于逐渐逆转了两国百年战争的天平。

安西唐军的孤军奋战和壮烈牺牲,将吐蕃人占据完整西域的时间,生生拖延了几十年,也令其丧失了极宝贵的战略时机。占据河西的吐蕃军队,同样兵不解甲,要时时应付回纥军的侵扰。

一代名相李泌提出【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则吐蕃自困】的“平蕃策”,为此后百年历代唐朝皇帝所坚持。

唐朝中枢动辄会同南诏、回纥、以及唐蕃边境的太原、邠宁、泾原、灵武、 剑南两川、山南、凤翔等藩镇,对吐蕃发动遍布半个中国境内的全面进攻。

【 是时,回鹘、太原、邠宁、泾原军猎其北,剑南东川、山南兵震其东,凤翔军当其西;蜀、南诏深入,克城七,焚堡百五十所,斩首万级,获铠械十五万。振武、灵武兵破虏二万,泾原、凤翔军败虏原州。惟南诏攻其腹心,俘获最多。 】

也正是在唐朝联合其周边强敌的战略剿杀下,在唐朝军队的持续反击下,在占领区汉人百姓的不断反抗下,吐蕃帝国这个无岁不征、穷兵黩武的古典军国主义政权,终于因为夺取关中与巴蜀、进占中原的野心,历经百年苦战,犹自不得实现,因此内部矛盾滋生,最终彻底土崩瓦解。

公元851年,唐宣宗正式出兵,收复河湟地区的三关七州(秦州、原州、安乐三州和石门七关)。传奇英雄张义潮,率领河西汉民大起兵,驱逐吐蕃守将,陆续收复沙州、瓜州、甘州、肃州、河州、渭州等诸州,受封归义军节度使。河西地区重归大唐版图,宛然如旧。

公元866年, 吐蕃国相论恐热兵败身死,其首级被传首长安。归义军回鹘将领仆固俊西征,收复吐蕃占领的轮台、西州、北庭等地。西域的于阗、疏勒、仲云等国,也纷纷驱逐吐蕃守军。吐蕃此前二百年对外战争的扩张所得,至此尽数丧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公元869年,吐蕃爆发奴隶大起义,并于公元876年,攻入其都城逻些,斩杀王公贵族,挖掘历代王陵,吐蕃帝国被彻底摧毁。——正所谓天道好还

遗憾的是,唐朝末年,内乱不止,河西归义军政权同样陷入内乱,仆固俊趁势率领麾下回鹘人自立。从此唐人唐音就消失在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一直过去了整整千年。除了史书里留下的足令人潸然泪下的只言片语,又有几人还曾记得那份碧血孤忠?

西疆兵马何处寻?碎叶城头草青青。风卷战旗天山葬,长枪永守华夏魂!

游子远离了故土,终究还是会回到自己母亲的怀抱,因为我们本就是血脉相连的兄弟姊妹。

愿天山瀚海沐浴华夏文明的昌隆与荣光,愿神州大地重现大唐煌煌盛世的景象,让每个中国人不分族群信仰,都能在一个统一安宁而富庶的国度里,永远和睦相处做手足兄弟,再也不被欺侮侵凌。




        

相关话题

  如何評價電影《蝙蝠俠:俠影之謎》? 
  哪位大佬能详解一下神罗的选帝侯制度? 
  各种有武打成分的动作片中,武术指导的风格有派系可言吗? 
  假如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还未签订,历史真的会改写吗? 
  如何评价 B 站 UP 主 Lexburner 对于《美人鱼》的言论?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为何突然改档? 
  丰臣秀吉为什么不就任征夷大将军,开创新一代幕府? 
  欧洲中世纪史的脉络或结构图是怎么样的? 
  有没有有钱却不幸福的真实案例? 
  为什么《速度与激情 7》在中国创造票房纪录,在日本票房却比《灰姑娘》都要差? 

前一个讨论
明朝并不是古代王朝中最强盛的,为什么却能圈粉无数?
下一个讨论
是什么让你离开了艾泽拉斯?





© 2024-05-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