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 第2页

        

user avatar   zhang-chi-4-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诸君,我喜欢影视中这样的中国人形象!




至于这种,算了算了


user avatar   ji-xuan-yi-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给你们说了安史之乱就是中国的转折点,你们还不信。

(虽然根子在我晋,但是体现出来就是安史之乱。)

东汉的时候面对西域的求援,那可是全军突击,要把耿恭捞回来,不令为大汉耻的。

到了唐朝就只好等死了,哎呀,真是惨啊。

终于到了我大清末年,面对史无前例的西域大乱,各族人民奋力拼杀,终于等到了左大人,东汉的荣耀终于重现(多说一句,西北的武术很多是这个时候满人军官为了保民公开传授并且流传下来的。)。

你看,三个节点就可以拍一部大电影了。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苯教的吐蕃牛逼,长生天的北匈奴一般般,沙漠诸教的沙俄和浩瀚国战五渣)


user avatar   guan-mao-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建中十一年,实为贞元六年790年,因为西域唐军不知道又换了年号了。而这一年出了大事儿,北庭唐军中的主力部队之一沙陀突厥投降吐蕃背叛唐军,吐蕃人以三姓葛逻禄、白服突厥为仆从军,联络沙陀突厥,共同攻陷北庭。

北庭求援于回纥,回纥大相颉于迦斯率回纥大军驰援北庭,被吐蕃、葛逻禄、白服突厥、沙陀突厥联军击溃。北庭节度使杨袭古率北庭唐军残余两千人逃到西州。

广告片末尾这些西州的老兵,就是被吐蕃联军赶出北庭的唐军残余,其中带头的就是我们能知道的最后一任北庭节度使杨袭古。

这一年秋天,回纥大相颉于迦斯对驰援北庭失利大感耻辱,于是“悉举国兵”,征集了五、六万重兵再次出击北庭。杨袭古也趁机率西州唐军残余加入回纥大军,结果又惨败于吐蕃之手。回纥损失惨重,颉于迦斯的政治资本几乎败了个精光,也给后来被次相骨咄禄(回纥怀信可汗)轰下台并篡位埋下了伏笔。

北庭之战

战败后,杨袭古的两千老人兵只剩了一百六十人。本打算再次逃回西州,然而这时候颉于迦斯却奇怪地告诉杨袭古,表示可以让他们走回纥道返回唐朝。

杨袭古满怀希望地走入颉于迦斯的牙帐,却被颉于迦斯杀害……

颉于迦斯为什么要杀害杨袭古,史书没有说明理由。本来是盟友,为什么要干这种事?我们只能怀疑,可能是颉于迦斯因为驰援北庭惨败于吐蕃,损兵折将,几乎赔光了自己和次相骨咄禄争权夺利的政治资本,可能就因此石乐志了。把一肚子的愤怒,就这么发泄在了他驰援的对象——杨袭古身上。

而那一百六十个老兵的结局,史书无载。

然而,我们能欣慰的是,这一百多个老兵,很可能在杨袭古遇害后,继续返回西州,坚持了十几年。敦煌文书中有来自西州的经卷文书,出现了“贞元十九年”的字样。贞元十九年是803年,能继续使用大唐年号,至少说明不晚于803年,西州依然在唐朝残军控制之下。

这可能和骨咄禄的崛起有关。

颉于迦斯惨败之后,葛逻禄人觉得可以依靠吐蕃推翻回纥,以雪与回纥争霸漠北失败后被回纥人赶出漠北的耻辱。于是葛逻禄人以吐蕃为援军,大军直取浮图川。葛逻禄人同时联络了北方的黠戛斯人,共同以吐蕃为大哥,做好了消灭回纥的大战略。

颉干迦斯的主力已经被吐蕃歼灭,对葛逻禄人的进攻毫无招架之力。在颉干迦斯的主导下,回纥可汗下令将北庭周围的所有回纥人内迁于漠北回纥牙帐南方,几乎要完全放弃西域了。

这时候,出身于铁勒小部阿跌部的回纥次相骨咄禄忽然崛起,先迅速击败黠戛斯人,然后击败葛逻禄人,吐蕃在葛逻禄人战败后也撤回兵力。颉干迦斯自此从史书中消失,795年回纥可汗离奇死亡,骨咄禄将回纥可汗药罗葛王族打包送给唐朝,然后在得到唐朝支持后篡位自立,是为怀信可汗。

怀信可汗在回纥改朝换代后,回纥得以中兴,在怀信可汗之后,继位的腾里可汗、保义可汗均在西域保持攻势,虽然无法夺取安西,但驰援过安西唐军,能影响半个北庭。可能因此,那一百多个老兵得以熬过最困难的几年后,能依靠中兴的回鹘继续在西州坚持,直到他们老死后,西州的百姓主动投降了吐蕃。

毕竟,以百姓而言……更容易接受吐蕃这样的定居政权管理,而不是游牧政权回纥。直到几十年之后,张议潮在沙洲起兵,黠戛斯推翻回纥后,回纥难民在仆固俊率领下投靠张议潮,然后仆固俊率回纥难民收复西州。唐朝灭亡后,仆固俊就在西州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


广告片中给北庭送钱的,是龟兹的唐军。

龟兹唐军残部统帅,是安西四镇节度使郭昕。790年北庭大战时,吐蕃兵力是从东部走甘肃、青海入疆,所以受威胁最重的是北庭。安西虽然也处境艰难,但暂时没有致命威胁,所以剧中安西能凑钱给北庭寄“军费”。

安西为什么处境艰难呢,这根安西所在的地区有关。北庭有三个直辖州,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庭州(昌吉),都有大量编户齐民,有汉人、龙家(吐火罗)、突厥、回纥、粟特等多民族的编户齐民。虽然比不上内地甚至可以说对养兵的开支而言是聊胜于无,但至少都是能稳定收税的,也能补充点兵源。而安西所在区域,基本都是军管区和羁縻小国区域,非常零散而且没有直辖州县区域,没有稳定税收,财政完全靠内地支撑,甚至于连兵源都依靠河西陇右的汉人士兵轮戍,当地的兵源极端不稳定,断绝交通后,基本和等死无异。虽然当地的小国都很支持唐朝,但这里是小国林立,一盘散沙,合起来都不是吐蕃的对手,更何况还都非常零散,这就使得力量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整合。(题外话就是,吐蕃衰落后,南疆人也开始相应归义军起义,但只有于阗一国复国,于阗得以整合半个安西区域,才有了驱逐吐蕃、和喀喇汗王朝较力的能力)

在吐蕃和回纥争夺北庭几次后,尤其是回纥改朝换代后,怀信可汗、腾里可汗、保义可汗均为英主,吐蕃无力全吞离回纥非常近的北庭。于是吐蕃转而开始吞并只有唐军残余和零散小国的安西,安西也得到了几次回纥救援,但回纥救援安西明显不如北庭卖力,毕竟回纥根基在外蒙,离北庭近,离安西远。

于是在808年,正好是回纥腾里可汗过世的那一年,吐蕃趁回纥国丧无暇救援安西之时,攻下了龟兹,安西唐军残余至此完结。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腾里可汗可能援助了龟兹,可能战死于吐蕃或者仆从吐蕃的葛逻禄人之手了,毕竟腾里可汗也死在808年。而腾里可汗之后,保义可汗疯狂地往安西方向进攻,甚至一度打穿安西直到费尔干纳,但保义可汗却打完就走,并没有经营安西的意思,很可能是给腾里可汗报仇去了。


不过要吐槽的是,无论龟兹还是安西,都是西域啊,在唐朝可以叫碛西或者伊西,不是什么漠北啊……


user avatar   yang-gang-47-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伪钱却印史更真,

帝国余晖日月辰。

万里孤疆悬一叶,

金甲尽是白首人。


user avatar   jing-zhong-fen-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大家都喜欢这种军人形象。我也推荐一首歌《白马篇》由武警合唱团演唱。效果超群




――――――――――分割线

团结大棒不好使咯。

曾几何时,中国历史剧就剩一下一些情情爱爱或者“各民族欢乐大团结”,这种内容别说拍出来宣传,就是稍微提及一下都是战战兢兢。什么“漠北八部”、“狼族”、“草原部族”,愣是把好好的历史搞成了玄幻小说。

宣传方向也极其有问题。匈奴就一定和汉人作对?南匈奴多数都是被匈奴大部落欺负而投诚的。早在霍去病的军队里就有匈奴人因战功封官,匈奴小王子金日單还成为汉武帝亲指的护国大臣。明明正面宣传的案例那么多,非要美化北匈奴,搞得好像打击侵略者变成了一种罪过。和汉族同一战线的匈奴人就不是人了?就因为帮了汉人就染色体直接被汉人同化了?

蒙古族就没亲汉的?垛颜三卫不提,满桂保大明而死,影视剧提都不提。替多尔衮这种屠夫洗地,却不拍那些为了保护大明皇帝而被灭部落的女真小部落。南明末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唯一一群想救他的还是满族巴图鲁。最后这些满族勇士被砍头、抄家、妻女成为营妓,什么时候有人纪念过他们?

明明我们是正义之师,王者之师,天下混一是理所当然。结果偏偏美化满清夺台,把汉人残余政权打成反派,《大英雄施琅》听着就不是个滋味 。明明可以自比尧舜,非要自比元清,宣传方面真是一言难尽。

西域也是,第一个主动汉化的龟兹国到目前还是没有作品描写。亲汉的乌孙倒是有一部《解忧公主》,总算是没白忙活,一想到今天居然还在描述多元化,我就头痛。新疆古人很亲汉好么?很亲汉好么?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各民族一起抵抗北匈奴的侵略,为什么不描写?

到底在团结啥啊?北匈奴是人,南匈奴就不是人?非要把侵略者形象美化,导致很多同胞产生错误理解。为什么不宣传和大明一起抵抗到底,被屠城的叶赫女真?为什么不宣传一起合兵打击南诏的吐蕃?为什么不宣传垛颜三卫护国百年?为什么不宣传李定国结合西南各民族抗清?

明明大家都想成为真正的兄弟民族,非要把大伙推开,有时候在想是不是吴三桂早就知道了一切,才敢于当街勒死皇帝。反正谁侵略成功,谁就是中国正统呗。


作对联一首,以抒愤慨

上联:助汉者全家抄斩流放千里无人凭吊直叫忠臣面目羞愧

下联:灭国贼满门生前殊荣鸡犬升天祭祀豪言开清第一大功

横批:人鬼不分必须谢罪


――――――――――

反洋垃圾的戳我头像看进群方法


user avatar   ma-yue-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装影视剧的盛唐时代必然降临,已然降临。

世纪之交的时候,中国拍了很多历史正剧,其中不乏质量相当上乘的,譬如知乎宠儿《大明王朝1566》。此时除了元朝没得拍,被元朝灭了的大怂没人拍……其余朝代基本雨露均沾。然而到00年代末,清朝则一举占据了民间历史剧几乎全部的曝光率,甚至一度成为了整个电视剧行业的主流。

这背后的原因很多,譬如清朝距现在比较近,无论风俗人情、原型故事还是服化道都好搞。另外来说,作为中国帝王中央集权的顶峰,清朝官制森严,等级分明,于是很适合往前几年盛行的“霸总”文化上靠……譬如“九龙夺嫡”,活活被众多小说拆了其中一字,换成了“九龙夺商女”……

因此可以说,清宫剧的流行与“振兴传统”毫无关系,纯粹是前几年影视行业刚刚被资本点爆,攥着年轻女性观众群体攥出脑白金的表现。韩流的盛行,其继承者“小鲜肉”文化的兴起,背后都是年轻女性观众彼时担负起了半个影视行业的希望……


然而《上海堡垒》明确的告诉我们,这个时代落幕了。

同样是“人们要看质量上乘的作品”,旧时代的“质量上乘”特指外观,主要是脸……而新时代,人们要看演技,要看情怀,要看剧情,要看画面,要看动作,演员的脸反而退居二线了。当然从另一个层面解释,影视行业也成熟到,能够稳定输出高质量作品,而不是靠几个有情怀的人+一个有情怀又有钱的大款,破釜沉舟做好作品了。

在这个时代,清朝电视剧必然走向衰落。除了传统宫斗类型衰落,人们对清宫剧审美疲劳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清朝不适合做传统文化振兴的载体。


过去十年,影视行业的变迁是小故事,整个国家民族情怀的上升则是大叙事。前几年上面提出“传统文化振兴”,既是方向性引导,也是对民族自豪感爆发的切合。民族自豪感,第一从当今成就和共患难上找,第二要往上倒,倒出很久之前人们就共繁华,共患难。

美国再强盛那也叫暴发户,我们强盛那无非是“复兴”一下,之前常年强盛。这个基调一定,那可就牛气大发了。

此时,清朝就非常不适合了……因为清朝无论对之前的明朝,还是之后的民国新中国,都特么是那个大写的“难”……前有反清复明,后有驱除鞑虏,然后再把清朝当做“骄傲的载体”,玩儿的太脱了啊……


那找谁呢,盛唐强汉啊!

这两兄弟之中,汉朝太久远,以至于第一不好编故事,第二彼时的很多习俗和社会形态还偏上古,文化领域并不是很发达,人们未必准备好接受。

盛唐就不一样了,唐诗宋词元曲,唐诗毫无疑问是最顶尖的那颗明珠。此外,唐朝的歌舞,唐朝的建筑,唐朝的军备,唐朝的疆域变迁,唐朝的盛衰交替,全都是故事,更不要说现成的故事都数不清。


影视行业的成熟+观众的成熟+传统文化振兴的需求,使得影视行业有能力做好剧,有动力做好剧,而此时这个好剧就能落到盛唐上。

刚刚完结的《长安十二时辰》,从剧情上说并不是多么惊艳,但却称得上一部完美的“试水”之作:通过极为优秀的服化道,通过零距离的盛唐街坊与风俗形象,看看人们愿不愿意接受盛唐形象。

以我观察,人们相当的接受,惊叹中夹杂着“新奇”感。人们喜欢看国庆阅兵的森严方阵,那就必然喜欢汉唐军队的形象:作为农耕文明军队的杰出代表,汉唐军队强就强在纪律森严,装备精良,风林火山。也因此,罗马军队同样深受国人喜爱,此处又需要召唤数名精罗哭丧了……


最后说回这个“广告剧”。

这部剧的剧情细说起来,是有一些瑕疵的。但直观的讲,在地铁上一边看这部剧,一边流泪……这种国力势弱,边疆被蚕食的绝望感与压迫感,只有大陆文明国家才会懂。

因为曾经鼎盛,转向衰落所以绝望,因为边疆战士血战终败所以绝望,也因为继续衰落下去,国破家亡,做亡国奴而绝望。

(精罗自行带入拜占庭帝国后期的情景)

而这部剧能把这种绝望感传达出来,就值得吹爆!

希望这部剧如我预言,只是一个楔子,为之后无数值得被吹爆的盛唐影视剧做楔子,让我们观众能够再次领略长安的繁华,边塞的苍凉,大唐军队的肃穆军魂。


再往远处说,这事儿对于中日韩团结也有好处,帮助他她们想起来那句话:

你爸爸还是你爸爸……


user avatar   jia-wen-4-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仔细查查克林顿当政期间对中国和世界的所作所为,就会觉得川普实际上是个挺不错的人。

长相真能欺骗人的眼睛,眼睛能左右灵魂。


user avatar   ling-chen-yidian-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没看过《少年的你》,仅从小说构成层面对“融梗抄袭”进行一个质疑。

简而言之,我不认为“融梗”可以作为抄袭判定的理由。如果要判定抄袭,大概需要其他的证据进行证明。

或者说,要么直接讲这本小说抄袭,要么就是没有抄袭,融梗不应该介于其中的一个中间状态被使用。

以下是本文内容纲要,用以方便各位迅速定位:

一、“梗”的存在在小说构成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二、“梗”的雷同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三、有关“融梗”是否构成抄袭的个人看法。

四、有关抄袭判定的个人意见。


一、小说构成


一般来说,在进行写作前总要进行规划。

由于写作过程中的许多突发情况不能预测,为了保证作品整体不至于因受到干扰而失去控制,作者一般会做一些约束准备,一方面对必要素材进行积累,另一方面对小说框架进行构建。

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作者会在完全不进行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写作。在这种情况下,作品的完成度视作者的能力情况而定。一部分作者可以做到横跨几万字埋设伏笔,而我超过两千字就得写具体纲要。这种对小说控制力的差别普遍存在,不过我在这里做一个假设:

进行初期准备的作者的作品控制力要比没有进行初期准备的作者强。


那么,作者在进行一个小说的构建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确定一个主题。而确定主题的过程一般会与灵感来源绑定,换而言之,一部分作者是通过一个原型事件来进行主题的确定,这种情况下,作者会同时获得事件原型和主题。另一种情况下,作者是在特定主题下寻找原型事件,网络小说通常就处于这种状态:根据其题材及最终目的,确定小说的主题。在这里讨论的主题实际上比较抽象,它不能和核心思想等同,更多情况下,它属于一种基调,或者关键要素。

主题是进行事件选择的第一个约束:一旦当事件不符合主题就将事件否决。


在主题的基础上,作者会寻找一个原型事件。原型事件的来源实际上非常广泛,一部分是真实事件,另一部分是经典故事,还有的是作者完全虚构的产物。

一般来说,我倾向于调查真实事件选定原型事件。以此为例,我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原型事件的意义:

几天前我去一个中学考察,本来是打算记录我的好朋友“衣锦还乡”的表现。途中却发现了一个情况。

有一个小朋友一直被同学欺负,他去找老师,老师解释成闹着玩,没有理睬。有一天他突然生气了,把以前欺负他的小朋友打了,老师反而惩罚了他。小朋友很郁闷。

我于是将这个原型事件提取了出来。一般情况下,作者不会原模原样的把原型事件引用至故事,他们还需要对原型事件进行加工处理:

譬如说,上面的事件,我将它抽象化为:强势者对弱势者实行双重标准,而弱势者无可奈何。

这样一来,我就一次性消灭了“人物”和“具体情节”两个要素。这样,我就可以把原型事件与主题复合,用复合得到的新主题进行约束,筛选具体情节。

同样的,我也可以仅保留具体情节:弱势者受强势者打压,诉诸权威而没有回应。弱势者于是自己处理问题,反制强势者,此时却受到了权威的干涉。

这种情况下,这个具体情节,实际上更符合于梗的定义。不过现在网络上提到的梗有时也会和人物或背景要素相复合。

而提取原型故事的目的就是为了精确化主题或者寻找具体情节。精确化主题要受到更高等级主题的约束,而具体情节则会应用到故事框架中,成为主题的具体表现。而人物设定与背景一般会由总体主题和局部主题确定,与具体情节复合,就实现了故事纲要。

以上,我简单重复一下在小说的前期准备中所使用的结构:

  1. 总主题确定总情节。
  2. 总情节表现为分主题集合和最小情节集合。
  3. 分主题确定分情节。
  4. 分情节表现为分主题集合和最小主题集合。
  5. 最小主题决定最小情节。
  6. 最小情节复合人物背景要素,结合修辞进行实际表现。

也就是:

  • 1 总主题→总情节
  • 1.1分主题→分情节
  • 1.1.1最小主题→最小情节←人物要素,背景要素
  • 1.1.2分主题→分情节
  • 1.1.2.1最小主题→最小情节←人物要去,背景要素
  • 1.2分主题→分情节
  • ……

由此可见,原型故事的确定非常重要,也是“梗”的直接来源。而梗本身在小说构成中所代替的就是情节部分。

那么,我们补充一下另外两种原型故事来源的状态:

从经典故事中获得灵感的情况并不少见。一般来说,是那些经典故事对作者达成了某种启发,从而使得作者创造了某种结构。同时也有一部分作者干脆提取经典故事的结构拿来自己用,这也无所谓:很明显的,阿喀琉斯的脚后跟这一结构已经被反复提取到随处可见了。

而作者自己虚构,这种情况其实一般可以与前两种情况等同。或者说,作者虚构行为本身就是调用自己的经验,而自己的经验就来自于故事或现实经历。

以上,“梗”在小说构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但单个梗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二、雷同梗的出现原因


1.约束条件相似

我们知道生物学有个概念叫趋同进化,也就是两种不同源的生物由于受到相似的生活环境的筛选,特征变得相似。而以上面的构成原理为前提,在小说构成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举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村上春树和川端康成的作品(自己和自己对比),都存在(自己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的)大框架相似的情形。这大概就是因为其最上级或者较上级主题反复使用的缘故:由于表达思想类似,所以表达手段也接近,虽然具体表现并不相同,但宏观看待,这些作者反复在讲同一个故事。

一部分单元剧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其消灭了主线,换而言之最上级主题分离代替每一个次一级主题,导致次一级主题基本相同,进而导致约束条件也类似。不过单元剧出现这种情况就属于写坏了,因为自己和自己重复。

网络文学(在这里特指网文)应该是这种情况最普遍发生的地点。由于其收到题材影响强烈,又受商业目的约束,同时作品量大,撞梗几乎不可避免。这种相似一部分是由于接近“最优解”的缘故,另一部分则是模板化写作的结果。我们批判网文的“套路化”严重,实际上就是因为套路本身就是一个特定时间段的情节最优解。因为有效故而被模仿,然而随着时间过去变得不那么有效或引起审美疲劳,故而被批判。

综上所述,在约束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出现雷同情况。

2.原型事件相似

这种情况现在并不多见,但偶尔也有。比较常见的情况可能是一些作者根据某个热点事件进行改编,从而写出了相似的作品。

另一种情况是,作者们在一同考察后,写出了相似的作品。以网络为载体,可以实现这种共同考察的机会并不多。前段时间我与其他作者去台湾考察,回来写的小短篇就撞了梗。不过这种时候,由于共同考察的作者们互相有联系,一般不会同时发表相似的作品。故而少见。

从相同的经典作品中获得类似的灵感,这种情况当然也存在,不过机会更加渺茫。直观一年讲,可能相隔十年,两个灵魂相似的人撞了个梗,这种情况,与其纠结于雷同,不如说是有缘分。这种情况多发于学生作文,刚学完某个文章就拼命引用。

当然,从原型事件的最后之来源也可以判断,生活经历相似的作者很可能写出类似的作品。这种情况大家应该可以理解,譬如说在相同历史环境下写出的文学作品会有一定的相似性。

3.借鉴或抄袭

一般被我们深恶痛绝的就是最后一种情况了。羊毛出在羊身上,薅羊毛薅久了就能织毛衣。转手把毛衣卖了,就自在。不过有的羊羊大毛多,不在乎几根毫毛,可能不搭理薅羊毛者。有的羊本来毛就少,薅到最后薅秃了,是我我也得发飙。


作者抄袭的话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嫉妒,其二是懒。

第一种情况出现的机会不多,一般是抄名家名作。作者与作者之间普遍是互相瞧不起的关系,因为小说构成的精妙之处不太容易被发现,但丢手艺一眼就看得出来。

第二种情况一般在诸如卡文,或者对小说质量有硬性需求的情况下出现。在卡文的时候,由于懒得进行细致构成,于是抄袭。或者对小说某章节有质量要求,譬如说开篇部分,简介部分,而作者自身能力不足,往往也会寻找范例进行模仿。


三、我对“融梗抄袭”的质疑


首先,以下讨论的“融梗”仅指多情节多来源雷同。

在出现这种“融梗”雷同情况时,由于两个因素影响,雷同的“梗”越细碎,来源越多,作为抄袭的立论越没有说服力。

具体地说:

1.“梗”越基础,它的雷同机会越大。而“梗”的来源越多,抄袭难度,雷同机会也就越大。

针对小说,抄袭指责被反驳的一套常见的说辞是“每个字都抄新华字典”。这种反驳实际上就表现出了一个问题:梗越基础,其组合性越小,越容易在已知作品集中找到雷同点。

在这个比喻中,新华字典可以替换成已知作品的全部情节集。而每个字则可以替换成构成小说的最小情节集。

我们再比喻一下:

设作品情节集

  • 90865
  • 32146
  • 79645
  • 12457
  • 36980

0到9九个数字(即最小情节集)都能在作品情节集中找到。

而两个数字的组合(即复杂情节集)在作品情节集中就没有全部出现了。如70/07

于是数字组合的位数越多,抄袭证明越有力。换而言之,越复杂的情节组合重复,抄袭证明越有力。


同样的,如果扩充进行比较的抄袭来源作品数量,我们这样比喻:

抄袭嫌疑作品:

  • 1095860

抄袭来源作品:

  • 5812437A
  • 1096534B
  • 2586460C

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抄袭嫌疑作品和作品来源B很相似,以它们两个为对比:

1095860 1096534B

有数字109完全一致,另有5 6非常接近。

而如果将A C加入并对比:

  • 1095860
  • 5812437A
  • 1096534B
  • 2586460C

那么,疑似作品的109与B雷同,58与AC雷同,60与C雷同,简直没有自己原创的部分。然而58/60作为两位的数字组合,出现雷同的机会还是比较高。

在进行作品比较的时候,只要作品来源足够广,就一定会增大雷同情节的出现概率。这种时候一些细碎情节的雷同不应该作为补充证据用以论证抄袭,而应该舍弃。

之前看到某本小说被指责融梗上百本小说,实际上属于后面提到的这种情况,大量的样本扩充了用来比较的作品情节库,可是雷同的仅仅是一点细碎的情节。这样一来,在论证过程中,好像原书作者无恶不赦,一连抄袭了上百个作者,可是实际上,可能这个作者仅仅对其中几个作者进行了创造剽窃。


2.受前文所说雷同梗出现原因影响,题材越接近,主题越相似,出现大面积雷同的可能性越大。

这一点在类型文中经常出现,假如一本小说的疑似梗来源来源于多部小说,我们就应该考虑这个梗的来源是否由于同题材所导致,而非草率地下一个全员抄袭的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遭遇这种状况时,我们反而应该扩充对比作品集,用大量同题材同主题作品,去除其公共雷同部分,再进行雷同部分比较,以减小由于约束条件相似所带来的影响。换而言之,就是减少“烂梗”被误判为抄袭的机会。


以上,融梗这种说法有一定的不合理。我个人认为,如果在抄袭判定的过程中能在去除上面两个因素的影响后,还可以认定成抄袭,那么没必要谈融梗,直接炮打即可。

反过头来,如果是因为受到以上两个因素的干涉才做出抄袭的结论,那么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或者说误差太大,没有说服力的。


四、我个人认为的抄袭判定条件


我个人判定抄袭的标准相比较法律标准还是比较激进的。以下仅提供一些判断思路,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问题。

1.直接使用原文而未引用来源。

这一判据最直接,但要谨慎处理诸如百度百科一类的内容……

2.在去除合理的雷同情况下,大量复杂情节组合/关键点来自于同一部/几部作品。

此判定条件需要大量同题材同主题对比材料确定公共雷同情节部分,在排除掉这部分情节后,若疑似抄袭作品与疑似抄袭来源作品在一段足够长度的内容中存在大量复杂情节的雷同,则可判定抄袭。

同时,应当排除如:存在多雷同点,但雷同点细碎且不集中的疑似抄袭来源作品。

3.逻辑链断裂。

此条作为前一条的论证补充,若存在较简单非公共雷同点,且疑似抄袭作品在此雷同点出现严重逻辑链断裂的情况下,可以将此雷同点判定为抄袭。

如果规划相对完善,逻辑应该也是相对连贯的。但一部分作者不写细纲或干脆不打草稿,这种状态也很容易出现逻辑链断裂的情况。判断逻辑链断裂的雷同点相较于第二判据可以简单一些,但仍要保证一定程度的复杂度。

4.终端修辞表述大量相似。

这一根据有混淆借鉴与抄袭的嫌疑。大部分作者不会在具体的表达方法上考虑雷同问题。所以此根据只可作为在特殊情况下进行补充判定的根据。

判断方法如下:

在一段足够长的纯粹功能性内容中,疑似抄袭作品与疑似抄袭来源使用同样的修辞表述结构,譬如递进强调的比喻等。两段功能性内容的目的必须相同,且表达结构必须完全一致。

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判断补充,不能作为单独判断雷同的根据。


大概就是这样了。


user avatar   huan-shi-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我观察,大部分会指责别人的形制党,本身并非汉族。

所以他们在追求什么?大概率是希望把水搅浑吧。


user avatar   dhxj-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6.29更新:美国取消香港特殊关税地位。当然,这个结果本身也如同胡锡进说的:意料之中,已有准备。


中国政府做事的风格是:只做不说。如果我说了,那就代表这个事已经做成了。

西方国家的政府风格是:说上十年,做不做再看。

看西方修路和医疗的效率就懂。

那么习惯了中国政府做事风格的中国人民,面对西方政府嘴炮天天喷的风格,可能是不适应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养成一个习惯:面对西方政府,说什么全当放屁,要看他们做什么。

回到香港的事:

5月22号人大通过香港国安法案,川普誓言要报复。

5月27号左右川普宣布美国准备,注意是“准备”取消香港的特殊贸易地位。

胡锡进在那之前就已经嘲讽一番了,说美军是不是要登陆香港?如果只是取消贸易地位,中国早就做好准备了,这种力度根本无关痛痒。

结果川普最后的决定仍然是取消特殊关税地位,注意,还是“准备”。

左传庄公十年里说得好:一鼓作气,二而衰,三而竭。川普第一击也就这样,后面只会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况且5月29号开始,美国就全国暴乱了。到今天一个月左右,暴乱要死不活,新冠可是攒满了人头,美国一天确诊四万五,破纪录。

现在拉上几个小伙伴,说几句话,各位全当放屁就行。

“你们在战场上拿不下来的利益,不要指望我们外交官在谈判桌上能拿下来”。

西方要真的实力碾压,或者齐心协力,还说个屁的话,直接开航母来,起码得全面经济制裁吧?

现在,西方首先德国牵头要跟中国发展重要双边关系,中国要搞中日韩自贸区,东盟已经完全搭上了中国的经济列车,唯一对中国是真心敌意拉满的美国,自家的泉水正在被新冠持续无差别诅咒耗血,不可打断,不可驱散。

然后自家的小兵还在推自家的塔,自家的英雄还在互殴。

西方对中国还有个屁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损耗,是随着时间不断加大的。

所以就是如此:西方整体来说,说的话就是放屁,口嗨有啥意思,真有能耐脱裤子看看。


我出国久了,很多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看,慢慢对照,傻子也看出个头绪了。

西方究竟是什么东西?

科研,企业,工程技术,真是好东西,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媒体和政界,十恶不赦,臭不可闻。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这本书? 
  中国当年原子弹实验成功后,周边国家与地区有什么想法? 
  历史上的政治人物说过哪些震撼人心的名言? 
  文革的红卫兵现在普遍状态是怎么样的? 
  如何评价蔡锷? 
  如何评价“清朝统治力登峰造极”“清朝是封建时代统治巅峰”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依据是什么? 
  为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现在备受推崇? 
  近代以来中国失去的领土中,按其价值来排应该是怎样的? 
  如何评价东林党? 
  中国人的武德到底有多充沛? 

前一个讨论
明朝并不是古代王朝中最强盛的,为什么却能圈粉无数?
下一个讨论
是什么让你离开了艾泽拉斯?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