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曹操在刘琮投降后有什么理由不发动赤壁之战?以当时的形势保境安民是否才是上策?能守得住吗? 第1页

  

user avatar   chang-si-yu-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存在严重的战略失误 但是我们不能站在上帝视角说曹操蠢 只能说在战略上曹操漏判了孙权的实力与决心

先说赤壁之战前的形式 赤壁之战其实在曹操看来是这次南征荆州的收尾阶段 从这个角度看他是没有理由不打的

曹操的南征是以进攻刘表为代表的荆州势力为目标的 战前未必有想过要打到什么程度才停止

问题是 这次南征太顺利了 曹操的先锋到达宛城叶县一代时(即荆州北部边界)

由于刘表已死 荆州分为了两派 一派要投降曹操 一派要反抗到底

投降派有着绝对优势 他们派人直接向曹操投降 曹操一战未打就获得了荆州绝大部分地方的归附

反曹派核心之一的刘备此时正在荆州北部的樊城一带布防 闻知 仓皇而逃

因为投降派的大本营在襄阳 曹操的先锋军队在宛、叶 刘备的军队就夹在中间

顺便一说刘备逃跑时路过襄阳 此时襄阳的投降派居然没想过出兵阻止 刘备真的走运

曹操和平接收襄阳后得到了刘备南逃的消息 这时曹操又出了一步好棋

刘备本打算去江陵 因为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 虽然刘备有十几万百姓的负担也不会被追上

但是曹操率五千精骑追了三天 在当阳追上刘备 刘备猝不及防 几乎全军覆没

最后刘备走运有关羽水军接应逃走 去了江夏

而曹操则顺利接管江陵

这时的曹操看到的是什么 ?(北荆州占据襄阳和江陵 江南四郡也在名义上归附)【整个荆州就剩下江夏郡还没控制住了】

他会不打?留着过年?

所以曹操发动赤壁之战(准确的说是江夏进攻战)从他当时的角度来说不是一个问题

问题是曹操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和低估了孙吴政权抗曹的决心

事实上在赤壁相遇之前 曹操大概都不认为孙权会加入战局

流传下来的曹操给孙权的信里 曹操甚至要求孙权把刘备交出来(默认孙权会听自己的)

这里要说明一下 早在孙权即位之初 已派人联络朝廷 在名义上归顺中央

曹操或许是默认了孙权是自己的下属了

即使孙权不太听话 面对曹操南征取得的如此大的战果 他敢反抗吗?

我们再来分析 在孙权参战的情况下 曹操能打赢赤壁之战吗

答案是不能

很简单 征服南方需要水军 而荆州的水军本就比不过江东水军 何况是刚刚投降 士气低落的?

题主要求从地形分析 我就告诉题主一个事实

从江陵出发进攻江夏【必须】依靠水军 是【必须】!!!!

从江陵到江夏陆路是走不通的


最后是以当时的形势保境安民是否才是上策?能守得住吗?

我认为是上策 而且守得住

赤壁之战对曹操的损失非常沉重

因为荆州水军在赤壁之战中损失殆尽 战船全灭

导致后来周瑜进攻南郡时非常被动 最后不得不放弃江陵

并且曹操在政治上的权威动摇

朝廷里的反曹势力又开始蠢蠢欲动

倘若曹操不急于进攻刘备 就不会促使孙权极力对抗

而已经名义归附朝廷的刘璋、西凉军阀也就不会如此离心

曹操正可借此修养练兵 之后准备完全再进攻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言以蔽之,曹操被胜利冲昏头脑。须知,南征的首要目标是刘表,此公坐拥荆州,带甲十万,攻敌不足,自守有余,加以江汉为池,襄樊为阻,更有刘备集团助阵,决计是块难啃的骨头,博望坡之战便是前车之鉴。捎带大敌当前,吴越同舟,孙权虽是积年的冤家,面临唇亡齿寒之境,抱团取暖倒是大概率事件。果不其然,曹操兵车既动,鲁肃便即扁舟过江,摇动橄榄枝来也,倘若两家一拍即合,单算账面兵力便不弱于曹军,新版孙刘联盟的声势将远超原版。

可以想见,在曹操的原始构想中,南征怕是不下于河北之役的苦战,能拿下荆州已是上上大吉,至于江东,恐怕不在此次战役目标之列。

谁料想,大战未开,刘表嘎嘣,脆了,刘琮扑哧,跪了,这可真是脱稿运行,天上掉馅饼,以至于时隔多年,曹操还不忘喷刘琮为豚犬。

幸福来得太突然,恐怕令曹营上下产生错觉,以为挟胜利之威,大兵压境,足以令孙权仿刘琮故事。

太祖征荆州,刘备奔吴。论者以为孙权必杀备,(程)昱料之曰:“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权果多与备兵,以御太祖。

其实庙算曹军实力,北军十余万虽是精锐,但南船北马,在大江上开练只能抓瞎。其东征主力【舟师十万】太半都是荆州降兵。荆州人心向背如何,且看刘备登高一呼,军民十万追随在前,荆襄群士从之如云在后,真是不问可知,再拉上刘琦这位刘景升正派嫡子坐镇,对面荆州降兵的战斗力还剩几何,真是天晓得。

总之,曹操这儿是忠心的不能打,能打的不忠心,捎带九月定荆州,才准备了两个来月便赶鸭子上架,一股脑儿压向江东,步子又大又急,不扯到蛋才叫奇哉怪也。

事实亦如此,乌林还没火烧,曹军已在赤壁战败,接着便因水土不服闹起疫病,即便东风不与周郎便,无非曹军不至于输得如此彻底罢了。

依照《汉末英雄传》的记载,赤壁初战,曹军连船只都等不及,临时扎了竹椑就敢渡江:

曹操进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无船,作竹椑,使部曲乘之,从汉水来下大江,注浦口。未即渡,周瑜又夜密使轻舸百艘烧椑,操乃夜走。

作者王粲就在荆州,且新降曹操,其记载有一定的可信度,至少其反应的曹军轻敌冒进的气氛应当真实。

由此可见,东征之事,是曹操被胜利冲昏头脑,过高估计自身实力,错误估计孙刘联盟,不知己,亦不知彼,自然登高跌重。

反而言之,如果曹操采纳贾诩之谋,先消化荆州,徐图进取,局面如何?

先看大局:益州刘璋慑于曹军之威,已派兵助阵,表示服从。张鲁估计等着当曹公家奴,不足虑。至于周瑜指望的马腾、韩遂,此时正与曹操打得火热。易言之,只要拿稳了荆州,居国上流,便可孤立孙刘,捎带施加巨大的政治、军事压力,胡萝卜大棒齐举,假以时日,江东极可能发生内部分裂。

孙刘要破局,只能主动攻击荆州,且不说众寡不敌,攻守异体,单看江东朝议,仅仅是自保已有如此分歧,何况转守为攻?即便孙刘来犯,于步骑为长的曹军而言,战场摆在江陵一线自然较之赤壁喜闻乐见。

总之,贾诩之谋是可行性极高的方案,至于末了老曹呜呼奉孝之时,此公有无心中冷笑,这就不得而知了。

末了挂一下 @泪痕春雨 ,大师车轱辘话说了半天,十九是废话和鬼话。事物对立统一,兴一利必生一弊,感情就不看利大于弊抑或弊大于利,不分正误了?赤壁之战是曹操霸王硬上弓,其内部不稳,降兵当家,面对的是已历三世,经营多年的孙氏。汉中战后哩?刘备新得益州,且出于诈谋,人心未附,更兼主力远出,正与孙权争夺荆州。这是不是图蜀良机,非但曹操阵营的刘晔、司马懿力倡,刘备阵营的法正、廖立同样点赞,基本成了双方共识。

由此可见,赤壁战前的江东与汉中战后的益州,一实一虚,一稳一乱,这也可以拿来强行尬比?

讨论历史事件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连这点基本功都做不到,瞅见差不离的就搞拉郎配,捡到篮里就是菜,就这调调儿还谈什么唯物史观?恐怕是标准的扯淡史观、弄堂史观罢!

何况,就这么点车轱辘文,泪痕大师照样乱放卫星:

且看当时的江东是谁话事?

五年,策薨,权统事。(周)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劳驾刘备入蜀后谁和诸葛亮共为股肱?至于周郎是主战还是主和,这还用废话?拿着建安五年的老皇历套建安十三年,拿着汉中之战套赤壁之战,这份胡乱配对的本事,也只有纵横上下五千年,强拉秦琼战关羽的泪痕大师才能玩得转。

其实哩,老曹若有了泪痕史观,估计在荆州就能玩这出了: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后为孙刘所擒,自称荆州苏武 ^ ^


user avatar   xing-hua-chun-yu-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郭淮认为诸葛亮占领北原,就能断陇的结论,纯属YY。假定诸葛亮占领北原,就是下面这个局面

  • 诸葛亮一字排开,不但要横截南北30-40公里,还有保护从褒斜道而出的粮道
  • 诸葛亮的东西面,都是魏军,陷入包夹之中

所以,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断陇去哪里断?

去陇右。

断陇的意义何在?

断陇,就是断绝陇道,切断陇右和关中的联系,以达到蚕食陇右的目标。

断陇的背景

源于陇右和关中平原,都在黄土高原上,而陇右地势高于关中平原,两地之间主要靠谷道联系,所以连接陇右和关中,主要就是依靠2条谷道,一是陇山道,二是陈仓渭水道。

诸葛亮曾经采取的断陇

诸葛亮在一伐时,从祁山道出兵陇右,三郡投降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守住陇山道的西口-街亭,诸葛亮本人“称兵上邽”(《曹真碑》),亲自围住陈仓渭水道的西口-上邽(郭淮驻守)。

诸葛亮五伐,在关中断陇,即使断成功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诸葛亮压根就没有派兵去陇右。

在关中断陇,周边都是敌人,要守住开阔地几十公里,才实现断陇,完全是搞笑。

所以估计郭淮这种说辞,也许是为司马懿守不住渭南,而在后世补写的开脱之词。

  • 当初马谡驻守街亭,违背诸葛亮命令,而张郃20多天强行军700公里,击败马谡,蜀军失去陇山道西口街亭,从而导致诸葛亮一伐全局的失败


欢迎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




  

相关话题

  都说孙权打仗水平很差,那么被孙权轻松解决的关羽水平岂不是更差劲? 
  如何看待“拿破仑时代的欧洲军队,遇上17世纪最强盛时期的满清军队,是一面倒的屠杀”这种说法? 
  如果盟军一开始就炸了德军的毒品工厂,二战是不是可以提前结束了? 
  假若司徒王朗带甲百万会见的不是诸葛丞相而分别是周瑜、关羽、魏延、鲁肃、孟获等人,结果如何? 
  就算糜芳,刘封支援关羽,关羽真能突围么? 
  假使吴人在夷陵之战后溯江西上,实现与曹魏二分天下,能否最终北伐成功? 
  鲁肃与吕蒙的战略规划有什么区别? 
  诸葛亮王朗论战,我感觉王朗说得好有道理怎么办? 
  三十年战争的起爆点波西米亚为什么最后没有成功从神圣罗马帝国中独立? 
  德军1943年能否有机会避免战败? 

前一个讨论
如何劝说刘备放弃东征报仇?
下一个讨论
曹操是太傅的后代,为何在《让县自明本志令》》里自称寒族?





© 2024-06-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