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后记里说【周芷若对张无忌说:“你只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不舍得我了”这种感情,小弟弟、小妹妹们是不懂的。所以我不主张十三四岁的小妹妹们写小说。】
诚实地说,张无忌“过得十年八年,心里就只会想着周芷若,不舍得周芷若”,这种感情,不说我十三四岁的时候不懂,我三四十岁的时候照样不懂。因为很显然,假如张无忌与赵敏在一起后,仍想着别的姑娘,那也不只是想周芷若一个呀,还有小昭,还有殷离呢~
果然,张无忌也疑惑了,“为什么过得十年八年,我心里就只想着芷若,就只不舍得芷若?”,然后接着发散开去,想到了“爱我极深、很想嫁我的,除了芷若,自然还有敏妹,还有蛛儿,还有小昭……”显然张无忌本人对周芷若的说法也是不能认同、不能理解的。
后来我终于恍然大悟,金庸说的“这种感情”,指的根本不是张无忌十年八年后只想着周芷若的那种感情,而是周芷若认为张无忌十年八年后只会想着自己的那种感情呀!换言之,“这种感情”指代的主体是周芷若,而不是张无忌,否则后面就不会说“不建议十三四岁的小妹妹们写小说”了,“这种感情”明明是从一个姑娘的角度看的呀~
思路一打开,要理解周芷若说这话时的心态, 就十分容易了。我们不妨将本书翻到第一章去看看,章节名《天涯思君不可忘》——金庸在不主张十三四岁的小妹妹们写小说之后,紧跟着就提到了【本书的回目是模仿柏梁体一韵到底的七言诗四十句】,不知道是否有所暗示?
本书第一回,写的是郭襄不停寻找杨过的踪迹,却始终不可得,之后郭襄创立峨嵋派,收的弟子更是名为“风陵”,以纪念自己与杨过在风陵渡相遇之事,显然终其一生,这位峨嵋派创始者明知与意中人厮守无望,也没停止过思他念他。
【想到杨过,心头又即郁郁,这三年来到处寻寻觅觅,始终落得个冷冷清清,终南山古墓长闭,万花坳花落无声,绝情谷空山寂寂,风陵渡冷月冥冥。她心头早已千百遍地想过了:“其实,便算找到了他,那又怎地?还不是重添相思,徒增烦恼?他所以悄然远隐,也还不是为了我好?但明知那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我却又不能不想,不能不找。”】
在周芷若这里,明明与张无忌有婚姻之约, 本来可以与心上人结成一对神仙眷侣,却于礼堂之上,遭新郎弃之不顾,之后虽证明是情有可原,可自己所做错事既已曝光,心上人又言明爱的是别的姑娘,自己再怎么不舍,也无颜再强求心上人履约。而要她接受心上人与别的姑娘结成伴侣、双宿双栖,又万万做不到甘心情愿,因而她一面挖坑设阻,令他们即使在一起也不能顺顺当当,一面自我安慰,目前无法嫁予他,十年八年后却未必。
抱着“十年八年后,张无忌就只会想着我,就只不舍得我”的念想,总是比接受他心中另有所爱,永远不会与自己成为夫妻的事实,来得轻松一些。周姑娘终究还是为自己想着张无忌、念着张无忌、乃至后记说的去蒙古找张无忌,找足了借口。
确如周芷若所说,【咱们峨嵋派的掌门,终究是没一个嫁人的】。从首代掌门一生思君不可望,到第三代掌门灭绝因师兄孤鸿子被活活气死,而偏激入魔,甚至不惜狠心击杀自己心爱的徒弟,到第四代预备役掌门纪晓芙,受杨逍诱奸后生下女儿,却矢志“不悔”,更因不愿杀情郎而被师父毙于掌下,再到第四代现掌门周芷若,明知镜花水月,也始终抱着“十年八年”的念想……峨嵋派的历任掌门,无不是专心专情,却求而不得的痴心人呀!
回到金庸后记那段话中。我的理解是:十三四岁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感情来得快,消散得也快——【世间少年男女,大都有过如此糊里糊涂的一段初恋,当时为了一个异性废寝忘食,生死以之,可是这段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日后头脑清醒,对自己旧日的沉迷,往往不禁为之哑然失笑。】
只有长大之后,真正识得情之滋味,才知道有些感情“明知是镜花水月一场空,却又不能不想,不能不找”;才知道有些感情,会成为终身执念,哪怕现下求而不得,也始终期待着“十年八年后”。
本书第一回郭襄出场时,念着的是“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那可是前篇《神雕侠侣》中,一生为情所困、为爱入魔的李莫愁葬身火海时所念的诗句。可见少女郭襄,终于识得了“情”之一字中的“苦”和“痴”——而这个“苦”和“痴”,假如再对照本书最后一回《不识张郎是张郎》看,殷离正应了这个“痴”字,而周芷若不正应了这个“苦”字?【张无忌不答,忍不住轻轻哼道:“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周芷若听着歌词,握着他的手微微颤动。】
很多人将周芷若的“十年八年”,理解为红、白玫瑰,我是不认同的。红白玫瑰的概念,对现代人来说,当属耳熟能详,从无数的小说和电视剧中,能见着无数类似的故事,因而并不稀奇。而周芷若一个初尝情爱滋味的十八九岁古代少女,自身既未有过类似经历,身边也无相关事例,她由何产生红白玫瑰的感悟?且言之凿凿“十年八年后,你就只喜欢我,只舍不得我”,未免太过武断,哪怕是长涉情场的老手,都不敢断定自己或别人十年八年后会是个怎样的情感状态,何况是周芷若这样仅恋爱过一场,还没能成功走到最后的新手小姑娘呢?所以,周芷若的这段话,我认为反过来理解就对了,这是周芷若在告诉张无忌,“十年八年后,我依然等你”“十年八年后,我仍盼你只喜欢我、只舍不得我”。
另外,本书中“十年八年”的概念,其实跟“猴年马月”也差不仿佛了,具体可见谢逊撮合张无忌与周芷若成婚那一节:张无忌提议先定下婚约,待回到中土、找回屠龙刀、杀赵敏报仇后,再与周芷若成婚,谢逊当即回他一句,“想的倒挺美!若是十年八年都回不去怎么办?”张无忌答,“无论能不能回中土,三年后一定成婚”。所以“十年八年”,其实约等于遥遥无期来着→_→话说回来,周芷若与张无忌的结合,从开始到结束,都只能图个“十年八年后”,这也算得天意如此,强求不来了。
这句话是周芷若说的,既然是周芷若说的,就是代表她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张无忌的想法,更不是金庸的想法。
为什么周芷若会这么说,这跟她的性格有关,周芷若性格极端,占有欲强,总以为是别人对不起她,几乎有被迫害妄想症,这样的女人说出这句话来一点也不奇怪。所以在书的结局,周芷若明知由于自己的作导致和张无忌在一起的可能性为零,却心有不甘,所以才说这番话,一来给张无忌心理暗示,让他无法忘记自己,二来也是不愿服输,给自己寻找一点心理平衡。
周芷若会说这样的话,说明她既不了解男人,也不了解张无忌。
诚然,张无忌心软多情,有一些“男人的弱点”,但张无忌本质上和一般的花心男人是不一样的,其他男人对女人的多情心软主要就是情欲作祟,但张无忌一方面确实喜欢女人,但另一方面,他也怕女人。
很多人会说张无忌桃花旺盛,让人羡慕,但大家总是下意识回避一个现实:张无忌也多次被桃花所坑害。就不说四美对他的各种小心机,欺骗,逼迫和斗法了,光一个朱九真,就能让当年的纯情少男三观尽毁,怀疑人生了。
因此,张无忌对女人的好,不仅仅是他性格里的温柔,另一方面,也是张无忌的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正是因为对女人害怕,所以很多情况下,他对女人小心翼翼,能应的尽量应,不想触怒女性。毕竟他妈妈已经警告过他女人有多可怕了,而且他自己也被女人骗过好几次,打心眼里怂了。
而且张无忌温柔善良,但他不傻,多次被女人坑骗之后,他心里也很明白女人越多越好纯粹是扯淡。这也就是为啥眼看四女同舟和平安稳,他也就脑补了一秒钟都要,因为他很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和平,而且四个女人呆在一块绝对永无宁日。
更何况,张无忌本质上是一个没有接受过完整社会化教育的人,他对于权势那套大写的兴趣缺缺,他社会化教育不足,根本跟不上其他人争权夺利的速度,虽然武功傍身好运加持,但多次的失败也让他心有戚戚,相比较于黄袍加身的陌生生活,张无忌还是更喜欢过去在冰火岛的那种简单直接。
张无忌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他是一个非常重视当下的务实的人,自带一些【有奶就是娘】的择偶倾向:只会对朝夕相伴,实打实对自己好的人上心,谁和他相伴更久,谁能和他过上朴素舒服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他就更爱谁。
所以,周芷若对张无忌这套管用么?大概率毫无用处的。
他不仅不会对周念念不忘,相反,他会在偶尔想起周或者其他二美的时候,看着赵敏不负年轻的模样,一边愧疚自己怎么能对敏妹这样不忠,一边回忆两人甜蜜的经历,对赵敏的感情愈发浓烈。是的,周芷若成为不了她心目中的白月光,反而会成为张赵二人爱情的伞兵……小丑只有她自己(捂脸)
在一段感情中,女人总是高估自己的演技,低估男人的脑子,殊不知自己的野心和欲望,男人眼里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