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欧陆,PHD虽然也是学界的最底层,但是地位和北美有区别,PHD最常见的身份是系faculty/факультет的在列工作者。为什么列俄语?因为从马德里到莫斯科,这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换句话说。欧陆博士已经不是学生了,是个苦逼的学界勤杂工了。
2.语言 在学校上学做科研可以不会当地语言,但是生活需要会。欧陆,从马德里到莫斯科,英语普及比例最高的无非就是低地国家和北欧国家,而且就算如此也不是人人都会。所以在那里长期生活需要额外学习起码一门小语种。
3.欧陆的PHD坑,还是从马德里到莫斯科,内部消化的多。因为欧陆学界和英美学界严格来讲是两个世界,欧陆各高校之间教授互相推荐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坑位,这些人是绝不会上网分享经验的。
4.人文类穷,很少发钱,CSC也不怎么照顾文科类(哪怕是明确的政府规划项目一样不怎么照顾文科类),文科自带干粮去欧洲读博,花费说实话不算少。工科另说。
5.又要硕士学位时间又长。博洛尼亚进程规定,博士是硕士之上的高级学位,所以要读博首先就要有一个硕士学位。欧陆本身硕士大多需要2年左右,再加上博士中位4~5年(又是从马德里到莫斯科的常见数据),一轮下来6~7年起步。很有可能和你一届的同学,去了北美都做完一轮博后了你博士才刚毕业(本人在欧陆读博,发小去的北美读博,同一年上本科,均为四年制,人已经博士毕业,我博士刚读了一半。要不是本人的专业有语言和国别壁垒,欧陆29岁的新鲜博士在国内的大潮下毕业怕是要进市政废物堆了)。
6.不催文章
如果不是特定一些专业,这个debuff太强了。俄国顶级高校毕业也就要求俄标VAK四篇,会议2~3篇。中欧和西欧可能2~3篇类似段位的文章和1~2篇论文集的文章也就差不多可以毕业了。和北美打字机一样打论文的速度没法比,回国就职如果不是欧陆优势专业和地域限定专业(比如欧陆语言、古典学、区域学、国情学),回国找教职容易被北美博士仅用一根指头殴打到失声。
因为英语霸权。
会说中文的人,大多觉得清华的phd比牛津、剑桥的要好。
但不会说中文只会说英文的人,不这么认为。
欧洲的phd项目同理,会说德语的会觉得德国、瑞士的position很香,会说法语的会觉得法国的很香,除了顶尖层面以外完爆英语和中文对应的position。
但只会说英语的人不这么认为。
我发现很多人对申博有一个误解,那就是以为网上常见的那套流程就是申博的全部
不是的兄弟,除了这些靠自己陶瓷的好汉之外,中国很大一批的硕士的申博流程是这样的:
硕导: 哎小x那个xx大学的xx教授今年好像有名额/问我有没有学生想读博,方向和你蛮相似的,你不是想出国吗,就去那呗
学生: 我看看啊,确实蛮不错的,能要我吗
硕导: 哎呀招谁不是招啊,那个xx教授之前你也见过,每年都会来我们这呆一阵子,下个月他就过来了,到时候你去和他碰碰
学生: 哎,行
硕导: 那你准备着,提前打个腹稿,给人介绍介绍你的工作,顺便得开始准备英语了
你口中的很多福利好的欧洲,甚至日本澳洲的博士位置,都是被这帮人拿走了,他们不需要在网上找申博攻略,也不太会去网上分享申博经验(这经验有屁用啊),而美国不一样,你都需要陶瓷了,为什么不直接往美国套呢?那儿的博导做啥的都有,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那里的。而这帮人又是申博圈子里网上声音最大的,此消彼长,你自然感觉全中国都在申美博
我在美国Clemson读研、全奖读博过三年
过了系里的Ph.D qualify exam
当年也是Ph.D. candidate了(自豪脸。。)
后来因为老板跳槽工业界的原因
我重新DIY申请到欧盟玛丽居里项目
拿着美国2-3倍以上的工资
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
期间还在法国、意大利访学了10个月
我想分享一下我对欧美读博的一些想法
以及科普一下大家对欧洲留学、读博的误区
其实绝大多数欧洲的PhD项目100%纯英语即可
甚至欧洲硕士留学也有非常多的英语授课项目
欧洲(除英国)博士通常需要有硕士学位
这点乍一看对于本科毕业想申请硕博连读的小伙伴可能不友好
但是对于国内外拿到硕士学位的申请博士的候选人来说
好处是入职后即开始科研
不需要再修很多硕士的课程学分
(相比美国可以节省1-2年哦:)
此外
欧洲读博通常是工作合同
意味着你从此是“雇员”不再是学生了
因此你可以享受一切相关福利
例如失业金、养老金、以及加速永居和国籍的申请等
其实德国、荷兰、瑞典等国就业机会都不错
就业政策更是吊打美国
例如 德国毕业可以有一年半找工作的签证
此外
我读博博士拿着工作合同、博士毕业半年就申请到了德国的永久居留
北欧的永居和入籍政策相比德国更为友好!
工资方面
德国工资最高的城市慕尼黑VS美国硅谷
人工智能IT方面的话大概是美国package的一半
当然工资只是个数字
还需要考虑德国30天带薪年假+965几乎不用加班
如果换算成时薪水
再考虑上德国教育医保等社会福利的话
或许又有另一个答案了
后者对于英国或许适用
但对于欧洲大多数发达国家则大错特错!
欧洲博士多为工作合同
例如:德国博士100%工作合同工资年薪为4-5w欧元
瑞士更是高达5-7w瑞郎
妥妥的是美国2-3倍
美国的博士工资相比之下就是农民工的价格
当然了
这种工作合同的数量比较少且申请难度较大
这时候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学校或政府奖学金
或者国家留学基金委CSC
欧陆名校还是不少滴
英国G5
瑞士ETHZ、EPFL
德国慕尼黑(工大)、海德堡大学
荷兰TU Delft
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巴黎高师
比利时鲁汶大学
瑞典KTH皇家理工学院、Lund大学
等等
都是全球Top 50高校的有力竞争者
此外
因为欧洲学校的推广力度和知名度不如美国
个人觉得同等背景下
来欧洲可以申请到全球排名更高的学校
(例如我从美国排名50左右的Clemson跳槽到了全球排名50左右的Heidelberg)
这点我必须承认了。。
欧洲除了瑞士比较拼一些以外
和美国相比只能算“养老”
我读博期间论文发表就非常“水”
老板也几乎从来不push我
导致博士毕业只有一篇期刊一篇水会文章
当然咯
喜欢work-life-balance的小伙伴欢迎来欧洲读博
读完博士找个工作更可享受
30天带薪年假的真正养老生活
(是的,我已经开始养老生活了。。)
说实话
在美国Clemson的三年
身边的同学不乏清北科大的
反而来了全球排名更高的Heidelberg
这样背景的同学变少了
因此欧洲博士项目生源(至少国内生源)不如美国
是真实存在的情况
我个人是非常感激自己选择来德国读博的这个决定的
虽然我毕业留德大厂的工资
或许不到美国同背景小伙伴的一半
但是德国965和30天带薪年假
以及德国的低消费、高福利
在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之下更显得弥足珍贵
当然咯
如果你是哈佛、斯坦福、MIT级别的人才
那么基本可以忽略我的这个回答
You deserve better!!!!! 哈哈哈
@DIY飞跃计划 全球留学申请社区更多相关回答:
评论区更新:
1,德国购房压力
不大,德国低利率已经很多年了,只要有一份正常工作,可以几乎零首付购房,10-15年期购房利率1%-2%左右(毕业后俩年拿到永居的情况下,没有的话利息和额度加一点)
2,概括一下我博士毕业后在德国“打工”俩年的近况吧
六分教育,四分科普--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留德华叫兽
我认为狭义的QSH state和Z2 topological insulator不是一回事。写在自旋表象【1】下,有一类时间反演对称的哈密顿量可以写作 ,上下Block之间几乎没有耦合。在零耦合极限 下,上下Block分别粒子数守恒,体系具有 对称性,此时可以推导出自旋分量可以有弹道输运也就是会有量子化的 ,类似整数霍尔效应弹道输运的霍尔电导,但是不同分量的自旋分别拥有不同的量子化电导,同时还预言了相关的spin filtering效应。这样的体系虽然bulk满足自旋守恒,但是边界上spin却和current的方向牢牢锁定。从拓扑不变量的角度可以简单的看作体系的陈数 ,但可以定义 。
然而这样的定义依赖额外的“不稳定”对称性【2】——自旋守恒,很显然,在晶体中不打破时间反演但是自旋不守恒的过程有很多,在考虑体系拓扑性质的时候随意的加入额外的对称性会导致预言出很多实验很难观察的现象。如果考虑 ,Kane-Mele, cond-mat/0506581 构造了一个模型,证明了在存在自旋翻转的Rashba SOC的情况下体系依然存在Helical edge state,由于体系打破了自旋守恒,此时这样的edge state无法再定义”自旋霍尔电导“和自旋陈数,代以Z2 拓扑数。由此可知,狭义的自旋霍尔效应只是在Z2拓扑数上进一步添加了自旋守恒的结果,还导致了看起来像新的”自旋拓扑数“。加入Inversion symmetry也可以有类似的”新拓扑数“和Z2对应,Wilson-loop characterization of inversion-symmetric topological insulators。
这样的Z2 topological insulator似乎也开始被”广义的“称作Quantum spin hall insulator或者2D topological insulator,非常迷惑。要注意,和QSH state预言的整数化自旋量子霍尔电导、自旋filtering不同,这样的Z2 topological insulator是由边界上ballistic、disorder-immune的helical edge state在实验上表征的,我给这样的quasi-ballistic transport打上了"quantum spin hall"的引号。事实上,简单的分析transimission matrix就可以轻易的得到,其实这样的Z2 topological insualtor、这样的disorder-immune的边缘态只需要TR,受到时间反演对称性保护,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和U(1)对称性(荷守恒)即可https://topocondmat.org/w5_qshe/fermion_parity_pump.html 。
如上图,这样的quasi-ballistic transport也时常被认为是"QSH"信号,但是狭义的QSH其实需要更多的和spin polarized实验有关的信号。
【1】2D中一般必须是 ,在有衬底影响下我认为可以适当放宽到 表象,其中 可以适当偏离out-of-plane方向。
【2】十重分类的语境下,我把 这类依赖其他稳定的序(超导、磁性)的叫做“稳定”的对称性;晶体对称性等等叫做“不稳定”。
现在是一个全民健身的时代,相信很多人都跑过五公里,五公里跑分两种性质:一种是竞赛类,另一种是健身运动类。而竞赛类一般都会有专业的教练老师去指导,并且非常科学合理,方式方法分类的特别详细。非竞赛类跑步者绝大部分是遵循所了解的比较狭隘的方法去运动,如果你去问一个非竞赛类的跑步者怎样提高五公里速度,或者怎样提高配速,估计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
我比较系统地训练过两年多的五公里跑,因为有专业的老师指导,速度一般保持在17分钟左右,配速一般是3分30秒,其实五公里并不是跑的越多越好,跑的多了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一些不良的拉伤扭伤,会不同程度上磨损半月板。利用一些时间整理出一套可以提高五公里配速的方法,与朋友分享,希望能够帮的上你。
小腿是整个身体的支撑。练好小腿的力量,能够不断输出力量。
1、跳绳:如果你是一个新手的话,想要锻炼小腿的力量,那么跳绳是最好的。跳绳不占场地,有一根绳子就能跳了。每天1000个。
2、深蹲:如果你想要锻炼你的小腿力量的话,那么可以深蹲。如果你觉得力量不够,可以一边举铁一边深蹲。
3、半靠墙:如果想要训练小腿的力量,那么你可以尝试半靠墙这个动作。保持深蹲的动作半靠在墙上。
如果说小腿是整个身体的支撑,那么大腿是起着带动小腿的至关作用。
1、蛙跳;蛙跳可以在平地跳,也可以在楼梯里往上跳;其方法是将双手放在后背,或是双手抱头,跳的时候最好是将脚后跟踮起,尽量跳高,跳远,跳的过程中要调整呼吸节奏,以30个为一组,进行多组训练。
2、篮球场上往返跑;以篮球场篮筐一头的边线为起点,第一次往返以半场的三分线为终点,第二次往返以中线为终点,第三次往返以另一个半场的三分线为终点,第四次往返以球场另一头的边线为终点,四次往返要全速跑且要一次性完成,进行多组练习。
3、深蹲起跳;站在原地,将双手抱住头,下蹲时,要蹲到底,往上跳时,以最快的速度爆发往上跳,越高越好,以每组50个,进行多组练习。
4、肩上负重上下蹲;将杠铃平衡的扛在肩上,杠铃的重量根据自己需要配置,当下蹲时,速度要慢,下蹲到大腿与地面平行;当上蹲时,速度稍微加快,可以提高大腿的爆发力。
以腰腹部为中间点,下半身为力量型,上半身多为协调型
1、卷腹
平躺在瑜伽垫上,屈膝,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脚踩地。双手可以扶在耳侧,或者提高难度,双手交叉抱于胸前。保持双腿放松,用腹肌的力量抬起上半身到30度-45度之间,在最高处停留一下,再缓慢回到初始位置,注意感受腹肌的发力。卷腹时呼气,下落时吸气。
2、悬垂举腿
握住单杠,让身体与单杠垂直,双脚并拢。收缩腹肌,屈膝向上抬腿,直到大腿与身体呈90度,停留一下,控制双腿缓慢恢复原位。抬腿是吸气,放下时呼气。
有一个正确的跑步姿势和正确的摆臂动作,在运动过程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头部:跑步时应该目视前方,头部保持水平,这样才能很好地缓解脊椎的压力,防止脊椎受力过大而造成的疲劳损伤。
手臂:跑步时手臂应该前后摆动,这样才能很好的带动我们的身体,节省身体的能量,让我们跑得更快更远。
腹部:跑步时,应该挺胸收腹,让身体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不要弓腰塌背,否则很容易造成脊椎压力过大,导致脊椎受伤。身体上半部分应该稍稍向前倾,这样可以让我们跑得更加省力,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减少落地时的冲击力。
腿部:跑步的时候大腿应该带动小腿,这样才能很好的缓冲,从而减轻膝盖的压力,防止膝盖受损,步幅自然有意识地稍大一点。
脚踝:跑步时脚踝一定要活动起来,千万不能太硬,防止脚踝受损,脚踝扭伤。要用脚踝的活动性来带动足弓,从而进行缓冲。
脚部:落地时应该用足弓来进行充分的缓冲,最好前脚掌着地,这样可以很好的利用脚部吸收落地时的冲击力,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好我们的膝盖!